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劳动制度与政策对转型国家宏观经济的影响,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宏观经济论文,制度论文,政策论文,国家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国的渐进式改革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功,而中东欧和前苏联的激进式制度变迁在1989-1992年之间却引起了经济的负增长。中国同其他转型经济有很大不同。我国就业增长的首要原因是由人口劳动力成长周期而引起的新增劳动力的自然增长;其次,发展导致的劳动力供给压力增加;第三,就业机会的增加相应满足了劳动力的供给;第四,就业体制具有明显的“二元”特征。
中东欧和前苏联国家的就业人数呈持续下降趋势。原因在于:一是中央计划经济时代国有企业的富余职工遭到解雇,从隐性失业转为显性失业;其次是经济的倒退难以创造新的就业机会;第三,人口向国外迁移和流动;第四,劳动市场的重要制度——工会、最低工资和就业保护,以及非就业补助制度,在劳动经济学里被认为是对就业和工资结构有非常重要影响的:
从工会组织来看:中东欧在转型开始时,工人组织的分割和解散说明了过去的工会根本就没有在工厂扎下根。中国也存在着同样的问题。在前苏东转型中工会成员数量显著下降,集体谈判的范围也在减少。相反,中国的工会人数一直在持续增加,基层工会组织也在增多;
从最低工资政策来看:最低工资可能发挥了某些间接的作用,在大多数转型国家中,最低工资被视为计算大部分社会利益的基础,也影响到俄罗斯行政部门的工资增长,也不可能已经影响到集体工资谈判协议的可能性;
从劳动保障制度来看:在有严格就业保障的国家里,雇员的诉讼和法庭对工人有利的裁决比例都会随着就业的下降而升高,但是在俄罗斯转型的十年间,两个数据变化不大。在中东欧,失业津贴最初被定在相对高度的水平,而且在某些情况下无限期提供。当收益人数飞速增长和要求财政难以平衡以后,津贴发放渐渐地收紧。而失业津贴不能产生强烈的工作激励。
在转型经济中,收入不平等有所增加,而俄罗斯增加的较多,部分原因在于前文提到的高就业指数与低经济增长,另外就是非就业补助的匮乏。综合研究结果表明,同其他转型经济一样,中国的收入不平等确实正在加剧。根据西蒙库兹涅茨的“倒U假说”,各转型经济都正处于收入不平等上升的阶段,中国与其他转型经济相比又具有自己的特征。我国现实收入分配差距拉大存在市场和非市场等原因,更重要的是要完善合理的收入分配方式。中国近年来出现的通货紧缩违背了宏观经济学中的两个基本规律,原因是中国的市场体系还不完善,经济结构仍旧处于城乡二元经济状态。政府积极的财政政策扩大了内需,成为经济增长最重要的因素。摘自《经济学家》(成都),20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