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艺术情感形式返本表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形式论文,情感论文,艺术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doi:10.3969/j.issn.1002-2236.2012.06.016
中图分类号:J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236(2012)06-0047-08
现代艺术个性情感返本观照造成原型生机形式独立外衍。
鲜明的艺术个性形式显现着心象原型本真的强化。
由印象派画家在阳光下对象性的动态绘画感觉再现,到后印象派画家发现生命原型情感律动,现代艺术家终于主动用内在原型情感表现,扬弃传统绘画僵化的死法教条,原型情感形式直观,使绘画自觉摆脱表象模仿,充分展开个性情感形式。在整个现代艺术诞生过程中,反理性的现代理性认知助长了绘画情感表现活力。现代个性情感表现形式返本外显,象征着现代艺术家实现从史前至今人类全部艺术灵性感觉的自由贯通。
在人类艺术活动从史前发展至今的全过程中,飘忽不定的情感表现作为人性内在需要的本能原型冲动,联结感觉,激励想象,潜移默化地支持着艺术灵性直觉形式发现。当艺术长河流进现代社会,生命情感本能由于骤然受到科学理性的强势挤压,人性自发的心灵逆反作用使情感表现像激流进入石峪,顿时掀起文化规范不可阻扼的波涛冲击力。现代绘画顺应情感生机,从关注生命原型的情感本能到激励个性情感形式表现,显现现代人由生命情感本能自觉,摆脱社会人性堕落,突破绘画传统模式,径直走向生命原型形式基础上的艺术个性情感本质生成。
现代艺术家在倾情于绘画形式发现过程中,凭借各自独到的心灵直觉发现活力,洞察万象存在的生命原型律动,通过情感原型律动的当下形式表现,实现艺术个性情感内外通观。他们主动把绘画造型艺术中的光、点、线、面、空间、结构、节律、色彩、运动等原型象性知觉元素,全部化入心灵情感主动表现的现代艺术洪流,让生命情感原型生机信息随时转化的绘画形式直接处于情感直觉自由掌控之中。作为现代绘画的本质特征,个性情感形式表现凝聚着绘画艺术震撼心灵的时代信息独化。于是,既不失原型生命本真,又从个性情感直觉当下随缘发现的生机形式表现,化为现代绘画最突出的审美指向。
以情感表现为特征的现代艺术形式,内合人类生命情感本能,外联情感本质无限外衍的灵性形式变化,在艺术发展史上,实现人本体生命情感与个性情感形式律动相映生辉的现代艺术形态。
现代艺术活动中的心灵感觉预先开放性,使现代入主动打开自己的眼睛,用视知觉带动本体灵性观照,直见生命原型生机形式不断变化,实现本体心象直观不断深化的审美感情表现。那些现代绘画大师,在以情感表现为形式特征的艺术创造过程,从生命原型情感大胆解放,生成个性情感形式的直觉发现能力。他们各自特有的情感形式直觉发现与表现,不但使现代绘画的艺术宗旨超越传统绘画的表象再现和意象表现,同时由个性情感表现形成独到的绘画形式及形式语言,直接传达出艺术原型情感与其本体自性形式律动通体相应的灵感契合。现代绘画以原型情感透识,实现形质一体的自性情致表现形式。心象情感语言的自我表现,以情与象通引发人的心灵情感形式生动,构成人本体个性绘画语言形式表现的最强音。
人类原始艺术活动,呈现生命本能心象信息感应与自身情性原型表现形式的混沌性整一。远古艺术形式,反映种族在地域环境中集体约定的象征性符号化情感形式同一。在此基础上,古希腊人完成人本体生命造型形式的整一和谐再现。中国古代画家含道观象体现象性情感心观,从“情性”、“情致”原型形式转化,率先发觉“神用象通,象以情润”的意象情感形式观照。但是古人用心灵情性制形,以情生意,神遊于象外,缘情兴象等绘画造型活动的本意在于怡养情性返本归真。画家所指“以神法道”、“神超理得”、“心游目想”、“以形媚道”等艺术体验,均源自心灵本能感应与感情形式表现未分的艺术情感慧觉化一状态。清初画家石涛曾在画跋中指明绘画转化过程与知觉蒙养的关系:
