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的: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方法: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病机制,对各种中、西医治疗方法进行探讨,寻找中西医结合治疗优势,为临床治疗提供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研究【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5)-08-063-02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常见的骨科疾病,常见于20~50岁患者,男女之比约为4~6:1 腰痛伴坐骨神经放射性疼痛是其主要的表现特性,由各种慢性劳损以及外伤导致的[1],以腰4-5、腰5-骶1 发病率最高,约占95%该病给患者身心造成极大痛苦,严重患者还极有可能造成瘫痪,严重降低日常生活质量。为此,给予及早诊断和治疗,控制病情显得尤为关键和重要。现本文主要是对中西医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研究进展进行详细探讨,具体如下。
一.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病机制以及常见症状西医认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机制主要为当人类20 岁后,其椎间盘组织水分会逐步减少,弹性也随之慢慢变弱,椎间隙变得越来越狭窄,椎间盘周围的韧带会变得更加松弛,椎间盘受到来自体重的压迫,最终出现一些列的腰椎退行性病变。
中医角度分析认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属于“腰腿疼痛”范畴,认为该病主要是由伤食、外伤以及肾虚、气滞血瘀等原因导致的[2]。
一般来说,腰椎间盘突出症常见的症状主要包括有腰部疼痛、下肢放射痛、脊柱侧突、腰部活动受限、麻木以及跋行等等。
二.西医诊断分型及中医辨证论治西医从病理变化及CT、MRI 表现可作以下分型。1.膨隆型 纤维环部分破裂,而表层尚完整2.突出型 纤维环完全破裂,髓核突向椎管,仅有后纵韧带或一层纤维膜覆盖,表面高低不平或呈菜花状。3.脱垂游离型 破裂突出的椎间盘组织或碎块脱入椎管内或完全游离。4.Schmorl 结节 髓核经上下终板软骨的裂隙进入椎体松质骨内,一般仅有腰痛,无神经根症状。
中医角度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可分为五型:1.风湿型:治疗要以通经络、祛风湿为主,可使用独活寄生汤。2.血瘀型:治疗中以行气止痛、活血化瘀为主,可使用身痛逐瘀汤加减进行治疗。3.寒湿型:治疗与祛风湿为主,可使用独活寄生汤进行治疗。4.湿热型:治疗以通经络、清热祛湿为主,可使用宣痹汤进行治疗。5.肾虚型:肾阴虚者治疗主要以滋阴补肾为主,可使用左归丸加减进行治疗;肾阳虚者治疗以温阳补肾为主,可使用青蛾丸加减进行治疗[3]。
三.腰椎间盘突出症常规治疗方法(1)西药治疗法使用5 毫升生理盐水、2%利多卡因5 毫升、维生素B12 2毫克、曲安奈德20 毫克进行药物局部治疗。依据常规进行操作,穿刺后给予患者药物缓慢推注。一个疗程大约需要注射三到四次。
(2)中药口服,治疗方法把独活寄生汤作为主方,在此基础上加减治疗:熟地黄、党参、当归、、茯苓、白芍、肉桂、防风等各9 克;桑寄生、独活、牛膝以及杜仲各15 克;甘草6 克,细辛3 克。若患者为寒湿型,可把桂加至15 克,细辛15 克,防风15 克,独活20 克,若患者为湿热型,可加黄柏15 克,苍术15 克,薏苡仁15 克,把防风、细辛、桂圆等去除。
(3)牵引治疗方法把患者下肢垫高,让其仰卧,使髓、膝屈曲呈六十度,使腰大肌放松,在骨盆与胸部位置放置牵引带,牵引的重量随着患者体重百分之六十开始逐步增加,在患者感觉疼痛减轻前提条件下,每次重量增加不能大于5 千克,一天一次,一次大约半小时,每间隔10-15 分钟紧绷一次牵引带[4]。牵引进行10分钟后,让患者双手掌叠,左右颤腰各一次,在发生病变的关节位置进行上下颤压,一次大约10-20 次。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牵引完毕后,让患者休息大约十五分钟。
(4)按摩推拿治疗方法牵引完毕之后,沿着足太阳膀肤经方向以及足少阳胆经方向,给背部以及下肢行大约五分钟的放松治疗,接着按三个步骤继续治疗:1.牵抖:让患者保持仰卧,其中一边握住躁关节,一边拖住膝关节,向下用力牵拉,左右各牵拉五次。2.推挤:患者继续保持仰卧,用手反复推挤患者腰椎间盘突出位置,接着使用双手拇指来回挤压,保持力量适中,以患者可接受为宜。
