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体育场(馆)行为运营管理系统建模与仿真方法研究_运营管理论文

公共体育场(馆)行为运营管理系统的建模与仿真方法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管理系统论文,建模论文,体育场论文,方法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8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677X(2013)10-0028-07

1 引言

公共体育场(馆)作为主要由政府投资建设的,用于开展体育活动、提供公共体育服务的重要场所,一方面,它的社会公共服务性质涉及文化产业发展和民生事业;另一方面,它的赛后经营难题以及我国体育场(馆)的分类改革要求等,都呼唤对公共体育场(馆)的经营管理注入科学、专业的创新元素。本研究拟以系统科学的角度,从“有限理性人”行为决策的层面,引入复杂适应系统理论及基于主体的建模与仿真方法,探索公共体育场(馆)行为运营管理系统的建模与仿真方法,以便能够通过仿真模型的模拟运营来研究公共体育场(馆)的运营管理及改革的各种问题。

本研究的研究前提:人以及由人所构成的社会组织作为公共体育场(馆)运营管理系统中的行为主体,是有限理性的。人或组织的有限理性行为决策不仅是影响体育场(馆)运营管理效果的关键要素,还是公共体育场(馆)运营管理复杂现象产生的内在根源,更会影响运营管理系统的演化及发展趋势。

本研究的目的:探索如何对由人或组织的所构成的公共体育场(馆)运营管理系统进行建模与仿真。以便未来能够通过仿真模型来探究人或组织的行为决策对公共体育场(馆)宏观运营管理效果的影响机制。

未来,当这个仿真模型构建完成,并以数字化模型在计算机上模拟运营时,至少可以解决当前公共体育场(馆)行为运营管理中的两类问题:首先,可以根据公共体育场(馆)现有的运营管理策略和环境信息预测该公共体育场(馆)运营管理系统的演化发展趋势;其次,可以依据模拟后的公共体育场(馆)运营管理效果,反过来计算运营管理策略和环境信息设置的合理性,有利于找出现实与目标的具体差距,进一步优化现有的公共体育场(馆)运营管理系统。

2 研究现状

纵观目前的研究成果,主要分布在以下几方面[3-16,18-19,22-23,27-30j:

第一,从公共体育场(馆)管理体制的角度,通过对国内具体的体育场(馆)在不同管理体制下的经营现状及其存在问题的分析,运用逻辑分析的方法,提出了以市场化或企业化改革为取向的改革对策和建议。

第二,从公共体育场(馆)运营企业经营模式的角度,通过对比国外体育场(馆)运营企业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发展阶段的经营模式特点,运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分析某个具体的体育场(馆)运营企业的主要经营管理模式及其适用问题,进一步提出适合某种具体的经营模式。

第三,从体育场(馆)运营企业经营管理效益评估的角度,对场(馆)运营企业的经营管理进行评估。主要是参考国内、外管理效益评价的相关研究成果,运用财务管理的理论与方法,并立足于场(馆)企业实际的运营管理情况,研究体育场(馆)运营企业赛后经营管理效益评价的要素及主要内容。

第四,从体育场(馆)运营企业市场开发与利用的角度,研究某个具体体育场(馆)经营模式的适用性。学者们从市场开发的层面和营销策略的视角,运用逻辑分析的方法,对赛后体育场(馆)运营企业可持续利用的诸多因素、市场开发特征、开发原则、内容及经营思路以及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研究。

第五,从体育场(馆)投融资模式的角度,运用逻辑分析的方法,研究体育场(馆)投融资主体不同对场(馆)赛后经营管理模式所产生的影响。

综上可知,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公共体育场(馆)运营管理中的建筑设计、管理体制、经营模式、市场开发、投资方式、效益评估等内容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然而,目前的研究成果中较少涉及以下方面:

首先,在研究视角上,基本都是立足于建筑设计、管理体制、经营模式、市场开发、投资方式、效益评估等不同的方面进行宏观运营效果的分析,很少从系统科学的视角,深入系统内部,研究公共体育场(馆)运营管理系统中各种微观因素的相互作用,及其对宏观运营效果的影响机制。

