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书评在当下中国的运命及前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运命论文,中国论文,书评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标题有点拗口。讲惯了命运,却偏以运命为题,是否标新立异?否也。运,指运动,活动的意思,也含有“运气”的含义。动了,才表示有口气,才证明是活着,也才有“命”,否则不就如同行尸走肉?这是我的说法。当然,也可以反过来说,只有先活着,才能运动。两个字一颠倒,竟引起如此相悖的命题,如同在争论是“先有蛋还是先有鸡”一样有趣。但在本题中,权且还是以“运命”为题吧。
微型书评的界定
微型是跟大型、中型相对而立的,比小型还小。衡量的标准,首先是字数的微。由于现在通行白话文,不能同古文一言九鼎、一字千言相提并论,既微又要评,所以,字数是否以300字左右为限? 就教于诸方家,这一标准的提出,是本人检索了最近几年的国内外主要的读书报刊后得出的。这些报刊主要包括:《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新闻出版报》、《中国文化报》、《中华读书报》、《文汇读书周报》、《读者导报》、《中国图书评论》、《博览群书》、《读书》、《书与人》、《读者参考》等当今在中国媒体中经常刊登书评文章的报纸杂志。
为什么是300字呢?是根据版面尺寸划出来后的大小定的。当前, 我国诸报刊除少数外均按5号字排版。300字在版面上,大约是6 ×11cm大小的位置,俗称“豆腐干”。这样大小的地方,常常是排版编辑们最感头疼的,而微型书评恰恰可以发挥机动灵活的作用,正好补白。前些年仙逝的补白大王郑逸梅老,所写文章,很多是在这个字数上下,大受报章编辑欢迎,可见一斑。但他写的多是掌故类型的,不同于微型书评。仅举此例,说明微型书评的字数在300字为宜。
微型书评除字数少外,还有一个重要的标准,即“评”。微而不评,必不是书评“溜子”,是“空子”。微型书评要跻身于书评文章之列,首先要评。文虽短,却一样有立论、有观点、用评者的思想来说长道短、指手划脚。但又由于字数太少,不可能将一本书或数本书的评论感受,在一块“豆腐干”中一一展开道尽,往往是撷其一点。点到即可,在文字上,也要求更加锤炼、精粹、有特色。
微型书评的现状
一讲到现状,本人就有“运不济、命还在”之感。不信,诸公可以信手翻翻报刊,凡有读书版、评书版面的,看看有多少微型书评文章存在?可以说,国家级大报,或同样尺寸的大报鲜少登300 字左右的书评文章,而以千字文居多。而杂志中,《读书》坚持登,但多是读者来信的摘录,或对某问题的商榷,独立的微型书评不多。《中国图书评论》今年改版后,版面活泼,也开始启用微型书评这把短刃了,给刊物增色不少。长期一贯地、自觉的刊载微型书评的是发行量居中国报纸之首的《新民晚报》,读者几乎天天可以读到报上面的短小精悍的微型书评。创报时间不长的《金陵晚报》,也自1994年11月起,开设了图书点评栏目,每周一期,每期一文。笔者有幸成为其中一位专栏作者。文章见报后,读者反应尚可,写信的、打电话的,见面打招呼的。本想写几篇就停笔的,谁知,该版面被评为该报最佳版面之一,只得硬着头皮“评论”下去,当然,前提是——微型书评,每篇300字。但可以说, 如笔者这样幸运的微型书评者恐怕太少了,在一个有12亿人口的大国里,究竟有几人爱写、专写、写了有地方发表微型书评呢?
