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预算管理是对企业从编制到分析整个流程的管理与监督过程,需要严格地进行控制才可获得理想的效果。但在企业实际运营中,企业业务种类繁多,且各业务之间关系复杂,导致传统预算管理模式难以保证企业经营的现代化、高效化、规模化发展,从而迫切要求企业管理者对传统预算管理模式进行优化改造,加大引进高新技术的力度,打造信息化的预算管理平台。基于此,本文对企业预算管理信息化系统的构建进行了简要的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企业预算管理;信息化系统;构建
引言
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对预算管理的要求越来越高,预算管理信息化建设受到更多的关注和重视,也成为企业提高自身管理能力的重要手段,企业预算管理信息化是企业改革内部管理机制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企业竞争力水平的重要举措。
1在信息化日益发展中企业预算管理特征与优势
1.1特征
(1)信息数据的共享性。在信息覆盖的背景下,企业必须要建立一个先进的信息平台系统,实现数据的共享与交换,达到全面预算管理所要达到的目标。(2)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是全员参与的预算管理,并通过信息化平台实现资源共享、资源优化。
1.2优势
(1)预算的精确度和效率高,弥补了传统预算的不足(2)预算部门相互联系,确保了企业各部门间预算的数据具有统一性。预算管理的关键环节是各个责任预算部门,充分发挥部门主管的主观能动性,对其个人的成长和公司的发展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企业预算管理信息化系统的构建
2.1智能预算管理系统的架构设计
预算管理的核心是入和出两项。智能全面预算管理系统在模型设计中应当囊括尽量多的数据,支撑智能AI训练。故而系统构架既要有汇总数据预算,也要对包括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和各类下拨、捐助经费等所有的收入和包括人员经费支出等所有支出建立预算。同时,把企业经营状况和技术水平、人员结构均建立财务模型,把行业总体情况作为修正变量叠加进企业整体收入和各个部门分项收入数据,把历年各部门的收支比等指标为基础依据,根据合理开支减少浪费的准则,估算核定各项费用数据。最重要的是预算数据与实际执行数据形成核校功能,实现系统的自我反馈调整机制,在业务预算,特别预算、财务预算和其他定制预算中反复调整,加入非财务目标的动态交流和监督控制功能,最终自动调整模型,不断缩小预算与实际的偏差,从而使目标值更具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2.2企业预算系统设计
2.2.1预算目标
预算目标是企业的起点。预算管理的直接目标是使战略目标的分阶段实现,并通过预算的执行和管理机制的建立,最大限度地充分使用、配置、控制、协调、提升可以运用的一切人力、物力、财力、组织、信息资源,取得最大的价值。所以我们必须要做好预算目标。
2.2.2专项预算
专项预算是全面预算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财务预算编制的前提和基础。为避免出现专项预算与财务预算脱节现象,我们通过信息化系统将流程固化。必须由总部专业部门牵头组织完成各专项预算且经审核后,相关数据方可自动带入财务预算相关编制流程。
2.2.3财务预算
预算系统中的财务预算以三张主表为主。为了加强资金管理,增加了间接法现金流量预算。另外,根据管理需要对部分重要科目进一步展开,如投资收益等。在报表合并方面,由于预算没有真实的业务无法对账,且BPC系统也不支持复杂的合并功能,所以预算合并报表采用参照前期实际填报的方式。具体流程是首先由底层合并节点汇总单户数据,编制人员参照表单中自动提取的前期实际抵扣数据手工填制预算期抵扣数据,汇总数据加上抵扣数据后得到本层级合并数据;上一层级合并节点由系统自动汇总底层合并节点数据,待预算人员填制完成本层级抵扣数据后自动生成合并数据。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4预算编制频次