其次,在研究层次上,很少有研究考虑到微观层次上的人或组织,以及人或组织的行为对宏观运营管理效果的影响。事实上,人以及由人所构成的组织作为公共体育场(馆)运营管理系统中的主体,是有限理性的,是影响运营管理效果的关键要素。人或组织的有限理性行为决策不仅是运营管理复杂现象产生的内在根源,还将影响着运营管理系统的演化及发展趋势。目前,在大部分体育场(馆)运营管理研究的文献中,研究的前提都假设人是完全理性的经济人,或者完全忽略个体人的作用。因此,这些研究在构建分析模型进行运营管理研究的过程中,基本上都不考虑运营管理系统中主体行为决策的影响因素。然而,事实上在体育场(馆)运营管理的过程中,运营管理系统中的人或组织等主体的有限理性,导致其在行为上并不总是追求效用最大化,而是根据对环境的认知和自己有限的思维,做出让自己满意的决策。正是这种有限理性的行为,使得体育场(馆)运营管理系统成为一个非线性的社会系统。这个非线性的社会系统就是一个复杂的适应系统。复杂适应系统理论认为[24,25]:“系统演化的动力来源于其系统内部,其内微观主体的相互作用涌现出了系统宏观的复杂现象”。因此,对于公共体育场(馆)运营管理的研究,不仅需要在宏观层面上对运营管理复杂的现象或现状进行分析,更需要从系统层面上深入探究宏观复杂现象的产生与微观主体行为决策之间的内在联系机制。

再次,在研究方法上,目前,大部分体育场(馆)运营管理的研究成果都采用逻辑分析的方法,在分析运营管理现状和现象的基础上,直接提出运营管理的相应对策,而对于所采用对策实施效果的评估,需要在对策实施一段时间后,再收集相关数据,运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去实证分析。鲜有文献运用系统建模及仿真的方法,通过系统建模及计算机仿真去模拟所设计或改进的运营管理对策的实施效果。

综上可知,对于公共体育场(馆)运营管理的研究,需要立足于系统科学的视角,并不可或缺地需要分析人或组织的行为决策对体育场(馆)运营管理效果的影响机制。借鉴目前在其他领域中进行该类问题研究的思路,首先需要构建一个公共体育场(馆)行为运营管理系统的仿真模型,再进一步在计算机上仿真公共体育场(馆)运营管理系统。

据此,本研究拟立足于系统科学的视角,从“有限理性人”行为决策层面,针对公共体育场(馆)的行为运营管理[32-34],运用复杂适应系统理论、基于主体的建模方法[20,31,35]去探索公共体育场(馆)行为运营管理系统的建模与仿真方法,以便未来能通过仿真模型来模拟运营管理系统中微观的“有限理性人”的行为决策将如何影响公共体育场(馆)宏观的运营管理效果。

3 公共体育场(馆)行为运营管理系统研究

3.1 有关公共体育场(馆)及行为运营管理等相关概念的研究与界定

公共体育场(馆)是由国家投资或筹集社会资金兴建,用于开展体育社会活动,满足广大群众进行体育锻炼或观赏运动竞技以及运动员训练、竞赛需求的体育场所。

需要甄别的是:公共体育场(馆)建筑与公共体育场(馆)运营企业的概念是不同的。公共体育场(馆)建筑一般是指公共体育场(馆)建筑这个资源,具体包括公共体育场(馆)的软件资源和硬件资源。而公共体育场(馆)运营企业则是一个组织,它采取各种行为决策来运行体育场(馆)经营管理中的服务系统,以满足社会对公共体育场(馆)服务的需求。公共体育场(馆)运营企业可以通过对公共体育场(馆)中的软、硬件资源的规划、组织、控制、整合等决策活动,为客户提供满意、优质、高效的体育场(馆)服务。本研究所研究的公共体育场(馆)是指公共体育场(馆)运营企业。

运营管理是指对企业生产、交付或者服务的系统进行设计、运作以及改进[17]。因此,公共体育场(馆)的运营管理是指对公共体育场(馆)运营企业服务创造和服务提供的系统进行设计、运作以及改进。

