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升值中国损失论”是一种似是而非的理论——兼论我国外汇储备币种结构调整的问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是一种论文,似是而非论文,结构调整论文,中国论文,外汇储备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引言
2008年4月10日,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收为1美元兑换6.9920元人民币。以此计算,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自人民币汇改以来累计升值18.4%,2008年累计升值4.7%。
随着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破7”,学术界有种观点即“人民币升值中国损失论”(简称“损失论”)开始流行。一是认为人民币升值导致我国美元外汇储备巨额蒸发(即“蒸发论”)。有人测算,以2007年末我国1.528万亿外汇储备计算,假定其中90%为美元,过去一月由于美元相对国际主要货币跌去2.6%,导致我国蒸发了357亿美元。《货币战争》编著者宋鸿兵称,“这相当于中国每月被击沉4艘航空母舰”。目前全世界航空母舰总共不过25艘左右,而按上述观点,人民币升值导致我国在半年时间内就损失了相当于24艘航空母舰的外汇储备,简直耸人听闻。二是认为美国通过美元贬值逃废了对我国的债务(即“逃债论”)。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前委员余永定认为:“美国想解决债务问题,又不想经济下滑,就通过让美元贬值,造成通胀上升,这样债务就消失了”,等于是赖账。三是认为我国应该尽快调整外汇储备的币种结构,将美元外汇储备转换成欧元或其他币种资产。
笔者使用“人民币升值,4艘航空母舰”、“人民币升值,美国逃债”等关键词在百度、谷歌等著名搜索网站搜索发现,相关报道近两万条,可见上述观点影响之广。
人民币升值,我国究竟有没有损失?美国到底能不能逃债?我国应不应该尽快调整外汇储备的币种结构,大幅度降低美元外汇储备的比重?弄清楚这些问题至关重要,它涉及能否正确认识和制定我国的外汇政策这一重大问题,因此,既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又有现实的政策意义。
本文研究发现,“人民币升值中国损失论”是一种似是而非的理论,在实际经济运行中并不存在造成这种损失的条件,至少在目前和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损失的条件都不具备。美国不可能通过人民币升值来逃债,我国也没有必要大幅度降低外汇储备中美元资产的比重。
二、人民币升值是否造成我国美元外汇储备的实际损失
根据“损失论”的观点,人民币升值导致我国美元外汇储备巨额蒸发。然而,仔细分析后不难发现,这里的所谓“蒸发”只是美元外汇储备账面上的名义汇兑损失,而不是实际损失。①“损失论”的错误在于既混淆了外汇储备名义损失与实际损失的区别,又混淆了国际金融的一对基本概念:货币的对内贬值与对外贬值。所谓货币的对内贬值是指货币的实际购买力下降,也就是国内物价上涨;所谓货币的对外贬值则是指一国货币与他国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的下降。货币的对内贬值与对外贬值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二者之间虽有联系但并不相同,对外贬值不等于对内贬值,人民币对美元升值也不等于我国美元外汇储备的损失。
在实际经济运行中,不管我国的美元外汇储备如何使用,无论是用于购买商品,还是以美元货币资产形式存在,抑或是投资,人民币升值都不会造成我国外汇储备的实际损失,“损失论”都不成立。
(一)情况一:我国的美元外汇储备用于购买商品或以美元货币资产形式存在
