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梁宏伟
(河北衡水市妇幼保健院 053000 )
【摘要】目的:观察和分析小切口手术在小儿疝气患儿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5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60例小儿疝气患儿为实验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对照组患儿采用传统手术治疗方式,实验组患儿采用小切口手术治疗的方式,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情况。结果:通过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间的治疗总有效率,实验组为96.7%,而对照组仅为80.0%,实验组的患儿具有明显优势,差异结果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小切口手术在小儿疝气患儿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提高小儿疝气患儿的疾病治疗效果,具有并发症少、起效快、患儿术后恢复快等特点,在我国今后的小儿疝气临床治疗过程中值得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小儿疝气;小切口手术;临床治疗
小儿疝气在我国临床医学当中属于较为常见的一种儿科疾病,患儿往往会出现腹胀、便秘、腹痛以及机体免疫力下降等情况,严重影响患儿的正常生长发育。在临床治疗小儿疝气的过程中,传统手术治疗方式往往难以彻底治愈患儿的疾病症状,更容易引发一系列的并发症状,危害患儿的生命健康[1]。本文主要对小切口手术在小儿疝气患儿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探究,以期为我国今后的小儿疝气临床治疗提供合理性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4年5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60例小儿疝气患儿为实验对象;60例小儿疝气患儿当中,男性患儿37例,女性患儿23例,年龄分布:1-9岁,平均年龄(4±1.2)岁,将所有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30例,对照组30例,60例小儿疝气患儿已经排除心肺疾病者、肝肾疾病者以及合并血液疾病的患儿,所有患儿均符合小儿疝气的临床诊断标准;根据不同患儿的疾病情况,采取相应的临床治疗措施,并且对两组患儿的临床诊疗情况进行研究;两组患儿在性别、疾病、年龄上都较为类似,差异不显著(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对照组30例小儿疝气患儿采用传统手术治疗方法。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取患儿平卧位,待患儿全身麻醉哟后对其腹沟股部位进行切口,切口深度约为4cm,根据解剖的具体位置,剥离切口区域皮下组织与患儿腹股沟管及腹外斜肌处的筋膜,使患儿疝囊充分暴漏出来,将其切开然后分剥游离,再使用1号丝线对切口部位进行高位接扎,帮助患儿进行止血处理,逐层缝合切口后根据患儿的实际情况,对其进行预防感染的处理,根据患儿的疾病症状,适当进行抗生素治疗。
实验组:实验组30例小儿疝气患儿采用小切口手术治疗方式,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取患儿平卧位,待患儿全身麻醉哟后对其外环口相对应的皮肤处进行切口,切口深度约为1cm,用蚊式钳交替钝性分离患儿皮下组织及精索外筋膜,然后在提取出患儿的精索并分离出提睾肌,将患儿疝囊分剥游离后进行适当处理,再切开少许疝囊壁,通过顿性分离的方式,将疝囊壁横断游离到内环口位置,使用4号丝线对切口部位进行高位缝扎与结扎,逐层缝合切口后根据患儿的实际情况,对其进行预防感染的处理。部分病情较重的患儿在治疗过程中需要进行抗生素治疗,并需要对患儿的临床身体状况进行复查。
1.3观察指标
治愈:症状基本消失,疗效指数≥95%;有效:症状体征有所减轻,疗效指数≥60%;无效:症状体征无减轻,疗效指数<30;总有效率为显效率加上治愈率。
1.4统计学分析
对数据库的录入及统计分析均通过SPSS19.O软件实现。数据间的构成比较用卡方检验,临床疗效比较用等级资料的规范检验分析。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通过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间的治疗总有效率,实验组为96.7%,而对照组仅为80.0%,实验组的患儿具有明显优势,差异结果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小儿疝气患儿的临床表现为便秘、腹痛、腹胀气以及机体抵抗能力下降等,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容易出现并发症状,致使患儿机体情况受到严重影响[2]。通过对小儿疝气临床治疗情况及案例进行分析可知,导致并发症状的原因多与患儿腹膜鞘状突的闭合情况有关,严重者还会导致患儿的行走能力受到限制,致使患儿出现肠坏死等严重问题情况,危机患儿的生命健康[3]- [5]。随着我国临床医学诊疗技术的不断完善,传统手术治疗模式在小儿疝气患儿的临床治疗过程中逐渐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问题情况,严重削弱了临床治疗的科学性与有效性,如何有效提高手术治疗方式在小儿疝气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已经成为我国医疗研究者急需探究与解决的主要问题[6]。
本研究结果显示,小切口手术在小儿疝气患儿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显著,与传统手术治疗方式相比,小切口手术具有起效快、疗效好、不良反应较低等应用特点,在临床治疗中能够更好的控制小儿疝气患儿的临床治疗情况,帮助患儿早日恢复健康。通过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间的治疗总有效率,实验组为96.7%,而对照组仅为80.0%,实验组的患儿具有明显优势,差异结果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小切口手术在小儿疝气患儿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提高小儿疝气患儿的疾病治疗效果,具有并发症少、起效快、患儿术后恢复快等特点,在我国今后的小儿疝气临床治疗过程中值得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王建平,房小平.传统手术与微创手术治疗小儿疝气的效果比较[J] 吉林医学,2012,24(14):269 -270.
[2]杨红文.应用小切口手术治疗小儿疝气临床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2,28(10):832.
[3]袁甫军,程小玉.微型腹腔镜与传统手术在治疗小儿疝气中的临床效果分析[J].吉林医学.2013,10(03):11-13
[4]李先国,陶下煜,代敦林.探讨小切口治疗小儿疝气的临床研究[J].中外医疗学,2010,14(2):269 -270.
[5]张兆琪.腹横纹小切口手术治疗小儿疝气的可行性分析[J].吉林医学,2010,28(10):832.
[6]陈新,古晓光.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在小儿疝气治疗中的新地位[J].白求恩医学院学报.2010,10(03):11-13
论文作者:梁宏伟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前沿》2015年10月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1/9
标签:患儿论文; 疝气论文; 小儿论文; 实验组论文; 切口论文; 手术治疗论文; 对照组论文; 《健康前沿》2015年10月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