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拉克在制裁方面的突破仍然很困难_海湾战争论文

伊拉克在制裁方面的突破仍然很困难_海湾战争论文

伊拉克突破制裁依然艰难,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伊拉克论文,艰难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00年,伊拉克国际和国内航线闯飞活动取得了重大突破和进展,不仅突破了国际航线的禁飞令,而且也突破了国内航线的禁飞令。美国对此只能解释为,过去的禁飞是针对伊拉克军用飞机。伊拉克局势总体上大有改善,已从1999年初以来“禁飞区”遭受持续性轰炸的巨大挫折中走出,被动局面有很大扭转。

一、伊拉克重返国际社会的重大行动

伊拉克曾将1998年定为解除制裁年,大举向解除制裁冲刺,于2月、8月、10月连续三次向美国发起挑战,并取得节节胜利。由于动作力度过猛,最终在12月引发美英发动的代号为“沙漠之狐”军事打击行动。此后,伊“禁飞区”一直处于美英持续的轰炸中,伊拉克陷入了极为困难的境地。美伊在“禁飞区”的较量、冲突一直未曾中断,伊拉克在遭受频繁的导弹袭击下,仍不时地反击美英战机的挑战,尽管收效甚微,但仍坚决回击。伊拉克顶住了美英对“禁飞区”的轰炸,不时地推出新举措,以刺激国际社会关注伊拉克问题,为重返国际社会拓展空间和创造时机。1999年伊拉克没有取得翻身机会。2000年继续推出了一系列新的重大举措,收效显著。

1.外交上的突破性进展

2000年伊拉克外交活动进入活跃期,是颇有收获的一年。8月10日,委内瑞拉总统乌戈·查韦斯以欧佩克轮值主席国元首身份,顶住美国强烈反对的压力,访问巴格达。而且,他还邀请了萨达姆总统参加9月在委内瑞拉举行的欧佩克峰会。此举对恢复伊拉克在国际上的尊严和地位颇为重要,成为伊走出外交困境的一个重大转折点。10月,伊朗外长哈拉齐成功访问了伊拉克;11月,俄罗斯外长伊万诺夫访伊。美国制裁伊拉克出现重大滑坡。

2.冲破禁飞令

伊拉克奋力开展一系列外交活动,重返国际社会行动中最令人瞩目的是打破禁飞令的重大举措。海湾战争结束后,美英于1991年4月、1992年8月先后在伊北部和南部设立了“安全区”和“禁飞区”。事实上,美英对伊禁飞的区域已经不仅仅在两大“禁飞区”,而是扩展到了包括巴格达在内的伊拉克全境。2000年8月17日,伊拉克宣布重新开放关闭了长达10年之久的萨达姆国际机场。4天后,俄罗斯一架民用客机率先大胆闯飞巴格达,此举未经联合国制裁委员会批准,自然引起全世界的极大注目和惊叹。法国、德国、约旦、也门、摩洛哥、突尼斯、埃及、叙利亚、阿联酋等中东国家纷纷效仿,以“人道主义”为名的航班开始源源不断地飞抵巴格达,与伊拉克恢复了通航。美国没有对此采取制裁行动,这助长了其他国家欲飞伊拉克的胆量,这一信号表明美国对伊制裁力度有所放松。此后,国际上“闯飞巴格达”走热,频繁发生闯飞,闯飞国家日益增多,伊拉克反制裁外交活动取得了重大突破。

12月22日,中国国务委员司马义·艾买提率代表团直飞巴格达进行访问,随机带去了价值15万元人民币的一批人道主义援助物资。陪同飞抵伊拉克的还有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卫生部、中华全国总工会、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和中国红十字会的负责人。俄、法、中三个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参与了国际闯飞行动,向美国主导的海湾地区安全体系发起了新的挑战。目前已经有十几个国家的80多架次飞机纷纷飞抵巴格达,对伊进行政治、经济、人道主义的援助,其中甚至还包括美国的两个民间和平代表团也争先恐后地飞抵巴格达,给伊拉克人民送去了药品等援助物资。值得指出:美国前司法部长克拉克率团抵巴格达援助伊拉克人民的行动,令世界格外地刮目相看。此外,2000年“美国国会70名议员发表声明,反对克林顿政府奉行的反伊政策。一个院外活动集团的一些成员甚至在联合国驻巴格达总部前举行绝食活动,”(注:参见李正国《海湾战争十周年记:猫和老鼠的游戏》,载《中国电视报》2001年第5期。)抗议政府的反伊政策。同年9月,伊拉克飞机试探性地闯入“禁飞区”执行任务,没有受到美英战机的阻止和反击。

