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为公路桥梁施工的一大难点,软土地基的施工技术的合理性以及施工质量的稳定性已受到普遍关注,同时大气温度、地理条件和气候等都会对软土地基的稳定情况造成影响,因此在施工过程中为了保证软土地基的质量要注意综合考虑各种影响施工的因素。本文探讨了公路桥梁工程软土地基施工中技术处理要点。
关键词:公路桥梁工程;软土地基;施工;技术处理;要点
软土地基在建设中分布广泛,并且对于行车的安全性有很大的影响。在进行软土地基建设过程中,首先要对软弱地基有一个准确的判定,其次在设计时要根据地质勘查实际情况采取相应处理措施。在施工中要严格按照施工方案进行处理,保证软土地基处理后达到营运阶段所需要的强度及稳定性,以保证在运营阶段的使用寿命。
一、软土路基的特点及危害
与一般的土壤相比,软土的含水量较大,压缩性较高,透水性与抗压性都比较差,呈现软塑或者流塑的状态,因而它的承受能力比较小。而软土路基中基本就包含了这些软土,主要是黏土和粉土等一些小颗粒的混合物,另外还包含了孔隙比较大的泥炭、松散砂子等。软土路基的沉降量较大,流变特性也很显著。由于软土这些特殊的性质,如果不做任何处理直接在软土路基上施工的话,会给整个工程项目带来很不利的影响。因为软土路基的抗压性较弱,能够承受的外界负载压力很小,当路面或者桥梁承受的压力大于一定值时,路面就会出现局部或者整体的剪切破坏,从而使路面出现塌陷或者裂缝。另外,经常承受压力,路面会出现很大程度的沉降变形,这样就严重影响了路面的正常使用。当承受的压力较大的时候,很有可能造成路面沉降变形的不均匀,路面也会出现开裂等现象,这样就很有可能造成桥头跳车的严重后果,给车辆造成了极大的安全隐患。此外,由于路面比较宽,在路中心的沉降就会比较严重,就会引起管涵的弯曲,涵身和通道的凹陷,沉降缝被拉宽,从而导致漏水现象的出现,严重影响了公路的正常使用。由此可见,软土路基对于公路桥梁的建设影响很大,想要保证路面的平稳,提高其抗压能力,避免路面出现很大程度的变形,就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处理软土路基的问题。
二、公路桥梁工程软土地基施工中技术处理要点
1、换土法
换土法就是在软土地基承载力不足时,对该地区的土层进行挖空,将使用可以满足承载力的稳定性材料对其进行填充。考虑到经济因素的影响,该方法一般会用到软土层厚度不大时。这一方法是现在公路地基处理中使用的最为普遍的技术,其在实际施工中的主要步骤为,先将软土层挖掉,然后在层面底部铺设一层碎石,在进行砂或者砂砾填充,这些材料的承载力是比较接近的,作对路基沉降的控制比较平均,该方法不能用于超厚软基层处理。
2、水泥搅拌桩施工处理技术
水泥搅拌桩技术与其他软基加固技术相比,施工特点十分独特。水泥搅拌桩技术主要负责饱和软土路基加固,通过水泥的固化效果,使软土路基承载力得到有效提高。施工过程需要将水泥放入特定设备中,在充分搅拌后,将其灌入软土中,两者产生反应后可以使软土路基凝固。水泥搅拌桩技术的主要步骤为:详细计算与检验搅拌桩所在位置,在详细认真的调试后,使搅拌机可以处在最为理想的位置上。在水泥搅拌过程中,搅拌机还需要将已经搅拌完成的水泥浆液存储在集料斗,同时继续搅拌没有混合完全的水泥浆液。水泥搅拌桩技术,施工工艺较为复杂,对施工人员的专业要求较高。
3、粉煤灰碎石桩施工处理技术
目前我国大多数市政道路施工阶段都需要采用软基加固技术,而最常见的软基加固技术是粉煤灰碎石桩技术,该技术效果优异,在我国各大城市进行市政施工时都有应用,加固技术较为成熟。粉煤灰碎石桩技术的加固原理为:将水泥、粉煤灰、碎石、石屑进行混合,在掺混均匀后注入等比例水进行搅拌,搅拌均匀后可以混合准备好的材料,凝固后形成高粘度桩体结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凝固后的高粘度桩体结构通过检验后,可以将其与软土路基掺混,仔细的掺混之后可以形成复合垫层。复合垫层可以在多个方面上满足市政道路施工要求,而且对道路工程软土路基稳定性提高也有很大的帮助。
4、现浇混凝土管桩施工处理技术
