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行为综合干预对戒毒者不良心理的作用论文_刘丽玲

湖南省脑科医院 湖南长沙 410007

摘要:目的 分析认知行为综合干预对戒毒人员不良心理的作用。方法 选取112名戒毒人员作为本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原则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其中对照组接受强制戒毒,实验组戒毒期间辅以认知行为综合干预。随访半年以上,对比两组戒毒人员风险认知水平、心理状态、复吸率。结果 经过数据统计发现,实验组戒毒人员风险认知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SCL-90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复吸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认知行为综合干预有助于减轻戒毒人员不良心理,提高风险认知水平,减少复吸率,值得在戒毒人员中进行推广应用。

关键词:认知行为综合干预;戒毒人员;不良心理

近年来毒品危害已成为全球范围内的社会问题和公共卫生问题,对人们的身心健康和社会安定产生严重的不利影响。虽然强制隔离戒毒可使吸毒者暂时摆脱毒品的控制,但由于新型毒品损伤神经细胞,大多数戒毒人员存在着严重的心理问题,进而产生思维偏差、情绪变异等,更易发生复吸[1]。本研究分析了认知行为综合干预对戒毒人员不良心理的作用,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2月至2014年1月112名戒毒人员作为本研究对象,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研究对象剔除合并严重躯体疾病、内分泌疾病、脑器质性疾病、中毒、自杀倾向者、精神发育迟滞、人格障碍者。

将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原则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56例,包括男性35例,女性21例;年龄18岁~54岁,平均年龄(31.68±7.75)岁;体重43kg~75kg,平均体重(58.84±11.21)kg;吸毒史3个月~6年,平均吸毒史(3.27±0.86)年;文化程度包括本科2例、大专7例、高中21例、初中18例、小学8例。

实验组56例,包括男性37例,女性19例;年龄20岁~56岁,平均年龄(32.15±7.83)岁;体重45kg~74kg,平均体重(58.63±11.32)kg;吸毒史2个月~7年,平均病程(3.34±0.90)年;文化程度包括本科1例、大专8例、高中20例、初中17例、小学10例。

采用统计学分析方法对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对比,发现两组具有良好的可比性,在性别、年龄、体重、吸毒史、文化程度等方面无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

1.2干预方法

对照组接受强制戒毒,实验组戒毒期间辅以认知行为综合干预。

认知行为综合干预措施:与戒毒人员进行沟通、交流,了解其吸毒史、家庭情况,评估其心理状态,与其建立良好的关系。鼓励戒毒人员进行倾诉和宣泄,准确表达内心的感受。设计简单的概念架构,帮助戒毒人员了解自己在不同压力情境下的反应方式,初步建立认知影响情绪、行为的概念[2]。

指导戒毒人员记开放性日记,认真记录每天的具体想法、情感和行为。通过检查日记及时发现戒毒人员的愿意和心理问题,指导其正确应对不同压力情境的认知和行为。鼓励戒毒人员对自己当前状态进行重新进行思考和认识,指导戒毒人员建立一种新的、完全不同于原先不良行为的行为链[3]。

指导戒毒人员掌握放松技术,包括放松肌肉群、控制呼吸、慢跑等。通过上述行为干预以改变压力情境,降低压力唤醒水平,减轻压力情绪体验。指导戒毒人员学习新的技能,参与集体活动,使其认识到:与人友善的沟通、融入集体生活可以让自己获得更多的快乐和帮助[4]。

1.3评价指标

干预后随访半年以上,对戒毒人员进行风险认知状况问卷调查。问卷共包括23题,每题目采用1~4分四级评分法。问卷涉及可控性、严重性、影响程度、可能性、持续性等5个维度。得分越高,表示戒毒人员对吸毒及相关事件的风险认知越高。

采用90项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价戒毒人员的心理状态。SCL-90量表包含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等内容,采用五级评分法。得分越高,表示戒毒人员心理状态越差。

1.4数据处理方法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将所有数据均录入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分析,如P<0.05,表示组间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风险认知水平和心理状态比较

经过数据统计发现,实验组戒毒人员风险认知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SCL-90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详见表1。

注:与对照组对比,*表示P<0.05

3.讨论

随着多种新型毒品的问世,其对神经的损伤导致大多数戒毒人员发生明显的心理问题,表现出紧张、焦虑、抑郁、烦躁等不良心理状态,出现思维偏差,情绪情感变异、心理排斥等,甚至出现自残、自杀等危险行为。部分患者经过一段时间的强制戒毒和治疗康复,虽然可以暂时脱离毒品,但由于对吸毒的危害和风险缺乏正确的认知,加之意志力薄弱、敌意、自暴自弃、缺乏自尊等心理问题,又会再次吸毒[5]。

认知行为干预是一种通过改变思维和行为的方法来改变戒毒人员的不良认知,达到消除不良心理状态、纠正不良行为的短程的心理治疗方法,促使戒毒人员重新树立自我认知,积极反思、悔悟,从而纠正戒毒人员的心理问题,消除人格障碍。通过认知行为综合干预提高戒毒人员对吸毒风险的认知,促进心理功能的恢复,从而提高其抗复吸能力,增强戎毒信心[6]。

本研究中辅以认知行为综合干预者风险认知水平明显高于常规解毒者,SCL-90评分明显低于常规戒毒者,随访期间复吸率明显低于常规戒毒者。上述研究结果表明:认知行为综合干预有助于减轻戒毒人员不良心理,提高风险认知水平,减少复吸率,值得在戒毒人员中进行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李欣忆,杨玲.戒毒人员负性情绪、感觉寻求、风险认知与复吸倾向的关系探析[J].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2013,22(4):300~303.

[2]付一品.戒毒人员心理矫治工作中引入认知行为疗法的探索[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4,35(24):3631~3632.

[3]陈泽华,陈少琴,邱清娟,等.美沙酮维持治疗前后患者的认知调查及行为分析[J].黑龙江医学,2013,37(5):321~324.

[4]李冠军,李娜,王晓霞.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团体心理辅导效果初探[J].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2010,19(5):383~386.

[5]罗旭,刘雄文.吸食新型毒品戒毒人员心理行为特征分析与矫治对策研究[J].社会心理科学,2013,28(7):62~68,100.

[6]谌丁艳,刘芳,彭月华,等.以结构化提问为导向的戒毒患者认知行为团体心理治疗策略初探[J].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2010,19(5):379~382.

论文作者:刘丽玲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19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2/15

标签:;  ;  ;  ;  ;  ;  ;  ;  

认知行为综合干预对戒毒者不良心理的作用论文_刘丽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