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如何实现法治与德治的有机结合,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德治论文,依法治国论文,法治论文,如何实现论文,以德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简称《决定》)指出,实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个总目标,必须“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原则,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相耦合而共同发挥作用。这一论述强调了法律和道德对人们行为的不同作用,同时也着重指出了二者作用机制的耦合并用问题。 什么是“耦合”?所谓耦合,在物理学上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体系或两种运动形式之间通过各种相互作用而彼此影响,以至联合起来的现象。藉此推而广之,在社会科学领域中,我们也可以把两种社会现象通过某种条件,使其相互有机结合起来共同发挥作用的客观现象,称之为耦合。虽然法律和道德分别可对人们行为产生影响,但如果二者的影响力能够耦合起来,形成强有力的“组合拳”,就可以放大和增强法律和道德各自作用力。 从现实状况看,我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面临复杂矛盾和重大挑战,一些地方保护主义严重、政府干预过多,各类市场壁垒重重、产能过剩、垄断和不正当竞争现象严重,诚信缺失、假冒伪劣商品丛生、收入分配不公和地方债务过重等等问题十分突出。要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最需要法律和道德作用的耦合并用。 法律和道德都具有规范人们行为、调节社会秩序的作用。法律规范人们的行为,可以强制地惩罚违法行为,但不能代替性地解决人们伦理道德问题。在现实经济社会活动中,如果人人都自觉进行道德约束,违法的事情就会大大减少,遵守法律也就会有更深厚的基础。所以,我国历史上强调“德主刑辅”“礼法并用”的思想,是有它的道理的。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法是他律,德是自律,需要二者并用。”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客观上要求国家和社会治理的系统性、整体性、协调性与普惠性。而法律和道德作用的耦合并用正好反映了这种客观要求。法律和道德的耦合并用可以成为中国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的一大特色。根据我国现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条件,二者也完全可以耦合并用。 实现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还可以把一些道德规范转化为法律规范。通过法律的强制力来强化道德作用,推动全社会道德素质提升。比如,信用不仅仅是一种社会关系,也不仅仅是一种交易方式,它更是人类社会的一种价值观。诚实守信会得到社会的推崇和信任,失信则将受到谴责和孤立。当人们都认同并遵守这种价值观和道德准则的时候,社会信用环境就会优化,失信的行为就会减少,法律的任务就会大为减轻。在目前诚信大量缺失而对正常经济社会生活造成严重损害的现实背景下,需要将一些伦理道德规范转化为法律规范,进而运用法律来维护诚信道德准则。2013年7月16日公布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公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的若干规定》,对被执行人具有履行能力而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人民法院应当将其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依法对其进行信用惩戒。最高人民法院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库公示当天,山西省沁县人民法院公示的其中一家被执行人——四川某建筑公司山西分公司,主动找到沁县人民法院执行庭,要求与申请人协商处理纠纷。在双方当事人的协商下达成最终达成和解,被执行人四川某建筑公司山西分公司立即一次性向对方支付42万元工程款,给付了全部执行标的。 最高院失信被执行人制度有力震慑了失信被执行人,初步显示了较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因此,诚信虽是一种道德规范,但在一定时期和一定条件下让伦理道德规范转化为法律强制是必要的。这也增强了诚信道德规范的权威性和践行力。 总而言之,实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个总目标,必须“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原则,必须在全面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中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同时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实现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耦合并用,实现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如何实现法治与德治的有机结合_法律论文
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如何实现法治与德治的有机结合_法律论文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