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护理对冠心病患者遵医行为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论文_杨帆 从慧昭

杨帆 从慧昭

(淇县人民医院;河南淇县456750)

【摘要】: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对冠心病患者遵义行为和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在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期间收治的120名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人,其中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接受优质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护理前后的遵医行为,统计两组的护理满意度。结果 入院时两组的遵医行为评分大致相同,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观察组的遵医行为是(30.63.2)分,对照组为(25.14.1)分。两组出院时的遵医行为差异较大,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优质护理干预可以明显改善冠心病患者的遵医行为,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具有重要的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冠心病;优质护理;遵义行为;护理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号】A【文章编号】2095-9753(2019)01-0065-01

近几年,伴随我国国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和饮食结构的改变,生活压力增大,造成冠心病在我国的发病率存在升高趋势。冠心病属于心内科的常见疾病,多数是老年人,但是由于病情的迁延和反复,加上患者对疾病的担忧,造成患者出现抑郁和焦虑等不良心理[1]。长期的负面情绪会严重削弱患者的心理承受能力,加上患者对用药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产生强大的抵触心理,会降低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导致病情进一步的恶化。传统护理模式只关注患者是否接受了对症治疗,对患者的情感状况有所忽略[2]。我院尝试对冠心病患者实行优质护理干预,初步获得了成效,改善了患者的遵医行为,最终获得患者较高的护理满意度。以下是具体的实践内容总结。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院在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期间收治的120名冠心病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患者都通过各种检查最终确诊为冠心病,诊断依据为人卫第7版《内科学》中关于冠心病的诊断标准。纳入标准:患者不存在肝、肾、脑等关键躯体脏器疾病,不存在原发性或是继发性脑痴呆;具有基本的语言交流能力,对此次研究知情同意。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中男38人,女22人,年龄50~76(57.84.1)岁,其中小学文化程度22人,初中文化程度32人,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6人;观察组中男35人,女25人,年龄51~75(56.94.3)岁,小学文化程度20人,初中文化程度33人,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7人。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可以 进行比较。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主要是为患者营造良好的病房环境,为患者调整好体位避免出现压疮,加强对患者用药期间的不良反应护理,适当的调整患者的饮食结构,对于患者的并发症做出相应的对症治疗。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行优质护理。首先要开展良好的心理护理干预,护士使用诱导和提问的方式来深入患者的内心,切实了解患者的内心诉求,积极鼓励患者倾诉自己目前的心理感受和状况。在相互交谈过程内,护士扮演了倾听者以及沟通者的角色,及时发现造成患者出现负面情绪的诱因,并且开展相应的对症处理。如果患者情绪较为激动,要引导患者通过哭诉的形式来发泄自己内心的不安、恐惧和焦虑。其次是教导患者开展腹式呼吸训练,具体教导内容为,建议患者保持平卧,实现其左手放在腹部,右手放在胸部,嘱咐患者用力呼吸,左手对腹部上升至最高处状态进行感受,随后屏气2秒,轻缓呼吸,右手感受胸部上升至最高处,随后也屏气2秒。呼吸同吸气的时间比最好要控制在1:1,呼吸的频率是3~5次/min,每一次训练的时间是半小时,每天训练一次。最后要对患者实行认知干预,护士可以集合患者开展座谈会,要求全部患者参与,通过通俗的语言,借助视频、动画等帮助患者了解冠心病的发生、发展、预后和转归等各进程,协助患者形成系统的理论知识体系。积极鼓励患者提出自身在就诊过程当中遇到的困惑,并且要及时做出解答,目的是要对患者的错误认知进行纠正,每次开会的时间最好是20min,每天一次。此外要求患者在第二天向护士辅助前天所学的知识点,护士要及时的对患者的认知情况做出评估,找出患者存在的错误,最终制作为简单易懂的小册子,向患者发放,帮助患者巩固自身的知识体系。

1.3观察指标 依据我院自制的遵医行为调查问卷,调查两组患者出院和入院时的遵医行为评分。两组患者都在干预之后的第四天接受护理满意度调查,有非常满意、满意和不满意三个选项,满意率为非常满意和满意率之和。

1.4统计学处理 收集数据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计量资料用()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用X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遵医行为评分对比 入院时两组的遵医行为评分大致相同,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观察组的遵医行为是(49.610.2)分,对照组为(43.19.8)分。两组出院时的遵医行为差异较大,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下表1:

表1 观察组和对照组的遵医行为评分()

3、讨论

冠心病属于心脑血管系统中的一个常见疾病,该病的产生主要是由于机体发生了脂质代谢紊乱,从而造成动脉粥样硬化[3]。该病在全球的发生率逐渐上升,相关文献指出,其发病率已经高达8%左右。冠心病是慢性病的一种,病程长、并发症多,并且急性发作期间病情十分危重,导致患者心理负担增加,加上治疗费用高昂,导致患者出现十分明显的生理以及心理应激反应。目前临床上对冠心病不存在十分有效的治疗手段,但是有研究认为[4],对患者开展积极有效的护理指导,可以改善患者的生活态度,帮助患者改善负面情绪,提升患者的遵医行为,心理健康情况不但会影响患者的主观舒适度体验,还会对患者的病情预后转归产生影响。此次研究中对观察组患者实行优质护理模式,有效减轻了患者的校际状态,腹式呼吸训练作为常见干预项目,极大的降低了患者的交感神经张力,从而实现了对患者全身肌肉的有效放松,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患者的校际情感[5]。认知干预可以帮助患者建立系统且全面的认知体系,帮助患者减轻由于病情预后出现的无助感。随着患者校际情感的改善,帮助患者处于舒适的身心状态,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6]。

可见,优质护理干预可以明显改善冠心病患者的遵医行为,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具有重要的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李晓瑞.基于跨理论模型的认知行为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遵医行为及生存质量的影响[J/OL].医学理论与实践,2017,30(10):1540-1541.

[2]潘耀锋.优质护理对冠心病患者心理状态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研究[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6,(06):18-19.

[3]王波.优质护理对高血压病患者遵医行为和血压水平的影响[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35):249+252.

[4]刘秀清.优质护理对老年慢性病患者遵医行为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当代医学,2016,22(07):105-106.

[5]牛爱军.优质护理对冠心病患者不良情绪及满意度的影响[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5,10(12):158-159.

[6]仇希.优质护理对冠心病患者护理满意度的影响[J].慢性病学杂志,2014,15(08):652-653.

论文作者:杨帆 从慧昭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9年1月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1

标签:;  ;  ;  ;  ;  ;  ;  ;  

优质护理对冠心病患者遵医行为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论文_杨帆 从慧昭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