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深度融合的应用研究—以《圆的面积》为例论文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深度融合的应用研究—以《圆的面积》为例论文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深度融合的应用研究—以《圆的面积》为例

赵玉春

(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特殊教育学校,甘肃武威 733000)

摘 要: 如今,信息技术成为小学数学教学的必要手段,与小学数学课堂的融合越来越紧密。如何有效地将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学生兴趣及作业反馈等有机结合,是小学教师需要深入研讨的问题。本文根据数学学科的教学特点、小学生学习特征及信息技术的发展,以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的《圆的面积》为例,对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展开探究。

关键词: 信息技术;小学数学;教学应用

引言

班级通信设备和网络的普及,让信息技术在小学课堂的运用成为常态。数学学科具有概念抽象性、图形繁杂性的特点,教师如果能在教学中融入信息技术,就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小学生的形象思维较好,抽象思维处于起步阶段,这说明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的融合势在必行。小学数学教师一方面要不断学习,掌握基本的信息教学方法;另一方面也要深入研究教材和学生学情,让信息技术与课堂全方位、深层次地有机融合,突破传统教学模式困境,实现数学创新性教学。

一、在导入环节融合信息技术,创设高效教学情境

小学生由于身心发展特点,上课后较难进入学习状态。好的导入方式能够迅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为新课学习营造良好的氛围。情境导入法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常用方法,数学教学往往离不开对生活实际问题的解决。因此,生活情境能够缩短学生与抽象新知的距离,帮助学生搭建支架,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信息技术在教学情境创设中具有明显优势,通过与传统的问题情境法、故事情境法、谜语情境法等相互融合,创设有趣而高效的教学情境,大幅提高小学生对数学的学习积极性[1]。多媒体课件是最常用也是最普遍的信息技术教学手段,教师在备课时常将丰富的图片、视频等插入课件,让学生观看直观的形象与生动的动画,感受数学的神奇与趣味。由于数学学科具有逻辑性强、抽象符号多等特点,部分小学生对数学具有畏难情绪,认为自己学不懂也学不好数学,长此以往,严重影响了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信息技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突破这一困境,课件图文结合、动画演练、随堂演示等优势可将原本抽象的知识具象化,为学生创设生动的生活情境,让他们充分认识到数学知识的实用之处。

《圆的面积》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五课时的内容,是学生掌握面积含义、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以及圆和圆的周长之后学习的内容,也是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板块的重要内容。教师在新课教学中,应重视信息技术与情境的融合,通过影音、图片或动画来吸引学生注意,并引出圆面积的概念,为公式推导做铺垫。例如,教师可以用图片创设射击比赛的情境,通过出示三个大小各异的圆,让学生选择最容易射中的一个,并要求学生解释原因。学生接收到屏幕上大小不同的圆的视觉刺激,很容易判断出最大的圆最容易射中,于是教师顺势导出圆的面积的概念。这样,传统的问题情境转变为有趣的游戏情境,大大提升了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度,使圆的概念学习在有效的情境中展开,避免了烦琐枯燥的讲授,为面积公式的推导搭建了有效的桥梁。

二、在教学中融合信息技术,突破教学重难点

小学数学能够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促进抽象思维的形成和创新思维的发展。教学是推动思维培养的最重要环节,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最终要落实到教学重难点的掌握。教师恰当运用信息技术,能较好地突出教师对重点知识的教,并突破学生对难点知识的学。在教学设计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小学生的思维特点,用多媒体课件、演示视频或Flash动画等形式,将知识的生成过程直观化,即细致展示问题的思考过程。这样就为学生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搭建了有效的桥梁,让他们参与到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感受思考的趣味,成功突破了教学重难点。此外,信息技术还能拓宽数学学习范围,通过技术与教学的有效融合,提升了课堂的开放性与生动性,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还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态度受到积极影响。