在这种情况下,“损失论”并不成立。人民币升值,我国的美元外汇储备在美国的实际购买力未必下降。只要美国没有发生通货膨胀,我国美元外汇储备的实际购买力就不变,中国就没有损失。如果1.5万亿美元外汇储备在美国购买商品,其购买力仍是1.5万亿美元,1.5万亿美元外汇储备所代表的实际价值和原来一样!因此,我国美元外汇储备是否损失,根本上取决于美元的实际购买力是否下降,取决于美国物价是否上涨,而与人民币升值无关。
有人会争辩说,如果美国发生通胀,我国的美元外汇储备不就损失了吗?问题在于,美国发生通胀与人民币升值是两回事,二者之间并无直接的联系。人民币升值美国未必通胀,人民币不升值美国也未必不通胀。因此,由美国通胀引起的美元外汇储备损失与人民币升值无关。退一步说,即使美国发生通胀,我国的美元外汇储备也不一定损失,因为是否损失还取决于诸多其他因素,如美元外汇储备的投资收益率,等等。此外,美国发生通胀不等于其他国家和地区不发生通胀。假如全球都在通胀,我国持有任何一种外汇储备都有可能损失,而与人民币升不升值没有关系,也不能单单认为美元外汇储备有损失。
即使我国美元外汇储备在美国以外地区,例如欧洲购买商品,中国也未必损失,因为是否损失取决于美元与欧元之间的汇率以及美国与欧元区国家的通胀情况,而不取决于人民币与美元之间的汇率。
以上分析了我国的美元外汇储备用于购买商品的情况。如果我国的美元外汇储备以美元货币资产形式存在,分析过程也一样,本文不再赘述。总之,只要我国美元外汇储备的实际购买力不变,“人民币升值中国损失论”就不成立。
(二)情况二:我国的美元外汇储备用于投资
在这种情况下,“损失论”还是不成立。即使有损失,也是投资损失,而与人民币升值没有直接联系。目前,我国美元外汇储备主要投资于美国国债。国债属于低风险投资品种,价格波动较小,价值一般不会大幅缩水,尤其是在当前美国降息、物价较低的情况下更是如此。有关计算表明②,我国外汇储备投资每年实现正收益102.3亿美元。借用“损失论”的类比,我国外汇储备不仅没有“蒸发”,而且每年还赚了一艘航空母舰。
(三)情况三:美元贬值导致多国大规模抛售美元资产
从理论上讲,抛售可能导致美元资产价格下跌,从而给我国的美元外汇储备造成实际损失。由于抛售可能是美元贬值造成的,所以这种情况似乎可以在某种程度上支持“损失论”,但实际上,个别国家的偶发性抛售不足为虑,而多国同时进行大规模抛售美元资产在历史上非常罕见。目前美国金融市场的规模极其庞大,一国或几国的抛售难以形成合力,如1998年东亚金融危机时的抛售就是如此。大规模抛售还可能出现一种极端情况,即假如抛售的结果是美元无法充当国际结算货币,那么我国的美元外汇储备确实会损失。但很少有人否认,至少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美国的超级大国地位以及美元作为国际主要结算货币的地位是难以动摇的。只要美元继续充当国际结算货币,“人民币升值中国损失论”就不成立。
三、人民币升值是否导致美国对我国逃债
我国持有的美元外汇储备是美国对我国的负债,美国是否逃债取决于美国如何还债。以下分析表明,人民币升值导致美国逃债论并不成立。
(一)假设一:美国以黄金偿还债务
从理论上讲,美元贬值,美国以黄金置换我国的美元外汇储备,可以实现逃债。但实际上,这种假设基本不成立。首先,只有被货币当局持有的黄金才是国际储备。全球国际储备中黄金占比不到10%,美国持有量更少。与我国美元外汇储备数量相比,美国能用来偿债的黄金规模太小,难以大规模用来逃债。其次,美国能否用黄金来逃债还取决于我国是否接受这种偿债方式,即我国是否用美元外汇储备购买黄金,因此主动权在我国。
(二)假设二:美国以人民币偿还债务
人民币升值后,如果美国以人民币兑换我国的美元外汇储备,就能够逃债。然而这种假设并不成立,因为人民币还不是国际结算货币,美国向我国出口并非以人民币结算,美国缺乏人民币来源。从长期看,即使人民币成为国际结算货币,也不等于我国被逃债。如果人民币有足够的国际购买力,我国即使接受人民币也不能被视为逃债。
(三)假设三:美国以通货膨胀逃债
即使美国发生通胀,也不能认为人民币升值我国被逃债。如前所述,美国发不发生通胀与人民币升不升值没有直接的联系。人民币不升值美国也可能发生通胀,人民币升值(美元对外贬值)不等于美国就发生通胀。逃债论者基于汇率决定的购买力平价理论,认为美元对外贬值与对内贬值是一致的。但实际上,购买力平价只是一种理论上的假设,在实际生活中几乎不存在。如2008年一季度人民币对美元快速升值,而同期也是我国近年来物价涨幅最大、人民币对内贬值最快的三个月。
