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云南 昆明650500
(一)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
在马克思看来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制度与生俱来的现象。从1825年英国爆发了第一次普遍性的生产过剩危机后,每隔若干年就要经历一次经济危机。
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时期,危机的表现形式和具体进程虽然不同,但每一次经济危机都是生产过剩的危机。这种生产过剩不是绝对的生产过剩,而是相对的生产过剩。这里的相对过剩主要是指生产相对于有货币支付能力需求的过剩和生产相对于一定市场规模的过剩。生产的相对过剩既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最根本特征又是资本主义社会所特有的经济状况,这种相对的生产过剩,就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
(二)经济危机的可能性
1.货币作为流通手段职能引起的。当商品交换处于物物直接交换时,买卖同时发生,商品所有者既是买主也是卖主,不存在买卖分离就不可能引发经济危机。当社会到了以货币在商品流通中充当交换媒介,发挥流通手段职能时,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外化为商品与货币之间的矛盾,直接的物物交换变成商品流通这一运动形式,“商品流通不仅在形式上,而且在实质上不同于直接的产品交换。”【1】这就造成商品买卖的过程分裂为两个独立的阶段。这样买和卖就不具有直接同一性,这时商品与货币之间的转化也出现随机性与不确定性。正如马克思所说的:“流通所以能够打破产品交换的时间、空间和个人的限制,正是它把这里存在的换出自己的劳动产品和换进别人的劳动产品这二者之间的直接同一性,分裂为卖和买这二者之间的对立。”【2】当有人只卖不买时,市场上就会有一部分产品因卖不出去而无法实现其价值,经济危机的爆发就具备了形式上的可能性。
2.货币作为支付手段职能引起的。随着商品生产和流通的发展,商品买卖会采用赊购赊销的方式,因而“货币也就取得了另一种职能。货币成为支付手段。”【3】货币作为支付手段是在两个不同的时刻执行两种职能即价值尺度和价值实现。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首先,货币作为价值尺度确定赊销商品的价格,买者到期必须支付的货币额;其次,货币作为流通手段充当买者和卖者赊销商品的媒介。“同一笔货币是对一系列的相互交易和债务执行这种职能,所以无力支付的情况就不止在一点上而是在许多点上出现,由此就发生危机。”【4】当货币充当支付手段职能时,商品的买卖更多的以信用为基础的赊销赊购方式进行,商品所有者之间形成错综复杂的债务链条。虽然商品已经转手,但商品的价值却没真正实现。只有到期支付时货币才会进入流通领域,如果债务人在到期时不能支付,就会影响到商品生产者的支付行为。因此,一旦有债务人不能到期支付时就会引发连锁反应,同一笔货币所对应的所有债务偿还不能实现,货币流通受阻,妨碍一系支付行为的顺利实现进而产生危机的可能性,从而使整个信用体系遭到破坏,经济危机就有可能爆发。
(三)经济危机的必然性
经济危机的根源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决定的。“生产力不可遏止的发展和群众消费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是生产过剩的基础。”【5】一方面资本家为了获得尽可能多的利润,不断增加积累和扩大生产规模,另一面却是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的趋势。这样生产和消费之间就形成了日益尖锐的矛盾,当这种矛盾发展到阻碍生产发展的力量时就会引发经济危机。生产过剩的危机,完全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内在矛盾的产物,是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本身造成的。它是资本主义生产特有的经济规律,只要存在着资本主义制度,经济危机就是不可避免的。
(四)经济危机的周期性
“资本主义大工业只是从 1825年的危机才开始它的现代生活的周期循环。”【6】1825年开始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每隔一定时期重演一次,它是一种周期性出现的现象。资本主义的各种矛盾是常期存在的,但是只有当他们发展到极其尖锐的程度,使再生产的比例严重失调的时才会爆发经济危机。经济危机的周期性使资本主义再生产也表现出周期性,即危机、萧条、复苏和高涨四个阶段。“不断重复出现周期——工商业繁荣、生产过剩、危机、恐慌、经常的萧条、逐渐复苏、而复苏并不是长期好转的先兆,而是新的生产过剩和新的危机的先兆。”【7】
危机阶段是经济周期的决定性阶段。危机往往是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到最繁荣的时候爆发的。在危机阶段,大量商品滞销,资本周转困难,利润率急降。这就迫使资本家缩小生产规模,解雇大批工人,缩短开工时间,这都使得资本主义社会的购买力急剧降低,社会再生产比例的严重失调,最后导致整个社会经济处于混乱状态之中。
在危机持续一段时间后,因企业倒闭、缩短生产和销毁存货的结果减少了,商品供需间的矛盾有所缓和,危机阶段就过渡到萧条阶段。这时生产不再下降,价格不再下跌,但商品销售仍然困难,对货币需求减少。资本家为了摆脱这种困境,竭力降低成本,以便在竞争中获得超额利润,开始了大规模的固定资本更新。随着资本家更新固定资本,新的投资不断增加,对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需求也逐渐增加,社会生产得到逐渐恢复。于是就从萧条阶段就逐步转入复苏阶段。
复苏阶段中由于资本家大规模投资和更新固定资本,生产发展,工人就业增加,社会购买力提高,社会生产逐渐恢复到危机前的水平。当社会生产达到危机前的最高点时,就由复苏阶段过渡到高涨阶段。
在高涨阶段,投资大量增加,物价上升,生产急剧发展,就业充分,工资水平也有提高。但由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仍然存在,随着生产的恢复和发展到繁荣的阶段,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又会重新激化,必然导致再一次经济危机的爆发。
参考文献:
【1】【2】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40
【3】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51
【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3:587
【5】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第2册 .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602
【6】马克思.《资本论》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16-17
【7】于光远.《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北京:人民出版社,1978 年版,第 387 页
论文作者:陈文强
论文发表刊物:《成长读本》2017年12月总第2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2/9
标签:经济危机论文; 马克思论文; 生产过剩论文; 货币论文; 资本主义论文; 恩格斯论文; 危机论文; 《成长读本》2017年12月总第2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