2000年11月5日,是伊拉克人民大喜大庆的日子,继国际航线闯飞取得成功后,伊拉克民航客机闯飞国内航线,顺利飞抵南部城市巴士拉;此后又恢复了飞往北部城市摩苏尔的国内航线,巴士拉和摩苏尔两大城市都是“禁飞区”的重要目标。伊国内民航正常的商业飞行正式恢复,创“禁飞区”建立以来最佳记录,大大缓解了南、北两大“禁飞区”的紧张局势。至此,美英两国对伊国际和国内的空中封锁事实上已被打破。

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的行动意义重大,他开了一个好头。之后俄、法、中三国先后飞抵巴格达,支持伊拉克的闯飞行动。很难说它们的行动之间没有联系,是巧合。这使解除对伊制裁的艰难进程重新启动,打破了伊拉克近两年来极其被动的局面,拉动了“禁飞区”局势向有利于伊拉克的方面扭转,打破了美英坚持了10年之久的空中禁运,不断遭受导弹轰炸的“禁飞区”紧张局势得到某种程度的缓解,出现了新的曙光。

伊拉克之所以能打破美英对伊长达10年的禁飞令,首先是:在萨达姆对美国的“对策论”中,利用合适的战略时机,突破制裁。伊拉克闯飞成功很大程度上是萨达姆看准了新的战略时机,钻了美国忙于大选的空子。萨达姆从不放过任何机会,而且总是在寻找任何机会、抓住一切可能性重返国际社会。2000年,中东巴以和谈因暴力冲突而陷入僵局,阿拉伯世界的西部局势不稳。其次,美国国内忙于大选,无暇顾及伊拉克。萨达姆趁机掀起了新一轮外交活动,取得了国际瞩目的成功。再次,为什么许多国家都踊跃飞抵巴格达呢?这也是伊拉克手中的一张王牌。伊拉克与许多国家早已签署了若干项经贸协议,这些国家都急于与伊拉克进行经贸活动,它们是国际社会呼吁解除对伊制裁的主要国家。

3.掌管石油附加费

2000年12月初,伊拉克提出要求其石油客户交纳附加费,每个石油客户需在规定的银行帐号按每桶0.5美元支付附加费,伊拉克还坚持由自己支配这个帐号,遭到联合国拒绝。之后,伊拉克中断了石油出口,关闭了通往土耳其的石油管道阀门。经过不懈的努力,联合国最终同意,增加每桶出口石油的附加费不超过0.3美元,这满足了伊拉克的部分要求,此后伊恢复了原油出口。联合国负责的“石油换食品”协议,从一开始就规定了由联合国控制伊拉克石油出口的帐户,强行限制伊拉克自主决定支配其石油收入的权力和利益。伊通过增加石油附加费,明确要求此款支付给伊拉克,而不是联合国,目的是争取更多地掌握其石油收入,这是打破制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伊拉克坚持增加石油附加费的外交努力最终取得一定收效,表明联合国对伊制裁出现松动迹象,这是值得可贺的事情。

另外,委内瑞拉——美国的主要石油供应国在欧佩克组织内占有突出位置。2000年9月查韦斯在加拉加斯召开了欧佩克成立以来的第二次首脑会议。据分析,伊拉克与委内瑞拉之间的密切合作与配合,可以影响石油国际供应和价格,这是伊拉克近年在外交上的又一亮点。它在一定程度上对美国形成某种压力。

