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建工科研设计有限公司 湖北省武汉市 430033
摘要:生态建筑设计是在建筑设计中融入了一种生态学的理念,而建筑设计生态化则是未来建筑设计的一种价值追求或建筑设计指南,无论现在还是将来,只有建筑人与生态环境的和谐相处,建筑行业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本文指出了生态建筑设计的概念、原则,并在此基础上就今后建筑设计的生态化发展趋势进行展望,以期为我国建筑事业的发展做出一点贡献。
关键词:生态建筑;建筑设计;生态化趋势;研究
生态系统是现社会发展应该注意的,在快速发展经济的同时更应该尊重我们现在所生活的生态环境。建筑业在日益发展的今天,更加注重生态建筑设计与建筑,不仅满足了社会快速发展对生态环境的要求,也实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趋势,实现了各方利益的最大化。
1生态建筑设计概念
生态建筑是一种基于自然环境,运用生态学、建筑学和先进科学技术而形成的一种全新的建筑形式,把建筑看作是一个生态系统,通过生态建筑的设计将空间中的内外物进行有序的高效循环转换,把庞大的人口融合到一种巨型建筑中去,达到一种高效、节能、无污、无废的建筑环境。总的来说,生态建筑有两个方面,一是一种全新健康的、巨型的生活空间环境;二是实现建筑的生态化,高效节能达到自然与建筑的和谐平衡。
生态建筑都具有以下特点:第一,选择原理污染源的地点作为生态建筑基地,同时对空气和水源质量进行考虑;第二,建立适当的防污染措施,充分利用节能技术来降低能源浪费;第三,在设计过程中体现生态建筑是综合多学科的工程项目;第四,生态建筑设计体现人文性,要具有文化和艺术内涵;第五,对建筑外部及内部的关系要充分思考,保证通风设计更加自然;第六,根据周围环境因地制宜;第七,能源尽可能使用天然能源和可再生资源;第八,生态建筑设计理念要以人和自然的和谐发展为前提;第九,建筑材料尽可能使用天然材料,这样能够展现自然特性。
2生态建筑的设计原则
2.1舒适与经济性原则。生态建筑设计的最终目的在于充分的实现建筑结构的价值,其中舒适性是最基本的功能性价值,而舒适性要求总是与各种资源的占有及能源消耗相对立,难以共存。因此,在生态建筑设计过程中,注重舒适性原则并不意味着要以牺牲建筑结构舒适性为代价,它主要是以满足人类居所的舒适要求为设定条件,通过人类的经验及科学技术的进步总结形成的一套建筑生态体系;生态建筑的建造、使用、维护是一个复杂的建筑系统问题,更是一个社会组织体系问题。高投入、高技术的极致生态建筑虽然可以反映出人类科学技术发展的高端水平,但是并非只有高技术才能够实现生态建筑的功能、效率与品质,适宜技术与地方化材料及地域特点的建造经验同样是生态建筑的重要发展途径。
2.2高效节能再利用。随着社会的发展,资源日益紧张,对于建筑的实施,土地资源逐渐减少,因此建筑对土地的利用就尤为重要。在建筑的设计建设中,要充分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对资源进行高效的利用,为生态建筑做好保障。在建筑材料选择时,尽量减少对不可再生资源的利用,减少对环境破坏大的材料的选择,做到节能减排和保护环境的要求。
2.3 以人为本可持续。随着1999 年中国科学院《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的提出,可持续发展战略已得到广泛共识,生态建筑的设计也要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以人为本,突出生态化的特点。建筑的设计要与自然环境相融合,遵循自然规律,充分认识到建筑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生态建筑要以生态为核心,保护自然环境。
2.4和谐性原则。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现在全球性问题,更是人类在不断进步的同时所要达到的最高境界,更是人们不断进步的方向。建筑是人类活动中最主要的,是人类影响自然这个大资源的直接表现,人类在建设过程中,首先要学会尊重自然。生态建筑就是坚守了这个和谐性的原则,才能真正达到污染自然最小化、消耗最低化,最终实现人们与自然环境、生态环境的和谐与可持续发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生态建筑设计要点
