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穗大粒抗病广适超高产小麦新品——许科1号,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小麦论文,新品论文,超高产论文,大穗大粒论文,许科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五大优势
一、生长稳健、抗寒耐冻
许科1号幼苗半直立,生长健壮,叶色深绿,越冬期抗寒性好,春季生长稳健,抗倒春寒能力强,经多年多点试验示范,各地均无明显冻害发生。
二、茎秆粗壮、高抗倒伏
许科1号株高75厘米左右,株型松紧适中,旗叶上举,穗下节间长,基部节间短,茎秆壁厚,秆质较硬,茎秆弹性好,抗倒伏能力强。
三、穗大穗匀、千粒重高
许科1号穗长方型,小穗排列密,结实性好,穗粒数较多,籽粒长椭圆形,半角质,后期灌浆速度快,成熟落黄好,籽粒饱满,有光泽,大小均匀,商品性好,千粒重高,一般在45~50克。
四、根系发达、耐渍耐旱
许科1号越冬前生长旺盛,次生根发达,活力较强,苗期耐渍能力强,中后期水分利用率高,节水性较好,耐旱性好。
五、高产稳产、广适性强
许科1号综合抗逆性强,抗条锈病、白粉病,对纹枯病、赤霉病有较强耐性,亩成穗38万穗左右,穗粒数45粒以上,产量三要素较协调。后期叶片功能好,抗干热风,耐高温,“源强、库大、流畅”,高产且稳产,适应性强,适宜黄淮南片麦区的河南省、山东省西部、安徽省北部、江苏省北部及陕西关中地区中早茬、中高肥地块推广种植。
许科1号关键栽培技术
1、整地施肥
许科1号属超高产小麦新品种,具有亩产650公斤以上的增产潜力,要想获得理想的产量,整好地、施足底肥是基础。秋收后应及早整地蓄墒,秸秆还田的地块要清除过长的秸秆,深耕细耙,耕深25~30厘米,整地要求上虚下实,无明暗坷垃,结合整地,施足底肥,增施有机肥,高产田块在原有地力水平的条件下,亩施有机肥3000公斤,纯氮15公斤,五氧化二磷10公斤,氯化钾或硫酸钾10~15公斤,硫酸锌1公斤。
2、播期播量
许科1号属半冬性小麦新品种,河南省适宜播期为:中北部地区10月5~15号播种,中南部地区10月8~20号播种。在适播期内一般每亩播种量8~10公斤,随播种期推迟,应适当增加播种量。在精细整地的基础上,提倡适时足墒播种,选用精选加工的合格种子,播前进行种子包衣或药剂拌种,实行机播,播种深度3~5厘米,争取一播全苗;
3、冬前管理
许科1号冬前生长旺盛,冬前大分蘖成穗较多。目前多数麦田由于采用旋耕机旋耕,尤其是秸秆还田的地块,容易造成土质疏松、翘空,表层土壤透风,小麦根系不能有效的结合土壤生长,小麦不能正常越冬,因此,要适时冬灌,促进次生根发育,增加冬前大分蘖数量,培育冬前壮苗,浇水后要及时划锄浅耕,保墒防冻,避免地面龟裂。冬前气温较高时,应结合化学除草,每亩用40%氧化乐果40~50毫升加20%粉锈宁乳油60~80毫升兑水喷雾,控制越冬蚜虫基数及预防纹枯病。
4、中期管理
小麦返青拔节至孕穗期是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的旺盛生长期,需水肥较多,此时应科学运筹肥水,满足小麦生长需要。许科1号返青后生长稳健,应根据土壤墒情及时浇水,同时看墒、看苗灵活追肥,一般每亩追施尿素8~10公斤。
随着春季气温回升,小麦病虫害滋生蔓延较快,应及时防治,每亩用40%氧化乐果80~100毫升加20%粉锈宁乳油60~80毫升兑水喷雾,可有效防治小麦蚜虫、红蜘蛛及白粉病、纹枯病等多种病虫害,以确保小麦正常生长发育,为夺取高产奠定基础。
5、后期管理
许科1号属大穗大粒型小麦新品种,抽穗至灌浆期要有充足的水肥供应。麦田抽穗后适时浇灌与叶面施肥技术相结合,是“增源、扩库、畅流”的主要措施。一般在抽穗后7~10天,如土壤墒情较差,可选无风晴天浇水,保持田间土壤湿润,可增强根系活力,有利于防止小花败育,扩充籽粒容积,同时以水调肥,保证小麦灌浆所需养分供应。
小麦生育后期是赤霉病、白粉病、锈病等多种病害交叉感染期,也是蚜虫、麦叶峰、粘虫等虫害重叠发生的时期,此期每亩用40%氧化乐果80~100毫升加20%粉锈宁乳油60~80毫升兑水喷雾,可起到一喷多防的效果。小麦扬花初期如遇雨,空气湿度大,应每亩用40%多菌灵胶悬剂80~100克,兑水40~50公斤均匀喷雾于小麦穗部,可有效预防赤霉病发生。
小麦灌浆初期,每亩喷施磷酸二氢钾200~300克进行叶面追肥,既能延长叶片功能期,提高千粒重,充分发挥许科1号穗大粒多的优势,同时有利于抵御后期干热风,提高籽粒品质,达到高产优质。
6、适时收获
当许科1号籽粒进入蜡熟末期后,选晴朗天气及时收割,脱粒晾晒后入库,以保证丰产丰收。
联系电话:0551-2812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