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中国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选择,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论文,产业结构调整论文,战略论文,世纪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12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142 (2000)06—0050—07
目前,我国的经济改革已经进入实质性攻坚阶段。无论是“制度创新”还是“结构调整”,都已跨上一个新的台阶。前者主要是实行以现代企业制度为方向的深层改革,后者主要是以结构的优化为着力点,推进产业结构向高级化方向发展。这一过程是第二产业更加扎实、第三产业迅速发展及内部结构不断调整的过程,也是新兴产业不断产生、发展和壮大的过程。笔者认为,第三产业中信息业的发展,对于21世纪我国的产业结构调整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产业结构的调整迫在眉睫
总体而言,我国目前仍然处于工业化的初级阶段,正在向中高级阶段迈进。虽然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出现了较好的发展势头,第一产业比重逐步降低、第二产业稳步发展、第三产业逐步提高。但是,我们的“两基一柱”(即基础工业、基础设施、支柱产业)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尚有较大差距,技术水平和技术含量仍然较低,基本上处于低层次的产业结构演进阶段。目前我国的总体产业结构存在三个突出问题:
一是三次产业间的比例欠合理,第三产业所占比例偏低。我国第三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百分比不仅落后于发达国家,而且落后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1997年,三次产业间的比例为:18.5∶42.7∶32.8(产值构成),而西方发达国家第三产业产值占GDP比重一般在60%—70%,发展中国家平均在35—45%。[1] 这种产业结构显然不利于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二是技术含量较低。目前我国绝大多数产品的附加价值偏低、能耗却偏高,表现为数量型的发展路向,阻碍了产品的升级和生产效率的提高。据称,我国的12种主要原料消耗量要比发达国家高出5—10倍, 同样能耗所创造的产值仅相当于发达国家的1/4~1/6,每吨钢的能耗为976公斤标准煤,比日本高出40%。[2]
三是新兴产业发展速度较慢。以第三产业为例,我国的第三产业主要是交通运输、批发零售及餐饮业等传统服务业,而金融业、房地产业、信息业等的比重则较小,技术和知识密集程度较低,不利于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很显然,产业结构的不合理特别是技术程度的低级趋势,是导致我国经济发展后劲不足的根本原因,易言之,我国产业结构的不合理,不仅表现在结构比例的失衡上,更重要的是技术和资本密集程度的低档次上,解决问题的关键是进行深层次的产业结构调整。
产业结构调整的目标及关键环节
产业结构的调整包含两个相互联系的方面:一是产业结构的合理化,二是产业结构的优化。
产业结构的合理化是经济增长的基础和前提。产业结构的调整首先是结构的合理化(或称协调化)。1978~1995年间,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主要是合理化,加强薄弱环节的建设,力争实现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协调发展。没有合理化的产业结构,很难实现经济的平稳增长。
产业结构的优化是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产业结构的优化意味着产业结构的升级、技术和资本密集程度的提高。以产业结构的升级实现结构的优化,可以培育出一批新的经济增长点,而且可以培育出一批具有高附加价值、高增长潜力的新产业,因为升级本身就意味着技术层次的提高和附加价值的增长。因此,将结构升级作为结构调整的手段,将会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自“九五”开始,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已由结构的合理化逐步转变为结构的优化,进入了产业结构调整的新时期。与以往注重各次产业间的比例协调、加强薄弱环了建设的合理化调整战略相比,新的结构调整更注重产业结构的动态变化。这种动态变化不仅要求加强传统产业的升级,而且同时注重新兴产业的发展壮大。在这一动态过程中,技术层次较高的产业不断得以上升,而技术相对落后的产业势必逐渐被淘汰。而且这种调整不仅需要改变增量要素的投入,同时需要改变存量要素的分布,在动态变化中提高要素的总体利用率。
