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美术课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论文_赵红玉

浅谈美术课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论文_赵红玉

赵红玉 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欢喜庄中学 064003

摘 要:我们在美术教学过程中经常有这样的困惑:我们也用了多媒体课件,也让学生欣赏了很多图片、视频对学生进行启发、指导,但是依然有很多学生在创作过程中一筹莫展,最终还是临摹示范作品而并无创造性。总结其现状就是因为学生缺乏创造性思维能力。所以,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就迫在眉睫。

关键词:创造性思维 想象力 培养途径

创造性思维能力是指思维活动的创造意识和创新精神,不墨守成规,奇异、求变,表现为创造性地提出问题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长期以来,一些人把创造性思维弄得很神秘、很抽象而又玄妙不堪。人们总是认为只有科学家创立新理论、发明家制造出先进机械、专家学者立书著说、文学家吟诗作赋、音乐学家谱写出新乐章、美术学家绘画雕刻这些为人类增添巨大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劳动力才算是有创造性思维,似乎只有伟人们才有创造性思维。其实创造性思维不是生来俱有的,而是后天认真思考、培养锻炼出来的。任何人只要审视一下自己,就会发现你在某一方面“独出心裁”或与众不同,这就是你的创造才能。

那么在美术教学中应如何去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呢?我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基础

达尔文曾说:“我既没有突出的理解能力,也没有过人的机智,只是在察觉那些稍纵即逝的事物并对其进行精细观察的能力上我可能在众人之上。”由此可见,观察能力是人类智力活动的门户,没有观察能力做基础就谈不上艺术想象力、表现力,更谈不上创造力。所以说,要想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作为美术教师我们在上美术课时应该引导学生培养一双画家的眼睛,善于观察、准确观察和敏锐观察,提高创造想象能力,培养学生发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水平。我是从以下几方面引导学生观察事物的:

1.引导学生由整体到局部再由局部到整体观察。

比如我在教学生画素描几何图形时,首先让学生从整体观察几何图形的形体结构、整体布局、明暗调子等关系,然后让学生思考如何把观察到的物体合理地安排在自己的画面上,再让学生用简单的直线条把几何形体的外轮廓用简单的图形概括出来,最后要求学生和实物对比自己作品中的几何图形外轮廓是否准确。在绘画的过程中,我再进一步引导学生观察几何图形的局部特征,比较物体的明暗关系,继续深入刻画。这样画出来的作品才能够画面准确、完整、深入。

2.明确观察的目的性,有计划地观察。

如果我们在课上长篇大论地跟学生讲如何有目的地观察,学生们会形同嚼蜡,索然无味,因此我在上课的时候就运用讲故事的形式把理论知识向学生渗透。如此,学生们便会兴趣盎然,满心期待。

比如我在讲欣赏课齐白石的《虾》的作品时穿插了齐白石画虾的故事。“同学们,你们看白石老人的虾画得好吗?你们知道他为什么能画得这么好吗?下面老师给大家讲一个齐白石画虾的故事。齐白石老人为了把虾画好,在自己的画案上摆了一个大海碗,蓄养几只虾,每天看了画,画了看,反反复复地画了40年才完成。只有提炼精华,去其繁复,抓住精神,再进行艺术加工,才能使画出的虾比真虾更生动、更漂亮。我们在绘画作品的时候也要进行有目的的观察,这样画出的作品才更真实。”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慢慢了解了美术创作先从哪方面入手。

3.培养学生对观察到的事物进行分析,注重手、眼、脑的协作。

我们在美术课上进行创作时不但要注重手脑眼的结合,更要动脑把理性的分析和感性的表现结合起来,才能较好地领悟绘画的基本要领和表现技巧。比如我们在学画水粉静物写生的时候就需要把观察到的形象进行归纳、分析,对形体结构关系进行概括处理。这些训练都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并提高学生勤于思考、手眼脑统一协作的能力。