首钢预算编制管理办法规定,预算编制频次分为年度、季度和月度。其中对月度预算的编制没有强制性要求,各单位根据自身生产经营特点自主决定。按照办法要求,预算编制系统设计了年度、季度和月度三个工作场景。考虑到编制时间和实际需求,随着频次的提高,编制内容逐步简化以提高效率。另外,为应对钢铁市场的频繁变化,设计并提供钢铁生产经营预算内控版本,方便各单位灵活测算预期经营结果。
2.2.5预算预警
预算编制完成,进行分解下达后,系统可以进行对项目进行每笔支出的设置,以使项目下的累计发生额不能超过累计限额,通过控制实现了对预算和经济活动进行了动态的控制。
2.2.6预算分析控制
经过资金预算执行,系统会自动把执行的数据与预算数据进入到资金预算分析当中,这时可以看出在经济业务发生时,资金预算的分解下达和实际执行中产生的偏差,根据其资金数据分析可进行对偏差的降低。主要包含以下两个方面:(1)企业外部横向分析将企业自身与同行之间对比分析,找出优缺点,考虑企业的发展动态,不断增强企业活力。(2)企业外部纵向分析对企业的目标完成情况深度分析,把投入产出比和销售额情况作为首要关注点,把客户满意度及费用率作为反馈条件,寻找问题并找出问题的关键所在,制定相应的方案。
2.2.7绩效管理控制
在进行资金预算分析以后,分析的情况根据各个部门的类别进入到绩效管理模块,这样使预算的执行情况的考核计入到绩效考核当中去,资金预算计划与实际使用资金偏差小的得出的考评分较高,按照制定的规定计入到绩效里面,并按照相应的奖惩措施来进行对各责任部门的奖惩。企业实施信息化之后,实现了信息共享平台,加强了资金预算的控制,提高了资金预算能力,能够提供及时准确的资金预算控制情况,主要体现在:效率得到提升;建立了数据共享平台;预算可动态调整;预算分析及时性、准确性。
3预算管理信息化系统优化
3.1明晰个人权限,提高权限配置合理性
由于生产经营和专业部门是第一次正式编制预算,内部分工不够清晰,编报和审批职责不够明确,导致权限配置合理性差,使用过程中产生了一些混乱。优化时要求单位根据上年使用情况,重新认真梳理权限,提高权限配置合理性,为预算系统的有效使用奠定基础。
3.2加强对预算编制的合理性监控
上年上线的预算编制系统自审功能不够强,部分提报的材料需要人工审核把关。在系统中增加编报进度监控、权限配置监控、编报质量监控、数据逻辑性自动审核、重点管控指标自动对比和校验等功能,并辅以预警或报错。报错后系统不支持保存或提交,从系统设计上降低人为差错率,杜绝各单位提报数据的随意性,突出信息化对提高管理效率的支持作用。
3.3加强系统安全
首先设立系统与其他基础数据的隔离墙,防止外来攻击直接通过该系统打击到企业的基础数据库。其次,设计调用数据定时清理机制。该系统调用基础数据的目的是为了自动训练预算模型,因此以训练为目的的数据调用结束后需要配备定时清除功能,以防数据外泄。最后,设计系统本身数据备份和恢复功能,保障意外情况下系统的正常运行和恢复。
结束语
随着企业间的竞争日趋激烈,预算管理的重要性得到更多企业的认可,企业的预算管理工作也逐渐向信息化的趋势转变,企业预算管理信息化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才能更好的构建企业预算管理信息系统。
参考文献
[1]靳璐.企业全面预算信息化建设与改进探析[J].时代金融,2017(23):168+173.
[2]刘福兴.信息化视角下的企业全面预算管理[J].现代商业,2017(18):99-100.
[3]卢玉峰.论预算管理与财务信息化的关系[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36):378.
[4]杨明远.G集团信息化项目建设研究[D].郑州大学,2016.
[5]邓金边.A公司财务信息化建设系统优化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6.
论文作者:鲁玲玲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3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14
标签:预算论文; 企业论文; 数据论文; 预算管理论文; 系统论文; 资金论文; 预算编制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3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