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现代汉语中其他动词的发展及其在香港社会中的表达_介词论文

近现代汉语中其他动词的发展及其在香港社会中的表达_介词论文

现当代汉语他动词的增长及其在香港社会中的表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汉语论文,动词论文,现当代论文,社会论文,在香港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他动词和自动词是我国学者为动词的两个亚类所起的名称,分别相当于英语的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他动词(及物动词)系与自动词(不及物动词)相对而言,自动词所表示的动作不以动作者以外的事物为对象,在句法上表现为不带宾语;他动词则相反,它所表示的动作常以动作者以外的事物为对象,在句子中表现为需要带宾语,而且所带的宾语可能不止一个,例如“给”、“教”、“告诉”等他动词常可带双宾语。

1.现当代汉语他动词用法日益增加的趋势在国内书报中的表现

在现当代汉语中,他动词用法有日益增加的趋势,例子俯拾皆是。例如:“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服务”香港、“致力”未来;克里斯蒂无意“卫冕”他的奥运会男子百米冠军头衔;教师不应当“体罚”学生;谁来“审计”审计所?《百年钩沉》“钩沉”上海;“回报”读者朋友的厚爱;全国宣传部长会议在京结束·“规划”五年目标·“部署”今年重点;成功“倚宠”执着人;“评比”《武则天》;“回眸”征程·展望明天;中国重申不会“贬值”人民币;澳大利亚新闻集团业绩“持平”去年;美科学家尝试“复活”古细菌;贪污腐败和种族歧视“动摇”美国司法体制;卡斯特罗指出改革将“完善”古巴社会主义;俄未“兑现”销毁武器声明等等。

科技用语中新增的他动词用法如:夏威夷医疗队“矫治”福利院残疾孤儿;“遥感”地球的法律问题;首例电子心脏“植入”人体;动物器官“移植”人身引起争议;“超采”地下水·北京亮红灯;V 芯片能“解译”同电视信号一起传送出去的节目分级变频编码。又如电脑操作指导书中的用例:怎样“备份”硬盘引导纪录和“备份”加密软件;在DOS状态下击ESC键可“作废”已打入命令,而在dBASE状态下击ESC键将“作废”正在编辑的结果等等

其他例子如:“聚焦”97;“聚焦”短斤缺两;深圳“出台”九项措施;广州群众“咨询”住房政策;乡镇换届选举需要“严肃”法纪;吉他“成就”情歌王子。在公路桥附近还可见到这样的标语:“法治”大桥路段、确保行车安全。

新潮用语之中又有:“直面”神秘死亡、“解慰”人心凄惶;“直面”磨难、“升华”人生;“理想”自我;“感受”羊城;等等。

方言土语也有机会一显身手,如广州话的“郁”本来表示“动”的意思,现在说“郁佢”则用于表示“动手整治别人”,可指好人“整”好人,好人“整”坏人;也可指坏人“整”好人,坏人“整”坏人。其他方言中的例子如:查孟济又有诗句“调侃”杨杏佛。

2.现当代汉语他动词用法日益增加的趋势在香港双语双方言社会中的表现

香港是“双语双方言社会”这个提法有两方面的含义:“双语”是指香港社会华洋杂处,既用英语又用汉语;“双方言”是指港人所用的汉语中既有普通话也有广州话,而现阶段以广州话为主。本文主要研究现当代汉语中他动词或他动词用法日益增加的趋势及其在香港双语双方言社会书面共同语中的表现,旁及广州话口语中的一些用法,但是无意探讨某些香港报上整版篇幅的广州方言作品。还须指出,港人所用的书面共同语中,也和现当代汉语一样保留了古汉语某些用语,但保存的情况不同:在日趋增加的他动词或他动词用法之中,有一部分是香港首先使用的,而港报在词的转类活用方面特别大胆,其中有些属于他类转用,有些属于新意创用。例如“清洁”一词,先有“清洁”香港,后有“清洁”羊城。而港报一篇报导中说:无线最近严厉执行内部员工纪律,特别是艺员组,如有“迟到、缺席”任何拍摄工作及宣传活动,一定“立斩不饶,以正法纪”;另一报章上说:邓梅孙年八岁书扇贻邹静存云:……,一时“惊奇”长老等等。

