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技术产业开发区产业结构趋同的思考_经济论文

高技术产业开发区产业结构趋同的思考_经济论文

对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产业结构趋同现象的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产业结构论文,高新技术产业论文,开发区论文,现象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最近一个时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高新区”)的产业结构趋同现象引起社会各方面的广泛注意。人们对这一现象的性质、成因和利弊存在着不同的认识。笔者拟以事实为依据,就这一现象谈些个人看法,旨在消除人们模糊甚至是不正确的认识,为高新区的发展创造宽松的舆论环境。

一、高新区产业结构是否存在趋同?

就这一问题,通过对高新区外人士(部分人大委员、政协委员、新闻界人士、部门负责人)和高新区内人士(高新区管委会负责人)进行的问卷调查结果表明,人们对这一问题有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高新区外的人士大多认为高新区产业结构趋同,区内人士则大多认为不趋同。

高新区的产业结构到底是趋同还是不趋同呢?在回答这一问题之前,我们首先必须界定产业结构趋同的内涵。所谓产业结构趋同,是指不同地区在利益驱动之下纷纷开发相同产业,进行同种或同类产品的生产,从而形成的产业或产品相同或类似的现象。根据这一定义,我国高新区的产业结构至少存在两种趋同:

一是产业领域趋同。根据国家科委制订的分类标准,高新技术产业共有11个领域,但高新区的产业主要集中在其中的5、6个领域。在1995年的52个国家级高新区中,产品销售收入处于前5位的产业均为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工程、新能源、光机电一体化的高新区有36个,产品销售收入处于第一位的产业为电子信息的高新区有29个。从高新区95计划看,多数高新区支柱产业的选择也没有超出上述5个领域。

二是某些产品结构存在趋同。据对若干典型产品(计算机、电视机、寻呼机、影碟机、大哥大)所做的调查结果显示,有26个高新区生产微机,有16个高新区生产电视机,而生产寻呼机、影碟机、大哥大的高新区分别为7家、5家、4家。这说明,计算机、电视机等产品的生产出现了趋同现象。

二、高新区的结构趋同是正常趋同,还是非正常趋同?

我们仅仅知道高新区存在结构趋同是不够的,因为趋同是个中性概念。我们还应弄清结构趋同的性质,即是正常趋同,还是非正常趋同?所谓正常趋同是指由于区域间市场需求结构和要素条件的差异逐步缩小,区域间比较优势的动态性及产业分工的相对性等因素形成的趋同。这种趋同有利于竞争和推动技术进步。非正常趋同则指由于违背区域分工客观要求的产业配置行为所导致的趋同,主要表现为产品结构的非正常趋同。这种趋同导致过度竞争和资源配置效益降低。

高新区产业领域的趋同为正常趋同,理由是:(1)高新区的产业选择和开发大都集中在几个领域有其必然性。因为电子信息技术、生物工程技术、新材料技术在高技术开发中起着关键带头作用,且三者关系密切,其中某一领域的技术进步既依赖于另外两个技术领域的成就,又会推动另外两个技术领域的发展。目前,各发达国家都把这三个高技术领域列为优先发展的对象;新能源技术可以发现新能源或节约能源,解决我国能源不足的问题;机电一体化技术对于改造传统产业,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意义重大。(2)从各高新区产业领域结构的变动趋势看,各产业领域的相对地位正在发生变化,各高新区出现了依靠自身比较优势形成有特色支柱产业的趋势。比如,产品销售收入第一位为电子信息产业的高新区以智力比较密集的高新区居多,产品销售收入第一位为新材料产业的高新区则以资源密集的高新区居多。

就高新区的典型产品结构而言,趋同比较明显的是计算机和电视机生产。判断产品结构趋同是否正常的可操作性的标准是:(1)企业能够在没有地方保护的前提下,在与外地产品平等竞争中获得正常利润(2)产品生产的集中度高,少数大企业在生产和市场竞争中具有绝对优势。而计算机和电视机企业受地方保护很小,竞争比较充分,因此,上述判断标准对计算机和电视机生产是适用的。

电视机的生产厂家虽然较多,但它们生产的产品品种各有特色。比如,彩电厂家生产的产品品种可分为多制式彩电、数字式彩电、大屏幕高清晰度彩电、太阳能专用蓄能电视机、画中画彩电、中文图文彩电等。正因如此,电视机企业的经济效益较好。1995年,高新区11家电视机企业共实现利润3.87亿元,只有2家企业亏损。另外,高新区前三家最大电视机企业的销售收入占高新区电视机销售总收入的82.4%,说明电视机生产的集中度很高。因此,电视机生产属正常趋同。

