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娜力·沙亚哈提
新疆哈密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 839000
【摘 要】目的:对预见性护理干预预防门诊小儿静脉输液外渗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门诊输液患儿80例作为观察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常规组,每组各40例。常规组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接受预见性护理干预,统计并对比两组患儿输液外渗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实验组患儿外渗发生率为5.0%,常规组外渗发生率为20.0%,实验组显著低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儿护理满意度97.5%,常规组为77.5%,实验组显著高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静脉输液患者中应用预见性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减少输液外渗情况,获得了患儿及其家属的广泛认可,具有较高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预见性护理干预;门诊;静脉输液;外渗
门诊治疗的重要措施之一就是静脉输液,输液过程中要保证药液通畅流动,否则会出现渗漏。当患者血管周围组织中渗入药液时,就会出现局部疼痛肿胀,严重者会进一步出现组织坏死,这不仅会增加患者的痛苦感受,还会对治疗效果产生不利影响[1]。而小儿血管耐受力差、血管细,治疗过程中难以提供有效的配合,发生输液渗漏的可能性则更大。为有效减少小儿静脉输液渗漏情况,本研究选择我院收治的80例静脉输液门诊患儿作为观察研究对象,并对其中40例开展预见性护理干预,收获了显著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80例门诊静脉输液患儿作为观察研究对象。纳入标准:能够有效配合静脉输液治疗;治疗过程中未出现其他不良输液反应;输液时间在120~140分钟[2]。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常规组,每组各40例。常规组包括女18例、男22例;年龄范围3~9岁,平均年龄(5.4±0.6)岁。实验组包括女19例、男21例;年龄范围3~10岁,平均年龄(5.5±0.7)岁。两组患儿一般临床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常规组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接受预见性护理干预,具体措施总结如下:(1)护理人员在开展静脉输液前应当和患儿、患儿家长进行有效交流,同时帮助患儿转移注意力,有效抚慰患儿情绪,在此过程中护理人员要保持和蔼的态度,积极赢得患儿的配合。同时告知患儿家属如何正确横抱患儿,避免因手脚乱动或静脉输液中哭闹造成药液外渗。(2)静脉穿刺前,需要对药物属性和效果进行了解,并明确静脉穿刺中注意事项,对于较强刺激、高渗透压药物,穿刺中需要对血管粗大及血流丰富的静脉进行选择,这样能够促进药物稀释,避免在手足背等小静脉部位穿刺。(3)若患儿输液时间较长,可依据其具体情况应用留置针输液。(4)完成静脉血管穿刺后进行固定,通过短胶布固定好穿刺部位,或者应用夹板或胶带对患儿踝关节、腕关节进行固定。(5)发生外渗后,患儿、患儿家属应及时告知护理人员,并采取相应处理措施。(6)静脉滴注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当进行定期巡视,对静脉输液情况进行观察。(7)输液完成后撕掉胶布,并将针快速拔出,在穿刺点上用棉签压住,直到出血停止。
1.3观察指标
统计并对比两组输液外渗发生率、护理满意度。应用我院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对患儿满意度进行评估,包括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三个等级,总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分组患儿总数*100%。
1.4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所得数据使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数资料行χ2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儿渗漏发生率对比
实验组40例患者中2例发生外渗,外渗发生率5.0%;常规组40例患儿中8例发生外渗,外渗发生率20.0%。实验组外渗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1,P=0.0425<0.05)。输液外渗患儿通过采取按压、更换输液部位等措施,均顺利完成治疗。当患儿外渗部位较小,应对穿刺部位进行热敷;若因药物刺激而出现局部非炎症性水肿,那么应对穿刺部位进行冷敷,为减少渗漏,还可在相应部位贴服新鲜马铃薯片,有效预防静脉炎。
2.2两组护理满意度对比
实验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数据见表1。
3讨论
静脉输液治疗是门诊治疗患儿疾病的一种重要方式,但实际中在多种因素影响下,门诊输液治疗患儿较易发生输液外渗现象[3]。而一旦有药液外渗情况出现,患儿渗漏部位就会发生肿胀和疼痛,更有甚者会因此而出现周围组织坏死,最终造成患儿病情加重[4]。因此,在门诊患儿输液过程中,应当对其采取有效的预见性护理干预,通过有效的预防性干预措施预防药液外渗情况[5]。门诊患儿静脉输液过程中,应当对患儿年龄、性别、机能、体质进行充分了解,并在此基础上进行静脉选择[6]。护理人员应要通过不断的学习及锻炼强化自身的心理素质,一旦在穿刺过程中遇到问题应当冷静应对[7]。同时护理人员在工作中还应积极进行学习和观察,并进行临床护理经验的积累,保证自身素质获得有效提升[8]。
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患儿外渗发生率5.0%,常规组患儿外渗发生率20.0%,实验组外渗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护理满意度97.5%,常规组护理满意度77.5%,实验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针对门诊输液患儿开展预见性护理,能够有效减少输液外渗情况,进而保证治疗的有序进行,同时还能够提升患儿满意度,最终在治疗过程中积极配合。
参考文献:
[1]张旭.对进行急诊静脉输液的患儿实施预见性护理对预防其发生输液渗漏的效果研究[J].当代医药论丛,2017,15(13):150-151.
[2]高朝琴,楮秀华,周华玲.预见性护理在预防急诊小儿静脉输液渗漏中的作用[J].当代护士(专科版),2016,12(11):156-158.
[3]钟林莉,吴全兰.对接受静脉输液的患儿实施预见性护理对预防其发生输液渗漏的效果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5,11(22):94-95.
[4]张静娟.手术室预见性护理对减少食管癌病人术中并发症的效果分析[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4,12(10):1472-1473.
[5]胡莲芳,罗光辉.静脉输液患儿进行预见性护理对预防输液渗漏的效果观察[J].心理医生,2017,23(05):191-192.
[6]许良颖.预见性护理在预防急诊小儿静脉输液渗漏中的作用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04(46):9004-9005.
[7]谭蕾.预见性护理在预防高龄患者静脉输液渗漏中的作用[J].中外医学研究,2016,09(27):80-81.
[8]吴英姿,余银珍.预见性护理在预防患儿静脉输液渗漏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6,28(27):42-43.
论文作者:萨娜力·沙亚哈提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8年1月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4
标签:患儿论文; 静脉论文; 实验组论文; 预见性论文; 常规论文; 外渗论文; 满意度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8年1月第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