香港社会由于华洋杂处、古今兼存并蓄、而且粤语占优等特点,现当代汉语他动词日益增加的趋势在香港又有特殊的表现。

香港惯用的他动词用法中,有的是从英语音译或意译而来,例如“泊车”、“曲解基本法·误导香港人”、“终结”三级政制架构;德国否认与法国协议“贬值”法郎等。这些例子中的“泊”、“误导”、“终结”、“贬值”的用法显然具有他动词的性质。又如港报在报导美一女法官判处焚烧国旗而被捕的四人无罪时的讲话译文中的一个句子:“……我们也须以同样的气量保障人们拥有毁掉它或飘扬它的权利……”中之“飘扬”;与此相比,“第三届城运会汕头市大旗‘飘扬’石头城”这一报刊标题中的动词只能算是自动词。至于从英语beer音译加表意字的“啤酒”中的“啤”字转成动词表示“喝啤酒”之义,在“啤啤佢”一语中流行起来之后,人们便随口说出“啤”番下、“啤”番的、“啤”番杯、“啤”番樽等等,其中有的“啤”字属于他动词用法。

粤港两地的广州话本来就互相影响,有的用语其实难以区分谁先谁后。以单音节他动词为例,这当中原来就有“叹”茶、“叹”空调、“叹”世界、“捱(挨)”世界、“笃(督)”背脊、“执”手尾、“炒”鱿鱼、“炒”地皮、“炒”金、“炒”楼’等中之他动词“叹、捱(挨)、笃(督)、执、炒”等。不过,可以肯定,“炒更”(香港则用与“秘鲁”同音的“秘捞”指称这一现象)的“炒”字以及“‘煲’电话粥,‘煲’烟”的“煲”字都先见于广州;近日普通话中出现“斩”客之后,遇到“斩”老外的情况在广州称为“‘斩’洋葱头”也先见于广州;而“康体消闲”的“康”字则是从香港引进到国内。先见于香港的还有“入钱”(把乘车费、泊车费或其他费用等放入收费箱内等)和“入油”(即把油加到或加满油箱)的“入”字。至于汉语普通话的“侃大山”、“扶优汰劣”等里面的单音节他动词“侃”、“汰”二字在两地的广州话似乎没有据此创制出新的用语来。

香港报章有的用语是古代或近代汉语的残留,例如:交谘会的承诺无疑是“罔顾”市民利益;市民一直“怨怼”越南船民为香港带来许多问题;考试局中文科科目主任相信在“厘定”两个科目(中国语言文学科和中国语言及文化)之间的关系及相互成绩认许程度有一定困难;“非礼”少女;等等。四例中的“罔顾”、“怨怼”、“厘定”、“非礼”在现在中国内地已经很少用了。

但更多的是适应香港社会特有的生活方式和风土人情而创用的词语,在衣食住行方面的如“辘卡”中表示把信用卡上的字模压印在单据上的“辘”字,“供楼”、“供款”、“月供XX元起”等中表示分期付款的“供”字。又如表示观众席满座的“爆棚”、“爆满”(前者为他动词,后者为自动词)等中之“爆”字,但此“爆”字与“爆料”,“前任秘书出书大爆白宫内幕”,“戴妃又爆婚外恋”等中之“爆”字意义不同。金融财经方面使用的他动词也不少,例如港报上的“提拨预算,支付员工按摩的费用”中的“提拨”,“竞投星洲地”中表示竞相投标的缩写“竞投”,以及“挤提”存款,“抢兑”美元,等等。这些动词之中,后面带数量宾语的特别多;港报上的“失地XX点”中表示股票指数等下跌了多少点或多少个百分点的“失地”。后面带数量宾语的还有“套现”(XX亿元);上月“贸盈”(XX亿元)等。

把自动词用作他动词也十分常见。如俄罗斯全民“表决”新宪法;北京:“示范”傻瓜码;(越南)船民“挑战”甄别程序。

港人把形容词用作他动词的情况也十分常见,例如:“做另外一份工作不是为了金钱,只是要填塞过多的时间,充实自己的精神生活”;“运动除了结实肌肉之外亦可……”;“此法极能强健踝、膝、胯部位”等,其中的“充实”、“结实”、“强健”即是。

