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回族自治区宁东能源化工基地管理委员会 宁夏 750001
摘要:当前,各小城镇之间、各特色小镇之间建设水平存在较大差异,这既是由于各地农村经济发展程度、基础设施建设和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不同,也是小城镇行政管理体制和发展目标规划不同等深层次原因所致。今后推进小城镇和特色小镇培育建设,应实事求是,量力而行,明确新时期小城镇的战略定位,实现多规合一与公众参与相结合,推进去等级化的城镇结构体系改革,进一步提升公共服务和行政管理水平。
关键词:小城镇;建设;研究
1前言
近年来,中国的小镇建设工作取得了许多成就。但由于建设理论完善性问题,使得许多小城镇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许多障碍。因此,对于这些问题出现在小城市和城镇建设的过程应当及时发现和解决,以确保未来发展的科学性和稳定性。
2小城镇建设目标的概述
小城镇的建设目标分为两种,一种是阶段性的目标,是一个根本性的目标,这两个目标是有本质区别,不能彼此之间混淆,需要有明确的意识。小城镇建设的阶段性目标,正如它的名字所暗示的,在不同时期的小城镇建设,考虑小城镇建设的背景和建设技术的背景下,制定的小城镇的建设和发展目标。例如,一些小城镇是主要的住房建设项目目标,有的是旧城改造为主要阶段目标,并基于卫生基础设施建设、绿化为主要目标等等。小城镇建设的阶段性目标,内容反映了不同水平的差异和小城镇建设的特点和个性,等等,也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内容。建设小城镇的发展过程中,对小城镇建设,阶段性目标往往更清晰和容易实现。
小城镇建设的根本目标是小城镇建设的基本要点和重点,也是在小城镇建设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因此,小城镇建设的基本目标是指那些特定的内容,其中包括一些薄弱的环节。不同小城镇的建设期间、施工阶段等等都是根据最基本的目的发展,就是人口的聚集,这是农村人口流动到城镇的根本目标,此目标体系是小城镇建设的共同特征。关于一个国家城市化的标准制定,则是根据改过家的城市化水平而定,主要是看在这个国家的城市人口比例,如果城市人口的比例已经达到百分之七十以上的人口,那么该国家地区取得了城市化发展。所以小城镇建设的根本目标在于人口聚拢,使得城镇更具有吸引人口的能力,大力推行人口向城市流动,而且要根本保证其生活条件,不是简单的面子工程,要以人口的集中化生活发展为小城镇的根本建设目标。
3新型城市化背景下小城镇发展的背景分析
3.1小城镇建设方兴未艾
十八大以来,中央强调城镇化过程中要注重中小城镇的发展,要增强中小城镇的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吸纳就业、人口集聚功能。为了进一步落实和指导小城镇培育工作,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又专门出台了《关于加快美丽特色小(城)镇建设的指导意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加快美丽特色小城镇的建设,需要科学规划小城镇,探寻合理、科学的小城镇空间开发模式;需要加快城乡智能电网、智慧交通和水体污染治理等方面的建设;需要引进清洁高效能源技术、生态环保等技术;需要发挥宽带网络、云计算、地理信息、卫星导航,公共大数据等技术的支撑作用。
3.2供给侧改革的推进
目前,我国正在大力推进供给侧改革,提高供给质量,推进结构调整,矫正要素配置,扩大有效供给,旨在解决供给和需求不匹配的问题。在小城镇建设过程中,离不开供给侧要素———劳动力、土地、资本、资源环境的支持。这需要通过制度和管理创新,优化劳动力、土地、资本、资源环境要素的使用效率。例如户籍制度改革、劳动就业制度改革、土地流转、投融资体制改革、环保制度等。
3.3全面小康社会的建成
为实现小康社会的目标,需要发挥科技创新在各个方面的作用。在经济建设方面,需要运用技术创新成果优化产业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在政治建设方面,需要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进一步完善基层民主,保障人民权益,推进公民政治参与有序扩大,增强全社会的法制观念。在文化建设方面,运用科技创新提高文化产品的表现力、传播力、管理能力,促进文化产业与科技的不断融合。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发展生态环保技术和资源高效循环利用技术,发挥科技创新在生态文明建设上的引领作用。
4新型城市化背景下小城镇规划管理机制创新
4.1树立科学的规划意识
传统的模式,小城市和城镇的建设往往把经济建设放在首位,过于强调经济效益在小城镇规划的作用过程中,城市化的发展过程中的负面影响,尤其是在经济建设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影响价值程度是不够的。因此,城市化建设计划在新的形势下,应跳出以前的模型,给出了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和其他因素需要足够的重视。尤其是建筑在土地利用的过程中,影响了居民的生活环境,城镇和村庄之间的连接,较低的收入等问题如何照顾弱势群体,并在建设规划应该相当大一部分。国内中小城镇分布广泛、数量等,小镇规划和建设工作管理成本,更高的建设时间长。因此,中小城镇建设规划是理性的,是科学的城市体系建设关注的焦点。
4.2合理进行小城镇体系规划
合理的小城镇建设规划,应当建立城镇产业的特点,大力发展最优势的行业。明确自身的城镇区域城市体系的立场和能够带来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结合当地城市系统规划的发展趋势。开展规划工作首先考虑位置的因素。其次是其产业布局,完善城市功能分区。最后还应该注意基础设施建设、环境保护问题所涉及的资源共享。只有科学和严格的建设规划,为最大工作收集资源,降低建设成本,环境问题以避免损害城市建设、城市可持续发展。此外,适当的使用先进的原则应该谨慎,看避免目标脱离实际,难以实现。
4.3建设起完善的法律法规
完善的法律体系是保障和平与稳定社会环境,稳定健康发展的社会建构的前提,因此,不能离开小城镇规划的法制建设的支持。只有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以避免问题在城镇的建设来解决这个困难的局面。建设小城镇的发展本身是一个长期的施工时间,复杂的大型工程建设过程中,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必须加强管理工作,尽量减少错误的概率。施工过程必须严格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加强法律制度建设管理系统的作用,为小城镇建设工作深入发展提供安全、稳定的良好平台。
5结束语
总之,在小城镇规划和建设的过程中,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未来的发展思路和发展战略。问题出现在规划和建设的过程中,正确认识和解决,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从而达到更好的城市规划和建设效果。
参考文献:
[1]李博.小城镇规划管理体系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
[2]李洪涛.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小城镇规划建设管理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
[3]施谷峰.加强城镇规划管理的意义与实施策略[J].门窗,2014,06:363.
[4]刘强.文化生态学视角下小城镇规划管理分析[J].中外建筑,2014,10:66-68.
论文作者:叶晶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7年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7/31
标签:小城镇论文; 目标论文; 小城镇建设论文; 城镇论文; 过程中论文; 城市论文; 人口论文; 《防护工程》2017年第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