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事业财务管理新机制建设中应解决的几个问题_文化事业论文

文化事业财务管理新机制建设中应解决的几个问题_文化事业论文

构建文化事业财务管理新机制应着力解决的几个问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几个问题论文,财务管理论文,文化事业论文,新机制论文,着力解决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文化事业体制改革也不断地向纵深推进,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都需要用新思维去熟悉和解决。财务管理工作是文化事业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新形势下,也呈现出许多新特点。如何适应形势的需要和事业的发展,突破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财务管理的旧模式,探索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加速文化事业繁荣发展的财务管理新机制,就显得十分必要和突出。

管理也是生产力,科学的财务管理是推动文化事业欣欣向荣的重要推动力之一。96年以来,财政部、文化部相继颁发了《事业单位财务规则》、《文化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等财务管理法规,为文化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提供了依据,也为文化行政管理部门转变职能,建立与财税体制相一致的经济运行系统,按文化经济规律办事创造了条件。要遵循市场经济的规律,要适应文化体制改革的需要,要符合新的财务法规的要求,构建财务管理新机制应着力解决五个方面的问题。

一、深化对财务管理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

为政必须理财,这是现代管理工作者的必备素质。财务工作事关单位和部门的工作全局,一个单位和部门,核心是人的管理,中心是财的管理。财务管理是单位一切管理活动的基础。财务管理井然有序,单位事业成绩斐然;财务管理杂乱无章,单位事业发展举步维艰。财务管理的重要性,决定对其地位和作用必须要有新的认识。

其一,财务部门是一个综合性经济管理部门。过去认为搞财务就是记帐、算帐,其实这是一种肤浅的认识,没有领悟财务管理工作的真谛。

其二,财务部门是一个执法部门。《预算法》、《会计法》及其它财经法规、政策都靠从事财务工作的部门来贯彻落实。

其三,财务部门是一个聚财部门。财政拨款,财务部门分配和管理,这是计划经济时代的财务管理的基本模式,随着文化事业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事业发展的需要与经费短缺的矛盾更加突出,财政单一投入的体制难以为计,也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为此,财务部门要千方百计财聚财,为事业的发展寻求多元的筹资机制。一是紧紧依靠财政资金,这是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性质和任务决定的,无需赘述。二是广泛吸纳社会资金,文化艺术的商品价值决定其有广阔的市场需求,社会投资文化和赞助文化的热情不断高涨,文化资源的充分利用必将引来社会资金的投入。三是大胆借贷银行资金,文化是一种产业,而且是一种朝阳产业,文化资源也十分丰富。要善于寻找市场,合理配置资源,选择好的项目,建立新的运作机制,利用银行资金,加速自身的发展。从财政资金投入结构调整的趋势看,文化事业单位经费有逐步减少的趋势,社会的投入和银行的扶持将成为单位经营发展经费来源的主要渠道。

二、学习财务理论提高管理水平

财务工作的重要地位,决定了财务管理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理论水平和较高的综合协调能力。

就政治素质而言,要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头脑和指导工作;要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思想素质和道德水平;要加强廉政建设,在资金分配和相关的业务活动中,要廉洁奉公,忠于职守,一切按章办事,杜绝各种以权谋私,贪污腐化,挥霍公款等行为发生。

就理论水平而言,财务人员不仅应具备专业人员的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具有财务理论水平,熟悉经济规律,掌握现代管理的知识,才能把握全局,成为理财专家。

掌握现代管理知识,就能游刃有余。管理就是协调,财务管理人员应具备较高的协调能力和化解矛盾的水平,促使工作顺利展开。

三、突出重点提高管理效益

管理是一门科学,管理出效益。对直属单位财务管理的方法多种多样,但仅仅沉湎于一般事务的处理和协调之中,既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又收效甚微,突出重点,加强财务管理的本质规律、特征和功能的研究,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一,调整经费结构,推动艺术生产繁荣发展。近几年,财政安排资金增长幅度不少,但文化事业底子薄、基础差,僧多粥少的局面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如何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率,就要从经费安排的结构上下功夫。除公益型单位经费全力保证外,艺术表演团体投入是我们的重点,除工资和业务经费保证外,连续三年都安排经费500 万元,用于艺术生产和设备购置。经费的保证,推动了艺术生产繁荣发展,先后有《死水微澜》、《山杠爷》、《船过山峡》、《远山的花朵》、《变脸》等获文华大奖或五个一工程奖,省文化厅已连续三届评为文华组织工作奖。

