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率审计需要更多的审计人员_审计计划论文

效率审计需要更多的审计人员_审计计划论文

效益审计对审计人员要求更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更高论文,效益论文,人员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05年底,审计署将效益审计列为“十一五”期间审计工作重点。近日,在深圳召开的效益审计现场会上,审计署副审计长余效明要求各特派员办事处借鉴深圳效益审计经验做法,加强效益审计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在推动效益审计工作中起到主力军作用。针对效益审计,这是国家审计署首次正式部署相关工作。

审计长李金华认为,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中国真实性、合法性审计已经取得明显成效,积累了一定经验,但结构失衡、效益低下等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根本解决,而效益审计将会带来“直接效益”,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这些问题。

在国内,深圳市开展效益审计比较早,而且规模比较大,深圳市审计局自2002年以来,实施开展了52个效益审计项目,并且已经顺利完成。目前,效益审计已占深圳市审计局工作量的约三分之一。此外,山东、江苏、浙江、云南、湖北、四川、天津、吉林、广西、黑龙江等地审计部门,也都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开始开展各种形式的效益审计工作。

在这场效益审计风暴中,首先需要国家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或制度的支持;其次审计人员的业务水平、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也是重要的环节。据一些学者介绍,由于效益审计涉及的知识比较广泛,对于效益审计人员的业务水平和业务素质是一个挑战。同样,效益审计比起合法性审计主观性比较强,或多或少带有审计人员的主观性,所以对于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也更是一种考验。

需要复合型审计人才

审计署副审计长余晓明强调:“目前,我国效益审计的有效开展受到审计人员素质结构不适应、效益审计评价指标匮乏、技术手段缺乏、法律法规滞后等方面的制约和挑战。”

由于中国的审计比较落后,到目前为止,大部分是针对真实性、合法性的审计,所以,目前中国的审计人员知识结构比较单一,主要以会计和审计知识为主。据有关调查显示:我国审计队伍知识结构以会计、审计人才为主,比重达65.55%,工程技术等专业人才仅占13.13%。因此,我国现有的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专业素质等方面比较欠缺,要开展效益审计,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有待提高。

据深圳市审计局综合处唐运生处长介绍说:“深圳市自2002年开展效益审计以来,在某些效益审计项目中,也遇到过缺少专业知识或专家的困难,在现有审计人员不能解决的情况下,我们也邀请相关专家进行咨询,借助专家的力量,对效益审计项目进行专业的判断。”

据国外经验,效益审计范围比较广泛,在效益审计中,有可能遇到各种项目,审计人员除必须具备娴熟的会计学、审计学、财务学方面的知识及丰富的审计经验外,还需具有社会学、工程学、管理学、经济学、环境学、数学、统计学、计算机科学等学科方面的相关知识。所以应对现有审计人员进行各种培训,以丰富审计人员专业知识、提高业务水平、以优化审计人员知识结构,使审计人员在效益审计工作中能够综合运用各个方面知识,适应效益审计发展的需要,培养一批高素质、复合型的审计人员。

另外,审计机关应该广泛引进工程学、经济学、管理学、统计学等专业人才,再对他们进行相关的综合性培训,使他们的专业知识尽快与审计知识有机结合,形成一支高素质的复合型审计队伍。

储备效益审计专家人才

在这场效益审计风暴中,要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还应该建立效益审计专家库。审计机关应该直接引进各方面专家人才,比如工程学、统计学、经济学等相关专业人才,为其建立档案,有效利用外部的人力资源。通过效益审计,发现专家人才,建立效益审计专家库,为各个专家进行评级,储存部分专业专家人才,以备后用。

严格遵守现有职业道德准则

据专家分析,效益审计与合法性审计不同,在合法性审计工作中,审计人员只要按照法律和程序进行审计,一般审计结果比较客观;而在效益审计工作中,项目效益是否达标,以及调查过程中,由于受专业知识所限,审计结果主观性比较大。

由于效益审计或多或少带有审计人员的主观性,对于审计人员思想道德和职业道德也是一种考验。如果在某些因素的影响下,审计人员丧失应有的思想道德和职业道德水准,将会影响审计人员有效地开展审计工作,不利于效益审计的公信度。

唐运生处长介绍说:“在效益审计工作中,审计人员除应具备起码的职业道德外,还要具备两方面素质,一是社会责任心,对整个社会有责任心,就是对纳税人的负责,不浪费纳税人一分钱,让纳税人的钱用到刀刃上,提高使用效率;二是要有宏观意识,审计人员在工作中,不仅要看到点,还要看到面,从全局出发。”另外,在效益审计工作中,还要从工作程序上严格把关,杜绝审计人员偏离轨道。