而公共体育场(馆)行为运营管理概念的引入是因为:公共体育场(馆)运营企业在设计或运作其服务创造和服务提供的系统时,其核心的构成要素“系统中有限理性的行为主体”,以及行为主体的有限理性行为决策被忽略了。事实上,这些有限理性行为主体的决策行为,以及主体决策行为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才是体育场(馆)运营企业应该考虑的关键因素。因此,本研究的公共体育场(馆)行为运营管理是指体育场(馆)运营企业为了完成其服务创造和为客户提供满意、优质、高效的体育场(馆)服务(包括公益服务和和市场服务,以下都简称“服务”),而充分利用其所拥有的体育场(馆)及相关的各种资源,所进行的规划、整合、组织、控制等行为决策活动。

3.2 公共体育场(馆)行为运营管理系统的构成

从行为科学的视角来看:公共体育场(馆)行为运营管理系统是由许多体育场(馆)服务行为决策的相互作用构成的。这些决策行为主要指对体育场(馆)服务的各类资源进行规划、整合、组织、控制等。具体可分为服务资源的采购决策、服务资源的集成决策、服务资源的销售决策、服务过程的保障决策这4步相互关联的链式决策行为[21,36]。

其中,服务资源的采购决策主要是指采购体育场(馆)相关服务资源的策略集合,如体育竞赛表演服务的采购策略、体育俱乐部健身服务的采购策略、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的采购策略、体育休闲旅游服务的采购策略、体育运动项目培训服务的采购策略、体育健身用品销售服务的采购策略等。在体育场(馆)的运营管理中,其运营团队在服务资源的采购决策上需要决定:需要举办哪种类型的体育比赛或者文娱活动?引入体育比赛表演是自己进行比赛的组织与运作还是联系专业的赛事运作公司?引进哪些、多少体育俱乐部合适?引进哪些、多少体育运动项目的培训机构?需要在场(馆)中安排体育健身用品的销售吗?需要多少数量和种类?是否需要设定免费的健身开放时间,设定多少时间合适?是否可以和旅游公司合作引入体育场(馆)的参观?这些服务资源的采购决策是场(馆)运营管理的开始。

服务资源的销售决策是指对公共体育场(馆)建筑资源及各种服务资源进行市场开发和销售的策略集合,具体包括:体育场(馆)无形资产的开发与销售策略、体育场(馆)各种服务资源的开发与销售策略如体育场(馆)是否需要冠名,与冠名赞助商如何合作?在体育场(馆)举办的某项大型娱乐或文体活动是否需要赞助?赞助合作协议规则如何设定?是运营团队自身实施场(馆)服务资源的销售?还是通过市场机制引入专业的营销公司实施场(馆)服务资源的销售等等。

服务过程的保障决策主要是指能够支撑公共体育场(馆)各种服务的策略集合,具体包括:洗浴服务策略、餐饮服务策略、日用品销售策略、停车服务策略、票务服务策略、信息网络服务策略、体育场(馆)维修服务策略、体育场(馆)产业人才的租赁服务策略、体育场(馆)器材的租赁服务策略、体育场(馆)场地的预订服务策略等。例如,某个体育场(馆)需要规划的服务过程保障决策包括:体育场(馆)中是否需要覆盖WiFi网络?是否设置免费停车场?是否需要引进体育健身用品或设备的租赁?是否应该提供免费洗浴服务?是否可以引入人才租赁服务以提供健身指导?

服务资源的集成决策是指为公共体育场(馆)各项服务的整合及价值增值而进行规划、整合、组织、控制等的策略集合。例如,体育场(馆)运营团队针对体育场(馆)的资源进行招商引资后,需要决定与这些招商的合作单位的合作规则如何,以及可以给予的优惠政策有哪些?都属于服务资源的集成决策。

在上述4种行为决策的相互作用中,不仅涉及实施决策的主体,也会涉及被实施决策的主体。据此,这4种行为决策的相互作用将涉及5类行为主体,分别是:服务资源供应主体(以下简称“供应主体”)、服务资源集成主体(以下简称“集成主体”)、服务资源销售主体(以下简称“销售主体”)、服务过程保障主体(以下简称“保障主体”)、服务产品消费主体(以下简称“消费主体”)。正是上述5类行为主体通过4种决策行为来进行相互作用,才构建了动态的公共体育场(馆)行为运营管理系统。