4.降低支付战争赔偿基金的比例

2000年初伊拉克提出:要求联合国将其出口石油所得收入的30%用于战争赔偿基金的比例降低为20%。(注:1996年底开始执行的“石油换食品”协议规定:伊拉克石油出口的所有收入必须存入联合国掌管的银行帐户,其中65%用于进口伊拉克国内急需的人道主义物资,30%用于海湾战争的赔偿金,其余部分用于联合国在伊拉克武器核查的费用及其他行政支出。)对此,安理会15个理事国分歧严重,美英两国断然拒绝;俄、法、中、马来西亚等国主张适当下调战争赔偿基金的数额。经磋商,安理会最终达成一致意见,同意伊出口石油收入用于战争赔偿金的比例由原定的30%降至25%,满足了伊拉克的部分合理要求,伊拉克获得了胜利。

另外,联合国还允许伊拉克从其石油收入中提取5.25亿美元,用于支付安装和维护进口石油设备及培训费用等,其资金使用过程不需要联合国审批。这被认为是联合国对伊制裁有所松动的另一个迹象。

5.向巴勒斯坦提供外交援助

2000年11月27日,伊拉克声势浩大地向巴勒斯坦提供援助,50辆卡车装载着大米、面粉、食用油和奶粉从巴格达出发,经约旦运往巴勒斯坦。

2000年12月9日,萨达姆总统主持召开革命指挥委员会和复兴社会党地区领导机构联席会议,会议决定向巴勒斯坦提供10亿欧元的援助,其中3亿欧元用于资助在巴勒斯坦起义中伤亡者的家属,7亿欧元用于提供食品和药品等必需品。众所周知,伊拉克国内十分困难,它通过此举为重返国际社会作出积极努力,这使人们自然地想起了海湾战争之前,伊拉克一向热衷于履行国际主义义务,支援第三世界国家。另外,在巴以和谈出现重大问题时,这成为了2000年伊拉克外交活动颇为精彩的一笔。

6.积极缓解与邻国的敌对关系

积极缓和与邻国的关系是伊拉克的又一招高棋。目前,除科威特和沙特阿拉伯外,伊拉克与邻国及阿拉伯国家基本上都恢复了外交关系。2000年10月,伊拉克首次参加了海湾战争以来在开罗召开的阿拉伯国家首脑会晤,缓解了外交孤立状态。伊拉克与其劲敌伊朗恢复了关系,已同意恢复1975年签订的阿尔及尔协议,解决两国边界问题。伊朗默许伊拉克通过其沿海水域从事走私石油活动,这是伊朗对改善两国关系的一项特许。但走私石油活动是断断续续的,伊朗时而对此加以限制,这大都是驻扎在伊拉克的伊朗政治反动派在伊朗境内发动攻击政府时,伊朗便会施加压力,限制伊拉克的石油走私。

1997年以来,伊拉克与叙利亚关系开始转暖,叙利亚开放了关闭17年之久的叙伊边境,恢复了两国商务活动。伊叙已恢复了石油运输管道的使用,两国贸易额正在增长,叙利亚在地中海的港口曾是伊拉克的主要商业通道。为缓解“以土军事联盟”而面临的两边夹击的压力,伊叙关系进展很快,2000年2月两国互设了“利益代管处”。伊拉克通过与邻国伊朗、叙利亚、土耳其和约旦四国进行走私石油的活动逃脱了联合国的控制和制裁,帮助了萨达姆政权的存在。这些国家一致主张尽快解除对伊制裁。12月,突尼斯、约旦决定将海湾战争中在两国避难的10架伊拉克民用客机归还给伊方。

埃及在联合国“石油换食品”协议的范围内增加了与伊拉克的贸易,到2000年,已经有100多家埃及公司与伊拉克签署了1亿美元的经贸合同。除埃及外,北非的突尼斯、阿尔及利亚、摩洛哥等国也恢复了与伊拉克的外交关系。