4.多角度、多方位比较观察。

如果我们在美术课上仅仅是单一地模仿或照抄自然,很容易导致学生陷于僵死的思维状态,使作业呆板、乏味、缺少生机,甚至阻碍学生创造意识的发展。我在授课时特别注意让学生多角度、多方位观察思考。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是提高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必备条件

《美术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之一。”在美术教学中只有形成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才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爱因斯坦也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美术课与其它课不同,课堂气氛应尽可能地让学生感到轻松,教师的语言要适当幽默一点,讲述理论时要简单扼要、运用恰当的比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自始至终以学生为主,不断地、多方面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1.补充和引进先进的教学内容,学生对教材有新鲜感,提高了学习兴趣。

2.教学时要注意教学内容与其它学科的横向联系。

3.把理论性较强的教学内容具体化,诱导学生主动探索,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特别应注意保护学生独特的个性,并给予其自由发挥的环境和空间。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应该鼓励学生立足于自身实际,将自己的内心世界以独特的方式大胆地表现出来,同时能对他人的作品发表自己与众不同的见解。这就需要营造出轻松愉快、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敞开心扉,宣泄释放自己的真实情感。

三、培养学生的创造想象力是进行创造活动的前提,也是学生创造性活动所必需的

1.鼓励学生自己动脑筋思考问题,引导学生在绘画主题上大胆合理地想象,用自己的语言去表现自己的内心世界。

即使每个学生画的风格、表现手法不同,只要符合创作规律,教师就应该给予鼓励和肯定,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2.给学生创设良好环境,提供充分发挥想象力的空间。

教师不要局限学生的绘画工具,而是要支持学生对绘画材料和工具上的选择,提供给学生最大的发挥空间。要让学生认识在使用不同材质的绘画材料和工具中产生的不同效果,从中感受创作的乐趣和新奇感,进而激发学生绘画的热情和主动性、创造性。

3.调动学生积极性,要求学生认真观察和构思,积极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表现力。

教师不要局限绘画内容。学生在绘画中对所画事物的认识和表现、对颜色的选择和运用都受本人的经验、情绪等内在因素的影响。学生对色彩的大胆处理,就是在课堂上对色彩的创造性应用。

4.培养学生发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水平。

美术课教学中要多开展室内外写生、社会实践等活动。教师应充分利用美术学科的优势,在课堂教学及其他活动中引导学生观察社会和自然现象。

四、鼓励性评价语言,是提高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

要建立科学正确的评价机制,鼓励、扶持、促进创新。评价的科学合理,可以促进和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我们在评价学生作品时,对于作品中的优点,要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存在的不足,要给予耐心的疏导和帮助。学生在这种民主、温馨、平等的环境下,将非常有利于创造意识的培养,为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完善其个性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五、提升教师自身素质

要想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美术教师应该首先从创作、构思、构图、造型、表现等美术技法上下功夫,提高自身绘画水平,了解不同流派、工笔、写意作品的创作思想和方法,能指导学生运用不同艺术流派及形式进行有目的的创作。

其次,运用科学合理及有趣味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激发起他们对美好事物的表现欲望和创作的冲动。

再次,按美术创作的规律组织教学。教师应明确地围绕创作目标开展创作活动:选择有代表性的名作,赏析、体验该艺术样式的形式特点和创作思想;通过必要的临摹或练习了解该艺术的形式或技法;联系学生的生活、兴趣和其他学科知识寻找素材,模仿名作进行大胆想象、构思、构图和创作;在创作过程中不断改进和完善,同时写出(或表达)创作体会;通过展示作品、创作档案袋和交流,以及多元评价的标准,发现学生的个性和优点,使学生体验成功。

最后,利用丰富多彩的现代化教学设施和技术条件,强化学习内容的启发性与趣味性,以适应新时代发展的要求。

总之,作为一名初中美术教师,我们应该提供机会和条件,给学生选择的自由,重视学生艺术的创造性和表现性,充分激发初中生对美术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以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论文作者:赵红玉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5年9月总第185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8/27

标签:;  ;  ;  ;  ;  ;  ;  ;  

浅谈美术课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论文_赵红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