写画一道,须知有蒙养。蒙者,因太古无法,养者,因太朴不散。不散所养者,无法而蒙也。未曾受墨,先思其蒙;既已操笔,复审其养。思其蒙而审其养,自能开蒙而全古。
蒙养之化,真在心灵情感象性感应与自然足迹相生彻化。只有经过现代绘画感觉个性彻底解放,艺术家才真正由内在情感象性形式主动外化,率全性径直进入个性情感直觉形式充分表现的创造境界。
在现代艺术个性情感通观与形式制造过程中,生命原型律动本真与当下直觉个性情感直抒融汇为个性形式创造。生命情感原型形态的个性情感形式直抒,显现出现代绘画艺术灵性情感生机无限的生成目的。
现代绘画情感表现,呈现画家由原型情感冲动向个性情感表现形式的自由创造。这种个性情感形式的充分表现,实现绘画艺术由外向感觉生机律动再现,向内在灵性情感形式表现转化。从艺术感觉信息发生关系看,现代艺术家情感表现力,首先发生于人本体灵性感觉直接在现场获得的当下形式发现。法国印象主义画家实现光色原型感觉直接观照,直见自然对象中生机无限的感觉形式律动。后印象派画家又突破对象化的感觉形式律动再现,由个性感觉活力进一步触发心灵情感象性形式外显成真。他们共同构成现代艺术以个性情感形式表现为特征的时代标志。
现代艺术情感形式表现,内合人的生命情感象性本能,外联自然万象信息原型形态变化。在整个情感形式表现过程中,现代艺术家全力呈现生命情感灵性异质互动相生的情感表现与形式语言的当下贯通。情感形式观照,携灵性直觉神性感应通达活力,直接延伸艺术情感原型形式的表现空间,使现代艺术家得以在象性直觉情韵自呈状态,摆脱物质表象定识对心灵的羁绊,直趋绘画造型艺术本体情势生发的结构、空间、色彩、节律等原型形式,将绘画本真情感形式及形式语言独化过程全部纳入当下情感灵性表现的艺术直觉统驭。
现代艺术个性情感表现把心象本能与当下情感冲动化为不可遏制之势,导致19-20世纪西方艺术家对传统绘画表象形式的主动超越。
西方现代绘画情感形式表现,以个性情感形式语言的鲜活性迅速波及全人类的现代艺术情感观照活力。从社会文化环境看,由于西方现代理性科学的单向强化,引发理论家自身在感觉信息贫困中意识到情理失倾所造成的人性危机。于是现代艺术情感表现明显得益于那些有艺术灵感的现代思想家们反理性的理性研究成果。现代思想家以理性的单面发展反向关照非理性潜能,给艺术家的情感表现廓明方向,让他们放意于生命本能内视之上的个性情感形式返本自发现。现代艺术家在情感形式直抒过程,保持生命本能原型情感源于自然的粗犷野性,同时生发个性情感形式内外化一的现代艺术神采。在现代哲学家中,曾长期任慕尼黑美术学院教授及院长的谢林(1775-1854)深入地认识到“艺术直观”把理智直观客观化,艺术作品反映了被人自身分离了的原型,即“绝对同一体”;叔本华(1788-1860)与尼采从非理性首倡“生命意志”为人类生命活动的本质,他们认为相对于人的生命意志直接表现,推理是女性的,理性活动只有从外部接受到感觉信息之后才能生产;萨特(1905-1980)从“存在先于本质”及人性本质的自由实现,揭示人的生命活动不断实现的本质丰富性;心理学家弗洛伊德(1856-1939)对人类潜意识生命本能及意识活动相互关系的深刻分析等,都对现代艺术家的理性认知及心象感觉直观产生震撼性的心理影响。
在对现代理性进行反思过程中,许多哲学家从研究美的理性观念转向探讨现代艺术情感及情感表现形式。克罗齐(1866-1952)从直觉与理性相对发生,把艺术直接定性为情感直觉形式创造活动,指明“审美的因子是形式而且只是形式。”[1](译者前言)他从艺术家激情的直觉形式表现显示的生命情感活力,提出在艺术活动中“直觉即表现”的情感直觉形式表现论。此理论的响亮提出,明显地助长了表现主义绘画创作形式的现代艺术影响力。艺术直觉表现是艺术灵感形式创造过程中心象原型生机信息的当下发现。现代艺术活动以生命原型情感活力赋予情感个性形式通透直观。艺术情感个性活力使人的象性灵感发现不断突破理性规范,呈现心象情感形式的自由转化。纯理性意识永远理不清的非理性情感变化,在艺术家的情感直觉形式观照中却瞬间变得情通意明。
