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建筑文化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传承与应用论文_彭涛

广州黄埔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 518000

摘要:在全球经济化发展下,关于当代建筑对传统建筑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成为重要论述的课题。本文对“传统文化与现代建筑创新的关联”问题,力求利用传统文化进行建筑创新,为提高我国当前的建筑创作水平提出一点意见。

关键词:传统建筑材料;现代建筑设计;创新与传承

将传统建筑文化融合到现代建筑设计领域,传承民族文化,突出现代科学特征、彰显人文情怀,体现时代发展的新风貌。建材是传统建筑文化的具体体现,中华几千年文化的发展,推动着传统的建材不断地发展,然而,近年来经济的快速发展与外国先进技术与新材料的引进使得传统建筑材料及建筑文化收到重大冲击,迫使传统建筑寻找创新之路,传承之道,本文试从某些方面探讨传统建筑文化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传承与应用。

一、传统建筑文化与现代建筑设计的联系

建筑与文化的关系是密不可分且由来已久的,所谓是“文化是建筑的灵魂”,“建筑是文化的表征”。传统民居反应了当地的风土人情、文化习俗以及居民的生活个性等,所以重视传统民居就是重视当地的文化载体,就是保护地域的历史和文脉。中国古代交通不便,古村落、聚落和传统民居都是在在历史长河中适应和改善自然中逐渐演变形成、发展并完善的。南北方的地域建筑独具一格,传统建筑文化底蕴深厚。

(一)建筑设计根植于传统文化之中

建筑设计必须在一定的文化语境中展开和完成,反映出不同的价值观和审美观念,体现出某一时期文化的风貌。人们按照历史经验加工着有关存在的一切印象,从这一意义上说,建筑设计根植于传统文化。世界著名华人建筑师贝聿铭设计的苏州博物馆新馆,充分结合了传统的古建风格,根据当地的地域特色,将传统文化巧妙地与现代设计结合在了一起,同时又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进行了提炼,博物馆主体造型设计得新颖巧妙,充分运用了当地传统建筑的基本色调,给人以亲切的相识感。在博物馆的选材上完全是就地取材,比如石材、地砖等都是当地的材料,可以说整个建筑就是土生土长的特色建筑。这也正是苏州博物馆新馆为什么能够如此密切地融入当地环境之中的原因。贝先生设计的苏州博物馆新馆,融入了老子《道德经》中的空间理念,解决了建筑与自然的之间的融合,在充分尊重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做到了“苏而新,中而新”。

(二)传统文化是建筑设计的创新源泉

建筑设计不是“无源之水”,即便是“反传统”的设计师,也得以“传统”作为反面的参照物来界定自己的思维,设计从来就不是可以任意作为的纯个人行为,我们应该正确地对待优秀传统文化,并从中汲取创新源泉。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传承了中国建筑文化“天人合一、和谐共生”的哲理思想,是建筑与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典型案例。总设计师何镜堂认为,在中国传统文化里面,和谐观是中国文化的核心。世博会中国馆在对待传统的过程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立足于设计实践对传统文化进行继承和创新。中国红、斗拱等元素的使用,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展现中国精神,体现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特色;环保、节能等新技术的使用则是顺应时代潮流,它已经成为了我们中国传统建筑历史功能和美学功能结合的一个非常好的构建,表达当今时代特色和科技成就。

2.1传统建材在质感上的表现

建筑物的质感,一般通过建筑材料表现出来,材料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质感表达。木材、石材的纹理形状,大理石石材的光滑度、泥砖的粗糙感等,这些天然石材自身具有的质感使得其具有特殊性;而经过人工加工,这些质感都可能被改变,成为另外一种效果,也可能是相互结合的过程,比如将大理石抛光打磨,或雕琢等。不同的质感给人不同的感受,比如砖石瓦的粗糙,光经过其表面会形成漫反射,给人一种质朴柔和的感觉;而大理石等石材的光滑表面与特殊的纹理,给人一种干净剔透的感觉。我国很多建筑都会运用到传统建筑材料,日常也多见,比如木梯、大理石石阶、石柱、青砖等。以广州的西关大屋为例,其主要特征就是“青砖石脚墙体”,配以砖雕木雕艺术,别有一番传统韵味。目前很多景点都会采用这些传统建材进行建设,以表现传统的建筑风貌。

