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语感教学已经被很多学校运用在各类学科的教学中。而在这些学科中,小学语文是培养学生的语感的最佳时期,在这个阶段培养学生的语感,可以增强学生对语言的理解能力,对学生日后的各科学习都有帮助,所以极为重要。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 培养 方法
语感本身就是对语言文字的分析、理解、体会、吸收全过程的高度浓缩。同时,语感也是对语言的一种领悟能力以及感知能力,它主要包括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的两种语言形式。语感的主要作用是:使学生可以判断语境、理解语言、感知和情感,是学生创造性语言的表达工具。因此,从小培养学生的语感,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文字语言能力,还可以提升学生的语文成绩。
一、从阅读中培养学生的语感
《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具有独立的阅读能力,有较丰富的积累,才能形成良好的语感。”由此可以看出,阅读是培养学生语感的关键。因为,语感并不是上天赋予我们的,它需要通过一定的途径获得。阅读中就蕴含着语感,学生经过大量 的阅读,逐渐感悟就能培养出良好的语感。因此,教师在阅读训练培养学生的语感时可以:
1.让学生朗读课文,在课文中领悟文章的含义。
2.让学生进行课文阅读,积累阅读,激发语感。
3.让学生在遇到作品时多读几遍,揣摩品味。
4.可以让学生将优美的语句记录下来,积累语言。
例如,教师在讲到二年语文《黄山奇石》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用多媒体将课文范读放一遍,让学生注意生字词的正确读音。或者,教师可以自己为学生用婉转、优美的语调有感情地朗诵课文,使学生融入这种氛围,能想象出黄山奇石的景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然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自己的朗读体会文中优美、形象的语言以及优美的意境。同时,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这是语感培养的过程,教师应注意提醒学生多读几遍,让学生仔细揣摩文章将文章语言品味透彻。如:文中一开始说:“ 闻名中外的黄山风景区在我国安徽省南部。那里景色秀丽神奇,尤其是那些怪石,有趣极了。”教师应引导学生:“那些怪石为什么有趣极了?”然后让学生通过阅读从文中找寻答案,从而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让学生更好地感受语言文字所暗示和启发的蕴意和情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另外,教师应提倡学生多阅读课外材料,逐渐积累阅读,并将优美的适合自己的词汇、语句积累下来,学生在逐渐的积累中,自然而然就知道如何去运用。
二、从背诵中培养学生的语感
语感的培养离不开大量的语言材料和语言环境。由于小学生记忆力较强,而教材中很多课文都出于名家之手,文质兼美。因此,教师应让学生将文中精彩的片段背诵下来,既提升学生的背诵能力,又在背诵中积累语感。教师从背诵中培养学生的语感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让学生背诵课文。
2.让学生背诵一定量的诗、词。
3.教师可以让学生将自己积累的句子或是背诵的片段进行仿写,加深学生的理解,提升自己的仿写能力。
三、从作文中培养学生的语感
写作是一种创作性劳动,在学生不断的写作中,可以培养学生语感的逻辑性、敏锐性以及遣词造句的能力。写作是学生有选择、综合、开拓性地运用语言文字来反映客观现实、表达自身情感的智力活动,是在思维活动的支配下进行的。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培养学生的语感时,应重视训练学生进行写作。教师可以:首先,为学生创设情境,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然后,教学生一些写作技巧,开拓学生的思路。最后,教师应注意引导,让学生在写作中进步。
例如,教师在讲到《假如》这一教学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课文后,为学生创设情境,让学生再仿写一段“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同时,教师也可以根据课文内容进行拓展,让学生根据课文句式写一写“如果我是……”之类的段落。然后,让学生在课堂上分享自己写的段落。另外,教师应教学生一些写作技巧(如在作文中让学生多用一些比喻句、排比句,插入一些名人名言等),并鼓励学生写作。最后,在学生完成写作后,教师应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评价、建议,针对学生作文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地引导学生,辅助学生解决一些他们解决不了的问题。
四、总结
综上所述,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的语感初始阶段,小学语文教师在这一阶段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理解能力,对学生日后的交流写作都有着非常最要的作用。而培养学生的语言语感是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最要途径之一。因此,教师在培养学生的语感时,应从实际生活入手,采用多种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实现小学语文教学的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郑宝玉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J].学周刊,2016,02:20。
[2]黄福院 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感的方法探究[J].作文成功之路(下),2015,11:65。
[3]李芳潇 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感的方法[J].赤子(上中旬),2015,24:203。
论文作者:谢海霞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6年4月总第20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17
标签:语感论文; 学生论文; 培养学生论文; 课文论文; 教师论文; 语言论文; 能力论文; 《素质教育》2016年4月总第20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