沙特阿拉伯、阿联酋、卡塔尔、巴林等海湾国家公开声明应该尊重伊拉克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反对肢解伊拉克,反对动用武力解决伊拉克危机,甚至还曾拒绝过美国使用它们的军事基地。1995年2月19日,卡塔尔率先与伊拉克恢复关系,一艘载有2500吨食糖的货船抵伊拉克南部港口乌姆卡斯尔港,这是联合国安理会对伊拉克实施制裁以来海湾国家首次向伊拉克提供食品援助。1993年以来,阿曼、巴林、阿联酋和卡塔尔先后恢复了与伊拉克的外交关系。截止到2000年,阿曼在前7期“石油换食品”计划中与伊拉克签署了3300万美元的合同;2000年5月,阿曼的30多家公司在伊拉克举办了它们的产品展览,获得了价值4000万美元的合同。伊拉克通过经贸外交活动打开了与海湾国家恢复关系的大门,它正在为摆脱制裁、走出外交孤立处境而致力于恢复与邻国的关系。

7.一些国家积极准备重开驻伊大使馆

上文已提到,伊拉克积极争取俄、法、中、德等国参与闯飞活动,支持尽快解除对伊制裁取得了收效,在此不再赘述。值得指出,一些欧洲国家近日恢复驻巴格达大使馆的声势再起。奥地利恢复了驻巴格达的办事处;意大利、葡萄牙、瑞士等国正为恢复驻伊大使馆在做准备;德国、南斯拉夫、保加利亚、波兰、希腊等国已经与伊拉克开展了商务活动;日本驻约旦大使馆兼管的驻巴格达大使馆近日已经恢复了外交活动,已积极开展商务活动和参与联合国在伊拉克的“石油换食品”的活动。国际上呼吁解除对伊制裁的国家越来越多,呼声越来越高。2000年11月12日,阿拉伯联盟秘书长马吉德在伊斯兰首脑大会开幕式上指出:“伊拉克人民遭受了持续10年的制裁,已造成了成千上万的儿童因缺乏药品、食品而死亡,伊拉克还遭受着空禁,从而造成数百名平民和无辜者死亡。我们重申,必须重新审视制裁。”(注:参见《阿拉伯人之家》2000年11、12月,第35期,第7页。)上述这些外交活动对伊拉克都是好兆头,美国制裁伊拉克的大坝已出现坍塌,被打开了重大缺口。

二、解除对伊制裁的几大难题

伊拉克在闯飞外交活动中捷报频传,一时间,许多国家密切注视着伊拉克局势的缓解,以便抓住进入伊拉克市场的机会。它们期待着尽快解禁,认为目前是时候了。局势果真如此吗?虽然伊拉克采取的一系列举措赢得了一些成功,但因此就认为到该解禁的时候了,尚为时过早。目前,伊拉克仍在实施走钢丝的边缘政策,它能否一鼓作气、继续保持主动,进而实现解除制裁恐怕是另外一回事。

美国在一定程度上是放松了对伊施加的军事压力和制裁,但这种放松并不等于解除制裁。回顾历史,1998年美国也曾对伊拉克的大举行动放松过压力,但在12月美国突然发动沙漠之狐行动,一下子杀了回来,形势急转直下。目前,伊科边界、武器核查、解除制裁、美伊关系、萨达姆政权等问题依然构成伊拉克重返国际社会的主要难解问题。

1.伊科边界问题

2001年1月,在纪念海湾战争十周年时,伊拉克再次重申科威特是伊拉克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表现了伊拉克决不言败、不肯放弃对邻国的扩张政策,造成了邻国的神经紧张和不安,为美国继续在海湾地区使用军事干预提供了条件和口实。

就边界问题,伊拉克不指名地批评美国和英国。2000年12月26日,伊拉克外交部长萨哈夫致函联合国秘书长安南,要求对伊科边境非军事区上空从事敌对飞行的飞机进行调查,以维护该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他指出,无论来自何国的飞机,在非军事区上空进行飞行活动都是违反联合国有关决议的行动。驻伊科边界的联合国军事观察员应该查明这些飞机究竟来自哪国,并制止侵犯他国边境的一切飞行活动。

