浙江省诸暨市街亭镇中心学校 311805
摘 要:教师是一所学校发展的根本动力,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是提升学校办学质量的重要因素。校本教研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之一,在新时期下,农村小学校本教研活动要创新化,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其功能。基于此背景,对“基于学校实际,完善校本教研制度;遵循教研原则,形成校本教研文化;借助有效活动,形成校本教研模式;发挥团队作用,保障校本教研效度”的策略进行了探究,希望能够达到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农村小学 校本教研 创新策略
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中,校本教研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构成,通过校本教研可以充分彰显本校的办学理念,能够展现所有教师的集体智慧。因为这是教师工作实践的总结,是教学思想的凝结与提炼,是当前社会与教学发展的正确价值导向,更是与当前时代发展相吻合的全新精神风貌。农村小学教师外出学习的机会比较少,借助校本教研能够有效地促进他们的专业成长。但是,在新时期下,要善于对农村小学校本教研进行创新化开展,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其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功能。
一、基于学校实际,完善校本教研制度
为了有助于提升农村校本教研的品质,作为学校管理人员需要对整体的校本教研做出系统化、规范化的规划,这样才能够真正确保校本教研活动的有序和规范开展。校本教研制度有助于全面推进教学改革的进程,同时也可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是最具效能的内在机制。在校本教研过程中,为了帮助教师有效促进自我的成长与发展,首先必须要完善制度化建设,因为校本教研制度最基本的功能就是为了确保相关教研活动的顺利开展与实施。同时,为了确保制度的科学性以及有效性,制度必须要和本校实际相吻合。
1.完善校本教研激励机制。相关制度的实施,必须结合有效的激励举措,这样才能够真正获得积极得实效,但是,这并不意味着随便选择一种激励方式即可。一旦使用不当不但会对参与者的主观能动性形成较为显著的负面效应,甚至还有可能引发教师的逆反心理,出现消极对抗等现象,由此必然会形成对激励功能的消解甚至损害。所以,校本教研的激励机制,在实际创建过程中必须要贴合本校实际,才能够获得更显著的积极实效。具体实践过程中,我校将校本教研的考核和教师的绩效工资考核相融合,以此确保校本教研激励机制的科学性以及有效性。同时相关规则的细节以及实施细则的制定同样需要结合本校实际,这样才能够明确校本教研的工作实效在实际校本教研成果中的占比以及范围。
2.完善校本教研奖励机制。校本教研的功能并不仅仅局限于普及主流教学方法以及研究方法,其最终目的是为了更有效地发挥教师的创造潜能、激活教师的生命感以及崇高的价值观。所以,校本教研制度必须要能够对教师形成积极鼓励和正确引导,能够促进教师的自主反思以及自主思考,能够使他们可以通过这一过程,发现自身的不足或者教学缺陷。具体实践过程中,我校特别突出强调自主教研行为,并立足于此设定奖励机制,目的就是为了能够对教师形成积极正确的引导。
3.完善校本教研考核机制。能够对校本教研的实效性产生关键性影响的因素在于教师的合作程度,所以必须要明确校本教研的考核对象,不能局限于单个教师,而应立足于全面评估教师合作体。除此之外,还要突出强调团队合作意识,这样才能够使每一个教师明确利益共同体,以实现捆绑式评价。这种评价方式明确了团队才是真正的评价对象,但是,教师个体的成绩以及不足同时也会纳入实际考评中,所呈现的结果是团队整体考评结果。这种评价方式,能够唤醒教师的团队信念、提升教师的合作意识,能够使教师的教研目标聚焦于小组研究成果。
二、遵循教研原则,形成校本教研文化
