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研究探讨急诊护士针刺伤的原因,以便做好相应的方法措施,保证护士工作安全。方法:采用自制问卷调查表了解急诊30 名护士针刺伤的情况。结果:调查结果显示,其中有28 名护士被针刺伤过;同时还发现,护士被针刺伤的原因与护士针刺操作不具规范性、急诊护士人员不够、护士自身认识不够以及缺乏专业知识支撑等因素有关。结论:为避免急诊护士针刺伤的现象发生,通过提高急诊护士对针刺伤的认识,要求护士按照规范操作、加强对护士的管理以及提高护士对针刺伤的准确认识等紧急处置措施可以预防急诊护士针刺伤的现象的出现。
【关键词】急诊护士;防范措施;研究对策【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09-0172-01
临床中的针刺伤指的是从皮肤深部,让受伤者出血并极易产生感染的意外伤害。从实际了解到,在护士为患者提供服务的过程中,针刺伤已经成为一种最为常见的现象[1]。当前在临床日益增多的输液量与注射量的情况下,急诊护士针刺伤发生概率逐渐升高,并且急诊护士在为患者救治与治疗的过程中多数属于病情尚不明确的患者,其中部分患者有可能存在传染病潜伏阶段。从这就可以了解到急诊护士针刺伤是一种非常普遍而危害性极大的一种伤害,应当予以高度重视。本文采用自制调查问卷表的方式了解本院急诊护士30 名针刺伤的情况。研究探讨急诊护士针刺伤的原因,以便做好相应的方法措施,保证护士工作安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对本院2012 年4 月-2014 年4 月在职急诊护士发放调查表,一人一卷,统一收回。所有护士中男护士3 名,女护士27 名,护士年龄为18-45 岁,平均年龄为(23.6±2.6)岁。调查表发放30 份,收回30 份。调查的内容主要包括护士基本情况,针刺伤的时间、次数、原因、受伤环节、程度、导致刺伤的锐气种类,针刺过程中是否戴手套等情况。
1.2 方法对本院急诊护士实行发放调查表的方式了解基本情况,发放调查表30 份,收回调查表30 份,回收率100%。
2. 结果调查结果显示,参与调查的急诊30 名护士,2 年时间内出现不同程度的针刺伤,共有28 名护士在针刺的过程中发生针刺伤事件。
同时还发现,护士被针刺伤的原因与护士针刺操作不具规范性、急诊护士人员不够、护士自身认识不够以及缺乏专业知识支撑等因素有关。
3. 讨论
急诊护士在针刺的过程中,针刺伤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的现象,针刺伤容易给护士带来安全隐患。针对急诊护士针刺伤现象,应当找出针刺伤的原因,进而采取具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减少针刺伤的事件发生。
3.1 急诊护士针刺伤的原因首先,针刺操作不具规范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从实践调查了解到急诊护士发生针刺伤主要是因为没有按照预防针刺伤规范造成。针刺伤有可能出现在注射器使用前拔冒的时候被针尖刺伤,同时也可能出现在注射器使用的过程中,如静脉留置穿刺拔出导芯的时候。另外有部分护士在注射器使用后发生针刺伤,如重新盖冒的时候被注射器所伤。
其次,护士自身认识不够。大部分护士普遍认为,针刺伤属于工作操作中极为常见并且不可避免的,同时也是从事护士工作必须承受的,因此在工作的操作的过程中并没有予以准确认识。同时还有一部分护士心存侥幸,认为1 次小的针刺伤不会传染上某种疾病。再次,急诊护士人员不够。急诊科室是医院抢救疾病的一个重要场所。
保证急诊医护人员的充足对急诊部门各项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但是目前急诊护士出现人力不足的情况,致使急诊护士在工作操作的过程中为节约时间,完成工作量,在为患者实施工作服务的过程中产生紧张情绪,增加了护士针刺伤的概率。最后,缺乏专业的知识支撑。大多数护士在从事护士之前并没有接受关于针刺伤专业的防范知识,并且医院也未对急诊护士予以相应的培训,致使急诊护士在针刺操作的过程中,没有从专业的角度来实施。当然,还有一部分护士由于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造成针刺伤的事件,如操作时采光不够,抢救的时候患者突然被移动等。
3.2 急诊护士针刺伤的防范措施面对急诊护士针刺伤发生的普遍性与严重危害性,医院与护士应当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减少急诊护士被针刺伤的事件发生。首先,按要求规范操作。急诊护士在实施针刺的过程中应当按照要求规范操作,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如在使用注射器之前,应当使用单手重新盖冒,应用重新盖冒装置,并且在注射器使用的过程中,戴好手套来操作。在针刺的整个环节应当从容淡定,在患者抵触或者惊慌的时候,可以向其他护士寻求帮助。针刺操作规范性能够有效预防护士针刺伤的事件发生。其次,加强管理。在护理管理工作中,应当时刻督促护士操作的规范性,保证护士编制合理,为护士提供必要的安全保障。再次,提倡安全注射。在护士注射之前应当洗干净手,在一个清洁明亮的环境中实施注射操作。同时还应当保证整个注射过程消毒灭菌。护士在实施操作的过程中应时刻记住自我保护,防范针刺伤。最后,提高护士对针刺伤的认识[2]。护士能够对针刺伤予以高度的重视与准确的认识,就可以在操作的过程中有意识防范针刺伤。同时医院还可以通过教育培训,促使护士能够对针刺伤予以高度重视。另外,在防范急诊护士针刺伤的过程中,医院可以针对针刺伤予以有效的紧急处置。紧急处置应当从这几方面来实行。第一,护士应当保持镇静。第二,迅速、敏捷的按照常规处理将手套脱去。第三,应用碘酒和酒精将护士针刺伤的部位进行消毒操作。第四,为更好预防急诊护士针刺伤事件的发生,记录护士针刺伤的时间,护士的基本的情况,患者疾病的种类,以及护士的紧急处理措施,以供其他的护士参考[3]。
综上所述,为避免急诊护士针刺伤的现象发生,通过提高急诊护士对针刺伤的认识,要求护士按照规范操作、加强对护士的管理以及提高护士对针刺伤的准确认识等紧急处置措施可以预防急诊护士针刺伤的现象的出现。
参考文献:[1] 应菊素, 徐国英, 王晶, 等. 急诊护士对针刺伤的认识及针刺伤心理状态的调查分析[J]. 中华护理杂志,2014,39(3):204-205.[2] 戴青梅, 王立英, 刘素美, 等. 医护人员职业性损伤的危险因素及防护对策[J]. 中华护理杂志,2012,37(3):532.[3] 任小英, 喻姣花, 熊宇, 等. 不同科室护理人员被针刺伤现状调查[J]. 实用护理杂志,2011,8(11):56.
论文作者:万家萍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5年5月第9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6/30
标签:针刺论文; 护士论文; 急诊论文; 操作论文; 过程中论文; 发生论文; 注射器论文; 《医师在线》2015年5月第9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