两种方法轮流交替使用各5 分钟。最后再对患者环跳、肾俞、委中、阳陵泉、风市等穴位各按一分钟。3.斜扳:患者依然保持仰卧位姿势,双手一只置于肩膀前,一只置于臀部后方,下肢上半部屈曲,下半部直伸,双手逐步向内用力,同时逐步增大患者腰部旋转的角度,当达到最大力时听到弹响声,表示椎间盘已经复位。结束以上的治疗步骤后,给患者的背部以及下肢继续行5 分钟的放松治疗,完毕后休息大约十五分钟。
四.腰椎间盘突出症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1)霍氏[5]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西药组成:0.5 毫克甲钴胺片,天服用三次;美洛昔康片,一日口服约7.5 毫克。中药组成:桑寄生15 毫克,当归15 毫克,独活,15 毫克,续断15 毫克,牛膝15 毫克,鸡血藤15毫克;透骨草16 克,伸筋草16 克,泽兰16 克,杜仲15 克;炒白芍药12 克,地龙12 克,五灵脂10 克,穿山甲8 可,全蝎3 克,蜈蚣两条。若患者属湿热型,可加车前草20 克,苍术15 克,虎杖153 克;若患者为血瘀型,可加苏木10 克,桃仁10 克;若患者为寒湿型,可加薏仁20 克,附子6 克。若患者为肾亏型,可加熟地黄15 克,菟丝子15 克,仙茅15 克,山茱萸15 克。所有药物用水煎服取汁大约300 毫升,早晚各一次,一个治疗疗程为七天。
(2)徐氏[6]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西药组成:在20%甘露醇250 毫升基础上添加大约10 毫克的地塞米松,给予静脉滴注,一日一次,连续使用三天。在10%葡萄糖注射液500 毫升中加入ATP 40 毫克,维生素C2克以及AIOOU 给予患者行静脉滴注,一次大约二十分钟,根据常规使用剂量,使用Bl、B12 给患者口服后者进行肌肉注射。
中药组成:莫本、红花、羌活、川育、秦芜、伸筋草、当归等中药混合后碾碎,制成中药包,在患者腰部进行熏蒸(3)手术治疗手术适应证 ①病史超过三个月,严格保守治疗无效或保守治疗有效,但经常复发且疼痛较重者;②首次发作,但疼痛剧烈,尤以下肢症状明显,患者难以行动和入眠,处于强迫体位者;③合并马尾神经受压表现;④出现单根神经根麻痹,伴有肌肉萎缩、肌力下降;⑤合并椎管狭窄者。
手术方法 经后路腰背部切口,部分椎板和关节突切除,或经椎板间隙行椎间盘切除。中央型椎间盘突出,行椎板切除后,经硬脊膜外或硬脊膜内椎间盘切除。合并腰椎不稳、腰椎管狭窄者,需要同时行脊柱融合内固定术结束语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来说,在实际治疗当中,了解发病机制,正确判断症状类型,方能为中西医结合治疗提出正确指导依据,提高治疗有效性。
【参考文献】[1]郑立海.中西医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探讨[J].汕头大学医学院学报.2014,23(02):377-380.[2]孔德树,姚舜路.中西医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J].人民军医.2013,26(11):444-447.[3]张晓松.中西医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J].湖北中医杂志.2013,20(11):993-995.[4]贺淑文,李吉平,王雪梅.腰椎间盘突出症中西医结合治疗[J].中国民间疗法.2013,11(10):777-781。
[5]霍清龙.中西医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91例疗效观察[J].河北中医2011 乃3(8):1182.[6]徐宁林.中西医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疗效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l1(3):586.
论文作者:符江
论文发表刊物:《系统医学》2015年第1卷第8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8
标签:患者论文; 腰椎间盘突出论文; 中西医结合论文; 椎间盘论文; 独活论文; 治疗方法论文; 下肢论文; 《系统医学》2015年第1卷第8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