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语文生态课堂论文_罗美娇

浅谈初中语文生态课堂论文_罗美娇

苏州工业园区青剑湖学校

论文摘要:

本文从语文“生态课堂”概念的提出、构建语文生态课堂的基础、转传统语文课堂为语文“生态课堂”三方面谈初中语文生态课堂,导学生自主学习、互动探究、质疑释疑、交流展示。

关键词:

初中语文、生态课堂

建构式生态课堂,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依据,以学生个性发展为主体,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互动探究、质疑释疑、交流展示、共同建构等,促进学生的个性成长和全面发展。展示是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重要方式,在建构式生态课堂理念的影响下,教师在组织教学时,要重视学生的动态生成,努力创设良好的课堂生态环境,为学生打造自主展示的平台,让学生乐于展示,学会展示,确保课堂因学生的精彩展示而高质高效。

一、语文“生态课堂”概念的提出

生态学是一门研究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科学,从上世纪三十年代英国生态学家坦斯利提出“生态系统”的概念,到了七十年代,生态学已从纯粹的生物学研究踏上了与人文学科沟通的坦途。现在人们所说的“生态系统”普遍指生命有机体与环境进行的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的过程,把生命的有机体与其周围的环境联系起来,作为一整体来看待,其精髓是“普遍联系与和谐发展”。

时下,“生态”是一个十分时尚的词语。原“生态”食品、原“生态”人际、原“生态”民歌……原“生态”的观念深入人心。由诸多的原“生态”,笔者联想到了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教学也应该返璞归真,努力创建原“生态”语文。什么是原“生态”语文呢?笔者认为,就教学目标而言,原“生态”语文应该剔除犹如“动物激素”、“农药化肥”似的急功近利的心理和行为,以着力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塑造学生健全人格为己任,而不应让学生在“题海战术”中“驯化”为承载知识的“容器”,迷信考分的“奴隶”;就师生关系而言,原“生态”语文倡导民主、平等、合作的新型的关系,而不应是教师高高在上、学生唯命是听的“师道尊严”式的关系,使“大家又隔膜起来”(鲁迅语);就课堂教学而言,原“生态”语文应呈现出自主、合作、探究的良好生态环境,应充满生命的活力,而不应重现教师滔滔不绝地讲、学生正襟危坐地听的沉寂局面。

语文“生态课堂”,是从生态学及系统论的观点出发,用生态的眼光审视语文教学,使语文教学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这种课堂其理想状态是构成课堂的诸要素彼此和谐协,生成最大效能。它强调以人为本,突出人的全面发展,重视学生的认识、情感、兴趣、动机和潜能的发挥,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它能让师生感受到生命的勃发、灵感的闪光、思想的碰撞和情感的激荡。这种课以环境和谐相处为基础,以生命活动为本质,以情感意志为动力,让我们切切实实感受到生态的和谐美。

二、构建语文生态课堂的基础

1、和谐的师生关系

根据生态学的原理,教师与学生之间是相互依赖的关系,组成了一个“生态环境”。所以,想要构建和谐的语文课堂,就需要保证和谐的师生关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课堂上能够实现有效的和谐师生关系,关键在于教师能够真正地关心和爱护学生,让学生在感受到教师关心的基础上,对教师充满感恩之心,更加愿意接受教师的教学,更加信任和理解教师,从而在教师开展教学过程中积极配合教师,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效率。

2、和谐的教学活动

教学活动主要是指教师与学生之间通过课程知识进行相互作用的过程。想要实现教学活动的和谐,就需要教师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理顺课程的基本脉络,使学生能够在学习中熟练掌握新的知识,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同时,教师还需要准确了解教学的结构体系,理清知识的脉络,在有效结合内容特点的基础上设计教学的切入点。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和内容的时候,还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掌握水平和领悟能力以及学生的心理特征,从而保证初中语文教学活动的和谐。

3.和谐的课堂要素

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主要的教学课堂教学包括教学语言、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等。首先,在教学语言要求上,教师应该保证教学语言的速度适中,同时尽可能地做到标准,让学生能够准确倾听。其次,在教学内容上,教师应该保证教学内容难度适宜,学生能够准确掌握并且可以学以致用。

三、转传统语文课堂为语文“生态课堂”

1、教学内容上。传授基础知识与训练基本技能,是传统课堂的重要教学内容。显然,这个传统具有合理的一面,生态课堂也不否定这一点,生态课堂并不否认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学习的重要性。但传统课堂让学生为“知识容器”,教师传授知识,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 生态课堂让学生的情感、态度、人格养成重要个体因素,培养学生自主主动获取知识、技能的过程,学生在教师、教材的指引下进行学习,能够积极主动的探究知识,获取知识。传统课堂把学生看做为“知识容器”,接受的知识是死的、生硬的,课堂教学形式是呆板;而生态课堂把学生看做活生生的人,获取知识的方法是学生主动的、多奇道、灵活多样的,获得的知识是活的、有生命力的、发展的。

2、课堂结构与学习方式。传统课堂的基本模式是“授——受”结构,学生的学习基本上是“听讲——记忆——练习——再现——接受”方式,学生完全处于一种被动的、接受的状态。生态课堂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结构,学生学习是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与动手,培养学生积极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与交流的能力。学生在学习知识过程中由被动变为主动,由接受变为获取。

3、课堂主体构成。传统课堂以教师为主体,忽视了学生与文本这两个主体,教师在课堂上讲所谓的权威答案,学生只有接受的份,仅此,扼杀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表面上是对文本主体的尊重,而实际上恰恰是一种削弱,因为文本的意蕴本身是相当丰富而多元的。生态课堂倡导三个主体之间的平等活动,组成学习内容。学生的情感、态度、人格价值观得以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学生主动学习训练为主线。这样,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自主性、积极性。

“生态课堂”就是“以人为本”的课堂,体现叶圣陶老先生说到:“课文无非是个例子,通过例子,使学生能举一反三、融会贯通”。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这是作为教师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重中之重,真正做到为学生指点迷津、铺设台阶。

参考文献:

[1]魏宏雁.构建初中语文生态课堂之策略研究[J].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2013(2):69-70.

[2]成浩.论初中语文生态系统构建[J].当代教育科学,2008(4):23-25.

[3]肖玉荣.构建初中语文生态课堂之策略思考[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22):141-142.

论文作者:罗美娇

论文发表刊物:《语言文字学》2016年8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18

标签:;  ;  ;  ;  ;  ;  ;  ;  

浅谈初中语文生态课堂论文_罗美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