由名词或形容词转成的他动词也可以带用作宾语的短语或从句。港报上的例子如:“自谦”个人资质较差;“誓言”不会被恐怖分子所吓倒。后者在普通话中一般用“发誓”,例如:辽宁足球队“发誓”明年打回甲A。

港报中有些动词只是在用字上与普通话的不同,例如:九铁安排空柜往屯门·期“纡缓”红墈塞车(试比较措词用字与普通话相同的另一些例子:“疏导”熙来攘往的顾客;“萌生”忧虑的心态;“体味”诗文作者创作时的心境;“取录”学生等。但也有的已经与普通话中的意义不尽相同或大不相同,例如:轻松“舒展”一下会考的压力;交响史诗《东方慧光歌乐》“演绎”中国佛教史”等中之“舒展”、“演绎”等等。

3. 关于他动词界定标准的讨论

现当代汉语中他动词用法日益增加的趋势主要表现在大量原先属于其他类别的词被转用于“他动词+名词宾语”格式中之“他动词”位置上,但问题是在这样一些用法之中,哪些用法可以看作已经转类成他动词,哪些用法只能算是临时活用?

3.1 吕叔湘先生的“语法标准”

吕叔湘先生在《现代汉语八百词》中提出的区分标准是:某类词临时借用作别类词属于词类活用;某类词完全取得别类词的特点如形容词“端正”学习态度、“丰富”实践经验、“密切”同人民群众的联系等表示“使动”意义时属于词类转变;但也还有某类词只取得别类词的某些特点但尚未完全转变成该类词,属于中间状态,如形容词不带或偶尔稍带动态标志时的情形。不过吕叔湘先生在书中并没有专门论述转类的一切情况,也没有说明这种“使动”意义究竟是特指严格意义上的“使之动”的意义还是泛指广义的“他动”意义。无论如何,我们认为狭义的“使之动”这条标准未免过于狭窄。古汉语的“饮马”,“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里面的“饮”、“沉”、“落”、“闭”、“羞”以及本节上段中的“绿”、“活”、“富”、“兴”、“精”等用法和带后缀“—化”的“绿化”、“美化”、“深化”、“淡化”、“格式化”等固然具有严格意义上的使动意义,报刊标题里的“运动你手中的外币”“催肥天下猪”中之“催肥”也具有严格意义上的使动意义。但古汉语中的“三英战吕布、舌战群儒、饮鸠”以及现当代汉语中的“备战奥运会”等中的动词“战”、“舌战”、“备战”、“饮”虽然没有狭义的使动意义,但是它们或因以其后的名词为其施动对象而具有“支配”意义,特别是现当代汉语中的“观战男子世界锦标赛”中的“观战”更具有“观看”之义。此外,一些用例中可被看作他动词的一些用法还带有表示其为他动词的语法标志(例如:“正在备战亚特兰大”;“时代成就了作家”;“容肇祖整理标点了多部古代思想家的著作”;歌词“流在心里的血澎湃着中华的声音”里面的“正在”、“了”和“着”,等等。还有,可被看作他动词的一些用法还可与另一他动词出现在并列结构中,这也可以作为他动词的语法标志例如:“检疫和登记贝类产品”中不常用作他动词的“检疫”与常用作他动的“登记”并列,等等。另一些用例中可被看作他动词的一些用法还可以带有相应的动词修饰语,例如:中国田径选手“紧张备战”奥运;马来西亚“积极备战”远南运动会;《光明日报》“继续优惠”自费读者;“依法规范”语言文字等等里面的“积极”、“紧张”、“继续”、“依法”分别置于“备战”、“优惠”、“规范”之前。但是由形容词转来的他动词偶然也能带形容词的标志,例如“救护车能否更方便病家”一例中“方便”前面所带的“更”。

3.2 与他动词猛增有关的介词省略问题

在具体实施语法标准时,首先要考虑的一个问题是:在V+N(动词+名词)格式中占住V位置的字词之中,哪些可以归入Vt+O(他动词+宾语)之列?哪些应当排除在他动词之外(例如Vi+Adv, 即自动词+状语等)?