审计机关还应该加强审计人员的思想道德和职业道德教育。在事前进行教育,对审计人员有所警示,在审计中遇到问题,才能客观公正、实事求是。从而做到廉洁奉公,拒绝贿赂,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以勇敢的精神将效益审计进行到底。

促进效益审计交流

由于我国效益审计开展比较晚,经验不足,可以进行广泛的经验交流,其一,国内进行效益审计发展刚起步,不平衡,可以针对全国情况建立交流平台,比如最近重庆审计局到深圳审计局学习考察,开了一个很好的先河,国家审计署应该建立国内交流平台,方便各地推广发展效益审计工作;其二,与国外开展效益审计较早的国家进行经验交流,学习国外效益审计成熟经验。

比如澳大利亚审计署从1980年就开始进行绩效审计的试验,在1984-1985年度,绩效审计的工作量已经占到国家审计署全部工作量的35%。90年代以来,澳大利亚政府绩效审计工作的发展成效显著,1992年度,仅在8项效率审计中就能够增加68-85亿澳元的效益,2000年,该署从事保证审计的职员134人,从事绩效审计的职员103人,绩效审计的领域很广。澳大利亚国家审计署对被审计单位效益问题所作出建议,得到越来越广泛的承认和接受。在绩效审计中,应用了计算机数据库技术,大大提高了绩效审计工作效率,同时国家审计署大力开展绩效审计方向的培训,绩效审计人才不仅具有商业会计背景,而且具有各种专门知识结构,此外,还在绩效审计中建立专家咨询库,大大地推动了绩效审计的发展,提高绩效审计的质量和效果。

建立审计人员个人诚信档案

在效益审计工作中,对审计人员素质和职业道德都有更高要求,有关专家呼吁,除了这些要求,还应该进一步明确审计人员的审计责任,规范审计人员的审计行为,提高政府绩效审计的效果。

专家建议,为了树立良好的工作作风,在审计工作程序上要严格把关,还应该为审计人员建立个人诚信档案制度,并且进行公示,这也可以认为是对审计人员进行审计监督一种方式,让审计人员在社会公众的监督下进行审计工作,充分发挥作用,严格从法律、财务制度规定和政策以及经济发展等宏观角度全方位、多侧面地分析看待审计中查出的问题或现象,查找深层次的原因,提出建设性的意见,使财政使用效率和使用效果提高,充分利用全社会纳税人每一分钱,建成效益型政府。

相关链接

澳大利亚的绩效审计

澳大利亚国家审计署认为绩效审计是通过检查和评估资源使用、信息系统、风险管理、提供产品和服务,遵守法规和职业道德,监督控制和报告系统以及运营考核,来衡量公共部门管理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

澳大利亚联邦审计署和各州审计署开展绩效审计,有明确的法律授权。澳大利亚1997年颁发的《审计长法》明确规定,审计署有五项主要职责和权利:财务报表审计、绩效审计、专项审计,依公司法要求成为联邦各机构的审计师或担任其他角色、其他。《审计长法》还对绩效审计的审计对象、审计组织方式、审计报告征求意见、审计报告等进行了明确规定。2000年10月亚审组织推出的《绩效审计指南》也是由澳大利亚联邦审计署牵头完成的。2002年7月“澳大利亚会计研究基金会”下属的“审计及保证标准委员会”授权发布最新修订审计标准《绩效审计》、《绩效审计的计划》。此外,审计署还编制了《优秀业务标准》、《良好实务指南》等。

澳大利亚审计署《绩效审计》程序规范,具体分为六步。第一步:战略规划,即按照一定的标准和程序,确定近几年重点审计事项,任务进度安排,规划审计资源和后继审计计划。第二步:初步研究,主要是对该单位或项目进行了解、包括政策规定、法律要求、经营管理状况,建设经营成果、风险和潜在的问题。初步明确审计的目的和重点,确定审什么和怎么审。第三步:制定审计计划,其内容包括确定审计评价标准、适当的审计资源,评估内部控制,确定重要性水平,具体的审计目标、审计方法、程序和步骤以及具体的审计方案,内容非常详细。第四步:现场实施审计,完成审计计划安排,收集证据来回答实现设计好的问题,为审计报告准备证据。同时规定实施阶段1个月左右时间。第五步:审计报告,包括编制审计报告初稿,征求意见及提交正式报告。强调审计报告需要兼顾政府、法律,被审计单位和公众的多方面需求,这一阶段的时间约2-3个月。第六步:跟踪审计,澳大利亚审计署非常重视项目(单位)的跟踪审计,每年安排的绩效审计项目大约有三分之一是对以前项目的跟踪审计。把上一次审计后提出的审计建议作为新的衡量标准,在结合形势、法律和技术的变化对被审计事项进行一次严格的绩效审计。

标签:;  ;  ;  ;  ;  ;  ;  ;  ;  

效率审计需要更多的审计人员_审计计划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