微机企业生产的产品在技术水平、产品档次等方面差异较小,且一些企业远未达到生产的盈亏平衡点,因此,微机企业亏损面较大。在1995年48家生产微机的企业中,有15家企业亏损,亏损面高达31.3%。但这些亏损企业多为小企业,且亏损金额只有243.5万元,而盈利企业共盈利9477.6万元,前者仅为后者的2.57%,所以,微机企业的总体经济效益较好。此外,微机生产的集中度较高。1995年,高新区四家生产微机的最大企业销售收入占高新区微机销售总收入的79.2%,而其他44家企业仅占20.8%。因此,微机生产趋同也属正常趋同。

综上所述,我国高新区的产业领域结构和产品结构趋同均属正常趋同,但在产品结构正常趋同的背后也有些不容乐观的因素。首先,高新区的电视机生产虽为正常趋同,但若把区内和区外的电视机生产通盘考虑,则有可能得出不同的结论。其次,微机生产的亏损企业的亏损额虽不算高,但31.3%企业亏损面至少可以说明微机生产领域的部分资源配置是不合理的。鉴于此,国家宏观管理部门今后应在发挥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同时,加大对某些产品生产的宏观调控力度,以减少和消灭亏损企业,优化配置资源,形成更为正常的结构趋同。

三、高新区的结构趋同是怎么形成的?

高新区结构趋同的产生主要是由于经济体制、资源条件、市场需求和技术贸易等因素。

1.转轨中的经济体制。结构趋同并非高新区所特有,它实质上是区外也存在着的区域经济现象,其产生与发展有着深刻的体制背景。在体制转轨过程中,地方政府在计划、投资、外贸、财税等方面有了更大的权限,高新区管委会一般具有与所在地(市)政府一级的管理权限和投资权限。高新区发展产业的资金来源一是税收减免和财政返还,二是靠良好的基础设施和优惠的政策条件吸引众多厂商、私营业主前来投资,其中后者是主要的资金来源。由于高新区项目审批权力有限,大型项目的审批权力仍保留在中央,所以,各高新区一般选择本身有审批权限的项目。这是高新区结构趋同的体制因素。

2.资源条件。高新技术产业属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它的兴办与发展主要依赖人力资源(人的知识、技术、技能等)而不是自然资源。开发电脑软件是最典型的例子。某个高新区即使缺乏兴办高新技术产业的自然资源,但只要具备足够的兴办高新技术产业的人才,高新技术产业就能兴办起来。我国相当数量的高新区所在城市有电子信息、生物制药、机电一体化等方面的人才,因而这些产业都可能在高新区发展起来。这也是各开发区都选择这些产业作为支柱产业的一个重要原因。当然,有了足够的人才兴办产业也未必能成功,因为这里还有资金、基础设施以及市场需求等方面的影响,更重要的是还有比较优势的问题。比如,青岛兴办海洋产业就比包头有优势,而包头兴办稀土产业又比青岛有优势。所以,各高新区虽然都选择某些产业为支柱产业,但由于比较优势及其他各方面的差异,这些产业发展的结果有很大悬殊。比如,中关村的电子产业就比其它高新区发达。

3.市场需求。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及由此导致的消费结构升级,人们对某些高新技术产品产生了旺盛的需求,如电话机、BP机、保健品和保健器械等。受市场需求的推动和经济利益驱动,一些高新区相继开发和生产这些产品就不足为怪了。而有些产品和产业得不到发展,与市场需求不足有很大关系。稀土产品就是如此。满足市场需求并不意味着许多高新区都生产某些产品,但以下两个因素造成了某些产品生产的趋同:一是中国地域辽阔,远距离的跨区运输的成本较高,再加上运输条件的限制,相对分散的生产就比集中规模生产更经济合理;二是我国的市场经济还不发达,市场机制尚不完善,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市场封锁和地方保护,所以,不少高新区竞相生产市场需求旺盛的产品,而在地方保护之下,一般都能使自身利益获得实现。这从全社会来说,不一定是经济的,但由于对本地区有利,这种现象也就有了存在的理由。相对分散是经济合理的,但过度分散的生产既形不成规模经济,又在地方保护下,不能通过竞争优胜劣汰,形成生产的相对集中。

4.技术贸易。技术贸易是形成我国高新区产业结构趋同的重要途径,企业之间的相互模仿学习固然是导致结构趋同的因素,但对高新技术产业而言,由于其技术含量高较难模仿,模仿成功往往需要很长的时间,所以高新区的产业结构趋同主要不是通过模仿形成的,因为企业和开发区之间的模仿不可能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内出现结构趋同。如果企业和开发区独立地进行技术创新,那么一般也不会在短期内出现结构趋同。高新区的结构趋同主要是通过技术贸易重复引进、重复建设形成的。不从体制上杜绝同类技术水平项目的重复引进,高新区结构趋同现象就无法消除。

四、高新区产业结构趋同有哪些利弊?