因此,公共体育场(馆)行为运营管理系统的构成要素是供应主体、集成主体、销售主体、保障主体、消费主体这5类行为主体。5类行为主体通过服务资源的采购决策、服务资源的集成决策、服务资源的销售决策、服务过程的保障决策这4种决策行为的实施来进行相互作用。

3.3 公共体育场(馆)行为运营管理系统中的行为主体

在公共体育场(馆)行为运营管理系统中,供应主体、集成主体、销售主体、保障主体、消费主体的行为都是有限理性的。主体行为的有限理性导致其在行为上并不总是追求效用最大化,而是根据对环境的认知和自己有限的思维,做出让自己满意的决策。

集成主体是指进行体育场(馆)运营管理的组织,相当于目前国内的体育场(馆)运营管理团队,主要包括政府组织和非政府组织两类。其通过对体育场(馆)各类软、硬件服务资源的规划、组织、协调、控制、整合等系列行为决策活动,与供应主体、销售主体、保障主体进行相互作用,以对体育场(馆)的各类服务资源进行组织和整合,为消费主体提供体育场(馆)的各项服务。

供应主体是指能够供应体育场(馆)各类服务的组织。例如,体育场(馆)运营中引入的各种俱乐部或承租体育场地的健身服务公司、体育健身培训公司、体育竞赛表演组织机构等。这些组织主要分为营利组织和非营利组织两类。供应主体依据与集成主体签订的合作协议或合作规则,制定自己的相关策略、规则来决定如何供应其所拥有的相关服务业务。

销售主体是指将体育场(馆)中的各种软、硬件服务资源作为自己产品进行销售的组织。这类主体在目前的体育场(馆)运营中很少见,在运营团队中,一般只是设有相关的部门负责赞助或冠名之类的业务。几乎没有体育场(馆)运营团队会引入相关的机构或组织为体育场(馆)赞助或冠名以外的其他服务资源进行销售。销售主体依据与集成主体所签订的协议、合作规则,制定自己的相关策略、规则来决定如何销售体育场(馆)的各种服务资源。

保障主体是指为公共体育场(馆)的各种服务提供支撑服务的组织。主要是指各种能够为体育场(馆)服务提供支持的公司。例如,目前体育场(馆)中的小卖部、停车场管理公司、票务公司等都属于保障主体。保障主体依据与集成主体所签订的合作协议,制定自己的相关策略、规则来决定其需要进行的服务保障业务。

消费主体是指享受体育场(馆)各项服务的消费者,主要包括:体育竞赛表演服务消费者、体育俱乐部健身服务消费者、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消费者、体育休闲旅游服务消费者、体育运动项目培训服务消费者、体育健身用品销售服务消费者。其依据集成主体所发布的相关价格策略、营销策略、服务策略来决定是否进行体育场(馆)各项服务的消费。

3.4 公共体育场(馆)行为运营管理系统中各主体间的相互作用

集成主体将通过设置相关的合作战略、策略和规则来规划、组织、协调、控制、整合供应主体、销售主体、保障主体的行为决策活动,为消费主体提供优质高效的体育场(馆)服务。而供应主体、销售主体、保障主体也会根据集成主体设置的合作规则,来规划自己的服务策略。同时,集成主体还会观察供应主体、销售主体、保障主体所表现出的决策行为,以适时调整自己的合作战略和策略。公共体育场(馆)中各主体之间就这样不断地进行着博弈式的合作。

供应主体是提供体育场(馆)服务资源的组织,集成主体的合作战略、政策和规则,以及体育场(馆)的商业环境都会影响其供应服务资源的策略及供应量。

销售主体是指将体育场(馆)中的各种软、硬件服务资源作为自己产品进行销售的组织。集成主体的合作战略、政策和规则,以及体育场(馆)的商业环境将会影响其销售的策略及销售量。

保障主体是为公共体育场(馆)的各种服务提供支撑服务的组织。集成主体的合作战略、政策和规则,以及体育场(馆)的商业环境将会影响其行为决策。

消费主体是最终享受体育场(馆)各项体育资源服务的消费者。体育场(馆)的消费环境以及体育场(馆)所提供的体育服务的种类、质量、价格都将影响体育场(馆)各项服务的消费行为。