校本教研文化的创建有助于推动校本课程的规范以及长足发展,而对于农村小学来说,针对校本课程开发暂时并不具备健全完善的开发条件,所以,建设校本教研文化非常关键。
1.坚持以师为本,形成校本教研文化。首先需要确保以师为本,由此才能够全面提升教师参与活动的主观能动性,才能够更有效的发挥教师集体的创造性,充分交还教师的主动权。活动开始之前应当主动征求教师的意见,选择他们比较喜爱的方式,为教师营造良好的校本教研氛围。具体的实施方法以及相关举措的运用,还要考量是否有助于激活教师的积极因素以及潜在活力,能否真正刺激教师的创造潜能。教师的个人能力各有所长,有的教师擅长计算机知识,而有的教师具有个性化的课堂教学风格,还有的教师更擅长班主任教学等等。必须要充分把握组内相关教师成员的个人能力以及长处,这样才能够更充分地发挥他们各自不同的功能,才能有针对性地发掘各自的潜能。教研活动实践中,需要结合成员的不同优势,安排不同的教研任务,这样才能够为教师成员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才能够真正落实以师为本的原则。
2.注重教研过程,形成校本教研文化。在校本教研的过程中,不管是课题的研究过程,还是活动的顺利开展,都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很快完成。具体的实效必须要经历一段时间,甚至有可能长达几年才能够充分展现,特别是农村学校,会过多的受制于人力、财力、物力以及信息等诸多因素的制约。所以对于校本教研而言,必须立足于学校实际、着眼于学校的未来发展,这样才能够以基础内容为起点,才能够不断提升水平、有计划按步骤的保持稳步发展,才有助于创新理念、革新举措。如果教研活动过多的拘泥于形式,一方面不能有效激活教师主动参与其中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另一方面也不能保障具体的研究实效。所以,教研活动的开展,必须立足于活动实效性这一前提。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作为教学管理人员需要充分把握组内相关成员的现实情况,严谨合理地安排具体的教研活动,同时也要明确教研主题,并提前告知每一个成员,这样成员才能够立足于主题展开充分深入的思考,才能在活动过程中充分表达个人见解,以此营造良好的人人参与的氛围,全面提升教研活动实效。不管是学校的进步,还是教师的成长,都需要经历一个发展的过程,而这一过程实际上也是发现问题并成功解决问题的过程。如果问题能够得到顺利解决,教师必然能够从中有所收获、有所成长、有所进步。所以,必须要充分把握解决教学问题这一目标,这样才能够使教研活动具有实效,才能够对教师的成长起到切实的促进功能。
3.基于本校特色,形成校本教研文化。不同的学校往往具有不同的文化基础和不同的实际情况,所以,具体的构建过程必须立足本校实际,这样才能够形成良好的氛围以及个性化校本特色,不但有助于推动新课改的进程,同时也有助于解决新课程实施实践过程中所存在的诸多问题。能够立足于本校实际,能够充分发挥集体教师的教学智慧,能够最大程度的盘活校内资源,集体的力量共同完成对问题的分析、探讨以及有效解决。与此同时,在借鉴他人成功经验的过程中,也要结合校园实际,有针对性地取舍,由此才能够确保具有个性化的农村校本教研。
三、借助有效活动,形成校本教研模式
1.开展主题研讨活动。教师集体研讨活动是开展校本研究的其中一项重要举措,研讨实践中,首先不但需要明确研讨的主题,同时还要充分考量主题的持续性以及系列性,切忌主题的频繁调换。主题的来源往往非常宽泛,可以是教师听课过程中所发掘的现实问题,也可以是实际教学过程中比较普遍的疑问,还可以是研讨时的具体生成等等。针对教学实践中所遭遇的相关问题,教师会更具有切身体会,实际探讨的过程中的相关表现也会更加积极。组织教师展开集体研讨之前,首先需要由教学管理人员制定细致的策划,这样可以有效避免研讨活动的低效或者无效。活动开始之前,每一个教师需要结合具体的研讨主题,草拟个人发言稿;研讨过程中,力求人人发表个性化见解。为了有助于规范管理,可以先明确研讨活动的实际间隔时间,在规定的时间范围内,由教学管理人员拟定下一个研讨主题。主题的确定应求“实”,简单的说,主题的设立必须紧扣当前的课堂教学实践;还要求“新”,也就是要立足于全新的课程改革理念,能够对教学模式以及教学方法做出优化和创新;更要求“续”,能够基于所研讨的主题展开更深层面的发掘,或者从中提出新的研究主题。
