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阅读与使用生命意识优化断续语篇教学_非连续性文本论文

加强生活读用意识,优化非连续性文本教学,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连续性论文,用意论文,文本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非连续性文本在我们的生活里极其常见。数据、表格、图表、协议、公告、广告、报告、网页、说明书等,都是非连续性文本。与连续性文本相比,非连续性文本有以下几方面特点:信息呈现醒目、直观、概括、简洁;阅读者可以迅速、便捷地获取信息,解决问题;在生活中使用广泛,又被称作生活化、实用性的信息文本。然而,我国语文教育长期重视文学教育,忽略非连续性文本,导致了学生阅读能力发展的不均衡,获取、使用信息的能力偏弱。

      近年来,国际教育成就评价协会(IEA)发起并组织了“国际阅读素养发展项目研究”(英文简称PIRLS)。PIRLS十分重视借助非连续性文本测试儿童获取、使用信息的能力。受之影响,2011年版课标对非连续性文本提出了相关阅读目标与要求。但非连续性文本的教学现状并不乐观,主要表现为:要么不教,要么随意教,要么把非连续性文本当做一篇篇课文来教,注重讲读、分析,忽视文类本身的特点,忽视与生活的联系,造成了教学内容选择不当、教学目标把握不当、教学策略选用不当,也直接导致了非连续性文本教学的低效甚至无效。究其原因,是因为非连续性文本教材缺乏、教学内容缺失、教学目标泛化、教师教学经验缺少。因此,面向生活,重视选文建设、内容选择、目标细化、资源开发,方可提高非连续性文本教学的实效性。

      一、建设教材:规划选文,合理呈现

      非连续性文本特点鲜明、实用性强,具有重要的教学价值,但现行教材中的相关资源不多。因此,如何选文,如何编辑并重新呈现选文,是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PIRLS为选文拟定五项标准,其中三项标准值得我们借鉴:内容与阅读水平必须适合9~10岁儿童;应该有较好的写作水平,使读者能够真实地参与到文章中来,并且便于对理解过程和阅读策略进行问题设计;长度不能超过1200字。首先,选文要根据阅读对象的年龄,适合阅读很重要。其次,“使读者能够真实地参与到文章中”,那什么样的选文能让学生有参与阅读的热情呢?内容有趣,契合儿童需要的文章。最后是长度合宜,有助于学生运用阅读策略进行有效阅读。因此,我们认为,非连续性文本选文可以从三方面着手。

      第一,拟定合适的选文标准,为选文提供依据。选文标准是:体现非连续性文本特点;适合学生阅读;源于生活,内容能引发学生兴趣;呈现信息的方式得当,图文简洁明了;能促进学生习得阅读策略,发展能力。标准分别从内容、形式、品质、功能、教学价值五个方面规定,体现了非连续性文本选择的“五原则”:面向生活,精心选择,契合诉求,指向教学,促进发展。

      第二,改造现行教材,适当增加文本资源。我们认为,可以对现行教材选文进行改造,如通过添加、转换、拓展、链接等手段,适当增加非连续性文本资源。比如,在《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一文中插入一张含台湾与杭州两地的东南沿海地图;把《圆明园的毁灭》第二自然段的内容用一张圆明园布局图代替,文后再附一张被掠、焚、毁、盗的国宝清单,等等。这样,教师便能为学生掌握阅读非连续性文本的策略提供更多的阅读实践机会。

      第三,合理呈现,促进实践。非连续性文本教学的核心目标是习得策略、形成能力。能力的形成离不开实践,而实践的重要依托便是教材;非连续性文本的编排体例、呈现方式,将直接影响教学实效。现行教材以选文为主体,以单元组为主要组元方式,形成了以选文为核心的选文系统、课后练习系统及助读系统。鉴于此,非连续性文本的呈现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以单元专题的方式集中呈现非连续性文本,并以综合性学习方式开展非连续性文本专题教学;二是随文呈现,即利用选文编制系统呈现,如在选文中插入非连续性文本,也可以用非连续性文本的形式呈现课后作业,还可以在“资料袋”“阅读链接”等助读系统中置入非连续性文本,也可将单元组的“交流平台”“口语交际与习作”等换成非连续性文本来呈现。不论是哪种形式,教师都应做到有重点、有序列地引导学生进行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与运用实践。