4 公共体育场(馆)行为运营管理系统的建模

4.1 公共体育场(馆)行为运营管理系统建模分析

综上可知,公共体育场(馆)的行为运营管理系统是由供应主体、集成主体、销售主体、保障主体、消费主体这5类行为主体的相互博弈及合作的决策行为所构成的。5类主体是通过服务资源的采购决策、集成决策、销售决策和服务过程的保障决策这4种行为决策的实施来进行相互博弈及合作的。同时,5类主体具有感知和效应的能力,自身有目的性、主动性,能够在了解其他主体的决策行为后,通过自身的学习适应能力去优化自己的战略或改变自己的策略及规则。然而,它们也不是全知全能或永远不会犯错失败的,错误的预期和判断将导致它们的决策行为只能是有限理性的。这使得体育场(馆)行为运营管理系统成为一个非线性系统。而且,这个非线性系统是一个复杂的适应系统[24-25]。

所谓复杂适应系统,是指由大量的按一定规则或模式进行非线性相互作用的行为主体组成的动态系统。复杂适应系统与一般系统的最大区别在于复杂适应系统的构成要素是具有自适应能力的人或组织;而一般系统同中的构成要素不具有自适应能力[1]。在复杂适应系统中,核心的概念就是具有自适应能力的主体。

那么,如何描述由这5类具有自适应能力的行为主体进行相互博弈、合作,而构建的公共体育场(馆)行为运营管理复杂适应系统呢?

极端的还原论观点把系统宏观现象的原因归结为微观个体的简单叠加,否认微观个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导致了微观与宏观之间存在着的非线性关系。因而,通常采用线性的数学模型来描述系统的演化过程。

另一种比较普遍的观点是用统计方法来描述系统中微观与宏观之间的相互关系及演化趋势。但前提是系统中的微观个体不具有主动性和适应性。然而,如果微观个体是活的,且有主动性和适应性,那么,就无法用一般的统计方法来描述系统中微观与宏观之间的相互关系了。

基于主体的建模方法通过在局部细节模型与全局表现(整体行为、涌现现象)间的循环反馈和校正,来研究局部细节变化如何涌现出复杂的全局行为。它是一种自底向上的建模方法,能够有效地描述复杂适应系统中具有自适应能力的主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在基于主体的建模中,主体被看作是复杂适应系统的基本构成要素。因此,建立复杂适应系统的模型,首先要依据行为科学理论,建立各主体的自适应行为决策模型,并设置好各主体间相互作用的规则,然后,通过在计算机仿真平台上让各主体之间按规则进行相互作用,来模拟构建动态的复杂适应系统[31]。

因此,本研究在构建公共体育场(馆)行为运营管理复杂适应系统模型时,需要首先研究公共体育场(馆)行为运营管理系统中5类主体的行为决策模型,以及这些主体之间的相互博弈、合作的规则。然后,通过计算机仿真平台让5类行为主体之间按照自身博弈、合作的规则,不断地进行相互作用,就可以在计算机上模拟构建出动态的公共体育场(馆)行为运营管理系统。

4.2 公共体育场(馆)行为运营管理系统的建模步骤

公共体育场(馆)行为运营管理系统动态模型的构建需要经过建模与计算机仿真两个步骤。依据公共体育场(馆)行为运营管理系统模型的生命周期,可将公共体育场(馆)行为运营管理系统动态模型的构建分为3个步骤:1)在系统分析阶段,由领域专家参与建立公共体育场(馆)行为运营管理系统的概念模型;2)在系统建模阶段,由建模专家参与建立公共体育场(馆)行为运营管理系统的设计模型;3)在系统仿真阶段,由计算机专家参与建立公共体育场(馆)行为运营管理系统的计算模型。

4.2.1 公共体育场(馆)行为运营管理系统的概念模型

领域专家依据行为科学理论,并通过相关的调研和观察、抽象和分析来描述主体的行为、规则、状态以及主体与环境中资源、其他主体之间的交互关系,进而建立公共体育场(馆)行为运营管理系统中具有自适应能力的各个组织的主体概念模型。

