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重新塑造内部审计体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内部审计论文,体系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最重要的就是机构的最高决策管理层要改变对传统内部审计的认识,接受现代内部审计的理念、组织制度、程序方法、人员要求等;对“重新塑造内部审计体系”的工作要理解、支持、承诺;在管理层内对此达成共识并有效自上而下沟通。而内部审计部门的高级管理层在这项工作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因为这是你的职责,应宣传和推销现代内部审计的理念和方法,宣传和推销自己部门。鉴于上述工作的重要性,我建议,如有可能应找具备国际内部审计成功经验的专业人士通过经验介绍、培训等方式帮助机构最高决策管理层改变对内部审计的传统认识,即所谓“外脑”、“外力”的协助。
一旦达成共识,有了最高决策管理层的理解、支持,那么机构内部审计高级管理层就应该思考规划重塑工作。这里,要优先考虑和重点做好以下“龙头”工作。
(1)内部审计组织机构、职责分工的重新设计。这项工作主要定为内部审计体系重塑工作提供组织保障,并使内部审计在机构的报告线路、地位作用、职责权限等方面得以明确。在这项重要工作中,很多机构都有着失败的教训,如,有的机构设立“审计委员会”,但当审阅了“委员会”人员的组成、职责和工作制度时,就可以判定这个“委员会”只不过是个摆设;有的机构内部审计由财务总监或分管业务的副总裁(副行长)分管;有的机构内部审计与监察职能合并;有的机构,特别是大型金融机构在内部审计(稽核)体系中设立了庞大的所谓“非现场审计”职能和人员;并且大量的内部审计(稽核)人员分散在分支机构等等,这些都是与现代内部审计的理念、方法和最佳实践经验原则相背离,应该在这一阶段的工作中重新认识和改革。
(2)制定《内部审计工作手册》。这是为内部审计体系重塑工作提供制度上的保障。《内部审计工作手册》是西方企业机构内部审计部门在成立前或成立初始必备的制度规定。它规范了内部审计各级机构和人员在工作过程中要遵守的原则、标准、目标和方法、程序等。“手册”要有实效性,使内部审计人员能够“一册在手,心中明了”,同时也有利于机构的决策管理层和被审计单位管理层对内部审计工作的了解、配合、改进和监督评价。这也是为什么“手册”的制定、宣传沟通、实施监督和评价的全过程构成了建立现代内部审计体系的核心工作之一。“手册”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最高决策管理层对内部审计的“基调”和期望要求;“手册”的权威性;内部审计工作大纲,包括内部审计的工作目标、原则、组织机构、报告线路、职责分工等;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内部审计工作制度,包括:审计计划、方案、审计程序、方法、审计报告等;内部控制的检查评价;舞弊调查;审计档案管理;内审人员管理,包括任职资格要求与任免程序、工作考评、培训、岗位交流等;内部审计行政事务管理办法。
2、要特别关注内部审计人员的队伍建设。因为是这支队伍要参与和实践重塑工作的整个过程并最终达到培养锻炼人才的目的。在这方面的一些经验教训表明,“重塑”工作绝不是将现有的人员作一个简单的重新调配组合以“平衡关系”,而是要建立一套内审人员选拔、培训、工作考评、激励惩罚、保留分流的机制,以保证现代内部审计的理念、方法得以在重塑过程中有效实施。在这方面,机构的总审计师和审计部总经理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这就要求总审计师和内部审计总经理不仅要具备深度的业务和内部审计的知识和经验,更重要的是要具备非常强的综合判断和管理能力,沟通和交流能力。所以,内部审计人员,特别是内部审计高级管理人员的能力和经验是否与重塑工作要实现的目标相匹配,是这阶段工作的重点。
3、重新塑造机构内部审计体系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通常需要2-3年的时间且要有机构决策管理层、内部审计管理层和人员积极参与和艰苦的工作。为此,我提出以下几个问题供机构决策管理层和内部审计管理层在决策前思考并回答。决策管理层是否下决心将本机构办成市场经济条件下具有竞争力的商业机构?内部审计管理层和人员是否有勇气和信心面对挑战,勤奋工作,发展职业?如果对上面的问题答案是“NO”,那么这篇文章建议就毫无意义,直接进入废纸篓;如果对上面的问题答案是“YES”,那么我可以再举一个例子支持你的决心。据一家国际权威机构最近的调查表明,凡是在公司治理、内部审计方面进行了重组和改造、并符合现代企业制度以及国际最佳实践经验原则的亚洲商业机构,其公司价值都会在原价值基础上上升15%-30%。这就是改变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利益。
标签:内部审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