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思想品德课为例
李志强 (泸州市江阳区丹林小学 四川 泸州 646000)
中图分类号: G62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ISSN1004-1621(2017)03-021-01
作为一位思想品德教师,让每位学生都能在课堂上积极主动、大方的回答问题是我们一直追求的理想。但是,在追求这个理想的过程中,我发现,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却大大地降低了,有的只有老师提问才能起来偶尔回答一下,有的即使他能回答,也是迫不得已起来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那个难受劲就甭提了,有的站起来也一言不发,呆呆的望着天花板,那个难堪的样子痛在学生的脸上,伤在老师的心理。可为什么学生却变的越大越不善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呢?
针对学生在思想品德课中不爱回答问题的现象,我深入到学生当中,和学生坦诚交流。大概有以下几点原因:
一、教师对自己设置的问题不能全面把控。教师有时提的问提太难,导致学生思考时找不到落脚点;有时教师提问表述过长,导致学生听起来吃力,找不到问题的中心;有时教师对问题的表述不清,导致学生不愿去听;有时教师提的问题过于简单,导致部分学生认为没有回答的必要。
二、学生回答问题不自信。教师把问题提出之后,很多同学总是左顾右盼,看看其他同学举手了没有。当看到别人都没有举,就心想"连优秀的同学都不会,看来这个答案大概不会是我想得这么简单吧"。有些同学刚刚看到问题就心想"这个问题,我怎么可能回答得对?"
三、部分学生太自尊。部分学生的自尊心又强又脆弱,总担心自己回答不好之后被同学们笑话,更担心在老师的心目中留下不好的印象
四、部分学生认为回答问题没必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很多同学都心想"反正我的答案一定不会标准,反正老师是要给我们讲标准答案的,我何必费那个劲,绕那个湾子呢?直接等着老师的标准答案岂不是更好?"
五、教师的批评和同学的冷嘲热讽伤害了学生的心灵。有时学生回答问提出错,有的学生就会在后面说"你看看,假积极,原来并不会。" 有时教师也会说:"真没有用,这么简单的问题都答不好。"这样就无形的伤害了学生的积极性,伤害了学生的脆弱心灵。
无论是什么原因造成了现在的状况,最终的结果对学生自身的发展都是不利的。我们再怎么抱怨大环境的罪孽,但是如果不能尽快改变这种学生的学习状态,最终受害的只能是我们的下一代。
第一、教师要多鼓励、少批评、多关爱。教学实际中,在学生回答不上问题时,要改变对学生批评的习惯。让学生因为不害怕,敢再回答问题。当遇到难题时,要激励学生勇敢的起来回答问题,把自己当成学生的知音,耐心听取学生的见解,做到始终注意与学生加强心灵的沟通,注意学生的学习体验。要知道,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表现直接影响学生的情绪以及心态。所以,教师要调整自己的心态适应学生的要求,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给学生创造一个学习的舒适环境。遇到问题要做到心平气和,不要发脾气,要转移发怒的注意力,避免给学生留下不好的印象。
第二、鼓励学生多交流,相互信任、支持,营造"喜回答、爱回答"的课题氛围。教师要在班上做好教育引导工作,指导学生哪些方面是值得提倡的,哪些方面是不应该做的。同学之间要互相鼓励,且莫嫉妒、打击报复和互相嘲讽。嫉妒、打击报复和嘲讽是不利于同学之间的团结,是影响同学之间进步。其次,在班上召开有关这方面的活动,让学生畅所欲言,谈谈嫉妒、打击报复和互相嘲讽同学提问问题的危害。通过活动,统一同学们的认识,提高同学们的合作意识,加强同学们之间的交流,融洽了同学之间的关系。使学生上课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大大提高。针对有一部分学生以嫉妒、打击和嘲讽回答问题的同学为荣。对于这些"顽固"分子,教师要善于做好学生的个别谈话工作,实施重点"突破"工程,做到耐心细致,深入内心,转化学生的思想,鼓励他们也要积极投入到课堂教学中,不要做局外人。这部分学生工作做好了,等于做好了全班同学的工作。因为他们只要积极的带头,别的同学就更不用说了,他们也就没有了后顾之忧了。我们也就不担心课堂气氛不活跃了。
第三、学生要树立自信、积极的观念。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成就观。告诉学生,正是因为你们长大了,成熟了,你们才越要把握住课堂上回答问题的积极性,敢于展现自己的才华,从而提高自己,锻炼自己,使自己不断的升华。
我想,如果我们能从以上问题积极入手,以研究学生内心世界,主动采取有效措施。我相信我们思想品德课堂气氛会逐渐活跃起来,课堂效率也随之会不断的提高。
论文作者:李志强
论文发表刊物:《科学教育前沿》2017年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5/10
标签: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同学论文; 自己的论文; 同学们论文; 老师论文; 打击报复论文; 《科学教育前沿》2017年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