在克罗齐之后,柯林伍德(1889-1943)将艺术情感表现视为真正的艺术本质创造。他发现艺术家通过情感表现过程形成心灵直觉情感形式的艺术本质深化。柯林伍德与克罗齐的艺术理论被称为“克罗齐——柯林伍德表现论”。他们本于情感直觉的现代理性发现,从理性证明内在情感形式表现为艺术本体创造的核心。于是,情感形式表现理论自然而然地成为20世纪表现主义绘画的理性支点。
随着现代艺术情感形式语言外衍及艺术知觉深化,美学家苏珊·朗格(1895-1981)承卡西尔(1874-1945)符号论美学思想,把艺术生命情感形式与人的生命本体异质关系进行有机连接。朗格认为艺术存在与艺术发展的首要因素在于生命符号形式。艺术符号反映生命原型象性形式律动,艺术中的特殊符号即心象本真之上的个性情感形式表现语言。它包括绘画造型中由点、线、面组成的结构、空间、色彩等艺术形式元素,以及诸元素关系由艺术情感灵性汇通的作品形式风格。
现代情感形式表现理论,舍理性偏执,依靠艺术直觉经险,在内在情感形式自觉——自由观照状态中,反映生命感情原型与个性情感表现形式互动相生的本质生成关系。
自20世纪初,后印象派画家高更、凡·高、塞尚等,承印象派绘画动态感觉活力,形成各自风格迥异的绘画情感表现形式。艺术情感表现及情感表现形式由于原型情感自性返本发现,迅速成为现代绘画的主导潮流。野兽派和表现派画家在现代绘画情感形式表现过程,主动以个性感觉的内外贯通,豁然打开本体心灵中被压抑为潜能的生命原型情感,在被科学片面发展弄得疲惫不安的现代人性直觉低迷状态中,重新点燃生命情感本有的蛮性活力,形成当下情感形式直抒与个性情感形式表现语言、语境的现代艺术灵性直觉拓展。
由于人本体的灵性知觉机能呈现差异和谐互动,在现代艺术创造过程中,艺术家往往无意识地用本体感觉活力瞬间贯通内在情感,引发直觉形式观照与思维活动心象会通的原型信息随机转化。
现代艺术情感形式观照与艺术个性形式表现,既含有画家生命原型中涌动的心象情绪,也有视觉直见外在物象浩然如生的感觉信息律动。在情感生机信息转化为艺术个性形式表现的同时,艺术家由视觉直见外在物象形象律动,同时联系大脑对特别的形式意象以变生变,进行生命原型情感直觉形式忘我表现。现代画家在绘画感情形式无限表现过程中,并没有显示他们与常人有什么完全不同的会思维的眼睛。重要的是艺术家以灵性感觉强势,压制意识定相,引发生命原型情感及思维活动象性彻化的个性感情形式充分表现。
格式塔心理学家鲁道夫·阿恩海姆(1904-1994)在人的视觉思维研究中,指明视知觉“意象”属视觉思维,由于个别对象的形象引发。从心象本能看,艺术家存在的视觉思维活动过程,实属于显现人由心象形式内外通观引起的灵性感知活动的有机互动。
人的艺术灵感殊性从来都不可能完全孤立存在,也不会像科学家对一种无机物分析那样达到可能量化的程度。艺术灵感表现形式出于意外象化,正是艺术特有的创造魅力。画家面对物象当下直觉形式发现,既分不清其中情理分量,也割不断与本能象性信息观照能力的本体联系。伟大艺术家在童年时期的一次心灵知觉信息感应活力开启,可能伴随人终生感觉常性发现。这种现象证明:由于心象原型感觉在先,触及本体感觉殊性自变,使理论概念中的“名象”永远判不准感觉象化。而艺术家面对未来的艺术直觉创造活动,意义在于持原型本象自化,模糊掉他人已有形式,把以往所有的情感形式表现,都自然化为艺术直觉继续延展的基础。
整个现代绘画艺术情感表现,充分反映艺术家在生命原型情感律动之上,以个性鲜明的情感形式独化,实现情感灵性本质增益。艺术家通过当下感情形式表现,于无意识象性本能及意识运化互动中,传达生命本体原型情感与当下情感灵性律动融为一体的直觉形式观照。自觉-自由的艺术情感形式表现,在艺术主体心灵愉悦状态中,充分保持人的生命直觉本能,通过色彩、空间等原型信息通观深照引起的情感活力,把原型知觉的生命信息变为神奇妙化的艺术个性形式,使活动其中的人直接体验到自身生命灵感本真象外生化所带来的审美情趣。在愈来愈复杂的现代信息社会环境中,艺术情感形式表现明显地以情感直觉外化延展人的个性感觉本质丰富性。它有效地缓解片面发展的科学理性给现代人带来心灵情感普遍弱化的趋势。从人的生命原型情感传承意义看,现代艺术情感表现,呈现出生命情感灵性的现代性生成。它启示当代人应当以人性慧觉自观照为本,继续为心象原型本能找到相适应的个性艺术形式。