伊拉克因科威特问题已经付出了无比巨大的代价,倘若伊不放弃对其邻国的扩张政策,局势有可能对伊不利。

2.武器核查问题

这一问题始终非常关键,是经常引起美伊冲突的主要问题,也是伊拉克解除制裁的重要障碍之一。沙漠之狐之后,伊拉克一直坚决拒绝联合国武器核查小组返回伊拉克继续工作。1999年12月17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的解决伊拉克问题的1284号决议,决定成立一个联合国监测、核查和视察委员会以取代原来的“特委会”,恢复对伊武器核查,但遭到伊方拒绝,始终没能进入伊拉克。伊拉克甚至顶住了美国对“禁飞区”持续轰炸的军事打击压力,坚决阻止恢复武器核查,除非是解除制裁。美国针锋相对,当然不能允许失去对伊拉克的武器监督机制,两年来对“襟飞区”持续性的轰炸就是压伊拉克接受恢复武器核查。另外,目前伊拉克没有联合国核查人员,美国为此极为不放心。制裁无期限地延长,“禁飞区”遭受不间断的轰炸是伊拉克的烦恼,但是不能恢复联合国对伊拉克的武器核查和监督机制则是美国的极大挫折和烦恼。伊拉克坚持:先解除制裁作为条件,方可同意恢复武器核查;美国坚持必须先恢复武器核查,再考虑解除制裁。目前,美伊原则立场差距甚大,各自都要求对方先作出妥协。

美英认为,“以轰炸代替核查”,可以起到遏制伊拉克恢复军事力量的作用。对已经名存实亡的核查机制,美国不会就此罢休,在未恢复核查或建立一个其他新机构取代武器核查之前,对伊制裁不会解除。美国通过军事手段迫使伊拉克接受新一轮联合国武器核查是必须要达到的目的,短期内不可能改变这一政策。

3.美伊关系问题

美伊敌对关系是制约伊拉克重返国际社会的关键因素,克林顿临走前再次制造了制裁伊拉克的声势。据美国《华盛顿邮报》2001年1月14日报道,克林顿政府通过了一项向伊拉克政治反对派提供1200万美元资助的计划,旨在支持他们进一步从事颠覆萨达姆政权的活动。这是继1998年克林顿批准国防部向伊反对派提供9700万美元的资金,用以购买武器以及军事训练资助之后,又一次追加的资助。克林顿借此加大力度,在伊境内展开新一轮反萨达姆政府活动。美国基本上是声势大,雨点小。截止到目前,伊反对派实际花费仅为200万美元左右,美国的决心与实际效果之间存在很大差距。

美国为恢复在北部库尔德人“安全区”的反政府活动,新资助的款项将用于支持伊拉克的政治反对派组织——“伊拉克国民大会”和伊拉克全国反对派的行动。“伊拉克国民大会”曾在北部建立过基地,但1996年被萨达姆军队驱逐出该地区。虽然“伊拉克国民大会”的若干次颠覆行动都没得势,而且还冒有风险,但克林顿政府仍在鼓励、纵容该组织继续活动,并向它们保证提供安全保障。据估计,美国新政府将会支持这一行动计划,小布什在竞选总统期间表示,他支持向伊拉克反对派提供资助。人们非常自然地将小布什与老布什的对外政策联系在一起,当年正是老布什发动了海湾战争。克林顿政府曾为伊拉克的反对派提供了600万美元建立电台,拨款500万美元用于管理和一般性活动。伊拉克的反对派相信,小布什将会更加支持他们的活动。

另外,小布什“子承父业”走进白宫。美国新一届政府中吸收了一批老布什政府的人员,海湾战争的一些主要策划者又进入了小布什政府:当年任国防部长的切尼成了现届政府的副总统,当年任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的鲍威尔是今日的国务卿,他们都是海湾战争的直接策划者和指挥者,同时也是迄今主张对伊实施严厉制裁者,这显然对伊拉克构成很大的压力和不利。人们怀疑他们是否能够放过伊拉克。鲍威尔在接受任命讲话中强调,美国应强化对伊拉克的制裁,要对伊拉克采取更加强硬的政策。他还表示,美国外交新政策将坚持克林顿政府的主要外交政策。美国的智囊团“兰德公司”提交的一份报告中指出,萨达姆的力量正在恢复,而且对美国充满敌意。国家安全顾问赖斯也明确支持遏制伊拉克的政策,主张美国在研制国家导弹防御系统时,坚决打击“胡作非为的政府和敌对国家”。目前这些权力在握的核心人物的主张及言论对美伊关系发展都不是好兆头。