3.2.1 应排除在他动词之外的几种情况

3.2.1.1 被动结构

在V+N(动词+名词)格式中占住V 位置但实际上具有被动意义的字词应排除在他动词之外。例如:植物“扎”针灸·硕果满枝头;热气球“迫降”加拿大;一百多名演员“入选”《中华影星》;野狼“就擒”上海滩;黎兵“荣膺”顺达广东足球先生;贝利“加冕”百米飞人。

3.2.1.2 动词与地点状语之间省略了介词“在”、“于”、“到”的一些结构及其变体

在“介词在等+名词+动词”的格式或其变体“动词+介词+在等+名词”中省略了介词“在”等并把动词颠倒到名词的前面,可构成较简短的用语。但是这种格式中占住“动词”位置的是自动词,其后的地名虽然占着宾语的位置,但并非受事者,应看作地点状语。所以这种自动词应排除在本文论述的他动词之外。古汉语的例子如:“运筹”帏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战”城南、“死”郭北;“踯躅”街头;“露宿”街头。现当代汉语的例子如:“航行”北冰洋,中国军人“鏖战”大西洋;阿拉法特“凯旋”加沙城;中国第一表“诞生”天津;中国历史城“落户”广州;老板称谓“泛滥”沪上;蛇群“招摇”西伯利亚;厄瓜多尔副总统“逃亡”哥斯特尼加;丰子恺“索赔”缘缘堂;香港汇丰“迁册”海外;田坛巨星“亮相”哥德堡;沙特国王“捐款”波黑;张德培昨“夺冠”东京;等等。

动词与地点状语之间省略了介词“到”的例子如:“对簿”公堂,国奥队有无资格“进军”亚特兰大?

3.2.1.3 缺乏理据的用法

某些词转作动词的用法在词义方面仍然缺乏理据,例如:“阿拉伯文书法遐迩世界”中之“遐迩”的本义是“远近”,并无动作意义,充其量只能看作一种临时用法,当然应排除在他动词之外。

3.2.2 可以归入他动词用法或准他动词用法之列的几种情况

3.2.2.1 动词与受事名词之间省略了介词“在”、“于”、“到”的另一些结构

上节说过,动词占住“他动词”位置,但其后的地点状语之前省略了介词“在”、“于”、“到”时,应当排除在他动词之外。不过,在判别一个结构是“自动词+地点状语”还是“他动词+名词宾语”的时候,还要看动词后的地名是否受事者而定。前者如类似于3.2.1.2 段的“非洲球星闪耀欧洲足坛”;后者如“降龙伏虎铁军征战京九南段”,两者语法关系不同。3.2段中谈到的“备战”一语后面, 哥德堡实际上表示世界田径锦标赛,而亚特兰大实际上表示1996年奥运会,因而都不应看作地点状语而应看作宾语。动词后的地名用作宾语的还有:天灾人祸“为患”东瀛,暴风雪“肆虐”哈国,落水金丝猴“为难”神农架,英国人骗倒美国人,野鸡大学“冒名”牛津,等等。

3.2.2.2 动词与受事名词之间省略了介词“于”的另一些结构

后面省略了介词“于”的动词还有:美要进军亚太市场必须“立足”中国;二氧化碳增加“有利”地球更绿;美国银行为求生存“热衷”合并;沪上青年“热衷”调酒师——上海滩越来越多青年男女钟情的一种新职业;朱明瑛仍“矢志”音乐;等等。

3.2.2.3 原先只用于被动结构的自动词改作他动词

有些原先只用于或多用于被动结构的动词,在现当代汉语中可移置于原主语前并将之用作宾语,例如:带有表示被动意义介词的“钟点厨师受青睐”,“古回鹘文碑文被破译”等之中的“青睐”、“破译”等改用于“鲍特维尼克当年非常青睐卡斯帕罗夫”,“尝试破译红岩碑文”等之中。