提高资本和技术密集度——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环节。从世界范围看,西方发达国家已经越过了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阶段进入以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为主的发展阶段,技术和知识的作用日显突出,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日显重要。目前,美国的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达70%,仅硅谷一年的产值就超过4000亿美元。这种情况证实了诺贝尔奖得主、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索罗教授所倡导的一句名言:经济增长就是技术进步。的确如此,随着经济的不断增长,科技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突出。科技含量的增加意味着产品附加价值的提高,因此,提高资本和技术密集度,是我国今后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环节。可以预料,以电子信息为龙头的高科技产业将是21世纪占主导地位的产业。在美国,目前这项产业的发展势头最为强劲,是美国的第一大产业。有关资料显示,1993年的世界国民生产总值中,有65%与电子信息业有关;1996年美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中,1/3来自信息产业,仅仅微软公司一家,在其发展的不足20年间,产值就已超过了三大汽车公司之和[3]足以显示信息产业的潜力和价值之所在。
发展信息产业: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战略选择
(一)发展信息产业,符合经济全球化趋势的要求
近些年来,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日益加快、信息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更加突出。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下,出现了一系列新动向值得我们注意:一是世界范围正在进行的产业结构调整,二是科技发展突飞猛进、现代化信息手段在经济中的应用和传播广泛而迅速,三是跨国公司的影响力日益增大。其中以电子信息业为龙头的科技发展最为引人注目。
信息产业(Information secter)兴起于60年代。几十年来,它以快于农业、工业、一般服务业的速度在迅速发展。信息产业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信息业是指信息的收集、传播、处理、流通、服务等相关产业的总称,它分为两大部分,包括:信息技术与设备制造业、信息服务业,是一门技术密集、涉及面广、行业多、领域宽、社会服务性与相关性强的综合型新兴行业。其中信息设备制造业提供“硬”件产品(如微电子技术与器件制造业、计算机技术与硬件软件制造业、通讯网络技术与设备制造业、多媒体技术与设备制造业),信息服务业,主要提供“软”产品,它包括信息的采集处理、信息提供、信息传播、软件销售、系统集成、咨询、培训等内容。当代信息产业的主体,是通讯与微电脑的结合,即Computer and Communicationo,简称“C+C”。 二者结合所产生的高度信息化体现了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大趋势。
(二)发展信息业有利于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加速发展
信息业是国民经济的先导性产业,它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
信息业是高渗透型产业,它渗透到各个行业和部门中;信息业是知识、智力密集型产业,其技术密集度远高于其他产业;信息业是更新快、受外来信息影响大的变动性产业,不同时期有不同的信息产业;信息业是智力、智能高投入型产业,需要高智力投入;信息业是高效益型产业,其投入产出效益较高;信息业是增长快、需求广的新型产业;信息业是就业文化层次高的职业供给型产业,信息业是系统性、综合性强的产业;信息业是省能源、省资源、无公害的战略性产业。