2.开展交流反思活动。所谓“学而不思则罔”,反思具有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这不仅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构成,也是有效促进教师成长的举措,由此可见,这是教研活动过程中必须要存在的关键构成。实际交流过程中,如果交流有欠充分,有可能会对教学活动的纵深拓展形成阻碍,会致使低效的研究实效。课堂教学是教师最重要的职责,在组织教研活动的过程中,必须以此作为研究重点。学校应当立足于课堂教学活动的反思这一主题,对小组成员实施监督以及督促,要让每一个小组成员认真细致地写下心得体会或者总结经验教训,完成书面报告的撰写。需要特别强调的是,书面报告的撰写过程,实际上也是对教师思维的二次打磨。除此之外,教学反思以及总结可以选择不同的切入点,所以在教研活动中,最恰当、最有效的反思方式就是分阶段、分重点,比如可以选择导入环节为突破口,或者也可以选择课后作业习题的设计等等,这样教师才能够在实际交流的过程中,准确把握个人不足,才有助于提升教学能力。
四、发挥团队作用,保障校本教研效度
1.学科融合,提升效率。当前,很多学校的校本教研活动基本以学科为单位,实际上,很多学科之间是相互融通的,只是侧重点略有不同。所以,校本教研活动的开展实际上也可以选择学科融合这一策略,由此必然有助于提升教研活动的实效。例如,教研组长可以邀请其他组的不同学科的教师参与到本组的教研活动中,立足于他们的视角提出不同的见解和意见,由此必然有助于拓展教研活动的深度和广度,以确保高效化的教研活动实效。具体的形式方面也可以基于多样化的研究策略,可以是主题研讨,也可以是对比交流,或者还可以选择专题整合等。
2.开展骨干带教活动。学校可以根据自身实际选择以骨干带教的方式,以此对教师的成长过程展开更深层面地探究。通过师徒对接的方式,能够为年轻教师的健康成长提供扎实的路基,也能够为骨干教师带来全新的教学理念。在学期结束时,应结合相关部门以及教研组长展开全面研讨,考核帮教绩效,并明确具体的名次。这一活动的考核同样也会被纳入教师考核中,既能够有效避免形式主义,同时也能够确保骨干教师充分履行个人职责,使年轻教师能够在这一过程中得到切实有效的帮助,能够有所收获、有所成长。对于校方而言,针对“教学能手”以及“学科带头人”等骨干教师,既要充分发挥其功能,也要视其为珍宝。他们是发展学校教育、提升科研水平的主要力量,同时也是促进学校发展的关键动力源。所以,针对这部分骨干教师,可以立足于教研组大力栽培、合理妥善利用。比如,可以倡导他们在教研以及备课活动中发表个人见解,提出合理建议,以优化教学活动以及教学方法,帮助其他教师提升自我、提升教研水平。
总之,对于农村校本教研活动而言,是组织教师展开研究活动的具体形式和关键载体。作为教学管理人员需要立足于教师发展的视角,需要对校本教研活动的开展进行优化和革新,既要精心设计教研活动,同时也要有助于提升教师的执教能力,最终全面提升整体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刘丹 校本教研如何才能更有效[J].人民教育,2018,(08)。
[2]谭天美 范蔚 校本教研主体互动的缺失与回归[J].中国教育学刊,2017,(01)。
[3]田京 马健生 农村教师有效参与校本教研的激励路径探析——基于生存•关系•成长理论的视角[J].教师教育研究,2017,(01)。
论文作者:蔡小新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第34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3
标签:校本论文; 教师论文; 才能够论文; 过程中论文; 教研活动论文; 实效论文; 主题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9年第34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