3.2.2.4

在“为+宾语+动词”结构中省略了介词“为”然后把动词倒置于宾语前的结构

这种结构变换的模式是“为+……+动词”变成了“动词+……”。如把“为港人服务”改写成“服务港人”等等。

3.2.2.5

在“把/将/使+宾语+动词”结构中省略了介词“把”、“将”、“使”,然后把动词倒置于宾语前的结构

这种结构变换的模式是“把/将/使+……+动词”变成了“动词+……”。例如“德国否认与法国协议使法郎贬值”变成了“德国否认与法国协议‘贬值’法郎”。

3.2.2.6

在“把/将+宾语+向/往+……+放入/加入”结构中省略了介词“把/将”和“向/往”等而只保留“入+宾语”的结构

这种结构的变换结果例如:表示把车钱或其他费用等放入收费箱的“入钱”和表示加油的“入油”中的“入”字(此时的他动义与含有进入内部之意的自动词“入”字不同)。

3.2.2.7

在“向/对+宾语(+进行/加以)+动词”结构中省略了介词“向/对”以及“进行/加以”,然后把动词倒置于前的结构

这种结构变换的模式是“向/对+宾语(+进行/加以)+动词”变成了“动词+宾语”。例如:“向+……+挑战”变成了“挑战+……”以及“对+……+加以/进行+体罚”变成了“体罚+……”。具体例子如:某棋手“挑战”名人资格,教师不应当“体罚”学生。

3.2.3 有争议的一种情况

上文已经讨论了哪些情况可以归入他动词用法或准他动词用法之列,哪些情况应当排除在外。不过,有争议的情况可能还有很多,此处只研究用于名词之前的“一个动词+一个名词”是否可以看作已经转成他动词用法。如“移民美国”中的“移民”,这种用法同刚才在3.2.2.7中提到的省略介词“向/对”以及“进行”然后把动词倒置于前的结构的用法有所不同,因为如果把它改写为“向美国进行移民”或者“对美国进行移民”都似乎具有搞殖民活动的意味,其实我们大可以把“移民”两个字改写为“移居”。同理,“入境澳门”、“某某过境美国访问哥斯达尼加”等里面的“入境”、“过境”可以使用“进入”、“途经”来代用。看来似乎后跟地名而有代用词的动词就不能算是他动词了,但是问题并不这样简单。一方面,后跟地名而有代用词的动词也有可能是他动词,例如港报上的“入籍印尼”里面的“入籍”可以使用“归化”来代用,等等。至于“保险业逐鹿上海滩”,“鲍威尔问鼎白宫”等等里面的“逐鹿”、“问鼎”,都有“(到某地)争霸”或甚至“企图入主”之意。但是否取“(到某地)争霸”之意时这些动词就是自动词而取“企图入主”之意时它们就是他动词呢?另一方面,这些动词之中有些可以带其他宾语而不是跟地名,例如:“欲问鼎俄总统宝座的五位热门人物”、“诸侯角逐田径·非洲独领风骚”、“加强检疫输港猪只”、“深圳出台新法规”等里面的“问鼎”、“角逐”、“检疫”、“出台”等则可说已经具备他动用法的特点,至于“家具业逐鹿诸侯”里面的“逐鹿”则用法比较特殊。总的看来,后跟地名而有代用词的情况并不足以单独成为判定某个词是否他动词的根据。

3.3 界定临时活用与转类兼类的讨论

在判定某个用法是否已转成他动词时,当然应当使用语法标准。但是还另有两个辅助标准有时可以左右我们的判定,它们就是“使用频率标准”和“音节数目标准”。

3.3.1 应否建立“使用频率标准”?

顾名思义,临时活用很可能是指一次性用法,某些词的转化用法只见一个用例,能否以孤证不为凭为由否定它已经转化而兼类?如“粪土当年万户侯”中之“粪土”,“鱼肉乡民”中之由名词转成动词的“粪土”和“鱼肉”等等,可说是偶一为之。又如抗战胜利后一对联“中国捷克日本、 南京重庆成都”中的“捷克”、“重庆”也用于Vt+O格式中之Vt位置上,它虽然只出现了一次, 但是此例中的“捷克”、 “重庆”本身就含有他动词“克、庆”,那末这么一个用法是看作两个地名已经转类成了他动词呢?还是认为两个地名只是临时活用作状动结构?或者简单地援引“使用频率标准”认定它属于一次性用法而否认它们已经转类兼类?