信息产业将是21世纪世界各国的主要产业之一。自从1992年克林顿提出“信息高速公路”(Information Super High Way)的设想、1993年拟定“全国信息基础设施”(Na- tionalInformationInfrastructure)方案后,整个世界已开始了向信息时代迈进的新时期。从世界范围看,信息技术已经成为社会进步的关键,谁掌握此技术,谁就可以驾驭现代化建设发展的航船。克林顿自就任始,就雄心勃勃地把领导世界信息化的潮流当做美国的头等大事,决定在随后的四年间,每年从军事研究预算中拿出300亿美元,用于开发电子信息、机器人、 生物技术等民用产品,非国防的研发费用提高到GDP的3%,并计划在2 年内,每年拿出10亿美元振兴半导体,美国亦将建立信息高速公路作为20世纪末特别是21世纪的战略目标。因为信息高速公路所描述的现代化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就是以最新的数字化光纤传输、智能化计算机处理、多媒体终端服务技术装备的,地区、国家或国际规模的多用户、大容量和高速度的交互式综合信息网系统,它具有传输高能化、网络普及化、服务综合化、系统职能化等特点,是一个海陆空无处不在、分布整个世界的“天罗地网”。目前,信息高速公路已经开通,美国正在向“建成一个前所未有的全国——最终是全世界的——电子通信网络”努力。
可以预计,现代信息产业将改变整个世界经济的面貌,并对经济的发展产生加速效用。
1、信息产业将改变国际贸易中的交易方式。在信息时代, 新的贸易方式将是一种无纸贸易,即EDI。无纸贸易将贸易文件标准化、 但又无需任何纸张单据的新型贸易形式,他既可以降低成本、又可以提高效率。新加坡有2200多家企业使用了无纸贸易网络,每年约节省开支6 亿美元,办理采购由3周缩短为3天,报关则由3天缩短为15分钟, 库存由30天缩短为6天,运输时间减少了80%,效率大大提高。 据香港贸易发展局的最新调查显示,1999年第四季度,香港已有四成的中小企业采用电子商贸,6.8%的公司有网上互动设施,有近4%的公司采用电子商店结合网上付款、电子付运和网上采购等,大大提高了公司的效率。[4] 另据香港特区政府资讯科技署预测,在香港通过互联网进行的货品及服务交易总额将由1998年的6000万美元增至2003年的24亿美元。[5]
2.信息产业将进一步加快全球金融信息网络化的步伐,使金融领域的交易方式发生根本变化。全球银行通信网(SWIFT), 是一个由计算机和信息服务软硬技术支撑起来、已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312 家银行和1827个证券交易所或股票经纪人参加的巨型金融网络,总部设在布鲁塞尔,美国、比例时设计算机中心、香港设支持中心,全天候24小时运作,设计日处理能力1100万条,可实现自动转账、支付、投资、外汇业务处理、信息匹配、咨询、教育培训、和数字加密全方位服务。这正是国际金融网络所要求的基本条件。
3.信息产业将使国际产业结构发生大的改变。信息产业将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而逐步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由目前的“先导性产业”发展成为“主导性产业”,从根本上改变整个社会的经济结构。于信息产业有极高的渗透性,它能渗透到到其他产业并对其他产业进行重组和改造,从而使产业素质发生质的变化。例如目前已出现的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就是利用计算机软件、网络、数据库等信息技术,并与自动化生产设备融合,将产品设计、加工制造、以及人力资源等集合在一起,通过计算机系统自动完成加工工艺和数据程序,从而制造出产品的过程。有数据显示,采用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可使产品质量提高200%—500%,生产率提高40~70%,设备利用率提高200~500%, 生产周期缩短30~60%,工程设计费减少15~30%。[6] 足以说明信息产业在产业素质变化中的独特作用。
可见,在信息时代,信息与物质、能源一样,是共同构成物质世界的三大要素,它们相互联系、缺一不可。正如一位美国科学家所描述的:没有物质的世界是虚无的世界,没有能源的世界是死寂的世界;没有信息的世界是混乱的世界。英国经济学家汤姆·斯托尼尔在其所著《信息财富——简论后工业经济》一书中也明确指出:信息已经取代了土地、劳力和资本,成为现代生产体系中最重要的资源投入。信息减少了对土地、劳力和资本的需求和过分依赖,它创造了崭新的产业部门,拓展了人们的生存空间,创造了大量其他产业所无法带来的价值。信息为社会经济提供了一个“跳跃式”的发展机会,使人们间的时空距离大大缩短。[7]
从我国的实际情况看,21世纪将是中国第三产业大发展的时期。未来一段时期,适应科技革命潮流与社会经济信息化的要求,技术和知识密集型服务产业将迅速崛起。据测算,全国信息服务业营业额,“七五”期间年均增长率为27%,“八五”期间年均增长率则达47.6%,2000年将达到4000亿元。信息业将是21世纪我国应大力发展的新的经济增长点,抓住了它,就意味着抓住了经济发展的战略制高点。随着WTO 的日益临近,开放服务业市场已是大势所趋。不紧紧抓住机遇,大力发展科技含量较高的产业和产品,势必在国际化的竞争中被淘汰。发展信息业,将是本世纪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战略选择。