现浇混凝土管桩技术是近几年在市政道路施工过程中发明的新型加固技术,与其他软基加固技术相比,现浇混凝土管桩技术更能满足城市化建设需要。现浇混凝土管桩技术的优势包括:采用振动沉膜壁防渗墙技术,而且还使用了预应力混凝土与振动沉管桩等多种新型技术,现浇混凝土管桩技术的施工工艺简单,可以有效缩短施工周期,对道路施工质量控制更加方便,可以有效提高市政道路施工质量。
5、喷射注浆作业
在路桥工程,对软基进行固结注浆孔施工的时候,主要采用逐渐加密的方式,其施工工序可以分为两道。其一要关注附近的第1道工序,其二是第2道工序,并且对于注浆孔施工的时候,主要是采用环向的布置方法。首先在进行注浆施工之前要对衬砌混凝土可能出现的施工缝与缺陷进行认真详细的检查,对于有可能发生漏浆的地方要对其进行密封,检验合格以后才可以正式的进行注浆施工。然后是采用孔口阻塞纯压式的注浆方法进行施工,并且在注浆的时候要对衬砌混凝土的变形情况进行严格的监视。再次在一定的压力下,注浆孔就可以停止吸浆,并且继续灌注10分钟之后就可以结束注浆。最后在注浆结束之后,要先关闭孔口闸阀,再停止泵,并且等到孔内的浆液开始凝固之后,将孔口闸阀拆卸。同时如果填注浆出现中断的情况,应该用清水对孔进行冲洗,恢复注浆后入不吸浆,就应该对孔进行清扫,扫孔穿透混凝土达到空腔或基岩后,就应该按照注浆的施工工序进行复灌。除此之外,在注浆的时候,如果出现了串浆的情况,就应该等待浓浆排出之后将其堵塞,并且注浆孔继续灌,一直到注浆孔注浆完成之后,就可以对串浆孔进行清扫和处理。
6、表层处理法技术及应用
表层处理的方法要对表层进行排水,在进行排水的时候主要是要对含水量较大的软土地基进行必要的处理,在进行路基排水的时候可以开挖一个沟槽,这样能够更加的将表层的积水来进行排出。排水沟槽在进行布置的时候要充分利用当地的地形,同时要避免路基沉降情况的发生。在对含水量比较大同时土层又相对比较薄的软土地基进行处理的时候可以采用砂垫法,在施工过程中通过铺设一定厚度的砂垫能够降低软土地基的含水量,同时能够更好的对软土层进行一定的固结。砂垫法在施工中可以进行样板的设放,同时在施工过程中也能更好的将推土机和自卸汽车进行协同作业,这样在路面摊铺的时候能够均匀一致,在进行摊铺的时候材料一定要严格的筛选,这样才能更好的保证施工的效果。通常使用的有改良土、水泥稳定土等,改良土在地基土中掺入6%左右的石灰,具有操作简单、造价低的优点,水泥稳定土在黄土中掺入3%~5%的水泥,造价相对较高,另外在黄土中掺入10%~12%石灰的石灰土也较为常用。其中,水泥稳定土主要用于工期紧迫的情况下,能够在短时间内固化地基达到要求的强度。
综上所述,公路桥梁工程软土地基施工技术有很多,在实际施工的过程中,施工人员和地基构造技术人员应该考虑多方因素,从当地的土壤结构、气候条件、交通情况出发,拟定切合实际的软土地基施工计划,合理的选择使用材料,着眼于打造安全稳定的公路桥梁工程,为行人的安全提供保障,促进公路桥梁建设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天荣.市政道路路基工程施工技术探讨[J].民营科技.2012(02)
[2]崔占霞.浅析公路桥梁软土路基处理的技术要点[J].价值工程.2010(36)
[3]李波,张建平,杨蕾.振动沉管碎石桩加固软土地基的效果评价[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0(19)
[4]田烈程.路桥工程软土地基施工探析[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0(16)
论文作者:班光生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5年21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4/6
标签:土路论文; 技术论文; 土地论文; 水泥论文; 注浆论文; 路面论文; 公路论文; 《基层建设》2015年21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