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超高层建筑机电工程是建筑行业内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核心操作事项,旨在维护高层建筑基础性安全特质,应该从实际角度出发,对安全管理目标予以明确,之后在此基础上循序渐进的强化超高层建筑机电工程施工全过程管理力度,处理好调试问题,创建精品工程类型,更好更优的满足社会发展需求和现代化建设具体诉求,实践安装阶段,各类影响因素持续滋生,诸多质量问题频发,所以需要加强超高层建筑机电工程管理力度和机制,随之提升管理质量和效率。
关键词:BIM技术;超高层建筑;机电工程
引言
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全称为建筑信息模型,其概念最早由美国ChuckEastman提出,定义为一个完整的建筑信息模型,将工程项目在全生命周期中各个不同阶段的工程信息、过程和资源集成在一个模型中,为各工程参建方所使用。通过三维数字技术模拟建筑物所具有的真实信息,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相互协调、内部一致的信息模型,使该模型达到设计施工的一体化,各专业之间协同工作。BIM技术通过整合各专业模型,建立可视化操作模式,可以有效地解决各专业之间的工序以及碰撞问题,用于指导现场施工,大大减少了施工过程中的返工及材料浪费现象,为超高层建筑的机电设计与施工提供了有效的管理方法。
1超高层建筑机电工程项目特点分析
超高层建筑机电工程,所涉学科和专业知识众多,不同学科和专业均涵盖其中,需要拥有不同类型专业技术,方可处理好相关问题;超高层建筑工程项目规模日渐拓展,机电工程规模远超之前的小规模,所以现在对施工工艺方面和组织方面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新技术和新工艺以及新材料的大力应用与推广,施工现场组成量度有所增加,关于装配技术和检测技术的要求日趋严苛,系统控制的更新,让工程技术含量变得愈加之高;再有就是资源规范和投资限制性因素存在,管道空间和设备布局现在变得很紧凑,所以施工现场的场地变小了,期间,预制技术、运输技术和组装技术要求都十分严苛;超高层机电工程建设阶段,运行考核十分重要,是否可以满足建筑工程要求,这是衡量机电工程最终成效的核心标杆。
2 BIM技术在建筑机电安装中的应用
2.1三维可视化模型
BIM技术三维可视化模型,是BIM技术的核心内容,其贯穿建筑机电安装设计、施工及管理的整个过程。首先在项目招投标阶段,由于BIM三维可视化立体模型的出现,使建筑机电安装的各道工序、各专业占位与走线,都能很直观的通过三维立体模型反映出来,可以清晰的反映建筑机电安装的各个过程和步骤,有效的提高了业主单位和评标专家对于项目机电安装的接受和理解程度。其次,在设计阶段,三维立体化模型的出现,及时为机电设备设计人员提供空间布局和后期使用效果分析,提高了设计效率。再次,在技术交底及施工阶段,三维可视化立体模型的出现,将传统的建筑机电设备平面图纸符号,直接直观的反应成建筑机电设备立体模型,便于施工人员快速、准确的掌握建筑机电安装的技术要求和安装要领,提高了施工效率。最后,由于三维可视化立体模型的出现,便于后期机电设备的管理和运行,有效的降低了机电设备管理和运行成本。
2.2基于BIM技术的管线碰撞检查
建筑机电安装工程是一个涉及到多个专业的综合性安装工程,其涵盖多个专业的技术领域。例如其强电弱电由电气工程师负责完成设计、给水排水由给水专业工程师完成、空调通风由暖通专业工程师完成等等,由于前期各专业的设计均基于本专业要求来完成设计工作,各专业均需要走线、开洞、安装、预埋等,故在施工阶段,需要按各专业的设计图纸,在同一个建筑空间内实现所有这些安装、走线、开洞、预埋等,且其大部分安装工作集中在有限的设备空间内,导致各专业之间管线、设备等的碰撞几乎无法避免,有时甚至发生机电设备安装同结构承重构件的冲突,传统的安装办法只能是边施工、边修改,甚至是不停的拆除、返工等。基于BIM三维立体模型的管线碰撞检查,在设计阶段,将各专业机电设备安装,根据各专业设计图纸,统一构建在一个立体模型中,即可通过模型进行三维碰撞检查,发现碰撞后及时修改设计,在施工前完全避免管线碰撞的发生,优化了管线布设,极大地提高了建筑机电安装的施工效率,有效的避免了施工过程中的修改、返工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基于BIM技术的现场施工管理
