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整体教学例谈论文_张玉玲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整体教学例谈论文_张玉玲

甘肃省金昌市永昌县第一小学 737200

摘 要:小学数学中的起承转合不可或缺,单元梳理不可或缺,前后统整不可或缺,整体把握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密不可分。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整体把握,更多地表现在知识的起承转合、前后衔接、单元梳理等方面。数学教师应从整体把握的角度出发,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 起承转合 单元梳理 

叶澜教授指出:“在研究课堂教学时,要注意两方面的关系与整合:一方面是知识体系的内在联系、多重关系,以求整合效应;另一方面是学生生命活动诸方面的内在联系,相互协调和整体发展。”《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也明确指出:“数学知识的教学,要注重知识的‘生长点’与‘延伸点’,把每堂课教学的知识置于整体知识体系中,注重知识的结构和体系,处理好局部与整体知识的关系,引导学生感受数学整体性。”可见,小学数学中整体教学不可或缺。

一、起承转合不可或缺

叶圣陶先生曾经在一次语文教育研讨会上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窃以为,这句醍醐灌顶的话不仅仅适合于语文教学,同样适合于数学教学。的确,教材作如是选择,并不代表教师一定要亦步亦趋,也不代表学生的学习一定要按部就班。除了教材这一基本的线索之外,我们的课堂还可以有怎样的新的整合、新的补充、新的可能?就小学数学而言,是不是可以在知识的源头上多问几个为什么?能不能在知识的迂回、衔接、辗转处多多“较真”?能不能把与此相关的知识在更高的层面上有一个整体性的把握与跨越性的合拢?

以《20以内的进位加法》为例,可以通过“起承转合”四字法对学习内容进行整体设计。所谓“起”,就是通过“9加几”的练习,渗透“凑整”的数学思想;所谓“承”,就是通过《8、7、6加几》和《5、4、3、2加几》的练习,进一步渗透“凑整”的思想,鼓励算法多样化;所谓“转”,就是通过“20以内进位加法的解决问题”,巩固“凑整”的思想,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灵活解决问题的策略;所谓“合”,就是对知识进行系统整理,巩固练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计算。这样的整体把握隐含着我们对于教学一种更理想的期盼:相对于“凑十法”而言,“交换位置相加,和不变”等规律的举一反三,以及在发现和运用规律的学习活动中孩子们思维的灵活性、广阔性和综合性的提高,才是数学学习更加需要的目标。

二、单元梳理不可或缺

上文提到,要注重知识的“生长点”与“延伸点”。所谓“生长点”意指要追溯知识的源头,所谓“延伸点”意指要发掘知识在更广范围内的运用和扩展。这两个“点”,一个在前,一个在后,这意味着教师要注重知识的前后衔接,最起码要注重一个单元内知识体系的整体把握。一个单元学习后,老师应该引领学生把本单元学习的内容采用回忆、阅读等方式进行重温、梳理、回笼、反馈,从而在一个更高的层面获得其内在联结和结构统一。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比如,学习完《100以内数的认识》单元之后可以引领孩子们进行这样的梳理:孩子们,你们都有一个学号,能不能用自己学过的知识介绍自己的学号呢?

如45,学生想到的介绍方法有:

45读作四十五。

45是个两位数,十位上是4,个位上是5。

46是由4个十和5个一组成。

与45相邻的数有44和46(数数:40、41、42、44、44、45、46……)

45是个单数(41、43、45、47、49……)

用9个珠子摆成:9、18、27、46、45、54、64、72、81(复习最大的一位数、两位数和最小的两位数三位数)。……

不仅仅是《100以内数的认识》的知识,小学数学中更多的知识点都螺旋递进式地分散在不同单元中。对此,教师是以盲目性、随意性和杂乱性对待之、还是由“单元梳理”把那些散乱的“珍珠”串联起来呢?显然,只有后者才是值得称道的。只有加强单元知识的归类与综合梳理,才能将学生头脑中杂乱无序的知识结构变为立体的知识网络体系,便于储存、记忆和应用;只有由个及类、由类及理,个性与共性相融,从而形成立体的、全面的、整体的教学效果,才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所更加需要的境界。

三、前后统整不可或缺

系统思维告诉我们,统揽全局,着眼整体,才谈得上循序操作、层层落实。与“就课教课”这样孤立的教学相比,着眼于“前后统整”的整体教学更强调学习资源的整合与生成,更强调知识点的发生、衔接和扩充,更强调数学活动的“整体推进”,当然,也更强调孩子们数学整体素养和核心素养的形成与提高。

比如,低年级学习“位置与方向”时,可以先引领孩子们通过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再学习新知;中年级时,可以引领孩子先背背记忆方向的儿歌——“早上起来,面对太阳;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东西南北,认清方向”,然后再引入“根据一个方向确定其它七个方向”的知识,并且进一步细化“东南”“西北”“西南”“东北”等方位;而到了高年级时,先复习以前通过第几行、第几列确定物体的位置等知识,让孩子们初步在头脑中建立在一个平面内可以通过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的概念。

在这样的递进和推进中,教师一定要从整体的视野出发,一定要清晰地把握知识的逻辑关系和内在联系,一定要有明晰的层次感和递进感,考虑其与相应内容之间的协调性,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规律。比如有对“内在原理”的开掘,有对“由此及彼”的类比,有对“由正及反”的逆向追问……引领孩子们在数学的密林深处,先探索什么、后延伸什么、衔接什么、递进什么、整合什么,应该成为教师的经常性工作和基础性工程,也应该成为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最重要的视点之一。

参考文献

[1]叶澜 新基础教育实验研究报告集[M].北京:三联书店,1999:124。

[2]林茶居 一所学校的道德力量[J].教师月刊,2014,(11):1。

论文作者:张玉玲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9年5月总第17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24

标签:;  ;  ;  ;  ;  ;  ;  ;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整体教学例谈论文_张玉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