      二、细化目标:合理分解,分层达标

      众所周知,目标的笼统与泛化,让教学方向不易把握;目标明晰、具体,加之契合学生的认知能力,则有助于教学有序展开。2011年版课标关于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目标,第三学段表述为“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第四学段表述为“阅读由多种材料组合、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能领会文本的意思,得出有意义的结论”。“找出有价值的信息”“得出有意义的结论”,是学生阅读非连续性文本的目标,并不是非连续性文本教学的目标。那么,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教学目标是什么呢?我们以为,在于培养学生获取并使用信息的能力。2011年版课标提出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目标是能力目标,是一种弹性目标,模糊笼统,不便操作。而PIRLS将复杂、完整、连贯的阅读理解过程分解并细化为“提取信息”“直接推论”“诠释观点”“检验评估”四个能力层次,除了能够真实、有效地测评阅读能力的实效状况外,也可以发现儿童阅读能力的阶段性特点。我们不妨借鉴这套标准,根据学生能力的阶段性特点和发展趋势,有的放矢地细化目标,进行教学。

      能力是策略运用水平的体现。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理解能力直接体现为运用阅读策略获取信息的水平,并体现在获取信息过程中。获取信息,主要经历了关注与寻找信息、分析与筛选信息、阐释与运用信息三个阅读阶段。三个阅读阶段所运用的阅读策略是不同的,如关注与寻找信息,需要调用浏览、定向、判断等阅读策略,分析与筛选信息对应着比较、区分等阅读策略的运用,阐释并运用信息则离不开推理、整合、评价等阅读策略的配合、使用。于是,我们试着将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目标细化分解到具体的学段,并试图细化出各学段培养的重点阅读能力目标、主要阅读策略,具体请参照表1。

      我们在第二学段提出了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目标,并加以细化,一是因为我们认为第一学段的学生可以在生活及其他课程(数学、科学等)的学习中无意识地积累一定的阅读经验;二是PIRLS研究的评估对象为9岁儿童,其结论表明9岁儿童已具备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的能力。有鉴于此,我们可以在第二学段开始实施非连续性文本教学。这样,第三学段的非连续性文本教学才不会显得突兀,并有了一定的教学基础。

      

      三、教学优化:立足学段,分段渐进

      不是所有的教学都是有效的,有效教学总是建构在教学优化的基础上,教学优化则体现在拟定合宜的教学目标、列序合理的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等教学预设与生成进程中。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也不例外。不过,非连续性文本的文体特点与价值,决定了其教学价值的实现与其他文体教学的不同之处——更强调生活阅读,更强调课堂中的习得在生活中的运用。我们认为,依据学段目标,结合小学生的认知力、学习心理,小学阶段的非连续性文本教学可分成初期、深化两个阶段,并采取分阶段、渐进式教学策略。初期阶段,即第二学段,教学内容以识读为主,主要通过精选文本、任务驱动等策略,获取主要信息;深化阶段,即第三学段,以读用为重,凭借沟通联系、实践运用,形成获取、使用及表达信息的能力。

      1.初期:以识读为主,获取主要信息

      (1)呈现文本,识读发现信息。

      三年级的学习以识别非连续性文本和初步学习阅读并获取主要信息为主。教学时,教师可先选择简单易读且学生常见的非连续性本文,如学校作息时间表、班级课程表、交通警示牌、小区物业公告、少先队活动通知、广告单等,分组呈现;接着,引导学生选择一个非连续性文本细读,让学生说说所出示表格、简单示意图、通知、公告等向我们传递了哪些主要信息;而后,可以让学生说说生活中还见到过哪些类似的非连续性文本,是在什么情况下看到的,它告诉你什么信息,这样的信息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帮助。这样,学生便可以识别各种有代表性的非连续性文本,初步学习如何获取主要信息,体会此类信息在生活中的价值与作用,进而体会非连续性文本的存在价值。

      (2)留心生活,获取主要信息。

      非连续性文本教学的终极目标在于学生能在生活中阅读并获取信息。因此,教师应设法打通课堂与生活的通道,注重在生活情境中引导学生进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初期的非连续性文本教学,宜用任务驱动学生的阅读行为,从而提高小学生对非连续性文本的关注意识、阅读意识。教师可以让学生说说自己是如何选择公交车到校上课的。学生就得留意阅读相关信息,如公交车时间表、公交线路图。教师可以让学生去银行体验如何存款,这就需要学生阅读存款利率表、填写存款清单,这也是非连续性文本读用实践。教师还可以问学生:“现在,国家提倡开展阳光体育锻炼。大家每天在校参加大课间活动的时间是多少,达到了国家规定的1小时了吗?”要给出答案,学生就得关注学校的作息时间、课程表,获取大课间活动信息。总之,非连续性文本的初期教学,就要在加强生活阅读的意识上下工夫,让学生对非连续性文本更加留心,再有目的地主动阅读,为深化学习打好基础。

      2.深化:以读用为重,形成能力

      (1)以获取策略为核心:习用结合,加强实践。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价值不在于获取信息,在于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而能力的核心是如何合理地运用策略。那么,如何达成这样的教学目标呢?下面以“小学五年级课外阅读调查表”教学为例,简述其教学步骤:

      第一,呈现文本,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调查表,再通过设问引导学生交流获得的信息:“你读懂了什么,发现所调查的学生课外阅读有什么特点?”

