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kV配网自动化系统及故障处理的研究论文_李玉明

10kV配网自动化系统及故障处理的研究论文_李玉明

李玉明

(国网福建武平供电公司 福建龙岩 364300)

摘要:随着现如今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配电网在实现的基础上加入了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自动化控制等先进的技术,使得配网自动化系统在监视、故障识别和故障控制方面的功能越来越完善。配网自动化技术的提高也大大保证了电网的供电质量,降低了管理人员工作的强度,对现有设备进行了充分利用和整合,提高整个电力行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但与此同时,配网自动化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些故障,导致部分区域的供电出现问题,严重的影响了输电网络稳定可靠地运行。因此,如何对配网自动化系统中故障进行及时合理的处理对于配电网整体高效可靠的运行有着重要的研究意义。

关键词:10kV配网自动化系统;问题;解决

一、10kV配网自动化系统的常见问题

1.1规划设计方面的问题

10kV配网自动化系统的建立、设计、施工与完成,涉及多方面、多部门、多行业的工作内容,需要多项配合才能将之建设施工直至完成,但因内容复杂、涉及面过于广泛,易存在多方面、部门、行业之间的配合、差异、协调问题,难以实现整体统一性,对于规划、设计、建设方面存在一定难度。10kV配网自动化系统不能统一规划、配合完整,难以有效发挥其系统的优势与功能,将失去其存在的意义。

1.2选择开关型号方面的问题

开关设备控制、远程遥控、操作、故障检测与处理等方面的特性,在10kV配网自动化系统中是自动化管理实施工作起到重要作用,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开关设备存在的重要功能,对于开关设备的生产与质量有严格的要求,现如今我国国内的开关设备生产与质量还无法满足10kV配网自动化系统的自动化管理所需的开关设备需求,生产技术与国际上的科技发达国家无法匹敌,达到10kV配网自动化系统的管理需求仍有一段距离。

1.3通信方式方面的问题

GPRS通信、光纤通信、无线通信、中压载波通信分别是10kV配网自动化系统中通信方式常用的四种方式,这四种虽为常用方式,但均存在一些尚未克服的通信问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无线通信对于施工建设以及设备的依赖性较小,是最常用的通信方式,但由于是无线形式,其通信信号与质量极易收到外界因素的干扰,易出现信号接受问题;通信方式选择最少的则是载波通信,该方式的通信质量由开关与信号的配合效果决定,开关实现信号耦合时通信才能连接与完成,但其施工要求简单成本较为低廉;与互联网相结合,费用收取按月、季、年方式的是GPRS通信,这种方式的数据安全性较低且成本较高,但其具有通信效率高、传输速度快、通信质量高、通信方便快捷等优势;光纤通信的通信质量、效率等是四种方式中最好的,但其建设施工成本、时间、区域等较大。从上述四种通信方式优与劣可以看出,通信质量等与成本成正比,成本高通信质量好,成本低通信质量较差,还未实现经济有效高质量的通信。

二、解决10kV配网自动化系统常见问题的对策

2.1合理规划配网自动化系统

10kV配网自动化系统的规划、设计方案应是实际情况与供电需求两者结合而成,不同地区、不同用电均采取不同的供电模式,需具有针对性与多样性,方案设计时还需考虑资金、成本的投入,在有限的成本内满足该地方的供电需求,具有一定的合理性。10kV配网自动化系统设计、规划应注意以下几点:

(1)环形式的线路网是自动化系统的主要供电使用的线路模式,该模式能将供电不足等问题削减,增加供电机能,根据供电的密集程度设计10kV配网自动化系统的电源形式,供电较为稀疏的地区设置双电源,多电源适用于供电密集地区。

(2)采用区域划分的供电方式可以减少供电问题的影响作用,即在整体供电模式的情况下按地区、供电能力、用电情况等进行模块划分,每个模块相互独立、互不影响。模块划分的供电线路可根据10kV配网自动化系统的工作原理进行设计和规划。

(3)区域划分供电模式的断路方式可以使用价格较为便宜的负荷式开关来代替断路器设备,既满足了供电断路需求又减少资金成本的支出。

(4)10kV配网自动化系统的规划设计还应遵循精简节能的原则。即系统的操作与使用应尽量做到简洁、易操作,简化操作程序,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是自动化系统应具备的优势之一。

2.2解决集中控制问题的对策

10kV配网自动化系统的供电线路实行整体与区域划分相结合的方式,该自动化系的控制管理模式也应采取整体与分部控制的方式,即采取集中控制方法。在自动化系统中心设置检测、控制系统,该系统具有分析、监测以及传递信息的功能,在供电终端出现供电故障问题时能及时发现和分析故障问题的位置与原因,根据原因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出现故障问题时除了第一时间将问题解决,还需要将问题区域与正常工作区域进行分开隔离,降低问题区域对供电的影响,保障其他供电区域的正常运行。集中控制方式能有效减少供电故障的范围性的影响,在设计时该方式的管理与操作应采取简洁、有效的原则,模块区域便于管理,因此集中控制方式的工作控制范围可根据实际无数情况设定。

2.3解决远距离故障问题的对策

根据供电线路的方式、需求与不足情况,10kV配网自动化系统的应具备供电、故障解决、通信三者结合的功能,即满足供电,能及时发现故障问题并采取对应措施立即解决,信息传递快速、及时,在10kV配网自动化系统管理控制情况下将主站、通信终端、故障指示器结合实现。解决远距离故障问题的对策有以下几种方式:

(1)通信终端与故障指示器有机结合。该方式主要是在架空线路的区域使用,便于及时发现故障问题并通过特定的方式对故障问题的出现发出警告。

(2)故障指示器。该方式的应用还需与无线通信相配合,即使用无线通信技术安装在故障指示器中,在出现供电故障问题时能及时有效的判定故障位置,分析故障原因,解析成信息方式给供电管理、处理人员。该方式减少了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3)故障定位主站、通信终端及故障指示器有机结合在一起。该方式可完整、准确的将故障位置、信息及时传达给供电处理人员,有效的缩减了故障问题的判断及处理时间,提高了供电恢复的效率。

三、结语

由于10kV配网自动化系统中涉及的设备种类较多,功能复杂,并且系统内的技术标准不够完善,通信接口较为杂乱,具体运行过程中故障发生率较高。因此合理科学的对10kV配网自动化系统进行设计以及对故障准确的检测和及时有效的处理,对于10kV配网系统稳定、经济、可靠地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从而对保障配网供电的稳定性、保证输电效率有很好地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刘德华.探究10kV配网自动化系统及故障处理[J].科技视界,2017(33):107+99.

[2]刘洁.浅谈10kV配网自动化系统及故障处理[J].山东工业技术,2017(17):143.

[3]裴明奎.浅谈10kV配网自动化系统及故障处理[J].通讯世界,2017(07):126~127.

作者简介:李玉明(1978.5.26),男,福建省龙岩市武平县,汉,本科,供电所技术员歉班长,研究方向:配网自动化。

论文作者:李玉明

论文发表刊物:《云南电业》2019年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28

标签:;  ;  ;  ;  ;  ;  ;  ;  

10kV配网自动化系统及故障处理的研究论文_李玉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