BIM技术的成果终端,一般为平板电脑、智能设备输出的立体信息模型,其在机电设备进行安装施工过程中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进行信息的标注、留存、共享等操作,极大地方便了现场施工管理。例如在现场某机电设备安装中发现有安装缺陷或安全风险的存在,现场工程师可以及时的在其BIM设备终端该位置进行缺陷标注、资料留存、信息共享等操作,其他管理人员及监督人员,通过BIM共享设备,不在施工现场,即可很直观的了解该缺陷或风险的情况,及时的做好处理整改工作。该操作将以前传统的监理通知单、验收单、整改单、照片证据留存、整改处理办法、技术交底单等纸质的建筑机电设备安装施工管理程序,完全集中在共享的BIM设备终端,避免了资料的留存、交接、传递等工作,极大地提高了机电设备安装的施工现场管理水平和效率。
2.4基于BIM技术的机电设备运维管理
建筑机电设备安装工程,有大量的阀门、管线、接头、仪表等,其不仅数量大,而且种类规格多,传统的机电设备运行维护,都依靠管理人员的纸质手工记录来完成信息的登记、修改、更新等,以往这都是一项繁琐且复杂的管理任务。基于BIM技术的机电设备运维管理,可以在模型中相应的机电设备位置,输入相关的设备信息,在运行和维护中,可以及时的查找、完善、更新机电设备的维护运行信息,完全脱离了传统的调取资料、更新信息、保存数据的过程,极大的方便了建筑机电设备在日常的运行和维护管理,提高了工作效率。
3超高层建筑机电工程管理策略研究
3.1目标分化、计划制定
较为正确的做法是,需要按照项目施工进度计划,合理编制机电工程施工进度计划,之后在此基础上按照实际情况实施动态化管理。对施工进度计划进行逐层式的分解操作,认真且仔细的编制好年度计划和月度计划,通过层层考核达成逐级保障。在计划节点控制强化方面要加大力度,不能遗漏动态管理相关事宜,日渐加强对人力资源和机械设备材料等的管理,对施工作业和施工方法二者关系要协调处理好。
3.2材料采购、严格把关
体量较大是超高层建筑特点,项目建筑需要投入很多资源,物资是其中之一,所以大型材料和大型设备的采购就显得十分的关键和重要。此时,需要按照施工进度计划进行采购计划正规编制,基于此,根据工程进度要求按照具体需求,将材料采购和设备采购工作落到实处,以此满足施工需求。采购过程中,务必扎实做好功课,按照设计要求对询价问价详细、透彻编写,选择优质供货商来供货。重点考察企业资质和业界详态,严把货源关和质量关。
3.3高效运输、动态管理
超层建筑材料和设备,在垂直运输初始阶段,需要做好策划工作,和现场条件结合一起,商榷和编制运输方案,之后在此基础上对方案进行层层考核与审查,按照建筑工程项目总进度进行合理的物质运输计划编制,与现场施工进度结合起来,进行综合性的动态管理和调整,高效凭借土建和幕墙等施工关键时间段进行材料和设备运输,不影响其他工种作业。
结束语
随着建筑机电安装行业的发展,以及计算机三维立体技术的进步,BIM技术在建筑机电安装行业的应用和发展将越来越广泛,它不仅可以有效地提高建筑机电安装的施工效率、降低施工成本,还可以科学化的进行机电安装现场管理和设备运维管理,极大的提高了管理水平。BIM技术在建筑机电设备安装领域的应用和发展,必将带来一次新的技术革命。
参考文献
[1]汪洋文杰.基于BIM技术的建筑机电系统设计与优化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6.
[2]杨东.建筑机电施工阶段BIM技术的应用分析[J].建设科技,2016(12): 122-123.
[3]李世兴.BIM技术在机电施工中的应用研究[J].智能城市,2016,2(04): 278-279.
论文作者:高颖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20
标签:机电论文; 建筑论文; 技术论文; 模型论文; 机电设备论文; 高层建筑论文; 各专业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2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