      

      第二,任务驱动,定向阅读,习得阅读策略。在大致了解学生获取信息程度的情况下,教师可设问:“从调查表中,你发现被调查的小学五年级学生最喜欢阅读哪一类的读物?”以问导向,就能让学生定向搜集信息。再接着追问:“你是从哪些项目与数据获取这些信息的?用了哪些阅读方法?”旨在通过追问帮助学生及时梳理阅读中使用的主要策略——定向阅读、横读比较等。之后,教师可将相机梳理出的阅读策略用板书强调,为其后的策略运用做准备。

      第三,运用信息,解决问题,体会主要信息的使用价值。教师设问:“从调查表中,我们发现被调查学生最喜欢读漫画。想一想,他们为什么最喜欢读漫画,你对他们这样的阅读偏好有什么建议?”这一问旨在引导学生对所获取的信息进行联想、判断、推理、评价,发展更高层面的阅读思维能力。

      第四,再示文本,迁移运用,在反复运用中巩固习得的策略。改进文本所呈现的内容与方式,在原有文本基础上,增加对比性调查项目,让原来简单的表格陌生化。教师通过设问引导阅读:“你发现城市与农村被调查的小学五年级学生课外阅读有什么不同特点?说说你的发现。”呈现同中有异、异中有同的非连续性文本,不但实现了阅读策略的再运用,而且这种运用并不是简单的重复,既设法创新了文本,又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以上四个步骤的教学,让学生经历了“阅读文本——提取信息——习得策略——尝试运用”四个学习环节,可以看出:获取信息并不是教学的终点,在推进教学环节过程中,推理、习得与运用、内化阅读策略才是教学的真正目标。事实上,在一节课内运用、实践阅读策略,只是短程的阅读实践,而非连续性文本教学,更需要学生通过长期的生活阅读反复实践,才能真正形成能力。

      (2)以运用表达为重点:融合沟通,加强运用。

      从某种意义上说,阅读是为了运用,除了策略运用外,也包含表达性运用。因此,初步学会运用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表达信息是深化非连续性文本教学的重点目标。事实上,第三学段的学生在学习活动和生活中,已经开始运用非连续性文本表达信息。据国外教学资料显示,十一二岁的儿童已具备运用非连续性文本表达信息的能力,从数学学科已经开始学习使用统计图、表解决实际问题便能看出。其实,学习非连续性文本运用、表达的意义还在于更好地体会非连续性文本表达信息的特点,丰富学生的表达方式,完善学生的表达能力。教学中,可采取融合沟通的方式,路径主要有:加强学科内部领域的融合,加强与其他学科间的沟通联系。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安排了一项口语交际:我来做“小小推销员”。达成这道口语交际题的教学目标须完成三项学习内容:一要选择商品并细读商品说明书;二要理解商品的特性,如名称、外观、规格、作用、使用方法等;三要创作口语化的推销词并练习。阅读商品说明书,选择商品,是非连续性文本的生活阅读实践;为了更好地熟悉商品特点,学生可以用表格、图形等非连续性文本简明呈现商品的各种属性,这是设计并运用非连续性文本的实践活动;“创作口语化的推销词并进行演练”是用推销词这一文本形式呈现商品信息,当属创作并运用非连续性文本。如是学习,有助于激发学生运用非连续性文本表达信息的热情,提高其表达能力。

      与其他学科的沟通联系,如人教版五年级科学教材——水的变化,要求研究常温下、加热后水的变化,写出实验报告。学生在进行实验、观察,搜集数据信息之后,离不开运用数据、表格、图形、实验报告等非连续性文本来呈现信息,这便是非连续性文本的运用表达实践。其实,非连续性文本在数学学科、品德与社会、综合实践活动学科中已经被学生普遍运用。教师只需帮助学生有意识地注意识别,并引导阅读与创生。这样,不仅能打开非连续性文本的教学视界,也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平台。

      生活需要决定非连续性文本的存在价值与教学价值;价值决定了教学目标与内容,决定了教学策略的选择与运用。教学时,把握非连续性文本教学核心目标,为的是更好地提高学生获取并运用信息的能力,更好地满足生活诉求。架设教学与生活的桥梁,加强学科间的沟通与联系,为的是丰富非连续性文本教学内容,更好地发挥非连续性文本的价值引导功能,更有效地引导学生理解与运用非连续性文本,为学生今后走出校门,适应未来的工作、生活奠基,这才是非连续性文本教学的真正意义所在。

标签:;  

强化阅读与使用生命意识优化断续语篇教学_非连续性文本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