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用阅读疗法治疗疑病症。方法:推荐阅读与其疑病相关文献,使其缓解内心痛苦;推荐阅读性病和艾滋病相关文献,排除其有这性病的可能;通过科学检测,消除其认为自己患性病和艾滋病的疑病观念;指导阅读《生命的重建》一书,帮助其克服自卑和自暴自弃的心理障碍。结果:经过三个月的心理疏导和阅读治疗,患者疑病观念基本消除,精神状态良好,心理问题已经基本得到了解决。一年后跟踪回访,其精神面貌大幅度改观,人生状态非常积极。结论:阅读疗法是辅助治疗疑病症的好方法。
【关键词】疑病症;性病;艾滋病;阅读疗法
【中图分类号】R3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07-0352-01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刘某,女,23岁,大学生,患疑病症6年。6年前,她读高一时,阅读了有关性和性病的知识后,联想到自己13岁时曾与哥哥玩过性游戏,感到羞耻和悔恨,在痛苦挣扎中突然有了自己可能得了性病的古怪念头,而且长时间地挥之不去。为了去掉“身上的脏病”,她开始实施治疗计划,每月装病去医院输液两次。父母带她去医院做过全身检查,后来还做了脑部核磁共振,结果身体、大脑均未发现异常。但刘某的疑病观念未能消除。每月仍坚持两次输抗生素。家人阻拦,她就以不上学、不吃饭来对抗。上了大学后,怀疑自己有性病的疑病观念仍没有消除,看了有关艾滋病的报道后,又怀疑自己有艾滋病。疑病观念折磨得她精神恍惚,痛苦不堪,白天提心吊胆,晚上噩梦不断,常常梦到自己身上肉一块块烂掉而惊醒。其性格也变的自卑、懦弱、胆小、敏感、多疑、忧郁、自暴自弃,不愿与人交往,不敢谈恋爱。心中的苦无法对亲人朋友诉说,几近崩溃的边缘决定求助心理医生。先后曾去过三家大医院心理咨询,但均因为接诊的是男医生而羞于启齿。吃过抗焦虑、抑郁的药,效果不佳,故前来寻求阅读治疗。经询问家族中无精神病史,其本人无重大疾病史。为刘某做了焦虑、抑郁自评量表的心理测试[1],结果显示:SAS标准分72分,属高度焦虑;SDS标准分56分,属轻度抑郁。从测验表可以看出:刘某焦虑、情绪不稳,整体的心理健康状态较差。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 阅读疗法
(1)推荐阅读《爱情婚姻家庭》、《人之初》等杂志中的有关兄妹之间性游戏的真实案例,缓解她与哥哥性游戏的巨大痛苦。(2)推荐阅读有关性病和艾滋病的文献,使其了解这两种疾病的成因、传播渠道及症状表现,对照检查自己是否有对应的症状和高危的性行为,从而让患者自己排除有性病和艾滋病的可能。(3)到正规医院做性病和艾滋病的检查。通过科学检测结果,消除其认为自己患性病和艾滋病的疑病观念。(4)指导阅读《生命的重建》一书,帮助其克服自卑和自暴自弃的心理障碍。学会爱自己,接纳自己,宽容自己。
1.3 结果
经三个月的心理疏导和阅读治疗,刘某疑病观念基本消除,精神状态良好,能够自信阳光地生活。焦虑、抑郁自评量表再测,SAS标准分50分,SDS标准分52分,表明刘某焦虑、抑郁情绪已缓解,心理问题已经基本得到了解决。一年后跟踪回访,刘某已进入热恋中,其精神面貌大幅度改观,并积极准备考研,人生状态非常积极。
2.讨论
2.1 阅读疗法的疗效机制
阅读疗法是以文献为媒介,将阅读作为保健、养生以及辅助治疗疾病的手段,使自己或者指导他人通过对文献的学习、讨论、领悟,养护和恢复身心健康的手段[2]。阅读疗法的疗效机制就是认同、净化和领悟,即通过阅读,患者认同了故事角色的经历与感受,并与自身相联系,因而能衍生感同身受的心理共鸣,此即为阅读疗法的“认同”作用;在产生同情共感之后,患者得以宣泄个人痛苦的情绪,从而净化心灵,此为阅读疗法的“净化”作用;最后患者通过与文献内容的互动获得灵感、洞察力以及新观点达到领悟的效果。阅读治疗能够改变患者的认知、思想、态度及习惯,进而帮助他们解决个人问题,有效发现自我,促进其心理健康[3]。
2.2 认知治疗是核心
疑病症是精神医学界和心理咨询行业公认的难题。在专业治疗过程中,除了让患者服用一些抗焦虑抑郁的药物外,主要是靠心理疏导来改变其错误的认知模式,逐渐消除其疑病观念的。阅读疗法是认知疗法的重要组成部分。用阅读疗法辅助治疗疑病症是一项新的研究课题。以刘某为例,她的疑病观念虽然有处于青春期的生物学因素和与哥哥性游戏的社会因素为诱因,但真正引起她疑病观念的是其心理行为和认知因素。正是因为她放大了与哥哥性游戏是乱伦的羞耻和痛苦,道德超我的自责转化成对性病和艾滋病的恐惧。对刘某首先要解决的是她与哥哥这件事的羞耻感、痛苦感和自我谴责的认知模式。而通过阅读大量有关兄妹间性游戏的真实案例,使她认识到儿童性游戏是一件非常平常的事,是兄妹之间的相互关爱,从而使她找到心里的平衡点,卸掉心里乱伦的沉重包袱。通过阅读有关性病和艾滋病的成因、症状的文献,对照自查和直接到医院的科学检测结果,彻底排除疑病观念,则水到渠成。《生命的重建》一书,对刘某克服自卑,改善焦虑抑郁情绪帮助最大。主要是因为该书作者路易斯·海的坎坷经历与患者产生了强烈共鸣。其次是受到作者“爱自己,接纳自我,解放你的心灵,找到生命的价值”观点的启迪,改变了她的错误认知,找到自己生命的价值。
【参考文献】
[1]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M].增订版.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3:160-161.
[2]王波.阅读疗法[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7:1-12.
[3]沈固朝.图书治疗——拓展我国图书馆服务和图书馆学研究新领域[J].北京:图书情报工作,1998(4):13-16+55.
论文作者:徐海军,宫梅玲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2
标签:性病论文; 艾滋病论文; 疗法论文; 刘某论文; 观念论文; 病症论文; 焦虑论文; 《心理医生》2018年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