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丽军 江西省井冈山市教育局 343604
摘 要:目前幼儿园教材与幼儿实际情况脱节,教材杂乱,标准不一,偏多偏难,用应试教育代替游戏教学,违背幼儿教育规律。其实过早强制灌输知识,会使孩子产生厌学和恐惧的情绪。长期处在机械的读、写、算的状态中,会扼杀孩子想象力。我希望幼儿教育要遵循幼儿的教育规律,尊重儿童成长的特点,还给孩子们一个幸福、快乐的金色童年。
关键词:幼儿教育 小学化 问题
我是一名幼儿教师,对幼儿园“小学化”现象十分担忧,很希望这一现象能够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及时制止“小学教学模式向学前教育下移”的现象,规范幼儿教育。
一、幼儿教育小学化现状
多年来,我到很多民办幼儿园调研,发现大部分教师选择教学内容不适应幼儿实际,教学方法陈旧;忽视幼儿主体地位,教学方法以传统的“灌输式”教育为主,而且组织教学活动随意性强,基本上没有课前准备,教学设施简陋,教玩具少,幼儿活动材料少。不管多大的幼儿都与小学生一样背着书包,在活动室学习识字、算数、写字,回家后还有家庭作业。个别教师无教学计划、无备课记录、无学习记录、无教研活动的现象在不少幼儿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以致课堂教学有效性不高。
通过观察我还发现,很多幼儿园以及幼儿教师的教育意识淡薄,她们不是去启迪孩子的智慧,开放孩子的智力,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纯粹就是一种“生意”行为。一次听课时我看见:在中班教室里,一个小女孩悬着脚坐在一方凳上,背着一个大大书包,整个身子趴在桌上,书包里装的都是本子和铅笔。我问该班老师:“这个小孩这么小,就读中班?”老师说:“家长要,因为中班会教拼音和写字。”我再看看小女孩横握着笔、埋着头、吃力地一笔一划的划着,我说:“这握笔姿势也不对啊?”老师说:“她笨,老这样,写着写着就歪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这是孩子的错吗?这不是害人吗!这些幼儿园为了多收幼儿、多赚钱,一味迎合家长望子成龙的心理,不顾幼儿接受能力,向幼儿提出过高的学习要求,不断制造认识多少汉字、背诵多少篇唐诗宋词、记住多少英语单词、会算多少道题的教学神话,并以此作为“办园成绩”向社会炫耀,以提高自己的吸引力和竞争力。有一个民办幼儿园的园长曾抱怨说:“我都不想办幼儿园了,现在的家长一味就是要求我们教写字、教算术,说某某幼儿园的孩子写字写得好,认识很多汉字和拼音,如果不会小学报名都报不到,我们不这样教,孩子就不到我们这读书。”所以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象的产生,背后原因是多方面的,是部分家长、幼儿园和小学合力作用的结果。
幼儿园课程根据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每个领域分别对3~4岁、4~5岁、5~6岁三个年龄段,末期幼儿应该知道什么、能做什么,大致可以达到什么发展水平都提出了合理期望。实践证明,过早强制灌输知识,会使孩子产生厌学和恐惧的情绪;长期处在机械的读、写、算的状态中,会扼杀孩子想象力;死记硬背的训练方式会限制孩子的思维发散,影响孩子创造力的发挥;超前灌输幼儿无法理解的知识会拔苗助长,会让幼儿从小对学习产生厌恶情绪,形成不良的学习方法。
二、幼儿教育小学化应对策略
1.幼儿是积极主动的学习者。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最重要的是要为幼儿创造机会和条件,注重激发和保护幼儿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支持和引导幼儿去主动探究和学习。
2.珍惜童年生活的独特价值。充分认识生活和游戏对幼儿成长的教育价值,把握蕴含其中的教育契机,让幼儿在一日生活中,在与同伴和成人的交往中感知体验、享受快乐。
3.尊重幼儿的学习方式和学习特点。要最大限度地满足和支持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严禁“拔苗助长”式的超前教育和强化训练。
4.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幼儿的学习方式和发展速度各有不同,在不同学习与发展领域的表现也存在明显差异。孩子年龄越小,个体差异就越明显。成人不应要求孩子在统一的时间达到相同的水平,应允许幼儿按照自身的速度和方式发展,不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幼儿。
5.重视家园共育。强调要重视家庭教育对幼儿终身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影响,倡导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创设平等、温馨的家庭环境,注重家长对孩子言传身教和潜移默化的影响。只有家长和幼儿园共同努力,才能有效地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成长,否则就会事倍功半。
那么怎样才能有效解决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呢?一是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快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同时加大整治力度,严格执行义务教育招生政策,规范小学招生程序,依法坚持就近免试入学制度,坚决取缔围绕小学招生开展的各种形式的考核、面试、测试等选拔性考试,铲除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土壤。二是积极探索幼儿园和小学的双向衔接,幼儿园要科学、合理地帮助幼儿做好入学准备,重点做好语言表达、初步逻辑思维等学习适应能力的准备,以及主动性、规则意识和遵守规则的能力、任务意识和执行任务的能力等社会适应能力的准备。严禁幼儿园提前学习小学的教育内容。小学要重点做好入学后的过渡和适应教育,有针对性地缩小两个阶段在环境、课程、班集体和人际关系方面的差异,减缓学习的坡度和难度。严禁小学一年级以任何理由压缩课程或加快课程进度。三是广大家长要切实转变观念,进一步增强自身的教育责任,提高育儿信心和能力,重视和珍惜与孩子沟通、交流、分享快乐的重要性。
论文作者:古丽军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3年10月总第135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1-21
标签:幼儿论文; 幼儿园论文; 小学论文; 孩子论文; 幼儿教育论文; 家长论文; 现象论文; 《素质教育》2013年10月总第135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