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电力生产业务逐渐的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在电力生产的安全和风险管理方面也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传统的安全生产管理模式,无法在当下的电力生产中使用。为了避免现场人员出现违规的操作,在保证现场作业人员安全的前提下,如何规范化的进行作业,是目前现场作业的难点。本文就针对信息技术在电力生产现场标准化作业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关键词:信息技术;电力生产;标准化;应用
信息技术在电力生产中广泛的应用,使得电力生产现场标准化作业率得以提升,并通过对变电系统、偷电系统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从而使PDA移动终端电力生产标准系统得以实现,其不但可以提高偷电效率,还可以对日常的工作进行进一步的管理和维护,在很大程度上缩短了电力生产的作业时间,减轻了电力生产人员的工作量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同时对电力系统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这样电力系统对信息技术的依赖性也逐渐增强在信息技术领域中,移动作业系统的构建是现场标准化作业的具体形式,移动作业系统涉及到电力的传偷、电力的变电等多方面的作业,与此同时,还建立起比较简便、安全的现场标准化作业的管理方法,进而使电力系统生产现场标准化目的得以实现,对业务系统的访问增加了便捷性,从而达到安全、高效生产的目的。
1、电力生产现场作业传统模式的弊端
长久以来,供电局班组的现场作业模式停留在携带纸质记录表、纸质作业指导书,通过手工书写的方式填写作业过程和作业记录信息。这种模式存在有以下问题:1)纸质作业指导书的更新和发布具有滞后性,使作业人员没有及时获取最新、有效的作业指导书。2)纸质作业指导书不易携带和保存,在户外恶劣天气条件下容易损坏,且常年积累的纸质作业记录难以保存。3)纸质作业指导书是在现场作业时通过手工签字、打勾,完成一步记录一步,按照事先拟定的作业步骤来完成整个工作。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督手段,纸质作业记录无法反映现场实际操作的时间,一些工作班成员在现场作业时对标准化作业指导书置之不顾,甚至出现在未开工时就已经填写完或者完工后一次性填写完纸质作业记录的情况,不符合安全生产规范。4)现场作业人员在填写纸质作业记录之后必须将作业记录结果录入到生产MIS,工作内容重复,耗费时间和精力。5)现场作业人员工作粗心,在作业前后没有严格清点工器具或者作业人员等问题,存在人员没有到位或者工具没有准备齐全就开始作业的情况。在实际工作中,传统的纸质作业指导书暴露出众多弊端。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实现现场作业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是深化电力安全生产管理的必由之路。
2、移动作业系统建设总体思路及设计原则
2.1标准化原则
从目前来看,作业指导书通常用WPS文档的形式进行保存。经过WPS保存后,如果使用就进行打印,然后进行使用,但是这种保存的方法仅仅可以进行记录和保存,然而在移动作业系统中的作业指导书要有一定的管理和控制作用,并不能实行电力生产现场的标准化作业。移动作业系统主要是通过对施工的标准和内容进行解析,可以按照相关的作业顺序进行,对每一项作业都可以进行监督和管理。除此之外,移动作业系统还可以进行风险衡量,将现实施工中需要注意的地方和可能发生的危险都清楚的反映给施工人员,还可以对施工人员的施工时间进行记录。使用了移动作业系统就可以更加便捷的查询信息,并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对生产作业中的控制,实现安全生产。
2.2移动终端的自主选择原则
在现实生活中,移动终端有很多,主要有笔记本电脑、掌上电脑等。在实际的移动终端选择时,需要结合现场的施工环境以及现场施工要求来进行具体选择。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如果在选择偷电形式的移动终端时,最佳选择就是工业方面的PDA,因为在偷电形式现场施工大多是在郊区,对显示屏的尺寸和分辫率的要求不多,只要求方便携带即可;如果选择变电形式的移动终端时,最好选用笔记本电脑,因为检修作业工程中相对来说比较复杂,使用分辫率比较低的,不便于观察,会给施工人员带来不便。此外,一些企业还会使用手机作为移动终端,虽然如今的手机的智能化逐渐增强,并且使用方面,但是手机也有很多不稳定性,使用时间一旦过长,机身就会发热,尤其是作为终端,热度上升的会更快,这样就会造成终端的不稳定。因此,在选择终端时尽量不要选择智能手机。
3、移动作业系统主要功能
移动作业系统是基于信息技术设计的,能对电力企业生产起到一定促进作用,其主要功能实现,为电力企业生产进行技术支持。
3.1手持移动客户端(PDA)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促进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在互联网+时代,智能手机、移动客户端的使用,对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都提供了快捷方便。在电力生产现场采用手持移动客户端,有效的促进电力企业的生产。可通过主系统的任务发布接口将多项作业任务下载到移动设备中,并能在移动设备中填写和保存记录,最后通过数据同步连接接口将记录回传到主系统中;利用移动客户端,符合现代科技水平发展需要,适应现代社会发展要求。
3.2数据交换服务
数据交换是移动作业系统的主要功能,根据数据交换,提高其工作性能,数据交换服务部署在一组专用服务器上,负责接收移动终端设备上传的数据;提供与各大核心业务系统的数据交互服务;管理各种用户权限、设备准入等。数据交换服务在整个系统中起到联结作用。
4、系统应用效果
电力生产现场标准化移动作业系统自2010年启动建设至今,已在某电网公司输电、变电和配电专业陆续投入应用。通过扩展开发移动终端数据上传与下载、作业标准下载、作业任务推送、作业任务统计分析以及综合查询等模块,实现任务执行、作业记录填写、缺陷/隐患填报、基础数据获取与存储等功能,为电网公司下属各供电局的现场作业标准化提供有力支持。系统应用以来主要有以下效果:1)提高工作效率,减轻业务人员负担。移动作业系统实现与安全生产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同步和共享,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生产管理信息系统的数据和业务信息,直接下发作业任务并带到工作现场,降低作业过程中信息收集和记录的工作量,并可直接上传到生产管理信息系统中,从而减轻生产人员的工作负担。移动作业系统的快速上传和智能化、情景化的功能,减少了输电运行管理人员约30%的数据重复录入工作量,变电站巡检工作数据录入的时间平均减少50%。2)提供新的现场作业监督管理手段,进一步提高现场作业规范性。移动作业系统通过电子化作业方式,替代人工纸和笔的作业方式,使现场作业信息的记录更加及时、准确。移动终端对作业标准的固化和执行,可以使现场工作人员准确地对生产作业各环节运行状况进行检查、维修、记录、汇总、分析和处理,并通过系统固化的方式,如实记录现场操作的时间、操作人员、操作内容,为各个工作步骤做留痕处理,提高了输电、变电和配电现场作业的规范化程度。
5、结束语
总之,信息技术在电力生产现场的标准化作业中的应用,提高了电力生产的工作效率,为电力企业可持续发展起到重要作用,符合现代电力企业发展需要,现代电力企业处于激烈竞争中,必须改革传统生产方式,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电力生产效率,在注重安全生产为前提,提高电力企业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苑景海.现代电力生产主要形式与自动化发展探索[J].山东工业技术,2015(2).
[2]杨小辉.电力生产及其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发展现状分析[J].科技风,2012(16).
论文作者:石磊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8年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8
标签:作业论文; 现场论文; 电力论文; 系统论文; 终端论文; 信息技术论文; 纸质论文; 《电力设备》2018年第1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