对于生命情感本能,古人在两千多年前已经开始以不同观照反映各自差异的体验。自先秦时代起,中国圣贤开始用语言表达人类情感本能的自然流露与社会道德互相节制的关系。庄子《天运》主张情无定性形式的自然“天乐”、“心悦”境界,“圣也者,达于情而遂于命也”。庄子把性视为“生之质”。荀子在《性恶》论中指明“矫饰人之情性而正之”,“扰化人之情性而导之”,证明古人视情感反映与本性同一,同时也写到情性无常,须用人的德性意志加以适当节制引导。三国时期,魏玄学家王弼(226-249)从意象相碍相生的本真关系存在提出“以性统情”。古人用心深观,视性为情主,表明性象对于情感活动的恒定本一。唐代文学家李翱《复性书》用佛性证心性,指明“性与情不相无也,情由性而生”的情感感应。他主张人应当循本“去情复性”,尽人性直观“感通天下”。宋代儒学家朱熹(1130-1200)从情性感应关系认为:“情之未发者,性也。”“性之感物而动,则谓之情……学者则当存心以养性而节其情也。”
尽管历代学者对情性识见不同,但似乎都感觉到情性化一。由人本体内在本能需要而发,内在情性原型形态表现形式外显,生成“言不尽意,立象尽意”,意象“情致情观”、凝神自化“象外象”,体道内外通观的审美灵感愉悦,毕显生命活动“节情”以“生性”,原型灵性一体通观化生的形式创造能力。
作为人类共通的情感活动,古希腊的智者也近似中国古人那样把情与人欲联系在一起。文艺复兴时期,人道主义学者指明情欲是人不可遏制的本能。至现代,黑格尔《美学》提出个性情致为艺术活动的真正中心和适当领域。克罗齐、科林伍德则把情感直觉表现作为真正艺术形式的主要标志。其本意在于艺术形式直接与情感直觉表现化一。
从心象本能原型律动自发表现,到自由实现个性情感语言形式创造,情感一直作为人的生命内在需要不断支持着艺术灵性本质生成。情感在人类发展至今的艺术灵性本质生成过程中,作为人生的内在动力,衍发艺术情感形式语言的无限丰富性。
艺术情感律动直观,即直见生命本能内外通观的本质形式永动。只要人类生命活动存在,情感表现形式必然要以生命原型生机信息观照,直接反映生命本能内在需要。
情感表现获得现代艺术最突出的形式特征之后,个性情感表现形式返本独化成为人类现代艺术文化交流最生动而明晰的话语。但是对于现代人的审美知觉,除去文难尽意的现代文化语言与情感原型律动观照距离所造成的艺术知觉恍惚之外,即使现代知名画家也没有多少人对绘画艺术真正像古人对待生命那样,透过自己心象感觉直观,发现外部自然信息与自身情感律动共振的心象原型真相。更罕见有人自持生命原型本真律动感应,在直对自然、不断接受自然信息运化的灵感变化中,坦然创造本真情感形式独化的唯一性。
正因为表现内在情感形式相对于摹仿物象表象形式更趋心象原型灵感的个性化,所以,当印象派画家实现动态的个性感觉形式之后,个性感觉敏锐所引发的现代绘画感情表现,像决堤的洪水来得有声有势。20世纪初那几十年的现代绘画情感表现形式辉煌,在人类绘画史上堪称得上艺术主体对原型情感表现心灵通照的一道闪光。现代艺术个性情感光彩,出现得速度之快,连当时陷入物欲的许多人都没有真正看清情感表现形式的真相。当那瞬间的闪光点燃艺术个性情感表现之后,随着现代科学理性扩张,情感表现的激流便在现代艺术观念行为的一片喧嚣中转变了方向。后来的其他现代艺术流派,要么对情感表现仅是望风扑影,要么在没有心灵感觉状态中,以理性观念替代情感形式。生命情感原型信息与对象性的当下情感形式发现双双失真,让当代人不自觉地落入时尚艺术虚拟化的感觉迷茫。
艺术知觉活动引领社会生命存在的本质自由,使一切时代的艺术家大都不满意他们在世的艺术创造环境。反思当代人之所以陷入艺术审美直觉迷茫,证明在20世纪初,那场以情感表现返本独化为形式特征的现代艺术活动,由于时间过于短暂,许多现代人限于多种原因,并没有真正获得主动表现自身原型艺术情感形式的深层体验。而当代艺术家,更因世风速变,以眼前假相淡化了艺术情感原型信息,已从心灵知觉自蔽失去艺术创造的根本目的与方向。那些为迎合时尚需要,甘为物奴,以假合假,重眼前功利目的,蜻蜓点水式的假艺术情感形式表现,留下的仅仅是已有表象绘画情式的死相。离开心灵情感律动的形式虚饰,艺术就像儿童吹向空中的肥皂泡,有着表面迷人的幻彩,瞬间让孩子们的眼睛张大,随即便突然自行破灭,渺然消逝得无影无踪。