领域专家一般采用非形式化的语言,例如自然语言或领域建模相关语言,使用诸如公式、规则、直观的推断以及过程来描述真实主体的模型。在主体概念模型建立的过程中,领域专家需具备公共体育体育场(馆)运营管理的知识以及行为科学的知识。由主体概念模型构建的公共体育场(馆)行为运营管理系统模型被称为公共体育场(馆)行为运营管理系统的概念模型。

4.2.2 公共体育场(馆)行为运营管理系统的设计模型

公共体育场(馆)行为运营管理系统的设计模型是由建模专家根据其概念模型而建立的。这种设计模型是对概念模型的形式化定义与描述,其中,主体设计模型的构建是整个公共体育场(馆)行为运营管理系统建模中最困难也是最重要的工作,它涉及领域专家所提供的信息以及相关的约束限制。主体设计模型的属性包括:主体的行为决策模型、内部状态、主体结构、主体间通信与交互以及环境的定义、描述。主体设计模型的设计过程往往是一个多次循环迭代的过程。由主体设计模型构建的公共体育场(馆)行为运营管理系统模型被称为公共体育场(馆)行为运营管理系统的设计模型。

4.2.3 公共体育场(馆)行为运营管理系统的计算模型

当通过概念模型和设计模型描述了公共体育场(馆)行为运营管理系统中具有自适应能力主体的行为决策集合,以及主体间相互博弈、合作的规则后,还需将行为主体的这些决策集合及相互博弈或合作的规则数字化,构建计算模型,使这些行为主体像电脑博弈游戏中的人物角色那样,在计算机上进行模拟的博弈运营,才能最终完成公共体育场(馆)行为运营管理动态系统的建模。这一步完成的模型被称为公共体育场(馆)行为运营管理系统的计算模型,这一步骤的实现需要计算机专家来处理。

5 实例说明

5.1 主体的模型结构

传统的对行为主体的建模方法一般是将行为主体看作完全理性的经济人,故采用数学模型来描述主体的行为决策。然而,在本研究的公共体育场(馆)行为运营管理系统的模型中,供应主体、集成主体、销售主体、保障主体、消费主体这5类主体的行为决策都是有限理性的,单纯的数学模型无法描述出主体所具有的自主性、应激性、主动性和社会能力等特征。

本研究为了描述行为主体的有限理性以及自适应能力,在主体设计模型的结构中,引入了“机制”的结构,来存放那些刻画主体的自主性、应激性、主动性和社会能力等有限理性的行为特征的决策集合[20]。

图1显示了主体的模型结构由3部分构成,分别是感知器、决策机制和适应控制器。感知器主要是由相关的条件集合构成,其对环境中存在的各种条件进行感知;决策机制是由与感知器中条件集合相对应的规则集合所构成,其根据感知器所感知的条件来执行相应的规则;适应控制器用于控制条件和规则的适应性进化。

图1 本研究5类行为主体的模型结构示意图

Figure 1.Agent Model Structure

在公共体育场(馆)行为运营管理系统的模型中,5类行为主体是不同的微观行为个体,依据自身的特点,具有不同的行为决策属性和特征。这些不同的行为决策属性和特征都是通过主体模型中感知器的条件集合和决策机制的规则集合共同配合来描述的。

例如,在某个体育场(馆)的运营管理中,体育场(馆)的运营团队可被看作是集成主体,集成主体的行为决策针对其与供应主体、销售主体、保障主体的博弈与合作,具体包括三方面策略:一是与供应主体博弈、合作的策略;二是与销售主体博弈、合作的策略;三是与保障主体博弈、合作的策略。这些策略都是以条件集合和规则集合的形式被分别存放在集成主体模型的感知器和决策机制中,其表示形式为if…then…。比如,集成主体与体育赛事运作公司(供应主体之一)进行合作的某一策略可表示为:if每月在体育场(馆)中举行体育竞赛表演的次数超过5次,then可以把竞赛表演的票务费再多返还5%给体育赛事运作的公司。

上述博弈或合作的策略可以是不完备的,相互之间允许矛盾的存在,也允许策略存在一定的冗余。这是因为,这些策略被看作是有待于检验和认证的假设,如果某一条策略在运营的过程中被发现不能盈利,则该策略可以在适应控制器的控制下,采用人工智能的方法进行进化。