一个问题是:是否一次性用法的就属于临时活用,而两次性用法或多次性用法以及一字多义他动词法的情况都可属于转类兼类?例如,古汉语就有“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中的“小”字,“正心修身”和“君子正其衣冠’的“正”字,起码各有两个用例,可说是属于两次性用法;而“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中的“甲”字,还见用于“富甲天下”以及广州某服装店招牌上的“裤甲天下”等场合,可说是属于多次性用法。至于“春风又绿江南岸”中之“绿”字,常听见广州人在喝酒猜拳行令时说“八婆、狗系你、绿你顶帽”之中也有使用,即“绿”字的本义和转义各有一个用例,属于一字多义他动用法,能否援引“使用频率标准”而肯定它们已经转类?又如汕头特区有个十六字口号:“海洋活市、工贸富市、科教兴市、法制治市”,其中“活”字在古汉语就有“项伯杀人,臣活之”的用例;而“富”字早就见有“富国强兵”的用法。又如,“精兵”中的“精”原先是个形容词,但是“精”字早就被转成动词用于“精兵简政”一语中,而最近还见有“我国社会急需一支懂理论“精”实践的高级的家电维修队伍”中把“精通”简缩为“精”的用法。以上的“小”、“正”、“甲”、“绿”、“活”、“富”、“兴”、“精”等字的这些用法,能否援引“使用频率标准”中的两次性用法或多次性用法以及一字多义他动用法为由而认为都可属于转类兼类?

3.3.2 应否建立“音节数目标准”?

现当代汉语中原先属于其他类别的词被转用于他动词用法格式中之“他动词”位置上的字词音节数目,有单音节的,双音节的和多音节的。单、双音节的最多,见上下文。三音节如“性骚扰”。

另一个问题主要是能否承认四音节的他动词用法可以属于转类兼类?这个问题涉及四字成语和非成语的四字组合。后者如:菲总统再次表示愿“政治解决”南沙争端;美国会一集团要求“军事干预”台海局势;克林顿表示要“经济制裁”印度;其中的“政治解决”、“军事干预”、“经济制裁”等等,是否可以看作他动词用法呢?如果可以的话,那末“四字成语+名词”格式中的四字成语的用法是否可以看作具有他动词用法的性质呢?当然,这种格式中的“悬壶济世”梁剑叔、走下球场的女足明星·“何去何从”刘爱玲、“经久不衰”淘金热等三例只是把四字成语“悬壶济世”、“何去何从”、“经久不衰”等简单地倒置于名词前,根本不能看作是他动词用法;而“棋司令慷慨陈词卫冕战”一例的用法也只是比“棋司令(在谈及)卫冕战(时)慷慨陈词”或“棋司令(在)卫冕战(上)慷慨陈词”言简意赅,我们还不能把这整个的四字成语看作他动词用法。但是,中国大陆报刊上的大小标题:“亚洲跃跃欲试汽车时代”、“盖棺论定胡均鹤”、“一言难尽山西人”以及港报标题:“拭目以待裴艳玲”,“中国田径队勤训练·决背水一战哥德堡”这五例的四字成语之中,原先其中大抵都有一个可用作他动词的词,依次为“试”、“论”、“尽”、“待”、“战”。这些四字成语原封不动地置于名词之前,另有一番风味。不过,从中国人的文化心态来说,似乎很难接受一个四字成语竟会变成他动词这一事实。

4. 汉语他动词用法的结构类型

此处主要罗列港报双音节他动词的结构类型。

4.1 双动词型

可细分为并举式、接续式、正反式。

4.1.1 并举式

例如:“推介”一国两制方针,马官员“吁请”资助“评介”中国名著,欧洲政府“劝喻”国民暂不要到波黑旅游,市政总署“检控”冻肉公司等等。

4.1.2 接续式

例如:“制销”小型汽车。

4.1.3 正反式

例如:“定夺”地产之走势。

4.2 动词前置型

可细分为状动式和凭动式:

4.2.1 状动式

例如:“轮候”公屋,林锦堂“夥拍”尹嘉星(指拍影剧),“鲸吞”国有资产难逃恢恢天网。

4.2.2 凭动式

表示动作赖以实现的手段、工具等。例如:“械劫”一辆护卫车,“军援”尼加拉瓜游击队。

4.3 动词后置型

可细分为动宾式、动补式、动向式。

4.3.1 动宾式

例如:三华“斗戏”长剧极具瞄头(‘三华’指三演员名字中都有‘华’字)。

4.3.2 动补式

例如:“揭晓”英文书法赛;十九日上午将“揭晓”优胜;“调匀”呼吸;“发景江门组篮球队·北京‘签得’多名好手”。

4.3.3 动向式

例如:“推低”楼价;白银“推升”贵金属;制销较多的省油的小型汽车便可“拉低”平均耗油量。至于较早的用语“分薄家产”中之“分薄”,近日又见用于:“分薄微波炉市场”。

