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道生态防洪综合治理浅析论文_徐世宾

河道生态防洪综合治理浅析论文_徐世宾

河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 天津 300250

摘要:河道是我国水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近些年由于人类随意的开发建设,导致河道出现水土流失严重的现象,并且河道的断面也在不断的减小。加之河道防洪能力较差,所以在出现暴雨时,将会导致河道断面淤堵引发洪涝灾害,对河道两岸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威胁。于此同时,若河道生态环境被破坏,生物链系统将会失去平衡,水环境污染也会接踵而来,对我国生态水利保护工作的可持续发展是较不利的。所以应该加快河道生态的治理,提高河道的功能,增强其防洪能力,为保护生态水利创造有利的条件。

关键词:河流;水土流失;生态治理;防洪能力

引言

河道治理从根本上解决了一些城市、乡镇的防洪安全问题,同时对河道环境进行了清洁美化,为自然修复河流做了一些基础的工作。但是,从生态水利的角度而言,河道的治理工作还存在较多的问题。恢复水生态系统是生态治理的主要目的,在尊重自然的基础上,增强河道的功能,创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系统。在河道生态治理的过程中,要正确理解生态治理的含义,从生态治理出发,制定合理的计划,创造良好的水生态环境。本文从工程设计的角度出发,对河流治理生态化做相关探讨。

1、河流的现状

防洪标准较低、河道本身的防洪排涝功能逐渐退化、不能满足国家的防洪标准是目前河道面临的最大问题,所以当有暴雨天气时,导致洪涝灾害频繁发生。其主要的原因是地方政府对河道缺乏管理,不够重视对河道的生态治理。对河道的治理需要投入较多的人力和财力,且河道能够带来的经济效益有限,没有明确的河道管理范围,大部分河道处于无人管理的状态。在生态治理的过程中,由于对生态治理的概念理解不清且专业技术人员相对缺乏,导致河道的水生态系统再次遭受破坏,河道的走向被强行改变,与生态治理的理念背道而驰。而在日常的管理中缺乏专人监管,在河床或滩地上随意私搭乱建现象时有发生,向河道内倾倒污水、垃圾也是经常出现,这些错误的做法导致河道原有的功能不能发挥,水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严重影响了河道两岸居民的生活。

2、河道生态治理的含义

河道的生态治理是采用科学的方法、环境友好型的治理理念,保持河道的自然结构和生态环境不变,创造一个完整、稳定的河道生态系统,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满足人类在不同时期的需求。上世纪8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最先提出了生态河流的概念,在进行河道治理时,注重河道的生态结构,河道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得以发挥。1987年欧洲各国开展的治理莱茵河行动就是一个成功的典型案例,1990年代,日本开展了“多自然型河流河川计划”,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1991年至2002年,日本一半以上的河道治理工程是生态河流治理工程。目前,我国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河道状况存在较大的差距,因此,必须从我国实际出发,对河道展开生态治理,从而实现人水和谐、人水共发展的目标。

3、河道治理原则

3.1 生态治理原则

在河道治理过程中,减少人类活动对河流生态环境的破坏,保证原有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当河流生态已经遭到破坏时,通过增加植被的种植,或者建造河岸,对河流的生态系统进行人工修复。

3.2 符合区域规划原则

根据城镇发展的实际情况和城镇生态环境特点对河道进行生态化治理。治理河道不仅要考虑生态环境的保护,还应当考虑河道正常功能的发挥,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提供服务。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河道治理工作不仅要考虑城镇的基本地形、地貌特征,还应当符合城镇发展的基本规划 ;城镇区域河段的生态治理还应综合考虑岸坡稳定、城镇河岸景观提升要求、植物造景效果因素等,合理选用植物物种,制定科学合理的治理方案,从而促进城镇经济的发展。