微型书评上的误区
我们报刊上的微型书评少,评论者少,自有其原因。首先是从理论上反映出来。近年来,图书评论方面的理论专著也出了几本。翻一翻,大同小异,均是宏篇大论,主旨、题义、逻辑、思想、引论、立论、材料一类,洋洋洒洒。但没一本提及微型书评。是微型书评不属于书评文章之列吗?恐怕,没有人敢出来应辩。但骨子里,是否承认还要打个“?”。其次,同理,一些大报、大刊的握有生杀予夺大权的老总、编辑们也喜欢那些宏篇大论。而对这种精义微要的短小书评不屑一顾。笔者就曾收到过几封类似的口气婉转的编辑来信,要我“再修改修改,加些材料,每篇一、二千字左右”。
中国是个有着漫长封建历史的文明古国,“大一统”的观念,四平八稳的作风在文人身上已销融在血脉和骨髓里。人们喜欢“大”,喜欢“长”。对文章的好恶如此,对书评亦不例外。
但如同自然界中任何生命体一样,只要命还在,就会运动,以显其生命的轨迹,微型书评尽管“运不济”但只要“命还在”,必要以自己独特的运动存在下去。从本体上看,是证明生命和自在的一种方式。从客体上看,是社会环境发展变化的需要。说白了,是当下时代的需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矛盾运动,落给每个人的共同感受是:时间变得宝贵了,“时间就是金钱”已不是秘密的秘密。鲁迅先生在60年前说过的“浪费别人的生命无异于谋财害命”的话,不幸成为当下中国公民的现实。时间少了,读长的几无可能。于是,书店里长篇小说滞销;报刊上,编者、读者一再呼吁文章“短些,再短些”:新闻记协也一年评一次短新闻奖;许多文化品种都应时应运而演变成快餐文化亚种。这是一种时代潮流,一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不可逆转的趋势。笔者有幸出国,就近观察过美、日、新加坡,以及香港和我国台湾的报刊,注意过他们的读书版。果然,是以微型书评打头阵的,800字的、500字的小型书评文章居多,300字的微型书评几乎天天、报报都有专版位置。为什么?原因很简单,读者需要,时代需要。读者用二三分钟就可读一篇书评,明白一点道理,知道一本书的好坏,何乐而不为?
看来,我们一些同志在微型书评上的观念也要随着时代改一改了。课堂上,要教;课本专著里,要修订;报刊上,要有位置,书评家,要动笔写。不若此,微型书评何以中兴?又何以面对市场经济大潮中运动着的父老乡亲呢?
微型书评的价位及前瞻
如果打个不恰当的比喻,称长篇书评是参天大树的话,微型书评则如同树下的小草。或称长篇书评是繁荣创作和出版的大炮的话,微型书评则是匕首和投枪。在自然界,红花离不开绿叶,林木离不开原上草;在战场上,大炮打得远,可“大炮不能上刺刀,解决战斗还要靠步兵”。从一个报刊的质量来说,版面活泼、生动是质量好、争取读者的重要一环,而微型书评和其它短文一样,恰恰处于“活泼”、“生动”的关节点上。所以,从报刊的主办者来说,应当对书评文章并蓄兼收,红花要,绿叶也要;树木要,小草也要,各就各位,各起不同的作用。
对中国图书评论学会来说,作为我国唯一的全国性图书评论者的群众组织,应重视微型书评的组织、撰写和发表,象前些年中国作家协会重视微型小说、微型诗歌创作一样,积极扶持、支持、呼吁、重视微型书评工作,让这种匕首、投枪样的短武器在我国的报刊上开花,把书评工作的声势造得更大,让书评从书评家的课堂上和书斋里解放出来,成为广大读者手中的锐利武器,以适应时代,造就出一个书香社会。
对于广大书评工作者来说,要积极地写微型书评,从思想上纠正对微型书评的偏见。尤其是在大专院校、社科单位工作的同志,因为相对时间较多,不要整天坐班,资料又全。为评职称、评成果计,要么不写,一写书评文章动辄就是数千言。这样长的文章,不要说发表不易,即使发表在学刊或学术期刊上,又有几位读者读呢?这种脱离实际、脱离社会需求和时代特点的文风到了该反省一下的时候了。当然,笔者并不是一概反对长篇书评,只是借此说明应重视微型书评写作罢了。
其实,微型书评虽姓“微”,写好却不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尤其是文字的锤炼功夫,三尺冰冻“非一日之寒”,是要下一番功夫的。微型书评绝不是图书简介,也不是出版报道,而实实在在是一篇精彩的读书杂文或随笔,或是短小的议论文。
我们的时代已到了人人如此珍惜时间的时代,到了人人不可能再象过去那样悠闲地读书的时代,到了人们的价值观发生重大转变的时代,为了拯救人们的灵魂,不致于被铜臭完全腐蚀,为了让千百万人在心中尚留下一片净土,就必须提倡读书、多读好书。而欲达此目的,书评界的担子重啊。与其让数千言数万言的书评宏论束之高阁,莫如让小型书评、微型书评遍地开放,深入人心。
当我们置身于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潮中,重新审视一下我们书评工作者的责任时,会重新拿起微型书评这把锐利的匕首吗?笔者的答案是肯定的。而且,不管人们现在对微型书评持何种看法,将有更多的书评者加入微型书评的行列手持这柄匕首,迈进21世纪的书评世界。对此,我有足够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