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例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诊治的临床研究论文_卢虹峄

50例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诊治的临床研究论文_卢虹峄

牡丹江心血管病医院 黑龙江 牡丹江 157001

【摘要】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迁延难愈的慢性疾病,中医治疗有一定的优势。临床治疗上自拟经验方及经方加减化裁均可,口服和灌肠给药并见,疗效明显。在扶助正气、健脾止泻的基础上,适当加用活血化瘀之品,从而使溃疡早期愈合,改善生活质量。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中医治疗;临床研究

【中图分类号】R2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8-084-01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colitis,UC),亦称“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指发生在结肠黏膜及黏膜下层的一种弥漫性炎症性疾病。本病可归属于中医“泄泻”、“痢疾”、“腹痛”、“肠痹”等范畴。中医药注重整体观念,从整体上辨证治疗,整体调养,标本兼治,运用中医药治疗本病已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包括中药内服、外治、针灸等,均有大量相关的临床报道。本文仅就近几年来中医辨证论治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研究做一综述。

1.证候标准

根据本病临床表现特点,中医可归属“休息痢”“久痢”和“肠澼”等病范畴。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制定的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诊疗共识(2009)证候分类标准。大肠湿热证:主症:腹痛,腹泻,便下黏液脓血;舌质红,苔黄腻。次症:肛门灼热;里急后重;身热,小便短赤;口干口苦,口臭;脉滑数。脾虚湿蕴证。主症:大便溏薄,黏液白多赤少,或为白冻;舌质淡红,边有齿痕,苔白腻。次症:腹痛隐隐;脘腹胀满,食少纳差;肢体倦怠,神疲懒言;脉细弱或细滑。寒热错杂证。主症:下痢稀薄,夹有黏冻,反复发作;舌质红,或舌淡红,苔薄黄。次症:腹痛绵绵;四肢不温;腹部有灼热感,烦渴;脉弦,或细弦。肝郁脾虚证。主症:腹痛即泻,泻后痛减;常因情志或饮食因素诱发大便次数增多。次症:大便稀溏,或黏液便;情绪抑郁或焦虑不安;嗳气不爽,食少腹胀;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或弦细。脾肾阳虚证。主症:久泻不止,夹有白冻,甚则完谷不化,滑脱不禁;形寒肢冷。次症:腹痛喜温喜按;腹胀,食少纳差;腰酸膝软;舌质淡胖,或有齿痕,苔薄白润;脉沉细。阴血亏虚证。主症:排便困难,粪夹少量黏液脓血;舌红少津,少苔或无苔。

2.临床资料

2.1一般资料

病例共50例,其中,男31例,女19例;年龄44.6±21.5岁;初发型4例(8%),慢性迁延型26例(52%),慢性复发型18例(36%);为直肠型4例(8%),直乙状结肠型8例(16%),左半结肠型(脾曲以远)23例(46%),广泛结肠型(脾曲以近)5例(10%)和全结肠型15例(30%)。大肠湿热证6例(12%),脾虚湿蕴证12例(24%),寒热错杂证13例(26%),肝郁脾虚证12例(24%),脾肾阳虚证4例(8%),阴血亏虚证3例(6%)。

2.2治疗方案

治疗组参照《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3]进行辨证施治,包括中药口服及灌肠,总疗程为12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中药口服进行治疗:大肠湿热证:选用芍药汤加减治疗:黄连3~6g,黄芩10g,白头翁10g,煨木香10g,炒当归10g,炒白芍20g,生地榆10g,白蔹10g,肉桂3g(后下),生甘草6g。脾虚湿阻证:选用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炙黄芪20g,炒白术10g,炒薏苡仁30g,白及6g,白芷10g,炒白芍20g,木香10g,黄连3g,地榆10g,炙甘草5g。肝郁脾虚证:选用痛泻要方合四逆散加减治疗:炒柴胡10g,炒白术10g,炒白芍15g,防风10g,党参10g,茯苓15g,陈皮10g,炒枳壳10g,三七粉3g(冲服),炙甘草3g。脾肾阳虚证:采用理中汤合四神丸加减治疗:党参10g,干姜5g,炒白术10g,炙甘草3g,补骨脂10g,肉豆蔻5g,吴茱萸3g,五味子6g,三七粉(冲服)3g。寒热错杂证:选用乌梅丸加减治疗:乌梅10g,黄连3g,黄柏10g,肉桂3g(后下),炮姜5g,党参10g,炒当归10g,三七粉3g(冲服),炙甘草3g。阴血亏虚证:采用驻车丸加减治疗:黄连3g,阿胶15g(烊化),当归10g,太子参15g,北沙参15g,麦冬15g,白芍15g,乌梅10g,山药20g,三七粉3g(冲服),炙甘草3g。用法为每日1剂,水煎两次,混合至300ml,分两次服用,并根据病情变化情况随证加减。中药灌肠治疗采用灌肠方[黄柏30g、石菖蒲20g、苦参10g、地榆30g、诃子10g、白及10g、三七粉3g(冲)、锡类散1.5g(冲)]治疗。用法:灌肠方水煎两次,混合浓缩至120ml,每晚睡前灌肠1次,每连续灌肠12d后停灌2d。总疗程为12周

2.3疗效评定标准

临床疗效标准:有效:总Sutherland评分从基线水平降低3分或30%以上,同时伴有出血亚评分降低1分以上或出血亚评分的绝对分为0分或1分。反之即为无效。临床缓解标准:总Sutherland评分为2分或更低。黏膜愈合标准:Suther-land评分内镜亚评分的绝对分为0分或1分。中医症候疗效标准:采用症状量化分级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对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腹泻、脓血便、腹痛、腹胀)按正常、轻度、中度、重度进行积分,疗效指数=[(疗前积分-疗后积分)÷疗前积分]×100%。临床痊愈:用药前、服药后,症状明显改善(疗效指数≥95%);显效:服药后,症状明显改善(70%≤疗效指数<95%);有效:服药后,症状有改善(30%≤疗效指数<70%);无效:服药后,症状无明显减轻或加重者(疗效指数<30%)

3.结果

50例患者,临床有效47例,无效 3例,总的有效率为94%

4.讨论

中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很多经验值得临床推广中药内服和灌肠均宜。中药内服能起到全身调节,调节患者整体状态,治疗疾病的效果。中药保留灌肠能使药物直达病所,使局部保持较高的血药浓度,能提高疗效,特别是于不宜口服药物的患者,如患有严重消化系统疾病的患者,具有重要意义。而对于那些身体状况较好的患者,笔者认为中药内服与灌肠结合,可以使整体与局部治疗相结合,更能提高治疗效果。其他亦有贴膏治疗或针灸治疗的,均显示了较好的疗效。同时,在临床中,不仅要充分的利用那些成熟的,具有明显疗效的名方经方,也要进一步发展,开拓出一些更适合当今临床的验方。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研究具有多样化的特点。各医家有很多自拟的经验方,很多医院也有颇有疗效的院内制剂.个体化治疗,是中医的精髓和优势所在。把握好中医的特色和优势,就一定能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冯金萍.李佃贵教授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的经验[J].河北中医,2009,31(10):1447-1448.

[2]王高峰,黄天生,朱生樑.朱生樑辨证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经验[J].中医杂志,2010,51(S1):100-101.

[3]黎人至,张俊,张杰伟,等.中药内服加灌肠治疗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33例[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2,18(2):233-234.

论文作者:卢虹峄

论文发表刊物:《系统医学》2016年第2卷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18

标签:;  ;  ;  ;  ;  ;  ;  ;  

50例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诊治的临床研究论文_卢虹峄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