美国会不会发生通胀取决于美国国内的诸多经济条件。美国不可能仅仅为了逃避对中国的债务而故意搞通货膨胀,那样既得不偿失也不会成功。因此,无论是说美国想通过通货膨胀逃债,还是说美国想通过美元对外贬值逃债,都是不符合实际的。
四、我国当前应不应该大幅度降低美元外汇储备的比重
首先,我国是否有必要大幅度降低美元外汇储备的比重,取决于美元外汇储备能否继续发挥其主要功能,而与人民币是否升值没有直接联系。我们知道,一国持有外汇储备的功能或目的有:维持国际支付能力,调节国际收支逆差;干预外汇市场,维护本币稳定;应对突发事件,维护国家安全;防范金融风险,维护金融体系的稳定;增强国际上对本币的信心,提高本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积累国家财富,等等。上述功能或目的可以归结为三类,即交易结算功能、预防功能和保值增值目的。其中,以交易结算功能和预防功能为主,以保值增值目的为辅。一国若要大规模调整外汇储备的币种结构,主要是出于交易结算功能和预防功能的考虑,而较少为了保值增值的目的。
无论是从美元外汇储备的交易结算功能来看,还是从它的预防功能来看,我国当前都不宜大幅度降低美元外汇储备的比重。从长远看,美元无疑具备长期稳定的国际支付与结算能力,美元仍将是世界的硬通货,仍将是主要的国际结算与储备货币。只要美国的霸权地位不变,美元的国际地位就不会改变,我国美元外汇储备就可以继续持有。
其次,即使是出于保值增值考虑,我国当前也不宜轻易将美元外汇储备转换成欧元或其他货币资产。考虑到舆论关注的焦点,我们简单分析欧元对美元升值情况下,我国是否有必要将美元外汇储备转换成欧元?从理论上讲,如果欧元相对于美元继续升值,目前将美元外汇储备转换成欧元,然后在欧元高点抛出欧元兑换成美元,我国的外汇储备将会增值。但实际情况并非这么简单,除了需要准确预测美元与欧元的汇率变动外,还需要考虑其他一系列因素,如美元的投资收益率、欧元的投资收益率、美元资产与欧元资产之间的转换成本、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变动,等等。而在美元对外贬值幅度已经较大时,轻易抛售美元外汇储备资产很可能犯下错误。事实上,由于次贷危机导致美国资产价格下跌、美国降息的刺激、债券市场相对于股票市场的“避风港”作用等原因,美元资产,特别是美国国债资产最近有被海外增持迹象。此时,我国不应该轻易抛售美元外汇储备。
还需要指出的是,以上所述主要针对外汇储备的经济功能。而实际上,一国在确定外汇储备的币种结构时,往往还有政治与外交战略的考虑,我国持有较高比例的美元外汇储备也是如此。由此可见,在没有出现特殊情况时,我国并不需要大幅度降低外汇储备中美元资产的比重。
五、结 论
本文分析表明,“人民币升值中国损失论”是一种似是而非的理论,因而是一种错误的理论。当然,这里除了宏观层面的国家是否损失外,还涉及企业层面的微观主体。本文主要讨论国家是否损失,而企业是否损失是另外一回事,可以另文讨论。
本文得出如下结论:
(一)不应该让错误的“人民币升值中国损失论”来影响甚至左右我国的外汇政策。人民币是否升值以及如何升值,应该取决于其他一系列经济和政治因素。
(二)人民币升值,我国没有损失,美国也没法逃债。我国的美元外汇储备既不会像水蒸气一样“蒸发”,也不会像夏天的冰棍一样“化掉”。我国当前不宜大幅度降低美元外汇储备的比重。
注释:
①“损失论”其实并不新鲜。20世纪80年代后期,我国台湾中央银行外汇储备的巨额汇兑损失也曾引起各界的关注和讨论。为此台湾地区中央银行还特别编印了一本名为《中央银行兑换差价的账务处理》的小册子。引自[台]李荣谦:《国际货币与金融》,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171页。
②参见李众敏:《我国外汇储备的成本、收益及其分布状况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金融研究中心工作人员论文(序号:0806),2008年4月3日。
标签:人民币升值论文; 外汇储备论文; 外汇论文; 汇率贬值论文; 美元对人民币汇率论文; 欧元兑人民币论文; 美元欧元论文; 人民币论文; 宏观经济论文; 货币论文; 欧元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