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人民医院 湖南长沙 410002)
摘要:目的 分析护理干预在鼾症术后由于咽腔肿胀需经鼻插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月1日-2018年6月30日31例医院收治重度鼾症术后经鼻插管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5例)与对照组(16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则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对性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重度鼾症术后经鼻插管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从而改善患者的预后情况。
关键词:护理干预;重度鼾症;经鼻插管
鼾症也被称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睡眠障碍性疾病,主要以夜间经鼻或经口呼吸气流中断超过10s且伴随血氧饱和度下降等生理改变,反复缺氧复氧的发生可以对多器官系统造成损伤,增加了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以及脑卒中的发生率[1]。随着肥胖、吸烟人群的增多,该病在临床中的发生率也不断增长。尽早进行治疗是改善患者睡眠质量及健康安全的重要途径。手术联合CPAP是重度鼾症患者的有效治疗方案,但术后由于咽腔肿胀,发生窒息风险大,常需要采用经鼻插管,度过安全窗,但容易引起患者不适感,且增加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因此,需要加强患者术后护理干预,改善患者的预后情况。文章主要针对护理干预在重度鼾症术后经鼻插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展开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7年1月1日-2018年6月30日31例医院收治重度鼾症术后经鼻插管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5例)与对照组(16例)。31例患者中有男性28例,女性3例;年龄为28~53岁,平均为(36.8±5.6)岁。入选标准:符合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诊断标准。排除标准:经鼻插管禁忌症患者。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方面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
观察组则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具体措施为:①术后观察:术后密切观察患者呼吸频率、深浅度、血氧饱和度、面色等方面;将患者安置在监护病房,取平卧位,能够缓解咽喉张力,意识恢复后6h可以改为半卧位,头轻微向前倾能够减轻咽喉部水肿。在患者能够接受的情况下,给予听音乐、读书等方式转移患者的注意力;在进行吸痰等操作时需要保持动作轻柔,避免引起伤口疼痛;②呼吸道护理:及时清除口腔,鼻腔内分泌物,避免误吸入气管,除了给予雾化吸入、叩背、气道湿化等措施外,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是否需要进行吸痰,避免由于痰液无法排出引起的呼吸困难。吸痰过程中需要遵循无菌操作的规范,动作轻柔,避免在咽部吸痰,预防伤口出血;咽部水肿明显的患者可以给予地塞米松,术后3d每日雾化吸入2次;若有舌后坠的现象,需要用舌钳钳出,保持呼吸道通畅,并给予呼吸机辅助吸氧;③疼痛护理:为了避免疼痛引起的躁动,可以适当使用约束带,避免导管意外脱落;采用视觉模拟评量表(VAS评分)评价患者的疼痛程度,并告知其疼痛出现的原因及持续时间,遵医嘱给予镇痛药物,确保用药的安全性;④导管护理:确保导管的通畅,预防感染,并做好导管的固定措施,记录插管深度,并做好外露部分的标记;及时清除导管中的残留物;⑤健康教育:讲解手术治疗的效果以及术后常见并发症,并消除患者对术后并发症的恐惧感,多数患者合并肥胖症状,因此需要加强体重管理,叮嘱患者合理饮食,少吃油腻生冷食物,并戒烟戒酒,减少对鼻咽喉粘膜的刺激,预防该病的复发[3];叮嘱患者睡眠时保持侧卧位,能够改善睡眠呼吸质量。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2.结果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
3.讨论
鼾症也被称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睡眠障碍性疾病,主要以夜间经鼻或经口呼吸气流中断超过30s且伴随血氧饱和度下降等生理改变,反复缺氧复氧的发生可以对多器官系统造成损伤,增加了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以及脑卒中的发生率。鼾症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在临床中的发生率为2~4%,主要是由于颅外解剖生理结构异常引起的,导致患者在睡眠中出现了呼吸道间歇性塌陷,从而引起了呼吸障碍,且男性患者的发生率较高。手术治疗是鼾症临床治疗的常用方法之一,具有较高的临床疗效。但是部分患者由于缺乏疾病相关知识,无法配合临床治疗与护理,导致病情延误,例如本次研究对照组有1例术后出血,患者躁动,经过护理干预仍然不配合,第二次手术止血;还有1例男性不配合转ICU,加用盐酸右美托咪定注射液2毫升+50毫升盐水中泵入镇静。因此需要为患者提供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改善患者的预后情况。
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主要是针对患者临床护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干预措施,有助于提高临床护理的有效性,减少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从而提高临床护理的质量。本次研究中观察组采用的就是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且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这说明针对性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鼾症术后经鼻插管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从而改善患者的预后情况。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的应用能够通过加强术后观察、呼吸道护理、疼痛护理、导管护理以及健康教育等措施,来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从而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减轻经济负担,同时能够改善患者对临床护理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黄惠妮.循证护理干预对鼾症手术患者术后并发症及睡眠质量的影响[J].中国当代医药,2018,25(14):186-188.
[2]邓惠洋,冯俊,杨晓玲等.医护一体化快速康复护理在小儿鼾症中的应用[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6,19(4):613-615.
[3]朱怡霏,李莉.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治疗小儿鼾症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16,45(11):1049-1050.
论文作者:周英 刘小白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8年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27
标签:患者论文; 术后论文; 发生率论文; 并发症论文; 措施论文; 导管论文; 呼吸论文; 《航空军医》2018年1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