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华容县第二中学 414200
导语是思想的磁石,将学生分散的思维聚拢起来;导语是思想的火石,将学生迟缓的思维点燃起来;导语是思想的暖袋,将学生寂冷的心灵温暖起来。下面结合本人具体实例来谈谈中学语文新课导入应注重的“五美法”。
一、转轴拨弦三两声——音乐美
美的音韵,能激发学生美的情感。因此,语文教师的导入语应表现“诵之行云流水,听之金声云振”的音韵美。如导入《长江三峡》:“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风采;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长江,我们的母亲河,她不仅创造了壮丽的景色,也孕育了中华灿烂的文明,而长江上景色最为瑰丽多彩、最让我们魂牵梦绕的,还是三峡。千百年来,人们为三峡留下了无数的诗篇。杜甫写道‘众水会万涪,瞿塘争一门’,写尽了瞿塘峡水的赫赫声势;李端的‘巫山十三峰,皆在碧崖中’,则慨叹了巫峡的缥缈朦胧。而同学们最为熟悉的,应该是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如果说,历代诗人们描写了飞流直泻的三峡、烟雨苍茫的三峡,那么,刘白羽先生笔下的三峡是怎样一番景象呢?今天,就让我们跟随刘先生的笔触走进三峡、畅游三峡吧。”这段导入语,通过“采、慨、大海、峰、中”等韵脚,加上抑扬顿挫的吟诵,在整齐与参差、抑扬与定格、铿锵与宛转中,形成了美的交响乐,使人浮想联翩,由声而入情,不知不觉进入了老师描述的艺术境界中。
二、落笔惊天地——文采美
唯有文采,才能使客观事物发出美学的光辉;唯有美学的光辉,才能产生美学的震憾。如导入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公元1079年,在黄州,在赤壁,一代中国文化名人苏东坡向我们走来。他是在突破了官场上四面受敌的重围之后向我们走来的,也是带着官场和文坛泼给他的浑身脏水向我们走来的。出汴梁,过河南,渡淮河,进湖北,抵黄州,他一路狼狈,浑身疲倦……由此,黄州这个昔日的古战场便注定要与这位伤痕累累的突围者进行一次继往开来的壮丽对话和人生探讨,文学便注定要记下这一段悲壮的吟唱。苏东坡这位披枷带锁的文人,在苦难中,以其内心的高贵和屈辱的身体为我们注释了‘大江东去’式的雄奇奔放的生命意蕴。今天,让我们共同来领略东坡居士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这段导入语,文辞优美,通过苏轼写“赤壁怀古”的历史背景的一个横断面加以文学叙说,展示苏东坡抵达黄州的遭遇与心境,让学生从课堂教学的一开始便感受到了历史的那种凝重与沧桑,为全课的学习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深知身在情长在——情感美
英国教育家罗素说:“教学语言应当是引火线、冲击波、兴奋剂。”作为语文教师,在导入语中应当具备强烈崇高的情感。只有这样,才能披文入情、以情动情。如导入《项脊轩志》:人是很念旧的动物。因为有记忆,对他所住过的地方、认识的人、经历过的事、听过的声音、见过的一草一木、一花一叶,特别是那些触动过他内心的东西总是心怀感念,“不思量,自难忘”,总有一种故土故人情结。因为念旧,才有“衣不如新,人不如旧”的说法;因为念旧,才有“敝帚自珍”的怜惜;因为念旧,才有糟糠之妻不下堂,举案齐眉的深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对儿时生活的眷念,《故乡》迅哥对少年朋友真情的惋惜,《背影》朱自清对父亲深深的愧疚,《祭十二郎文》韩愈对侄儿那痛彻心扉的哀悼——无不震撼每一个读者的心灵。归有光的《项脊轩志》与《陈情表》、《祭十二郎文》是中国古代散文中感人至深的名篇,作者通过对一间书屋的三世变迁及围绕书屋的几位亲人的音容笑貌的回顾,表达出一个历经沧桑的人那份细腻的忧伤,催人泪下。
四、风光不与四时同——画面美
艾略特说:“表情达意的唯一方式,便是找出意之象,即一组物象、一个情境、一连串事件。”教师用生动的语言,进行直接描绘,或借用幻灯、录音、录像制造一个美妙情景,唤起学生的感情共鸣,使学生产生一种求知的急切感,让学生身临其境、心临其境。如导入《沁园春·雪》:首先用多媒体打出一幅气势磅礴的北国雪景图,让学生从视觉震撼中感受雪景带给人的辽远的意境。撤去画片,让学生闭目、凝神、静思。然后播放上阕的录音,让学生通过文字构筑图画,使原先留在脑际的图像得到充实和深化,从而进入诗词渲染的意境。最后导入:1936 年冬天,伟大领袖毛主席在延安看到了这幅雪景,写下了一首千古绝唱,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沁园春·雪》,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位世纪伟人是如何描写雪景,怎样抒发情怀,评古论今的。
五、三寸舌敌百万师——故事美
用对联讲故事,巧妙地将这一语言艺术引进课堂,能给有限的课堂带来无限的生机,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导入《范进中举》,用了一幅恰好能概括范进中举前后的不同境遇的对联,以此来导入本课的阅读欣赏:“回忆去岁饥荒,五六七月间,柴米尽枯竭。贫无一寸铁,赊不得,欠不得,虽有近戚远亲,谁肯雪中送炭?侥幸今朝科举,一二三场内,文章皆合式,中了五经魁,名也香,姓也香,不拘张三李四,都来锦上添花。”对联一出,学生哗然,学习兴趣马上调动起来了。
课堂导入虽然只有短短几分钟,但“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景无情不发,情无景不生,饱含感情的导入语结束后,教室里异常寂静,导语的情与眼前的景诱发了学生的主观情感,这种情感又渗透到文学作品的教学中,使审美主体和审美客体的情感交流融合,共鸣升华。
论文作者:赵远高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7年3月第27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3/15
标签:学生论文; 赤壁论文; 导语论文; 念旧论文; 雪景论文; 情感论文; 才有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7年3月第27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