艺术情感形式带着生命原型律动本真直接转化,通体反映艺术家的全部生命灵性返本自呈。因此,当年直接反映艺术灵性本真的现代绘画形式创造,尽管在开始阶段没有引起世人的审美关注,但是随着时间发展,那些勇于摆脱世俗观念束缚,敢于睁开自己的眼睛,自由进行艺术情感语言交流的人,迟早会以自己心灵感觉观照,发现现代绘画作品存在的心象原型生机与个性情感形式化一的永恒光彩。
在生命灵性形式表现过程中敏于心灵感觉直观的现代艺术家,并没有一味拒绝理性作为与情感形式表现相应的必要参照条件。个性情感律动形式之所以被充分表现,恰恰因为情感本能冲动不定目的生机自发性本应与合于创造宏观的理性互动为一。无功利目的的艺术情感表现活力联动理性,造成现代艺术情感表现形式具有当下唯一性的神奇象化。这种现象证明艺术情感形式返本独化过程,更适于艺术家在真正进入忘我状态的心象原型情感直抒。现代艺术家正是在超社会生命存在价值的个性情感形式直抒中,体现生命灵性感觉本真之化,发现生命原型形式本真在当下艺术灵性知觉观照自化全过程中,保持生命情感活力引发的艺术灵性本质在自身延展和不断生成。
艺术家用心象感觉直观进入情感直抒的自由境界,其情感本能冲动使他的艺术创造活力,在情感直抒中呈现本体自觉意识与生命本能无意识化一的象外形式发现状态。正是这种情感灵性带动的直觉形式自呈,创造出绘画作品在生命原型形态基础上生发出动人魂魄的神奇线性、恢宏的结构空间、纯粹的色彩交响、生动多变的笔触旋律等光彩独到的艺术个性情感律动形式。这一切都几乎在超意识的生命原型情感感应随缘直观形化状态下神奇发生。
当画家放下手中画笔,审视已完成的整个作品画面,回顾绘画过程到底是哪些因素导致当初没料到的形式语言神奇?无意识状态之上的心象情感直抒出现的情感形式律动漫溢,几乎像梦中境界,自然汇成当下情感表现的艺术语言唯一。
情感形式自呈的艺术形式语言唯一,由于原型灵性漫溢而忘情自化,神性形式自化的具体状态连作者自己也难以说出究竟。所以艺术作品大象形真个性语言转化,出神入化,往往只可凭心灵直觉意会,而不可言传。这就是画家体验到真正的绘画情感表现形式因心象灵性感应活力互生而不可复制的原因。理论家对绘画情感形式进行的文字语言表述,仅是意识中的名形式,人如果执于名相,只能将审美感觉引领到预制的理性模式。在理性模式的阈限中,人得到的大多是记录或说明某些作品浅表内容的死章句,而不自觉失去的却是自己的生命原型情感活力。那些在艺术博物馆里仅仅跟在解说员的后面听相关作品解说的人,他们听到的几乎只是与作品相关的文字故事。至于艺术中的情感语言风格形式,许多人由于心灵感觉自蔽,只落得一个视而不见、充耳不闻,身心木然被物化状态。这种人的审美情感被僵化的理论名相牢牢闭锁,一生自性情感直觉处于关闭状态几近与盲人为伍。
20世纪初的那些现代艺术大师,承印象画家个性感觉生机再现,进一步创造个性绘画情感形式和个性情感本质的时代性生成。如今每一个具有心灵原型审美感觉的当代人,只要不自设感觉桎障,都可能从遗留下来的现代绘画作品风格看出其表面形式关系中独到的情感律动。这种在艺术史上空前自觉的现代情感表现形式,清晰地显示出现代艺术大师们主动实现的个性情感知觉增益。他们每个人从创造艺术个性情感形式语言唯一,实现带着人类生命原型形式本真的现代个性情感衍展。
现代艺术个性情感表现不仅一味反映着生命原型律动回归,同时又超越生命原型形式的简约单纯,形成蕴含生命本能原型律动,并且由此生成个性情感形式语言独化为特征的本体灵性生化系统。同古人自发的自然生存状态相比,现代人在以局部物性量化状态失去艺术情感原型本真的自然信息感应,越来越多的人把艺术活动变为情感形式虚饰。只有那些真正视艺术情感即生命情感的现代艺术家,才舍物欲,澄心象把每一件艺术作品创造都作为自己生命灵感随机生发的绘画形式唯一。现代艺术创造,使现代人有条件看到古人看不到的鲜明的个性情感形式在时间里的衍展。
