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艳红 李荷
(河南省郑州市儿童医院耳鼻喉科450000)
摘要:心理护理是针对病人现存的和潜在的心理问题,心理需要及心理状态等运用心理学知识和技术进行护理以解决病人的心理问题,提高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促进疾病的康复的一种临床护理方式。本文对耳鼻喉科儿童的心理护理进行了分析探讨。关键词:儿童;心理护理;耳鼻喉科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1-0285-01
一、儿童心理特点分析
婴儿期(0-1 岁):此期患儿对陌生环境适应能力较差,但当其生理需要得到满足时,患儿的感受是愉快和良好的。幼儿期(1-3 岁):幼儿期的患儿已经掌握了一定量的词汇量,能够用简单的词汇同护理人员交流,但由于用词不当常常被误解而给护士带来一些困扰,一些病程长的患儿对护理人员特别敏感并大哭大闹,甚至用嘴咬、辱骂护理人员。
学龄前期(3-6 岁):此期患儿的思维能力进一步发展,自我意识进一步完善,因觉得在患病期间能得到平时得不到的关爱,平时得不到的食品和玩具在生病期间也可以得到等,患儿会认为生病是好事,从而夸大不适。
学龄期(7-14 岁):进入学龄期的儿童有一定的科学知识和生活经验,自尊心较强,由于性意识的发展,某些疾病的患儿还会出现害羞心理。有的患儿开始担心疾病愈后等。对于一些罹患不治性疾病的患儿,往往有否认、愤怒、抑郁等一系列心理反应。
二、门诊耳鼻喉科病人的心理护理要点
门诊是接待大量流动病人的场所,病人共同的基本的心理特点是尽快顺利就医看病,得到满意的诊疗。分诊护士如何把握病人的心理活动规律,捕捉就诊患者的情绪反应,把握好普遍与个别的规律,抓住主要的矛盾,解决好关键的人和事,如伴有身心疾病的患儿及家属应按身心疾病的护理原则和目标进行有效的疏导和针对性的护理,确保就诊环境的安静平和,工作有序,营造良好的就医氛围,使广大的就医患儿及家属在心理上得到满足,精神上感到安慰。
1、创造良好的就诊环境,消除陌生和紧张感
对初诊患儿或家属进行反复耐心的门诊情况介绍,这对初诊病人非常重要。保持环境的安静、舒适、整洁、阳光充足、空气清新、温湿度适宜,避免噪音,改变病房墙壁颜色、张贴儿童卡通画片,增添儿童喜欢的电视动画片等等,使患儿一进病房就如同进了自己的家,有一种亲切感。护士的语言要清晰精练、讲究艺术,服务态度要热情勤恳,使初诊者在心里对所在门诊有一个良好的评估。特别是对不会讲普通话、文化程度不高的初诊患儿及家属更要做到耐心、热情、病人提出的任何问题,都不能表示反感或随意说“不知道”、“你怎么还不明白呀!”等一类令病人不安的言语。
2、加强自身医德修养,提高心理护理工作质量
为满足患儿生理的、安全感的、爱和归属感的、尊重及自我实现的需要,心理护理是非常重要的手段和方法。心理护理是指在护理过程中,根据医护心理学的理论,通过人际交往,影响或改变病人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促进其疾病的康复或向健康的方向发展[3]。心理护理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项系统工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护理人员是心理护理的主体,病人是客体。护理工作者要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护理素质、丰富的心理护理知识和精细的心理护理技能三个要素。掌握心理学基本知识和技能程度直接影响心理护理实施的效果。要作好就诊者的心理护理和心理指导工作,就要不断加强医护人员自身的品德修养,保持自身的心理素质优良。
三、心理护理措施
针对不同阶段儿童心理特点进行的心理护理措施:由于患儿所患疾病各不相同,家长的文化层次也各有高低,再加上现在多为独生子女,相对比较较弱,在进行心理护理时比较困难,很难达到预计的效果。笔者在临床工作中,总结出一下护理措施:婴幼儿时期的患儿,当其生理需要获得满足时,他们便会心情愉快,护理时应注意满足其各种需要,向父母了解患儿在家时的习惯,尽量满足患儿的需要,如把患儿喜爱的玩具带到医院,以减轻患儿的焦虑;要加强巡视观察。应注意密切观察患儿的饮食、大小便及衣着冷暖,护理人员接待患儿时应面带微笑,及时满足患儿的各种需要,经常拥抱、触摸患儿,建立与患儿之间的亲密感,消除其抵触心理。
对于学龄前期儿童出现的认为生病是好事的情况,护理人员应对患儿父母解释这种心理,告知其不能过度纵容患儿,更不能打骂,而要正确引导。作为护理人员应关心和爱护患儿,注意使用鼓励性语言,如:你真勇敢等,在注射时跟患儿交谈转移其注意力,由于此期患儿已经有一定的认知能力,因此要注意维护患儿的自尊心,不能严厉批评指责,应多鼓励和表扬,在病情许可下可带些喜欢的玩具在病房玩耍。
对于有一定认知能力的学龄期儿童要帮助患儿了解自己的病情,多与患儿交谈,了解其学习和生活情况,鼓励患儿鼓起勇气战胜疾病,条件允许时可允许同伴来院探望,多与好友沟通交流,为患儿创造一个好的就医环境。
对于不治性疾病的患儿,护理人员应以最大的同情心和耐心,帮助孩子走完最后一段人生,同时做好父母的思想工作,多陪孩子,尽量满足其合理要求。
针对家长的心理护理措施:患儿住院期间,其父母往往过于焦虑、紧张,出现一点问题就频繁的喊护士,而小儿由于疾病本身的影响及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特点,又会表现出不同的心理反应,护理工作人员既要配合医生的治疗,又要同时考虑患儿的心理特点并兼顾家长的情感需求,对其给予恰当的心理护理,这不仅仅是医学模式转变后整体护理内涵丰富的需求,更是树立良好的医风医德、促进医院发展、促进患儿疾病康复的需要,家长的不良心理状态会对患儿产生直接影响,从而影响医患配合和患儿自身的康复。作为医护人员应充分理解患儿家长的心情,多做解释安慰工作,使患儿父母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
结束语
儿科护理其本身具有特殊性,不是单纯的医患双方关系,而是包括了医护、患儿和家长三方面的关系,作为一名儿科护士,在熟练掌握基本技能操作的同时,必须具有较高的医德风尚、爱心、责任心,在对患儿提供护理服务的同时要注意多与家长交流信息,全面了解患儿的生理、心理特点,同时还必须考虑到疾病的过程可能对儿童出现的生理、心理及社会等方面的影响,以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参考文献
[1] 刘艳.我国留守儿童心理状况的特点、成因及对策分析[J].信访与社会矛盾问题研究,2014,05:98-106.
[2] 江婉玉.基于儿童心理学的儿童医院内部空间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4.
[3] 王沛. 视觉心理效应在儿童就医环境中的应用[J]. 包装工程,2014,20:114-117+12
5.
[4] 栾天抒.学龄儿童心理行为影响因素的双生子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4.
论文作者:张艳红 李荷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5年6月第11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8/24
标签:患儿论文; 心理论文; 疾病论文; 病人论文; 儿童论文; 耳鼻喉科论文; 护理人员论文; 《医师在线》2015年6月第11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