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生态“金招牌”
□本刊评论员
“寸土寸金”的长三角示范区坚持“生态绿色”,是推进国家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也是在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内率先建成社会主义发展高地的重要典范
11月1日,横跨江浙沪两省一市的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以下简称“长三角示范区”)正式揭牌;11月19日,国家发改委公布《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总体方案》,重点围绕规划管理、生态保护、土地管理、项目管理、要素流动、财税分享、公共服务和公共信用等八个方面率先开展一体化制度创新,通过守护生态“金招牌”示范引领全国区域协调发展。
守护生态“底气”足。未来的长三角示范区,生态绿色是底色、创新经济是亮色、古镇文化是彩色。从生态基底来看,长三角示范区湖荡密布、河网交错、阡陌纵横,蓝绿空间占比约为69%,先行启动区蓝绿空间比约为77.5%。从创新基因看,青浦是进博会永久举办地,已从“上海西大门”跃升为“上海之门”;吴江全力建设“创新湖区”“乐居之城”;嘉善是全国唯一的县域科学发展示范点,正在打造“全域大花园”和世界级科创绿谷。从文化底蕴看,长三角示范区内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有10个,先行启动区的5个镇中就有4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
“试验田”有“新期待”。“生态绿色”给了这片风光秀美的一体化战略发展“试验田”独特的定位,这意味着示范区不能走大规模开发建设的老路。生态绿色生动体现着示范区内“一体化”和“高质量”两大重要命题。美好的生态环境,既是各地打破行政藩篱、一体化开展共同保护的结果,也是示范区追求高质量发展,兼顾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主动抉择。因此,不管是战略定位、功能布局,还是产业引进、基础设施建设,是否符合“生态绿色”的要求,始终是示范区“准入清单”里重要的考量标准。
第一,上海理工大学材料学院从2010年起在本科生、研究生中开展部分重点课程全英文授课的实践,教师和学生均已经积累了较充分的全英文课程授课和学习的经验;第二,“纳米材料”作为一门研究生课程,大部分学生在本科阶段也都接受过全英文课程的教育,或者有相对不错的英文基础。基于以上两点,认为利用全英文授课加全英文教材不会影响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相反,由于英文教学,高水平教材的可选范围更广,接触第一手科技文献更多,在一定程度上会使教学效果更好。另外,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又能够提高科技英语水平,增强科技文献阅读能力,使很大一部分积极好学的学生更增加了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
本研究以江苏省第九届园博会——苏州太湖园博会为例,设计出江苏省第九届苏州太湖园博会游客满意度调查问卷,进行了问卷预调查,修改完善问卷的选项设置及语句表达,使问卷结构更科学合理、语句更简洁清晰易懂,形成最终的调查问卷。于2018年6—7月对有参观游览经历的当地居民及游客进行线上及线下正式问卷调查,获取一手数据并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调查过程中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282份,剔除无效问卷12份,有效率为90%。
“浙江经验”谋新篇。推动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浙江责无旁贷:应充分发挥“最多跑一次”改革优势,加快建设规则相同、标准互认、要素自由流动的统一市场;共同探索“两山”转化途径,携手沪苏共同推进示范区生态保护与价值转化,共同推进区域污染联防联治,护好生态本底;串联编制“蓝丝绿锦”,提升区域生态整体功能,共同建设长三角城市群美丽大花园;发挥民营经济特色优势,进一步优化创新市场环境,瞄准重点领域,打通创新链条,探索创新驱动的内生发展路径。
“好风景”才能引来“新经济”。长三角示范区已绘蓝图:生态优势转化新标杆、绿色创新发展新高地、一体化制度创新试验田、人与自然和谐宜居新典范。青嘉吴两区一县将共同推动“物理组合”向“化学融合”转变,切实肩负起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先手棋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