在《圆的面积》一课的教学中,教师解析圆的面积时可以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法多次划分图片中的圆,帮助学生理解圆面积公式的抽象推导过程,突破难点。传统课堂在进行公式推导时,教师往往用直观的教学用具演示长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然后引出圆的面积公式。然而这种方法对学生而言理解难度较大,也忽视了“以直变曲”的数学思想,使教学陷入困境。多媒体教学很好地突破了这一困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圆的无数次等分以动画形式展示,使学生在直观的动画中快速理解圆的公式的生成。信息技术的便捷性、直观性与高效性不仅能让学生轻松掌握思维方法,还能延伸教学的深度,揭示公式或定理背后的规律及本质,让知识无限接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帮助学生掌握重难点知识,发展抽象思维,建立数学思维,进而提升数学课堂效率,实现数学学科对学生思维的积极影响。

三、在课前预习与课后作业中构建自主学习平台

近年来学界劲吹“田野风”,进入村落成为时尚。特别是一些有老建筑遗存的古村,人们更是纷至沓来。热衷于进村者,并非都出于对村落价值的珍视与对村落发展的关怀,但对村落的影响却是强大而持久的。在这一现象的背后,是国家战略聚焦乡村,社会资本涌入乡村,乡村成为当代社会的“宝地”。

小学数学课堂与信息技术的恰当融合还可以通过创建网络学习平台实现,这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充分显现,也有利于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优化,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形成。一方面,教师可以在课上充分搭建信息技术平台,如在教学过程中使用电子书包、电子白板等;另一方面,教师也可以在课前和课后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平台上完成自学和检测,全面培养其自学能力。

今年产销会上,除了琳琅满目的各种新型化肥,具有种地养地、提升耕地质量功能的有机肥、生物有机肥、复合微生物肥料、有机无机复混肥、农用微生物菌剂等有机类肥料成了展会一大热点。

在课前自学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具体学情、学习习惯和学习方式,选择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预习材料,让学生在平台上完成相关阅读和练习。预习提交后,教师应对学生的预习进行相应测评,然后再及时给予学生反馈,给出合理建议,让学生能更好地为新课学习做准备。在完成新课教学后,教师可以利用学习平台开展练习。信息技术为作业设计的针对性与多样性提供了可能,教师可以为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提供与之相对应的作业题目,实现因材施教,让学生评价从单一走向多元,使每位学生都感受成功的喜悦,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

园林景观建筑设计更加强调整体性,所以一些主题园林便应运而生,将传统文化穿插到园林的角角落落,随处可见。比如有一处太极主题园林景观,整座园林景观的俯瞰图形似八卦太极,分阴阳两面,十分用心。在园林当中还设有天地玄黄等主题凉亭,将太极文化应用地出神入化。

仍以《圆的面积》一课为例,教师在新课教学前可以要求学生完成自主学习平台上有关正方形、长方形面积公式和圆的定义及周长相关的练习题,为新课学习奠定基础。在预习测评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完成情况设计教学进度,使教学更贴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新课结束后,教师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平台完成作业练习,并对学生进行及时测评。通过测评,教师可以掌握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而为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设计巩固计划。后进生要着重练习面积公式的应用,中等生要进行相应的拓展阅读和练习,优等生则可以进行相关奥数练习,这种教学模式使学生真正得以自主、高效、主动地学习数学。

结语

要充分、全面地发挥信息技术在数学课堂上的效用,教师就要结合教学目标、内容和学生学情,适时、适当、适量地运用相对应的信息技术。小学数学教师还可以在创设情境、突破难点及课后反馈等方面运用信息技术,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改变传统课堂低效率和“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让信息技术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建构带来积极影响。

[参考文献]

[1]雷爱萍.浅谈信息技术支持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融合[J].新课程导学,2018(03):19-20.

中图分类号: G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9192(2019)31-0076-02

作者简介: 赵玉春(1976.10-),女,甘肃武威人,本科学历,一级教师,获全国培智学校(中西部)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三等奖,研究方向为小学学科教学。

标签:;  ;  ;  ;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深度融合的应用研究—以《圆的面积》为例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