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24例临床分析论文_李春梅,罗薇,高东霞(通讯作者)

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24例临床分析论文_李春梅,罗薇,高东霞(通讯作者)

(解放军第520医院 四川 绵阳 621000)

【摘要】 目的:探讨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原因、治疗措施及预防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4年1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24例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4例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结合B超明确诊断,均进行手术切除病灶,病理均证实为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术后随访无复发情况。结论: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是一种医源性子宫内膜异位症,手术是唯一有效的方法。降低剖宫产率,规范剖宫产手术,术中保护腹壁切口是预防关键。

【关键词】 剖宫产术;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手术切除

【中图分类号】R711.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14-0172-02

Clinical analysis of abdominal incisional endometriosis in 24 cases

Li Chunmei,Luo Wei,Gao Dong-xia. 520 Hospital of PLA,Mianyang 6210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tiology of of abdominal incisional endometriosis, treatment measures and prevention methods. Methods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04 to June 2014, 24 cases of abdominal incisional endometriosis patients in our hospital clinical data. Results 24 patients, clinical symptoms and signs, combining ultrasound diagnosis and the surgical removal of the lesions, pathologic as abdominal incisional endometriosis confirmed, the postoperative follow-up without recurrence. Conclusion The abdominal incisional endometriosis is an iatrogenic occurrence of endometriosis, surgery is the only effective method.. Reduce the cesarean delivery rate, cesarean section surgery, intraoperative protection of incision, prevention is the key.

【Keywords】 Cesarean section;Abdominal incisional endometriosis;Surgical removal

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一种罕见的病理状态,可以发生于所有的切口瘢痕,可继发于剖宫产、外阴切开、子宫切除、羊膜腔穿刺术后,甚至发生在阑尾切除或腹股沟疝修补术后,最常见于剖宫产术后,是剖宫产术后远期并发症之一[1],随着剖宫产率的上升,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率逐年上升,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率约占剖宫产手术患者的0.03%~1.7%[2]。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分析我院2004年1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24例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年龄26~32岁,平均28.3岁,剖宫产术后2~6年,平均3.8年,其中2例系第二次患病,距前次患病2~3年,且不是同一个部位。

1.2 临床症状

腹壁切口处出现周期性疼痛的肿块,与月经密切相关,经前及月经时肿块增大疼痛加重,经后疼痛缓解而且肿块缩小。

1.3 体征

切口下可扪及圆形或椭圆形肿块,质韧,边界不清,周边不规则,活动度差,有或无压痛。

1.4 辅助检查

24例均经B超检查,方法:患者取仰卧位,常规探头扫查子宫、附件、盆腔有无异常,然后扫查腹壁切口,了解肿块的位置、数量、大小、性质,利用CFDI探头了解肿块内部及周边血流情况。超声检查应用比较简单,没有创伤,可以测量病灶的大小,侵犯和浸润的深度,以及病灶和周围组织结构的关系。CT、MRI 也可用于术前评估,通常在病灶巨大,或者侵犯较深,或者可疑有恶性变的情况下才会使用。

1.5 治疗方法

24例患者均选择月经后3~7天,常规消毒腹壁皮肤,在局部麻醉下行腹壁病灶切除术,切口边缘距病灶至少1cm,以免残存病灶复发,24例中有14例病灶位于皮下,6例病灶侵犯腹直肌筋膜,4例累及腹直肌肌层。

2.结果

所有病例病理均证实为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均痊愈出院,出院后随访12个月未见复发。

3.讨论

3.1 发病机制

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机理有种植、经血倒流、直接蔓延、胚胎期停滞、化生、淋巴或血管内播散等诸多学说。在剖宫产时,子宫内膜碎片“污染”切口并非少见,而发生子宫内膜异位症并不多见,这与经血逆流常见,而盆腔内异症的发生率却并不高一样,内膜碎片的遗传特质、生物学活性以及局部或全身因素是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实验和观察证明,不同时期子宫内膜种植能力不同,其强弱顺序为:月经后> 间歇期> 分泌期> 经前期> 月经期> 妊娠早期> 妊娠晚期。病例对照研究提示月经量过多和饮酒可能为发病高危因素,而多产可能为保护性因素。本报道24例都是剖宫产术后发生内膜异位,考虑主要还是医源性种植。

3.2 诊断

有腹部手术史,尤其剖宫产和异位妊娠手术史,切口部位触及肿块或结节,肿块有与月经相伴的周期性疼痛或触痛,经期长大,经后缩小。B超见腹壁内低回声肿块,边缘不规则或欠规则,无完整包膜,部分呈无回声,包膜内缺少血流信号。病理切片见:在增生的纤维组织中间见子宫内膜腺体及间质,红细胞及炎细胞。

3.3 治疗方法

彭丽芳等报道了甾体激素对不同部位的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其中以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病灶反应最差[3],主要由于切口愈合过程中形成坚硬的瘢痕,药物很难渗透到局部而发挥作用。手术切除病灶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一旦确诊,要尽早手术切除,病程越长,病变侵犯的范围越广越深。手术治疗切除范围为病灶外1cm。对于浸润深、病灶大、筋膜受累大的病例,为达到病灶外1cm 的切除范围,通过人工筋膜补片来修复伤口,可达到理想效果。

3.4 预防

剖宫产是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最主要的医源性因素,首先要降低剖宫产率。预防本病的关键措施是手术过程中尽量避免脱膜组织及子宫内膜间质成分散落在手术区[4],术中严格操作常规,手术时应用纱布垫保护子宫周围术野,缝合子宫壁时避免缝针穿过子宫内膜层,关腹后冲洗腹壁切口,再分层缝合。

【参考文献】

[1]赵学英,郎景和,冷金花,刘珠凤,李华军,孙大为,朱兰;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特点及复发相关因素分析[J].中华妇产科杂志,2004,39(2):97-100.

[2]李博,贾晓宙,金明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21例临床分析[J].医学临床研究,2006,23 (9): 1464-1465.

[3]彭丽芳,王莉莉,廖晔,等.9例剖宫产术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07,22(2):1646-1647.

[4]常义.剖宫产术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治疗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0,8(3):97.

论文作者:李春梅,罗薇,高东霞(通讯作者)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5月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5/24

标签:;  ;  ;  ;  ;  ;  ;  ;  

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24例临床分析论文_李春梅,罗薇,高东霞(通讯作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