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应用腰大池引流治疗的临床价值分析论文_廖友

湖南省衡阳市衡东县人民医院 421400

【摘 要】目的:研究分析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应用腰大池引流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选择本院接收的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8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采用腰穿抽液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腰大池引流方法治疗观察组患者,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比对照组高,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3个后脑积水发生率比对照组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应用腰大池引流治疗的的效果较好,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腰大池引流治疗;应用价值

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能显著增大脑血管痉挛患者死亡的风险,尽早将导致脑血管痉挛的物质清除干净,将积血彻底清除,能有效强化临床治疗效果,促使患者预后得到改善[1]。相关研究指出,腰大池引流脑脊液能显著降低患者机体内脑血管痉挛物质含量,能促使患者尽快恢复[2]。本文对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应用腰大池引流治疗的临床价值进行研究,并于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选择本院接收的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获得了满意成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选择本院接收的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8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观察组中,男患者24例,女患者19例,年龄范围为24岁至66岁,平均年龄(45.79±12.18)岁,对照组中,男患者25例,女患者18例,年龄范围为20岁至65岁,平均年龄(45.32±12.07)岁。观察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基础资料与对照组患者并无较大差别,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进行抗感染、镇静、抗癫痫、止血等治疗,患者均无严重基础疾病、手术禁忌症。在此基础上,采用腰穿抽液术治疗对照组患者,患者侧卧,在第3~4腰椎棘突间隙穿刺,深入5cm左右,针头有空落感后将针芯缓慢抽出,流出脑脊液,缓慢释放脑脊液直至放干,每天脑脊液释放量约10~70ml。采用腰大池引流方法治疗观察组患者,根据患者实际情况于L3-L4或L4-L5间隙实施穿刺置管,穿刺针刺入腰大池,进针10~15cm,置入腰大池引流管,妥当固定,并按装流速调节阀,连接桥管和灭菌引流袋密闭系统,每天引流量约150ml,引流速度15ml/h,每天在严格无菌条件下更换引流袋。引流期间对患者病情状况进行严密观察,及时予以抗炎、脱水利尿、止血等治疗。

1.3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脑积水发生情况,治疗效果判断标准:显效:患者各项临床症状消失,GOS评分为5,无并发症发生;有效:患者各项临床体征明显改善,GOS评分为4,无并发症发生;无效:患者临床症状无好转,GOS评分低于4分。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Excel对相关数据进行收集,并采用软件SPSS18.0对该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应用卡方检验方式对资料进行计数,计数资料用X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用t检验,P<0.05代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治疗有效率

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比对照组高,数据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详情见表1。

2.2脑积水发生率

治疗后3个月,观察组患者3例脑积水,发生率为6.98%,对照组患者12例脑积水,发生率为27.91%,数据差异显著,X2=6.54,P<0.05,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颅脑外伤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且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发生率相对较高,在头外伤中的占比约为12%~53%[3]。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通常表现为恶心、呕吐、头痛、颈项强直等脑膜刺激征,是患者发生继发性脑损伤的重要影响因素,残疾率、死亡率较高,严重威胁着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4]。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会引发脑血管痉挛,病情严重时,可能引起脑梗死,且出血位置、出血量、血液在蛛网膜下腔存留时间等均会影响脑积水、脑血管痉挛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比对照组高,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3个月脑积水发生率比对照组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腰大池引流在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腰大池引流能将不正常CSF清除,减少脑水肿的发生,减轻脑血管受刺激程度,可对颅内恶性循环进行抑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5]。腰大池引流能有效减轻患者的痛苦,降低患者感染率。腰大池引流对蛛网膜下腔积血的吸收、清除有积极作用,能提高积血清除速度,从而快速控制颅内压,进而有效降低脑积水的发生率。临床上应用腰大池引流术,能对患者椎管内压进行监测,且能随机取脑脊液标本进行检测,可为医师判断患者的病情提供有力依据。相关研究中,采用腰大池引流治疗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时,治疗有效率为76.60%,比常规腰椎穿刺治疗患者有效率56.60%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本次研究结果一致。总之,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应用腰大池引流治疗的的效果较好,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贾云飞.早期腰大池引流术对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3(3):280-282.

[2]马钢.腰大池引流在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治疗中的作用分析[J].世界临床医学,2016,10(15):15.

[3]李国锋,元少鹏,肖伟利等.腰大池置管持续外引流在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中的应用[J].吉林医学,2014,16(21):4668-4669.

[4]张慧,步星耀,杨冬谊等.神经生长因子经鼻脑靶向联合腰大池外引流治疗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临床观察[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5,29(12):1234-1236.

[5]冷亮,钟小军,邵弘等.持续腰大池引流术治疗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临床分析[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5,11(z1):108-109.

论文作者:廖友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蒙医药》2017年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7/14

标签:;  ;  ;  ;  ;  ;  ;  ;  

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应用腰大池引流治疗的临床价值分析论文_廖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