现代绘画大师通过他们的作品和与作品相关的艺术观念,反映出作为人类艺术创造超越为作品的目的,在心象形式外化的同时创发那种超生命本能的艺术情感增益。
超生命情感凝成的纯艺术情感表现形式令当时的观众感到震惊,证明那时的艺术家实现了超常的神奇直觉观照,使心象直觉与个性情感形式表现互动生辉。靠直觉形式自由外化,现代艺术家升华了生命原型律动,出现带着心象原型的现代艺术个性情感表现。他们对于艺术活动超过对生命的热爱,毕生用情感形式光彩缓解现代社会人的精神危机,给人类生命情感带来通体的灵感愉悦,让更多的人超越虚妄,静心澄见社会人生前景。
在现代艺术大师中,如果说文森特·凡·高的绘画作品以独到的情感形式充分表现了自然万象充满生机的原型形式律动。那么,与文森特·凡·高并列于印象画派之后的其他两位伟大画家:保罗·高更、保罗·塞尚的艺术探索对整个现代艺术知觉及造型形式的影响却更显得意义深远。他们分别以个性情感形式心性直观,实现生命原型生机信息形式的现代个性转化。
高更的绘画知觉承延着生命感应本能,心灵观照直见对象性生命原型情感律动本真。他用全部灵性直觉发现生命信息,以绘画直觉观照统揽自然变化,同时静化外在事物的复杂表象,实现现代画家“崇高直觉”心性彻照发生的生命原型形式的直接转化。高更的作品,传达着生命的信息,充满着生命情感形式心灵会通的感觉冲动。在其生命与艺术创造双双面临结束的时节,用他平生的艺术知觉发现,画出最后一件作品《我们从哪里来?我们到哪里去?我们是什么?》。他试图通过这幅绘画为人的生命存在形式树立一个永恒的图像。高更的生命图像,以生命过程直接警示那些陷入资本主义物性堕落的现代人,珍视生命,关注本体生命自发的原型形式,回归心灵艺术情感形式的自然本真。
高更大半生与资本主义文化进行拼命抗争的勇气,突显他作为现代艺术大师独有的生命灵性直觉感悟力。高更舍掉世俗偏见,用生命意志树立超生命原型信息感应艺术灵感表现形式的崇高。
令常人难以理解的是高更作为当时法国生活条件优越的画家,却直接用叛逆行动,表示对当时巴黎资本主义陈腐文化气氛深恶痛绝的厌倦。为寻找自然生命自发形态的艺术创作环境,他曾深入法国西部保留着远古巨石遗迹的布列塔尼(Bretagne)乡村,用心灵情感观照着力表现有别于都市的乡村淳朴生活状态。为彻底摆脱资本主义文化气息,他又甘冒生命危险,只身到南太平洋塔希提岛的原始自然生态中,直接与当地土著人生活在一起,过着那种承大自然无私馈赠,终日不须辛苦劳作,无所追寻无忧无虑,田园牧歌式的原始生活。高更在心灵情感自适状态,体验原始生命活动纯真而神秘的生命本真形态,自由表现原型形态的全生命形式律动。他从生命信息心灵直观,视艺术情感原型形式直接发现与自由表现重于自己的生命,毕生以过人的心灵直觉感悟,令艺术家肃然起敬的生命意志,全力抗拒时尚文化环境的虚假与腐败。在市俗人的眼里,为了无关轻重的艺术被弄得妻离子散,最终落得贫病交困、悲惨离世的高更,一生所做的大都是背时的妄举。甚至在塞尚眼里都局限地认为:“高更不是一个画家,他只是搞了一些中国式的意象。”
在当代人普遍发生艺术情感本能弱化与越来越短视引发普遍的生存危机中,世人终于被迫开始痛定思疼,有限节制人自身无度妄为。高更回归原始野性直觉观照的毕生热情及勇气超出艺术境界,其返本行为为整个人类提出生命警示。他那种从本能自发的生命原型形式感悟,自由表现生命象征意味的线性造型,大面积粗犷的感情色彩形式语言强化等,都鲜活地展现现代艺术大师直面野性原型情感信息感应毅然创发的伟大心灵活力。
高更的艺术创造,引导现代艺术家用生命原型本色超越视觉表象,以真率的艺术风格抛弃世俗时尚绘画对社会表象的粉饰,用现代艺术心性勇敢直观,表现人格心灵情感本真形式的自由与崇高。
与高更对抗现代资本主义文化腐败不惜付出生命为代价相比,塞尚的艺术创作境遇相对显得轻松得多。19世纪末期,在巴黎绘画技巧高于塞尚的画家可达数万。但是,看似显得有些呆笨的塞尚,却独自真诚地用绘画直觉看到自然表象之下的原型形式,坚持实现生命原型空间结构与色彩本真语言节律共生的现代绘画形式。塞尚的绘画理想是直接面向自然,把自然物象的感觉发现转化为绘画作品的结构形式,意在用原型风格的个性化表现像古典绘画传统形式的造型坚实性。