生态住宅设计,指的就是综合运用当代建筑美学、建筑技术科学、人工环境学、生态学及其它科学技术的综合成果,把住宅建造成一个小的生态系统,为居住者提供舒适、健康、环保、高效、美观的居住环境的一种设计实践活动。在工程实施过程中,生态住宅涉及的技术体系极其庞大,包括能源系统(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水环境系统、声环境系统、光环境系统、热环境系统、绿化系统、废弃物管理与处置系统、游憩系统和绿色建材系统等。这里所说的“生态”绝非一般意义的绿化,而是一种对环境无害而又有利于人们工作生活的标志。其技术策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住宅区物理环境(声、光、热环境)与能源系统设计,包括建筑规划、建筑单体设计、建筑能源系统的设计等,同时又与绿化设计以及建材的选择息息相关,是当前生态住宅设计中最重要而又最容易被忽视的问题,智能化住宅区,包括信息管理和通讯白动化、物业管理自动化、设备自动化控制、安全防护自动化以及家庭智能化等。
4生态建筑设计的发展趋势
4.1节约原材料
建筑用材包括结构用材、水暖电、通讯设备器材及建筑装修用材等,这里仅就节约结构用材加以阐述。现代材料技术的发展,已大大改进了传统的砖石结构,厚砖胖柱的形成,高效轻质墙体,轻钢结构,薄壳屋盖,拉索结构等,都大大减轻了结构的自重,扩大了使用空间。如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大空间膜结构就是节约结构用材的一种典型,它是一种预应力空门整体结构,将结构与建筑围栏部分融为一体,最大限度地发挥了材料的承载能力,创造出无柱的灵活大空间,并创造出一种具有自然形态美的外观,既飘逸,又刚劲有力。被称为索膜结构先驱和开拓者的费赖?奥托,推崇“最少”的原始建筑学,认为这种建筑学“能将结构和装饰结合起来”,转换成现代建筑,就是“轻的、节能的、灵活的适应性强的”。
4.2节约能源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能源技术得到了突飞猛进的进步,尤其是以光能利用为主的能源节约技术,开创了采光器、追光器和反射管等光能利用技术,与生态建筑的设计进行了有效的融合。运用这些技术摆脱了以往建筑设计上的障碍,充分利用光能和热能提升了采光的效率,加大了采光的区域,集约了其他非再生资源的利用。在这些技术的引导下,不仅将整个建筑生态化,同时也节约了水电暖方面材料的使用。
4.3建筑再利用
在建筑的设计中,设计师只是片面地注重建筑的美观和独特性,从而忽视了建筑的广泛适用利用性,导致许多建筑在建设之后,出于某些原因对建筑进行拆迁重建,降低了建筑的利用率,同时还导致建筑资源的大量流失,增加了费用的压力。而在我国,由于房地产行业发展迅猛,更是大规模地拆迁重建,严重地破坏了生态环境,降低了建筑生态化趋势。因此,建筑设计从地理环镜、经济环境和人文环境出发,因地制宜,考虑建筑的广泛适用性,提高建筑的再利用。通过建筑之间的相互关系,与整个自然环境形成有机整体,提高建筑的适用性、经济性和寿命期,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要求。
5结语
建筑物就是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象征,它集社会、文化、经济、功能以及各种技术和工艺元素于一体。对于生态建筑而言,它是在上述建筑基础上又融入了一种生态保护与亲近自然的惬意。实际上生态建筑设计是一项很复杂的工作,它主要是通过设计将大自然的一些非机械性舒适感融入到建筑结构之中,并使其与之更能融为一体,表现出一种崇尚自然的价值观。生态化建筑体现了绿色平衡的理念,充分利用高新技术,展示人文与建筑、环境及科技的和谐统一。建筑设计化的生态发展趋势,更是以后建筑设计发展所遵循的方向。
参考文献:
[1]齐绍东. 试论生态建筑设计与建筑设计生态化趋势[J].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4,10:196.
[2]段国志. 试论生态建筑设计与建筑设计生态化趋势[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09:264.
[3]李轶. 生态建筑设计与建筑设计生态化趋势研究[J]. 门窗,2015,04:143.
[4]罗嘉. 生态建筑设计与建筑设计生态化趋势探析[J]. 美与时代(中旬),2014,06:104-105.
论文作者:郭芳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26
标签:建筑论文; 生态论文; 建筑设计论文; 自然论文; 结构论文; 自然环境论文; 环境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