5. 现当代汉语他动词用法增加趋势探根求源

现当代汉语他动词用法日益增加有其固有的根源,也有其远因和近因。

西方语言学家在把汉语归类时名目很多,如他们把汉语归入分析语(analytic language)、孤立语(isolating language)、 词根孤立语(root-isolating language)、无形态语(formless language)、单音节语(monosyllabic language)等范畴而与综合语(syntactic

language)、屈折语(inflecting language)、 粘着语(agglutinative language)等相对立。无论如何,汉语的语素和词是用方块的汉字记录下来的,而汉语语法则主要依靠语序和虚词来表达关系。例如在语序方面,语素的排列次序不同,构成的词就不同;词的排列次序不同,构成的短语或句子就不同;而句子成分的排序主要有“主谓结构”和“动宾结构”等。正是由于汉语自身的这些特点,汉语词类活用和词语兼类的现象古已有之。古汉语词类活用的情况十分普遍,其中名词与形容词的活用最为活跃。固然,名词与形容词活用的用例中有不少属于“意动”用法,其中名词的用例如:“孟尝君客我”中的“客”,意指孟尝君以食客的礼数待我;形容词的用例如“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中的“小”字,等等。这些意动用法似应排除在他动词用法之外。但是,名词与形容词活用最常见的情况是用作他动词,其标志是可以支配宾语。其中,名词活用作他动词的例子如“富贵不回乡,如衣锦夜行,无知之者”和“范增数目项王”两例里的“衣”和“目”的意义分别相当于“穿”和“看”。形容词活用作他动词的例子如“然上高此四人”里的“高”意指“特别看重”。名词和形容词活用作他动词的用法之中不乏“使动”用法。名词用作他动词的用例如“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有何面目见之”和“齐威王欲将孙膑”中的“王”和“将”的意义分别是“立我为王”和“拜他为将”;形容词活用作他动词的用例如“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含有“使绿”或“绿化”的使动意义。自动词也可活用作他动词,如“项伯杀人,臣活之”中的“活”字含有“救活”之意。由此可见,汉语自身的语法特点就是汉语他动词用法日益增加的固有根源,也就是现当代汉语他动词用法日益增加的根源。

现当代汉语他动词用法日益增加的远因是近代翻译的作用与欧化的影响。在促使汉语他动词日益增加的诸多因素之中,翻译的作用与欧化的影响无疑也是巨大的。从专有名词转成的动词boycott 翻译过来的“杯葛”早已有之,而从普通名词兼作及物动词的clone 翻译过来的“克隆”现时也大行其道(例如:“美欧一些实验室纷纷克隆动物”),此外还有从及物动词兼不及物动词devalue 翻译过来的“贬值”(例如:“中国重申不会贬值人民币”),等等。

现当代汉语他动词用法日益增加的近因则是传媒中为求用简洁乃至两行对称工整所致,而最主要的手段之一则是省略介词。在前些时候,常可见到一些唱词中为了凑足音节数目而使用“把”字式或类似结构,如:出了个毛主席四海把名扬,我老汉……把话说/把路赶/把家还,我手执钢鞭将你打,你……把命丧,等等。然而,曾几何时,报章标题乃至正文以及标语口号等中却转而大量采用省略介词“在”、“于”、“到”等的减字格式以及省略介词“使”、“把”、“为”、“向”、“对”等的减字兼倒装格式,等等,以便取得诸如篇幅减少或者两行字数相等甚至对称工整等效果。关于与现当代汉语他动词猛增相关的介词省略问题,详见3.2中的有关论述。 其它减省的情况以“兴起”为例,报刊标题上既有“欧洲:生态时装悄然兴起”这种自动词用法,又有“兰州兴起行业连锁店”、“武汉再次兴起互助会”、“深圳悄兴租车开”等里面的他动词用法。当然,并不是说在“动词+名词”格式中占住前位的一定是他动词而占住后位的一定是宾语。但是其中一些用法从语法角度可认为是把自动词或名词、形容词转类兼用作他动词。谋求两行对称工整的情况如:“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服务”香港、“致力”未来;等等。

标签:;  ;  

近现代汉语中其他动词的发展及其在香港社会中的表达_介词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