塞尚的绘画风格来自于他在自然物象中原型生机关系的感觉形式直观。他用对象化的物象感觉形式发现引发色彩情感原型律动观照,并且坦然在直觉实对自然生机信息过程中,完成色彩原型观照向个性绘画形式风格的转化。画家从自然原型观照中看出每个物象都与球体、圆锥体、圆柱体结构相似,然后用这些原型形体联成的空间关系,重新表现为结构语言清晰、质朴的绘画造型形式。在绘画形式创造中,塞尚把色彩视为原型结构真实,以色彩笔触语言平面渐变作为绘画节律,重组画面色彩形式空间。在晚年,他肯切地告诉青年画家,绘画中色彩是表现人的伟大本质的东西。
从明晰的色彩感情知觉本真存在看,塞尚所确立的色彩视觉空间结构形式具有绘画本体心象灵性本质最生动的真实。
由于塞尚的绘画形式中融合人类原型知觉的几何形体关系观照,显现出心象原型形式的现代延展。根据色彩是人类生命原型本质的理念,他一生坚持用艺术直觉创造具有对象化自然生机特征的绘画情感空间形式。塞尚没有像高更那样直接到原始生态中去体验生命自发的情感律动,而是坚持面对他身边的自然物象,直接从对象化真观中看出原型几何形式空间和原型色彩节律,从而有序地完成绘画形式的自性转化。他在晚年,仍兴致不减地以故乡山川大气象观照,深化为风格独到的色彩空间形式,直到因为在写生现场遭雨淋不幸患病逝去。塞尚最终实现的是,画家在当下情感律动坦然直观状态下的原型信息个性形式语言的自由转化。
法国先知派画家莫里斯·托尼(1870-1917)画于1900年、以《向塞尚致敬》为题的油画,直接反映塞尚在现代绘画中引发原型艺术知觉个性形式直观的本质影响力。
从生命原型心灵感应到原型情感形式直观的现代性转化,我们不要忽略野兽派绘画大师享利·马蒂斯返本强化的绘画情感形式创造。
现代艺术个性情感知觉,使马蒂斯扩展眼界,直接感觉到富有原型情感表现力的东方艺术意象。他在《画家笔记》中突破欧洲传统审美局限,直接说到自己的绘画“灵感来自东方”。非洲黑人雕刻曾经明显启示野曾派画家注重绘画造型的生命原型形式简约。马蒂斯绘画作品所表现的强烈个性情感色彩张力,来自于他生命原型色彩的返本强化。他有意超越后印象派画家的绘画形式张力,大胆利用原型基本色相组成不和谐的绘画色彩倾向。马蒂斯有意使倾向性的单纯色彩情感形式带着生命原型冲动直接转移到画面。色彩视觉和谐往往被原型感情表现远抛在其后。当下色彩形式纯化受生命原型情感活力驱动,使画家个性情感色彩表现无意识地沟通原型颜色冲动,产生现代艺术形式独到的心灵震撼。
马蒂斯的绘画作品与绘画观念显现出他在直觉表现状态中,自由实现生命原型色彩律动形式的纯化与个性情感色彩共生的形式张力。在实现绘画直觉观照过程中,他从心象情感本能意识外显带动视觉,主动找到与生命原型律动相应相生的个性绘画形式。为达到这种近乎纯绘画形式的现代艺术个性表现目的,马蒂斯不惜舍掉一切物质表象的细节描摩,凭艺术直觉灵感当下发现,直接进入绘画本体纯绘画形式空间独化。从生命原型情感律动生发的艺术直觉形式转化强度看,他以为画家对物象“准确描绘并不真实”(1948年·费城美术馆的陈列目录)。画家拘泥于物质表面局部之似的细致模仿,往往由于视觉局部适应,肢解物象本相,压抑生命内在感情活力。马蒂斯把这样的画家比作像“外省的姨太太作风”,局部感觉追随,必然会削减生命原型情感形式的直觉表现力。
作为现代艺术大师,马蒂斯却表示特别尊重文艺复兴以前的西方绘画传统。他甚至称赞安格尔(1780-1867)这位“错生在巴黎的中国人”,在古典造型风格中第一个应用明朗的绘画色彩本真。马蒂斯和他的同道,更关注感情色彩直觉强化,直接看到物象存在的生命原型最典型的色彩形式特征,纯化具有生命原型律动的色彩直觉形式表现。
马蒂斯在绘画中几乎把原型色彩解放到具有独立审美价值的地位,却一再表示艺术家应当重视素描。他所强调的素描,并非学院作为造型基础的素描,马蒂斯的“素描”是艺术家凭直觉表现原型色彩形式的简约。