2.2传统建筑文化风格的建筑

传统建筑文化为现代建筑设计提供灵感和素材,中国传统特色风格的建筑以独特单体造型为主,建筑多用长方形、正方形、六角形、八角形等平面形式,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建筑物单体的立面形象,且传统的建筑大多不高。在建设城市建筑时,有效借鉴传统建筑的造型特点,注重建筑结构的形体特征,合理运用一些长方形、三角形、六角形等的平面形式,将独特的单体造型运用到建设当中,适当控制建筑的高度,可以保证建筑的传统特色风格。美国SOM建筑事务所设计的上海金茂大厦,充分体现了建筑设计师在设计时对于中国传统建筑物“塔”造型的借鉴。上海金茂大厦借助钢与玻璃演绎出了中国古塔造型的神韵,实现了现代化建筑特色与中国传统建筑特色的碰撞。金茂大厦的外形类似于中国古塔的造型,塔楼设计使用了双周对称的平面结构,呈阶梯状,因而这种似塔非塔的建筑体现了现代建筑风格与传统建筑风格的完美融合。重新审视传统建筑文化,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应用,从根本上提升现代建筑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鉴赏价值,见图

2.3弘扬传统建筑文化

开展现代建筑设计的基础是浓厚的文化氛围,如果无法继承和弘扬传统建筑文化,那么将会制约现代建筑事业的发展。归根究底,由于不同传统建筑文化所体现的审美情趣和价值。观念存在差异,使得不同区域的现代建筑呈现多样化特征。其实,建筑设计师都是以对历史文化的印象为基础进行加工融合的,从这一方面也可以体现出现代建筑与传统建筑文化的内在关联。例如西汉南越王博物馆新馆采用中科院院士、市规划局总工程师莫伯治先生的设计方案,就是将区域传统文化元素和人文风情巧妙的融合到现代建筑设计中,进一步凸显了广州传统文化的内涵,这一建筑造型设计既包含深厚的文化底蕴,又引起了观赏者的情感共鸣,博物馆新馆在选材方面遵循了就地取材的原则,以突出广州地域特色。从传统文化思想角度来品析,西汉南越王博物馆新馆充分融合了老子所推崇的道家思想,切实解决了现代建筑与自然环境融合的问题,见图

二、将传统建筑文化融合到现代建筑设计领域的重要环节

3.1传统建筑文化融合现代

传承和发展传统建筑文化,不仅在继承传统建筑形式和工艺方面,还体现在现代建筑设计中合理应用传统建筑材料。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和科技水平的提高,各类创新型建筑材料层出不穷,并被广泛应用到现代建筑设计领域,其中很多创新型建筑材料是通过创新优化传统材料得来的,其均在不同程度上体现出了传统建筑的文化特征,在社会文明发展进程中,各类创新型材料在建筑设计领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并逐步取代了传统建筑材料的地位。但是,材料的发展并不等同于彻底抛弃传统材料,因为传统材料蕴含着丰厚的文化内涵,这也是创新材料无法企及和媲美的。传统的建筑材料在传统建筑文化占据重要地位,而引进先进技术对于传统建筑材料的传承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建筑的地域性是传统建筑材料得以传承的重要因素之一。随着国际化的发展,外来先进材料的引进,我国很多建筑设计都使用外来材料,显得单调而体现不出本土文化,将传统建筑材料运用到实际的建筑设计当中,体现地域性与独特性。传统建筑材料的改良与创新,有利于传统建筑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以砖为例,随着技术的引进,砖的制作方法相比以前有了改进,大大推动的砖料在现代建筑中的使用。在传承民族文化方面,在现代建筑设计中合理应用传统建筑材料,可激发受众的文化认同,引发情感共鸣。建筑设计师应加大对传统建筑材料的重视,深化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提升现代建筑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在现代建筑设计中,我们除了需要考虑建筑类型、层数、造价、用地限制、气候环境等实际因素外,还需把传统建筑文化与地域因素考虑到设计中来,有助于建筑师设计出有灵魂的现代建筑。

