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知其然 也知其所以然——就新《英语课程标准》谈谈语法教学,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所以然论文,英语论文,语法论文,课程标准论文,其然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01年秋出版的新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新课标)前言中指出:英语课程改革的重点,就是要改变过去课程中过分重视语法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培养的做法,倡导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新课程标准的任务中又指出:英语教学就是要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由此可见,新的课程标准适应了当今市场经济和信息社会的需求,针对过去英语教学过分注重双基而忽视能力、过分传授理论而轻视运用的弊端,把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提到了首当其冲的重要位置。相应的,对语法知识等基础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则降为其次。但是,笔者了解到,在对新课标的实际操作运用中,很多教师对此理解不够准确,甚至很是偏颇。他们认为,目前的英语教学就是围绕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技能进行,只要学生能听,会说,能读,会写就算完成了任务,至于语法教学则可有可无。殊不知,这样做的结果,往往导致学生接触到的语言知识全靠死记硬背来吸收,但因其繁多琐碎,很容易忘记,教学效果不甚理想。为什么会这样呢?笔者认为,就是因为在教学中忽略了将这些知识贯穿起来的“红线”——语法知识,所以教学中不能化繁为简,以简代繁。要使学生掌握好语言知识,就不仅要让他们知其然,也要让他们知其所以然;语法教学,同培养学生的实际语言运用能力,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英语教学中语法知识的合理传授,会使听、说、读、写四种技能的教学产生事半功倍的神奇效果。
一、从语言学的角度看语法教学的必要性
培养学生的实际语言运用能力是当今英语教学的目标。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是一个由多种能力组成的有机整体。其中,语言能力指的是掌握语音、词汇和语法等语言知识规则,能辨别和造出合乎语法规则的正确句子。语言的能力主要体现在语法能力上,语法能力帮助学习者理解和创造口头或书面的话语。学生具有正确的语法能力,会促进学生实际的语言运用能力。人们常说词汇是点,句子是线,文章是面,它们只有系统的、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形成有机的整体,而系统整合的工具就是语法——这个语言的骨架。在学习英语的初级阶段,教师可通过实物、情景、动作、形体语言、简笔画等教学手段向学生输入所学知识,但随着教材深度的增加,语法能力在理解性的输入中的作用会愈加突出,语法能力能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结构,构建句子意义。例如,在SEFC Book 2 Lesson91课中有这样一句:All the visitors who go there believe that it was right that the temple was rescued.(凡是去那里的参观者都相信拯救寺庙是正确的)短短一句话包含了三个从句四个谓语动词,学生如果分析不了句子结构的话,含义自然不会明白,但若有一定复合句的语法知识,句子的涵义会顺应而出。因此,语法教学从这个意义上说不是可有可无,在某种程度上甚至是很有必要的。
二、从学习语言的角度看语法教学的必要性
英语作为一门外语,自然有它不同于学习者母语——汉语的独特性。这些独特性使英语和汉语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差异,这主要表现在它的曲折附加成分方面。比如动词的曲折变化(包括动词现在时、第三人称单数、过去时、过去分词、语态、动名词、不定式的变化);名词的曲折变化(包括数和格的变化);形容词的曲折变化(包括形容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变化);代词的曲折变化以及汉语没有和英语冠词相对应的词语等。这些英语不同于母语的特殊性,使学生在使用英语时往往错误百出。
例如:我今天在家。
Right:I am at home today.
Wrong:I at home today.(忽视系动词的使用)
我期盼早日收到你的来信。
Right:I look forward to hearing from you soon.
Wrong:I look forward to hear from you soon.
(忽视介词后动词名词化的使用)
史密斯夫妇尽力让我感到和在家一样。
Right:The smiths did their best to make me feel at home.
Wrong:The smiths did his best to make me feel at home.(忽视英语中的称谓一致原则)
下午3时,全体学生在校门口集合,欢迎美国学生。
Right:All the students will meet at the school gate at 3:00this afternoon and give the American students a warm welcome.
Wrong:All students will meet at school gate at 3:00 this afternoon and give American students a warm welcome.(忽视汉语中没有和英语冠词相对应的词语这一特性)
这些学生常犯错误的例子表明:学生语法知识的欠缺,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他们准确的运用英语,阻碍了他们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由此可见,教师教学中对语法知识合理的渗透、归纳、总结是大有必要的。
三、从教材对语法知识的安排上看语法教学的必要性
现行的英语教材将语法知识删繁就简,降低坡度和难度,但在每单元后的checkpoint(复习要点)中对语法项目做简单的总结,这说明语法学习在英语教学中还占有一定的位置,是英语教学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不过这种配合课文所做的安排,语法知识是比较零散,不够系统的,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语法学习的系统性,不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同一语法知识,因而也影响到了学生阅读时的理解和写作时的规范。例如:过去分词的学习分别分布在SEFC Book2 A中的Unit9和Unitll,以及SEFC Book2B中的Unit15中,前后涉及两本书、三个单元。这种知识的零散分布显然不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所学内容,学生学到的是从点到点的知识,好比一颗颗零散的“珠子”存储于脑中,没有把所学知识有机地整合起来的“红线”,自然很难造出符合语法规则的句子,也就谈不上形成正确规范系统的语言实际运用能力。因此,教材语法教学结构安排的不尽合理,也要求教师在实施教学活动、对学生进行实际语言操作训练的同时,在语言知识的系统性方面,对语法知识进行必要的、合理的归纳、总结、拓展、延伸,使之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
四、把握英语语法教学尺度的必要性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已经开始。新课程的先进理念,先进思想,倡导通过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来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语法教学虽对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建构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但毕竟不是学习外语的主要方式,教师过分强调语法教学,会再次返回传统教学的老路上去,造成“穿新鞋,走老路”的局面。因此,遵循语言学习的规律,合理地把握语法教学的尺度,对培养和促进学生的实际语言运用能力有着深远的意义。要做到这一点,笔者认为,教师在语法教学中应做到整体考虑、综合设计、逐步推进、归纳拓宽,即在语法教学中体现整——分——整的原则。即教师教学中要做到熟悉教材,了解教材对语法知识的前后安排,在呈现新的语法项目时从整体考虑,站在纵观的角度,传授知识,又通过教学过程中的听、说、读、写、讨论、活动等课堂形式对语法知识进行横向操练;在总体学完每个语法知识后,对其进行归纳拓宽,创新运用。这样,语法教学就为实际运用语言提供了基础保障,使语言交流得以顺利进行。
综上所述,语法能力是语言运用能力的组成部分,因此,我们教师在理解贯彻新课程标准的全新理念、全新做法时,一定要合理地把语法教学有机地渗透在交际活动的框架内,把零碎的语法点和真实有效的语境结合起来,有目的地设计一系列含有语法知识点的活动,使学生在贴近生活实际的语言材料中,进行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学习,使语言形式和语意概念以及语篇紧密联系起来,新课标所倡导的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就一定能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