(三)发展信息业有利于加快高科技产业的发展步伐
高科技是现代尖端研究的总称,是信息科学技术、生命科学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空间技术、海洋技术、软科学技术等的综合统一体。其中信息科学技术是高科技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与高科技相互依存、共同构成21世纪最具竞争力的产业群。从全球范围看,目前对经济影响最大的高新技术产业是电子产业和信息产业,他们不仅具有较高的知识密集度,而且具有极强的产业渗透性。信息与高科技具有极高的互容性,离开信息的高科技以及离开高科技的信息都是不现实的。以信息高速公路为例,它是在综合高科技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无论是光纤通信技术、交互式网络技术,还是多媒体技术、智能计算机技术,都是信息与高科技的有机结合。
随着“知识经济”、“信息时代”的到来,科技无疑将成为各国(地)提高竞争力的最重要手段。高科技产业不仅能依靠自身的市场开发能力对经济增长做出贡献,而且还能利用其高度的渗透性对传统产业领域及其新兴产业领域进行改造和创新,从而提高产业结构的素质、生产的效率以及整体的国际竞争力。
加快我国信息产业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一)我国发展信息业的难点及存在的问题
总体而言,我国的信息产业仍处于起步阶段,其发展程度还比较落后。
1、信息业在GDP中所占百分比仍然较低,规模较小。据国家信息产业部公布的数字可知,我国目前信息产业的增加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只有1.2%。相比之下, 美国信息产业的增加值约占其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6%以上,已明显超过了汽车、化工等传统支柱产业。 美国的信息技术产业在过去的5年间为美国创造了1500万个就业机会, 成为美国吸纳人员最多的行业。美国经济增长的25%以上归功于信息技术,其电脑和电信业的增长速度是美国经济增长速度的2倍。 另据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对全世界GNP的调查表明,有65%的GNP与信息产业有关,信息产业的单位投入对GNP的贡献是汽车的200倍。面对世界范围信息业的迅猛发展,中国的信息产业已成为这个领域的落伍者,难以与世界信息产业进行竞争。
2.信息业的商品化程度较低。我国目前信息产业的发展中,信息技术产业、信息设备制造业和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投资大、发展快。但是,软件业、传播业、服务业等信息商品化产业却没能及时跟上,信息市场发育程度不健全,商品化程度低。网上信息高速公路难见我国自己的“车”、也极少有自己的“货”,信息传播业至今还游离于信息产业之外。
3、信息业的需求量不足。资料显示, 美国人均信息消费金额占国民人均消费的比重为30.9%,日本为28.4%,我国只有14.63%, 与西方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特别是信息化程度较高的网络技术更是远远不足。以拥有3000万人口的重庆市为例,目前上网的企业仅有300家, 租用DDN专线的企业只有50来家。可见, 我国进行信息消费的比重极低。据国际电讯联盟1994年公布的数字可知,中国的“三电”(电话、电视、电话、电脑)普及率也是较低的(见表1)。 仅从个人电脑拥有量来看,1997年,中国平均每千人的电脑拥有量在世界上也处于较低水平(见下表2)。
从表1不难看出,我国目前的电脑、电视、 电话的拥有量特别是电脑的拥有量不仅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而且低于印尼、菲律宾等东南亚国家,仅略高于印度,说明对信息业的需要量仍相当有限。
表1 国际“三电”拥有量比较 单位:%
电话电视电脑 世界排名
中国 2.3 23 0.2 36
美国59.5 7929.7 1
法国54.7 58 14
5
日本47.8 64 12
8
德国48.3 5514.4 9
资料来源:《国际电讯联盟1994年年报》
表2 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个人电脑普及率(单位:台/千人)
年份 1995
19961997
世界平均 42.3
50.764.2
中国 2.33.6 6.0
中国香港154.2 190.2
230.8
印度 1.31.6 2.1
印尼 5.06.6 8.0
日本119.8 161.9
202.4
新加坡 201.7 263.2
399.5
美国328.1 364.5
406.7
菲律宾9.6
11.313.6
南非 26.7
33.741.6
资料来源:《国际统计年鉴》1999年版