从美国在海湾地区的目标剖析,美国一定要遏制伊拉克力量的重新崛起、推翻萨达姆政权、消灭萨达姆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恢复武器核查和监督机制,这些问题不解决,美伊关系将难以走出敌对状态。美伊关系一直是海湾地区局势能否缓解的关键问题,其走向将值得密切关注。

4.萨达姆政权问题

“遏伊倒萨”的外交政策是美国长期以来追求的重要目标,实现这一目标并非易事。1998年12月后,美国大张旗鼓地公开掀起了推翻萨达姆政权的行动,这种行动虽未得到广泛的国际支持,但却造成了伊拉克政权面临困境,其国家主要领导人频频遭到未遂暗杀或袭击,包括萨达姆总统本人、副总统拉马丹、副总理阿齐兹、革命指挥委员会副主席伊卜拉欣等要人均成为袭击目标。美、英飞机空袭伊拉克,轰炸目标直指伊拉克国家领导人,伊拉克总统府、国民议会、萨达姆总统指挥部、萨达姆住宅等重地都是设定的目标。

为达到目的,美国不遗余力地武装、支持伊拉克政治反对派,但萨达姆对国家的控制力度始终没有减弱。伊拉克的反对派也清楚推翻萨达姆政权的难度。“伊拉克国民大会”的领导人艾哈迈德·沙拉比说:“我们想挑战萨达姆的统治。我们知道这绝非易事,但我们已进行了周密的考虑,明知有危险仍然要进行。”(注:参见路透社伦敦2001年1月15日英文电。)该组织将改变以往的活动方式,不再建立固定的办事处,集中在某一个地区活动。他还表示将使用克林顿总统批准的1200万美元,在伊境内实施发放援助计划,向伊拉克人民提供救济。此前,伊拉克向美国的贫民提供了资助。

美国清楚推翻萨达姆政权的难度极大,但仍坚持不改变立场,其意义何在?显然,萨达姆政权是威胁美国在海湾地区利益的关键力量,制裁萨达姆政策是保障美国利益的主要问题。美国力图长期保持一种态势——遏制伊拉克力量的恢复,这等于消除了异己力量,保持了其在海湾地区的机会及主导地位。美国控制禁飞区等于控制了伊拉克,也等于控制了海湾地区,它决不会轻易改变推翻萨达姆政权的立场。

* * * * *

根据上述分析,我们的基本估计是:尽管国际上支持解除对伊制裁的国家明显增多,势力也已增强,但最终解除制裁尚取决于上述几个重大问题的解决。伊拉克的许多行动表明,它重返国际社会的外交努力进入了新一轮活跃期,越来越接近解禁目标,但一个不能回避的关键问题是:它必须解决与美国敌对关系状态,才有可能促使美国改变立场,最终实现解除制裁。否则,即便是取得了一些局部性的突破或进展,也只能在解禁的大门前徘徊,制裁的“坎儿”仍是迈不过去,因为许多突破并非实质性的,是很脆弱的。

必须看到,解除对伊制裁最终仍取决于美国的态度,美国新政府或许会顺势“非正式”地解除对伊民用飞机的禁令;但对军用飞机的禁飞令仍继续有效。伊拉克对北、南两大“禁飞区”的合法主权仍未收回;两大“禁飞区”尚未取消,仍在美英的军事控制之下,美伊冲突的根源问题尚未解决。由于小布什上台执政,未来的未知因素明显增加,伊拉克又走到了新十字路口,美伊关系再次进入一个关键时期,伊拉克对美国新政府不抱过多的幻想,但也在进行改善关系的试探性工作。美国新政府对伊政策尚未正式出台,有待密切注视,伊拉克解除制裁的进程将依然艰难而曲折。