分析高新区产业结构趋同的利弊应区分正常趋同和非正常趋同。高新区产业结构趋同的利是指正常趋同的利,弊是指非正常趋同的弊。

正常趋同的利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结构的正常趋同是维护竞争的必要条件。对于消费需求旺盛的高新技术产业和产品,只要不存在进入壁垒或进入壁垒较弱都会引起某种轻度的重复建设和最后通过竞争使一些企业被淘汰或兼并,从而建立起新的生产秩序。从经济学的角度看,要竞争就必须有一家以上的企业生产同一种或同一类产品,也就是说,适度的重复生产是维护竞争的必要条件。某些高新技术产业过度竞争的问题可以通过进一步深化改革、形成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强化市场机制、消除诱使重复建设过度的不正当因素来解决。

2.减小运输成本。我国地域辽阔,进行远距离的跨区运输,相应的运输成本较高。如果形成完全不同的区域产业结构,人为地拉大区域协作距离,势必造成各地区商品交换的流通费用过大,这不利于高新技术企业减少成本、提高竞争力、保持和提高市场占有率。于是,作为运输成本和运输困难的替代就地分散生产就显得经济合理了。

3.促进高新区产业体系发展。高新区是一个区域性、综合性的经济区域,它要求一业为主、多种经营方式的综合发展。区域经济自身有一定的相对完整性,对高新区产业结构来说,则要求投入产出链条在区域内有一定限度的延伸,以便相互联系的产业在地理聚集的前提下,互相促进,共同发展。因此,某种程度的趋同可促进高新区产业综合发展。

非正常趋同的弊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趋同削弱高新区的技术创新能力。高新区由于地理位置较为优越,基础设施比较完善,享受一定的优惠政策,且人才相对集中,所以,从理论上说高新区应具备较强的技术创新能力。高新区改造传统产业,振兴新兴产业的功能主要是通过技术创新来实现的。但由于高新区把大量资金投入到类似的产业或产品上,使得高新区缺乏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的资金,从而削弱了高新区的技术创新能力。

2.造成资源浪费和规模不经济。不少高新区在市场需求和经济利益的双重驱动下,纷纷生产消费需求旺盛且价高利大的高新技术产品,引进国外同一技术水平的生产线,结果出现了重复建设现象。重复建设的后果一是使一些高新技术产品生产能力过剩,产品大量积压,造成直接的浪费;二是导致项目投资规模过小,规模效益低下。

3.趋同加剧地区间市场割剧。在发达的市场经济中,区域之间应按照比较优势原则形成社会分工体系,而不能搞封闭的门类齐全的产业体系。一些高新区不考虑自身优势,见人家上什么项目就上什么项目,这为日后的市场封锁奠定了基础。当高新区之间的利益发生冲突时,各高新区便可能通过行政手段对区外产品设置重重障碍,以保护本高新区的产品和利益。这种市场封锁和地方保护违背平等竞争、优胜劣汰原则,保护落后,限制先进,阻碍经济发展。

4.趋同增加产业结构转换的困难。高新区产业的主体应是高新技术产业,但由于高新区的初始条件存在很大差异,各高新区在产业发展水平和规模上允许有所差别,要求各高新区的产业水平相近或一致是不现实的。比如,在资源省区的高新区的产业结构高度化的方向可能是是建立我国的新材料工业,提高资源的附加价值,在加工省区的高新区的产业结构高度化的方向可能是高加工度化的产业。高新区的产业结构趋同意味着各高新区使用相同的资源生产,造成某些资源的严重短缺,而趋同的产业结构又意味着某些高新技术产品的生产能力过剩,在资源短缺和生产能力过剩并存的情况下,高新区产业结构转换的困难必然加大。

由于我国高新区的产业结构趋同为正常趋同,而正常趋同利多弊少,所以,对高新区的产业结构趋同加以指责是没有根据的;同时,正常趋同再往前一步又会演变为非正常趋同,所以,国家宏观管理部门又应采取必要措施防止非正常趋同的出现。

标签:;  ;  ;  

高技术产业开发区产业结构趋同的思考_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