5.2 公共体育场(馆)行为运营管理系统的仿真

当按照上述主体的模型结构,设计了供应主体、集成主体、销售主体、保障主体、消费主体这5类行为主体的决策模型后,接下来需要进行的工作就是:1)数字化这5类行为主体的决策模型;2)通过计算机仿真平台,让数字化的5类行为主体在计算机上进行模拟的相互博弈或合作,以此来构建动态的公共体育场(馆)行为运营管理系统模型。

公共体育场(馆)行为运营管理系统的仿真可以采用Repast仿真平台来进行。Repast是目前使用较多的基于主体建模的仿真平台之一。Repast(Recursive Porous Agent Simulation Toolkit)起源于芝加哥大学社会科学计算研究所。在Repast平台上,可以进行可控制和可重现的仿真实验,通过观察仿真过程中的表格、图表和图形显示的输出结果,能够深入地研究复杂适应系统的行为。

5类行为主体决策模型的数字化实现算法如下:

在主体模型中,感知器的功能是通过对感知表中条件集合的检索来实现的。具体的感知算法:当感知器感知到来自其他主体的条件信号时,感知器会用接收到的条件信号去检索感知表,如果只有一条信号满足条件,则可通过感知表中地址激活决策机制中的相应规则;如果感知表中存在有不止一条信号同时满足条件,则通过感知表中对应的多条地址可激活决策机制中的多条规则。

决策机制是由被激活的规则进行相互作用而动态构建的。动态决策的算法:在任何时刻,决策机制都会通过感知器激活相应的规则。如果决策机制中只有一条规则被激活,则此规则作为主体的实施策略;如果决策机制中存在不止一条规则被同时激活的情况时,决策机制会依据所有被激活规则的信用度构建激活回路,作为主体的实施策略。

适应控制器用于控制感知器中的条件、决策机制中的规则进行适应性进化。主要功能包括:1)为决策机制中的规则进行信用分派[26],并负责相应规则的适应性进化;2)负责感应器中感知表的适应性学习。

信用分派的本质就是提供评价和比较规则的机制。当每次应用规则之后,适应控制器将根据应用的结果修改规则的信用度,这实际上就是学习或经验积累。

当适应控制器为决策机制中已有的规则分派相应的信用度后,如果发现存在旧的规则由于信用度太低而需要被淘汰时,其还需要为决策机制发现或形成新的规则,提高决策机制适应环境的能力。

规则的发现和创新主要是采用遗传算法[26]进行的。具体的思路:在经过检验后的较成功的规则基础上,通过变异和交叉来产生新的规则,并利用选择的机制来淘汰旧的规则。

当在计算机仿真平台上完成对公共体育场(馆)行为运营管理系统仿真模型的构建后,通过对该行为仿真模型的模拟实验,不仅能够观察5类行为主体的决策行为将如何影响公共体育场(馆)的宏观运营管理效果,还可以通过仿真实验去预测公共体育场(馆)运营管理系统的演化发展趋势。进一步,计算出相关的公共体育场(馆)运营管理效果所需的服务运营策略的设置,找出现实与目标的具体差距,进而优化现有的公共体育场(馆)运营管理系统。

6 结论

本研究立足于系统科学的视角,针对公共体育场(馆)的行为运营管理,从“有限理性人”行为决策的层面,在对公共体育场(馆)行为运营管理系统的深入研究中发现:公共体育场(馆)行为运营管理系统的构成要素包括供应主体、集成主体、销售主体、保障主体、消费主体。这5类行为主体通过服务资源的采购决策、集成决策、销售决策和服务过程的保障决策这4种行为决策的相互作用来构建动态的公共体育场(馆)行为运营管理系统。据此,本研究运用复杂适应系统理论及基于主体的建模方法,研究了如何构建公共体育场(馆)行为运营管理系统的仿真模型,并进一步提出了实现该系统仿真模型的建模步骤。通过实例说明了公共体育场(馆)行为运营管理系统仿真模型的构建路径。

收稿日期:2013-07-14;修订日期:2013-09-14

标签:;  ;  ;  ;  ;  ;  ;  

公共体育场(馆)行为运营管理系统建模与仿真方法研究_运营管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