4、信息产业内部结构不合理。一方面, 我国目前的软件产业和信息服务业很不发达。据1997年的资料显示,计算机硬件产品的销售额为1024亿元,占计算机市场销售额的80%,软件为112亿元,只占8.6%,信息服务业为148亿元,占11.4%。 我国软件销售额在世界软件销售总额中不到1%,1998年的软件出口不到1亿美元,远远落后于印度(17亿美元)。[8]这种状况已经引起了国家领导和专家的高度重视, 人们已敏锐地意识到:微电子和软件产业已经成为国际竞争的战略制高点,事关国家和民族前途。面对现实,中国信息产业界要尽快行动!另一方面,目前我国信息产业大而全、小而全、重复建设现象较为严重,造成信息产业的企业规模相对较小、力量分散。据悉,我国现有计算机整机制造企业66家,但却无一家产量在百万台以上。1998年我国的信息百强企业的销售收入为23744亿元,只相当于IBM公司的33.9%。毫无疑问,此规模和状况很难与世界强手竞争。
5、缺少自主创新能力。自由创新能力差, 主要是指我国的信息产业缺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一些高新技术和核心技术大多需依赖进口,特别是在微电子技术、数字技术、软件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等方面尚未建立起自己的技术体系,靠引进关键技术的局面并未从根本上改变,一些高精尖技术仍被发达国家所主宰。因此,加强自身的技术创新能力既是目前我国信息产业发展的难点,也是我国今后工作的重点。只有从根本上扭转这一被动局面,中国的信息产业才能取得实质性发展。
(二)加快我国信息产业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随着全球范围信息产业的不断发展和WTO 中服务贸易作为重要谈判议题逐步被列入,中国开放信息产业市场将成为必然。面对来自外界的强大竞争压力,信息产业这个“幼稚产业”应如何面对竞争、迎接挑战、采取何种思路和对策?笔者认为,信息产业的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的配合,通过多条渠道、采取多种方法、实行“一盘棋”的总体战略,促进我国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
1、确立我国信息产业发展的战略重点。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中已明确指出:到2010年信息服务业将形成门类齐全的社会化、产业化、网络化、国际化的信息服务体系。“十五”计划建议也明确提出:要把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放在优先地位,加速发展信息产业。当前我国信息产业发展的战略重点应是:数据库生产部门、联机信息检索服务部门、咨询服务部门等信息支柱部门;信息传输等瓶颈产业部门;信息资源开发、信息技术研究、信息人才培训、信息立法等基础产业部门。
2、进一步信息产业内部结构的合理化与优化。从总体上看, 我国目前的信息服务业明显落后于信息技术与设备制造业的发展,内部结构不合理(参见表3),这是制约信息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理应予以调整。
表3 主要国家信息服务业/电脑制造业总额(1989年)
主要国家 1989年
美国 1.75∶1
欧盟 1.11∶1
日本 1.04∶1
新加坡
0.37∶1
韩国 0.18∶1
中国 0.008∶1(*)
资料来源:《信息经济与知识经济》乌家培1998年经济科学出版社
* 中国1995年的统计数字
3、在创造自己的品牌上狠下功夫。缺少自己的品牌, 就要受制于人。特别是在软件的生产上,中国一定要有自己的操作系统,要创出自己的品牌。这不仅出于安全方面的考虑,更重要的是处于经济和技术方面的考虑。据悉,微软Windows操作系统软件在美国国内的售价是89 美元,而其中文版在中国的售价竟高达2000元人民币,不算这个经济帐是不现实的。
4、加强实施服务业的立法工作。 信息业的特殊性决定了信息市场远比商品市场复杂,因此,加强信息产业的立法势在必行,它是保证信息业顺利发展的重要条件。
5、加快人才培养,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信息产业属高智力型产业,对劳动者的文化素质有较高的要求,是第三产业中劳动力素质最高的部门之一。因此,发展信息产业,必须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为信息产业培养更多优秀人才。
总之,大力发展信息产业是我国21世纪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战略选择,事关民族前途和国家的命运,只有牢牢抓住世界产业结构调整的有利契机,加快信息产业的发展步伐,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才可能取得突破性进展。
收稿日期:2000—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