3.2现代建筑设计文化元素

传统文化中的代表性符号是现代建筑设计领域最具代表性的艺术特征和最突出的文化元素。但是在现代建筑设计中,为了寻求不同时代文化特征的融合,会对传统文化符号进行概括提炼和精修,在保留地方特色基础上,然后重新塑造,实现传统文化的继承和传播,提升现代建筑设计水平,突出设计内涵。在建筑设计领域,实现传统建筑文化不能仅依靠设计的复古性特征和传统元素符号的重叠来达到目的,而是要全面体现传统文化符号的引申含义和艺术价值。只有切实掌握传统建筑文化的精髓和内涵,才能进一步强化现代建筑设计效果,满足城市发展建设的需求。比如,北京奥运会主体育场,埃及吉萨大埃及博物馆,阿联酋迪拜布吉大楼,耶路撒冷“宽容博物馆”,纽约世贸中心重建工程等,都是合理应用传统文化符号的典型代表,其建筑设计极富文化内涵。

3.3深刻认知传统形制,优化现代建筑布局

从专业角度来说,形制的本质就是形式上的模式,也就是指建筑物宏观上的物理构造形式和外形特征,与传统文化符号类似,都是传统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建筑设计领域,传统建筑文化的继承和发扬,需要寻求传统形制与现代思想理念的有机结合,实现重新演化拼接和处理,在保留传统文化精髓的基础上,通过全新的表现形式体现在现代建筑中,实现传统建筑文化与现代建筑设计的高度融合。在认知形制的过程中,还要深入探究形制的内涵,为创新型建筑形式的演变和发展提供源源不绝的动力。

3.4实现色彩的合理搭配,突出现代建筑特征

在传统建筑文化中,色彩的搭配既是突出元素特征的载体,又是彰显整体建筑风格的表现手段,传统颜色多以黄白赤青黑等常用色彩为主,如紫禁城的朱楼绿阁苏州园林的白墙青瓦徽派建筑的白灰色搭配等,根据传统建筑色彩搭配可知,传统建筑文化强调与自然环境的协调统一。而现代建筑装饰色彩的选用更加追求强烈的视觉冲击,由此,将传统色彩重新排列组合应用到现代建筑设计领域,人文与自然相结合,可进一步强化实际设计效果。

结束语

综上所述,现代建筑设计中传统建筑文化的应用,要基于传统建筑文化的特点,结合现代建筑设计的要求和需求,合理应用传统建筑文化元素,实现对传统文化传承,助力现代建筑的持续发展。在经济发展全球化的今天,建筑设计不断发展,建筑材料的选择不断增加,传统建筑材料和文化符号以其独特的表现形式适应现代建筑的文化内涵要求,不仅满足建筑功能上的要求,还满足了建筑艺术的表现方式。传统建筑包含的传统文化应该被传承,融合到现代建筑当中,创造出更多具有文化特色的建筑设计。

参考文献

[1]朝刚.陇川县当地民族危房改造中的传统建筑文化保护[J].建材与装饰2016.1

[2]张盾.中华传统建筑文化博览会在京举办[J].中国对外贸易2017.1

[3]朱彤莉.中国建筑业的新秀——记咸阳古建集团董事长[J].西部大开发2010.1

[4]李清楠.水族传统建筑文化探究[J].建材与装饰2018.7

[5]陈蛟.从甘肃庆阳窑洞的发展来看传统建筑文化[J].中国市场2016.8

[6]卓娜文.保护西藏传统建筑文化座谈会在京召开[J].中国房地信息2014.9

[7]张波.浅析传统文化符号对室内环境艺术设计的启迪[J].建材与装饰2018.5

[8]崔恺.繁荣建筑创作西南院技术发展策略思考[J].中国勘察设计2016.3

[9]李琦.1999-2009中国建筑创作回顾[J].建筑学报2018.2

[10]林娜.建筑中国六十年:建筑创作发展历程分析(三)[J].建筑创作2019.1

论文作者:彭涛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11

标签:;  ;  ;  ;  ;  ;  ;  ;  

传统建筑文化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传承与应用论文_彭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