其二,形成监督机制,规范财务管理。财务管理的特点是制度化、规范化。新的财务规则和财务制度颁布后,我们在规范财务管理上下了很大功夫,初步形成了完善有序的监督机制。首先是制度建设,制定了《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若干规定》、《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预算外资金管理办法》、《事业单位基本建设管理制度》,为直属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提供了依据。同时各单位也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增强约束力和自制力。其次是开展每年度一次的直属单位财务交叉检查,重点是预算执行、专项资金使用、预算外资金的管理以及帐务处理的规范。这种形式既是互相监督,又是互相学习的好机会,对于促进各单位改善和加强财务管理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第三是纳入目标考核。考核结果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单位目标任务完成,对促进领导重视,推动财务管理进一步规范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其三,运用激励机制,开发人力资源。人力资源是指存在于人身上的社会财富和创造力,是人类可用于生产产品或提供服务的体力、技能和知识。文化系统的财务人员具备财会大专以上学历的人数较少,多数是单位指派人员构成,加之个别单位对财务管理不够重视,因而财务人员素质同财务规范管理与改革的要求不相适应。重视人力资源开发,培养技能,更新知识,建立一支高素质、懂经营、善管理的财会队伍是当务之急。一是抓培训提高。培训是一种激励,可以提高财务人员水平,为承担更大的责任、更富有挑战性的工作及提升到更重要的岗位创造条件。最近几年,我们组织财会人员先后参加了文化部、省财政厅、地税局等部门组织的培训班,比较系统地掌握和熟悉了财务管理的原则、帐务处理的方法以及财税政策的运用。此外,我们每年还采取专项培训、以会带训等形式给财务人员提供学习提高的机会,积极创造条件,提高他们的业务技能和综合素质。二是重视财会人员的选拔使用。懂经济,熟悉经营和财务管理,又了解文化事业发展的一般规律,这样的人才是搞好文化建设最急需的。三是评选奖励。根据目标考核和日常检查情况,每年对直属单位财务工作进行一次评定,年终召开表彰大会,颁发奖状和资金,对财务管理工作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充分肯定。既满足了他们的荣誉感和自尊心,又增强了他们的责任感和事业心。

四、盘活国有资产,形成文化事业繁荣新的增长点

国有资产是国家对文化事业单位投入的包括场地、设施、设备等在内的一种资源。资产是一种资源,也是一种存量,如何利用资源,变存量为增量,寻求文化事业发展的生机与活力,就要用十五大精神和改革的思想来管理国有资产。

其一,是做好国有资产占用费的收取。从中央到地方,对国有资产由非经营性变为经营性资产,都明确规定要收取资产占用费,这是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保证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重要手段。国有资产其所有权属于国家,各事业单位对其只拥有使用权。作为文化事业的主管机关,我们有责任代表国家管理好国有资产。从97年起,我们制定了国有资产占用费收取管理办法,收取比例为经营性资产总额的5%, 通过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根据单位的不同情况,确定了收取资产占用费的数量。从今年起,我们把征收任务纳入了单位考核目标,使其更规范化和制度化,开辟了为文化事业的发展积累资金的新渠道。

其二,利用闲置的文化设施搞好合作开发。资源有共享的特征。就我省的文化部门来讲,有不少场地(如剧场)长期闲置,演职人员也没有充分利用,既无社会效益,更谈不上经济效益。一方面文化事业发展经费十分紧张,另一方面所拥有的资源又闲置不用,这是一种浪费,是不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因而在不影响事业发展和不流失国有资产的前提下,我们鼓励和支持有关单位将这部分闲置资产按照资本增值的要求进行市场化运作,增强文化资源对资本的吸引力,积极与企业或其他单位和个人搞合作开发,共同经营,利益共享,风险同担,使文化部门的国有资产能充分发挥它的使用价值,为事业发展带来新的利益增长点。

其三,资产转让,寻求事业发展更广阔的空间。我省文化部门所属单位,大多数都有一个商业价值较高的好“口岸”。由于经费缺乏,无力改造这些文化阵地,其效益很难充分发挥。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经过充分论证,经有关部门同意,这部分文化阵地可以进行产权置换(即转让)。但转让并不是只图眼前利益,使国有资产流失,而是把资产盘活,变存量为增量,为文化事业发展寻求充满市场竞争的活力。