最新态势:美英战机再次空袭伊拉克

正当上文作出结论:伊拉克欲解除制裁依然遥遥无期时,2001年2月16日和22日美国以保护其飞行员安全为名,与英国联手,派战机两度空袭伊拉克。这是继1998年“沙漠之狐”以来,美英又一次未经联合国批准,单方面对伊禁飞区以外的目标进行袭击。那么,刚刚上台的布什政府为何要轰炸巴格达?海湾局势又会怎样演变?

1.显示新政府对伊的强硬政策

目前,美国虽尚未出台系统的对伊政策,但对伊实施强硬的外交政策已初见端倪。美国近日对伊轰炸可视为是一个先期行动。小布什上台不足一个月,精心策划了这次行动,亲自下令实施军事行动,体现了他开始兑现在竞选总统时表示对伊采取更为强硬政策的许诺,也证实了人们普遍预测“子承父业”政策的实施。现美国对伊政策既包括老布什当年的政策,又有小布什更为强硬的新政策。巴格达不是美英设定的禁飞区,但却遭到袭击,表明布什、切尼、鲍威尔一伙不会放过伊拉克。

2.阻止解除对伊制裁

近期伊拉克的形势明显好转,国际上呼吁解除对伊制裁的呼声越来越高,美国需要作出强烈反应。美英每次袭击伊拉克大都是在伊局势好转的情况下发生,这次也不例外。美国一定要破坏伊拉克推进解除制裁的进程,阻止闯飞国家的进一步增加,尤其是在联合国对伊武器监督机制越来越松散的情况下,美国更感到心中没底。

3.阻止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发展

去年,俄、法、中三个常任理事国都参与并支持了对伊拉克的闯飞活动。随着俄、法、中等大国一致主张取消对伊制裁,取消禁飞区,美国在海湾地区苦心建立的主导地位面临挑战。为维持世界霸权地位,不给其他大国留有战略空间,美国新政府想借空袭警告各国不要与伊拉克走得太近,从而使国际社会为和平解决伊拉克问题的努力化为泡影。

4.强化美国在中东的地位

近期,美国在中东东部和西部的主导作用呈现衰势。西部巴以和平进程倒退,暴力事件频仍,和谈陷入危机;东部伊拉克挑战美国利益的活动在加强,闯飞禁飞区的行动此起彼伏,美国因忙于国内大选而一时无暇顾及。美国大选结束后,把轰炸伊拉克作为一个突破口,借以缓解国际社会闯飞所带来的压力,同时扭转在中东两大热点地区作用下降的局势。空袭确实强化了美国在海湾地区的主导作用。

5.海湾有可能爆发新的危机

轰炸发生时,正在墨西哥访问的小布什明确警告萨达姆:这是一次例行的行动,伊拉克必须遵守海湾战争结束后签署的协议,否则“今后这种军事行动还会更多,更严厉。”美国为确保绝对的战略优势地位,主导21世纪的海湾事务,其“容忍”是有限度的,它不允许局势继续向有利于伊拉克的方向发展,也不允许伊再有新的重大挑战。

美国每一次军事行动都推动了单极霸权的巩固,国际社会的强烈谴责丝毫没有动摇美国使用武力手段的政策。由此,我们可以预期,美国新政府今后对伊政策将有五不变。第一,通过军事打击手段、以武力保护美国利益的政策不变;第二,对伊遏制的政策不变;第三,推翻萨达姆政权的政策不变;第四,销毁伊拉克大规模毁灭性武器的政策不变,第五,维持禁飞区的政策不变。上述外交政策通过近日的对伊轰炸而表现的越来越清晰。也因此,海湾地区极有可能爆发新的危机。

标签:;  ;  ;  ;  ;  ;  ;  ;  ;  ;  ;  ;  

伊拉克在制裁方面的突破仍然很困难_海湾战争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