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兴宁市下堡中心小学 514500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巧用“新、实、活”叩开数学思维之门,构建高效数学课堂,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发展学生数学能力,将事半而功倍。
一、新
所谓“新”,就是指教学中呈现好的创意。
课堂教学的“新”,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学习情绪高涨,学得主动,思维活跃。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好问和好奇是儿童的天性,是儿童求知欲的表现。因此,教师应该善于利用儿童这份天性,教给学生质疑方法,让学生学会把学习过程中有价值的疑难问题提出来。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亲自实践,并在实践中展开自辩,这是个体与自身生活经验的拓展;引导学生与同伴交流,那时个体与个体之间的拓展;引导学生与教师进行讨论,那时师生拓展……在这里,没有提供任何结论性的知识,只是为学生提供一种思考、提问、交流、实践、探究、再思考、再提问的空间。学生表达与交流更具开放性,更有利于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这样,学生的思维得以培养,能力得以发展、创造。
传统教学中,一般老师讲到哪里,学生听到哪里,没有自己思维的时间和空间,没有机会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学生思维难以得到培养,学生能力难以得到发展。因此,作为教师,应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课堂教学大胆创新,给学生造就萌发问题的机会,产生问题的空间,去品尝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快乐。
二、实
所谓“实”,就是指课堂教学中注重扎实有效的训练。
波利亚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内在的规律、性质和联系。”现代教育理论主张:“让学生动手去做科学,而不是用耳朵听科学。”因此,教学要给学生留有足够的实践活动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活动的机会,使学生在动手中学习、思维,在思维中动手,在动手、思维的过程中探究、创新。
依托教材,引导小组合作,开展有效而扎实的训练将叩开数学思维之门,有力地培养学生思维,发展学生能力。
1.开展小组合作讨论,抓实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讨论的主要内容有:
(1)对自学中未弄明白的问题进行讨论,促进思维相互得到启发和对知识的全面理解;(2)通过讨论,归纳概括出规律、法则或结论,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3)组织学生对学习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进行讨论,深化对数学问题的思考;(4)提出开放性问题进行讨论,让学生寻求解决问题的各种办法,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2.开展小组合作活动,让学生动手能力得到锻炼,思维得到发展。在小组操作中,应让学生明确操作的目的,根据实际情况选用操作的方法,并把操作与观察、思考和语言训练结合起来,在操作过程中获取信息,探索规律促进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思维的发展。比如在教学“垂线”时,画垂线的方法是本课的重点,书上只是介绍了用三角尺画垂线,方法比较单一。如果只是按照书本这样教学的话,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教学中我采取让学生自己先动脑动手画垂线,再在小组中交流画法,学生积极性很高,思维活跃,想出了各种方法画出了垂线,突破了教材的局限。
3.小组合作展示成果,让学生分享成功的喜悦。从课堂效果和学生发展来看,“展示成果”这一环节既可以检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情况,又可以检查各小组的合作互助情况。通过这一环节,学生在之前小组合作学习中没有完全搞明白的问题还可以获得满意的解答,学生对所学内容的认识也将得以扩展和提升。在这一环节中,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相互启发,实现思维、智慧的交流碰撞,进而不断产生新的灵感。同时也给学生的素质发展提供了一个锻炼展示的平台,对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信心都将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它应当是课堂中最精彩最关键的一环。让学生充分地参与到学习当中,成为学习的主人,人人都能获得学习的成功和快乐。
三、活
所谓“活”,就是指教学中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式,让数学教学“活”起来。
小学数学课本中的思考题是小学生思考的材料,它要求小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进行综合思考、分析,突破思维定势的影响,最终寻求问题的解法。作为教师,可以通过对思考题的原题“改造”来提高自己的数学素质和教学水平,并以此培养学生思维的求异性。求异思维也叫发散性思维,它是指思考中问题的信息朝各种可能的方向扩散,并引出更多的信息,使思考者能从各种设想出发,不拘泥于一个途径,不局限于既定的理解,尽可能作出合乎条件的多种解答。发散性思维能产生新思路、新方法。
数学教学不仅要“活动化”,还要“生活化”。陶行知先生提倡“生活化教育”。的确,数学来源于生活,在我们的身边处处有数学问题,关键在于我们能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结合生活实际解决问题。因此,数学中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善于观察生活中身边的事和物,就能提出许多数学问题,从而大大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让我们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立足主体地位,用“新、实、活” 叩开数学思维之门,给孩子一个自由空间,最大限度地放飞学生,让学生在各种数学实践活动中有所体验,有所感悟,有所发展,有所创造……真正让学生的数学思维得到更好的培养、发展,从而让数学课堂更加高效起来。
论文作者:谢柳红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7年10月总第24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7
标签:学生论文; 思维论文; 数学论文; 垂线论文; 小组论文; 自己的论文; 知识论文; 《素质教育》2017年10月总第24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