马蒂斯作画常利用画布的白底子,大面积薄涂颜料,在画面上呈现原色相(高纯度颜料)在薄涂过程中自然呈现的纯色透明度。经原型知觉净化的线性造型,薄涂的纯色色相,在马蒂斯的绘画直觉情感表现过程中,融为画面造型空间、结构、色彩语言真率粗犷的现代绘画风格。马蒂斯的绘画,最终并没有完全回到生命原型形式,而是透过“内视觉”,原型形式夸张突破视觉和谐,产生直觉形式强化创造。即通过心灵情感直观,直见自然中的生命律动,同时超越原型形体,打破画面色彩空间和谐,实现富有生命张力的现代个性情感色彩形式自由表现。
马蒂斯曾经通过《画家笔记》试图以文字表明其绘画宗旨。由于真正的绘画灵感存在于理性之前,画家出于绘画直觉经验之后的理性表述,相对于理论家的纯理论更接近在绘画过程中艺术家特有的灵感真实。唯有通过用心灵观照他的绘画作品形式,我们才能更深入地感知马蒂斯在生命原型之上的个性形式强化。
在野兽派和表现主义之后,西方绘画艺术活动由情感形式表现转向反映知觉想象的艺术观照。自那时起,绘画生命原型形态的现代情感直觉表现开始失去时代性的专注状态,艺术情感表现化入后起的多种现代抽象绘画风格中。
现代艺术家以各自独到的艺术风格,实现生命原型律动通过当下情感形式发现的绘画本体审美知觉解放。现代艺术家的真正贡献在于创造了生命原型律动形式创造基础上的现代艺术个性生成。从整个现代艺术个性情感形式表现过程,可见人类由生命原型情感直观与理性心化为一,不断向现代艺术个性情感外衍的绘画本体灵性生成系统。
古希腊时期,柏拉图已经指明,形式的本质永远是绝对的。从那时至今,生命原型形式出现三个不同层面的灵性知觉指向。
首先是自然万物与人的生命本能共在的原型意象生机关系感应,如日月运转、阳光飞泻、流云奔涌、闪电惊雷、山川起伏、高峰直矗、波涛翻滚、鸟飞兽奔等自然生命律动与心灵感应形式化一。
其次为人的心象原型知觉本能相应发现的含生命律动的形体、空间、色彩形式集体认同。心象原型形式中包括点的位移,直立、水平、斜线、曲线的自然运化,自然形及圆、方、锥形等空间结构关系。原型色彩即黑、白及红、橙、黄、绿、青、蓝、紫全光谱色相的生命情感自发选择。
第三层次即艺术家在纯生命机能之上,自由实现超原始本能和地域造型形式的个性情感形式表现。生命原型情感自觉观照,生成现代艺术家鲜明的个性感觉形式创造。
原始艺术直接反映人类生命本能的心象原型律动。
古代绘画呈现原型形式集体情感意象造型风格。
现代艺术大师以个性绘画情感延展了生命原型律动,把生命原型冲动元素作为艺术个性不断发现的动力。近现艺术理论家的理性研究也相应发现一切艺术活动包含生命原型反映的共识。其中包括卢梭(1712-1778)主张艺术活动应当按自己的天性“追求自我”,狄德罗(1713-1784)认为诗艺需要一种粗犷野蛮的气魄,这似乎是说失去天性便没有自我,鲍姆嘉通(1714-1762)以情感形式观照建立发现视觉美的美学学科,康德的审美判断认为自然的生机关系把造型规律赋与艺术,克莱夫·贝尔(1881-1964)直接指出有意味的形式是一切视觉艺术的共同本质。这些现代艺术理性认知,几乎无一例外地出自艺术心灵观照对生命原型个性知觉形式的深层透识。
奥地利现代哲学家维特根斯坦(1889-1951)曾在艺术图式语言研究中明确地提出“生命形式”说,他认为艺术就是一种生命形式。[2](P87)
“艺术是一种生命形式”说遇到现代人的艺术个性情感形式与其他生命本能的异质取向差异诘问;如果我们能回复心灵直觉观照,从绘画知觉生成系统看,现代艺术个性情感表现含有从生命原型直觉律动之上的本质生成,而艺术家在生命原型感应之上,以心灵情感形式直观,实现生命原型情感活动的个性知觉转化。这种个性情感形式在生命本体自由观照,近似弗洛伊德在精神分析中所说生命欲望通过梦幻般的创造活动出现艺术精神“升华”。所不同的是,艺术情感形式自观照随着时间,不断生成个性知觉联通生命原型情感,实现心象一体通观,首尾相顾相依的艺术个性情感本质生成系统。
从情理互动相生的艺术灵性生命本质看,唯有艺术家健全的情感知觉本质生成与心象原型同行,才可能创造出现代个性情感形式光彩的永恒。
现代艺术情感返本独化本质意义在于,艺术家为生命原型情感本能找到本体自由转化的艺术个性情感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