3.3 远近结合原则

长期性是河道治理工作的重要特征之一。要做好河道治理工作,不仅要考虑眼前的利益,还要考虑长远的利益,使其惠及子孙后代。

3.4 人水和谐原则

人们生产生活离不开水,许多城镇都与水有着不解之缘。工程设计中宜尽量保留现有亲水通道,并结合实际设置亲水设施,搭建人水和谐的空间和平台,让人们可以直接感受水;同时,尊重当地的社会文化背景和民族风俗,为当地人民群众开展与水有关的活动保留合理的水域空间。

4、河道生态防洪综合治理措施分析

(1)河道治理技术中需要不断提高河道硬化处理模式,针对河道处理要提高技术含量,在保证行洪安全的前提下,弱化河道的防洪功能,将弯曲的天然河道实现合理取直处理,将人工河道合理处理,针对阻碍水的渗透能力,要及时控制好河流渗透情况,减少洪涝灾害问题出现。通过对河道有效的治理,及时恢复河道两岸的植被,增加水生植物的栖息地,增强河道自身的自我净化能力,从而有效改善河道水体的水质,使河道水体生态系统达到良性平衡。及时处理好河道拥堵,保证河道平面形态合理性,保护好河道正常运行,达到及时排水和泄洪的效果,提高城市排洪功能。

(2)提高生态护岸保护技术。河道的生态治理过程中,要不断强化治理修复工作,提高针对河道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运用合理的生态保护措施,维护好正常的生态系统运转,提高生态护岸技术功能,优化止水工程和环境保护相结合模式,充分运用新型护岸技术,实现对于河道生态系统的管理,提高对河道的生物过滤,保障河道水质的清洁度。充分运用生态护岸技术,提高植被保护措施,充分运用材料,提高植被、石材和木材的使用,及时处理河流植被附近的草皮和水生植物,最终达到良好的治理效果。提高天然河流的材料使用,优化河流综合治理,保障城市河流生态环境治理的高效性。

(3)土地处理技术中要充分提高水源综合治理工作,针对传统技术水平,要保障水体处理效果研究,充分利用土壤和植被系统的吸附性、过滤性和水体净化性特点,实现河流自我调控和完善工作,最终实现水源的有效净化。土地处理技术应用中要及时清除水体中的有机氯,保证水体清洁度和安全性,土地处理系统中要根据不同工艺形势,实现河流水域周围环境净化,最终实现综合治理效果。

(4)充分运用植被修复技术。河流自然恢复中要加强河岸植被恢复,保证河岸植被如芦苇、浮萍和水生植物的积极作用,提高水体净化能力。种植水生植物要通过城市河流水进行有效的吸附处理,通过植物的根系吸收,有效降低水体的富营养化趋势,通过种植水生植物,有效净化水体环境,提高城市景观河道的有效改进工作。

(5)污水处理中还要充分做好地埋式处理,将土壤毛管渗透系统和人工湿地处理系统相互结合起来。过滤介质选择有效的天然河沙和煤渣,针对周围的环境进行及时处理,同时做到良好的节能效果,逐步开展污水净化处理工作。地下渗透要做好有效水渗透处理,针对各种地下水位层次,做好有效土壤管理工作。对于污水要通过布置水槽和砾石层有效分配,针对土壤污染物,提高水分排水沟管理,在土壤的物化和微生物物化过程中,有效提高植被吸收效果。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发展,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要做好合理的防洪除涝功能处理,要不断治理河道,提高河道的生态、休闲和娱乐功能,针对城市河道建设工作,使生态水域良性发展,综合利用河道功能,实现群众自然环境的自我管理,保障周边水域环境高效运行。

参考文献:

[1]赵强,杜向群.河流生态治理实践与思考[J].水资源开发与管理,2016(02):53-54+74.

[2]徐海巍.加强中小河流生态治理的思路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17):245.

[3]王晓,曲媛媛,邓忠伟.河流生态治理现状浅析[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6(05):175.

论文作者:徐世宾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3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9

标签:;  ;  ;  ;  ;  ;  ;  ;  

河道生态防洪综合治理浅析论文_徐世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