引资合作与资产转让,肯定有风险,但风险与效益是成正比例的,风险中常常孕育着机遇。敢于面对风险并且善于化解风险,一切以“三个有利于”标准去指导我们的工作,就能摆脱制约事业发展的困境,走向灿烂的明天。

五、完善文化经济政策,建立多渠道的筹资机制

十四届三中全会指出,文化事业投入存在总量偏小,比例偏低的问题,全社会要高度重视文化事业建设,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建立规范有序的筹资机制,逐步形成对文化事业多渠道投入的机制。按照这一精神,文化事业的发展应该走多元化投入的道路,才能努力寻找一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加速发展文化事业的新途径。

其一,疏通主渠道,增加财政投入。根据公共财政和社会共同需求理论,文化事业主要属公益事业,应该以财政投入为主。十四届六中全会也指出,中央和地方对文化事业的投入,要随着经济的发展逐年增加,增加幅度不低于财政收入增长幅度。按照这一精神,我们改变了过去“不叫不到,不给不要,给多给少也不叫”的工作惯例,经常主动向省政府和省财政反映文化部门的实际困难,同时也按财政部门的要求,在经费安排的结构上进行大力调整,得到了财政部门的理解和支持。近几年来,省财政对文化事业的投入每年都有较大幅度的增加。九八年比九七年增加了13.9%,九九年比九八年增加了12.6%。全省设有文化、文物维修保护专项资金、艺术创作基金(总量已达300多万元), 从今年起又设立了电影专项资金,群众文化工作实施“创建文化先进县”工程,每两年进行一次评比并拨专款进行奖励。今年建直属单位文化公寓,省委、省政府一次性拨款500万元,解决安居工程。 政府投入力度的加大,文化事业发展与经费短缺的矛盾逐步缓解,极大地推动了我省文化事业的发展。艺术创作成绩斐然,群众文化繁荣昌盛,文化市场健康有序,文物保护日益加强,基础设施逐步改善,事业发展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态势。

其二,是狠抓文化经济政策的落实。为推动文化事业发展,近年来,中央和我省出台了不少文化经济政策,特别是国务院颁发的《关于进一步落实和完善文化经济政策的若干规定》,为文化事业的发展筹措资金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抓住这一机遇,我厅与省财政厅,省地税局联合下发了《文化事业单位修购资金提取管理办法》和《对文化事业单位捐赠管理办法》。修购资金提取办法中规定,事业单位经营收入总额的50%可提取作为单位的修购资金,主要用于单位设备更新和修缮工作,增强了单位的自我积累和自我发展的意识,防止了滥发奖金和福利的行为发生。

捐赠管理办法在国务院规定的基础上,范围有所扩大,把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艺术学校、科研所、文化馆、大型公益性的文化活动等都纳入了捐赠范围,使社会能全方位资助文化事业的发展,这方面大有文章可做。世界发达国家的文化事业,大多数是靠社会的捐赠和市场运作来开展的,我们也应更新观念,逐步与国际接轨,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真正迎来文化事业发展的春天。

其三,争取文化事业建设使用额度。文化事业建设费的征收是中央建立多渠道筹资机制,发展宣传文化事业的重要举措。就文化事业发展的现实情况看,在社会事业这一块的各部门中是最困难的。因此加大使用额度的争取,是计财部门的重要任务。

97年全省征收的文化事业建设费除20%返给地方外,全部用于举办第五届中国艺术节,获得了极大的成功。

98年征收的文化事业建设费省级专用资金1400余万元,文化厅争取了970万元,使用额度占总额的80%左右,主要用于50周年大庆、 艺术院团设备购置、文物保护等。经费的保证,促进了各项工作的顺利完成,并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财务管理是一项综合性的经济管理工作,时代的发展又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认真分析新形势、研究新问题,自觉更新观念,探索改革的全新途径,在构建财务管理新机制过程中,把握财务管理的几个关键环节,就能充分发挥财务管理综合效益,为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标签:;  ;  ;  ;  ;  ;  ;  ;  ;  

文化事业财务管理新机制建设中应解决的几个问题_文化事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