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PPH术与常规PPH术治疗排便障碍综合征的疗效观察论文_陈健东

辽宁省阜新市新邱区医院 普外科 123000

摘要:目的:分析比较改良PPH术与常规PPH术治疗排便障碍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本次研究我们抽取了66例排便障碍综合征患者进行研究比对,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3例,观察组使用改良PPH术,对照组则使用常规的PPH术,并对两组手术后治疗疗效、并发症以及排便障碍综合征术前术后评分进行比对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均进行了不同的手术治疗,观察组术后治疗疗效、并发症以及排便障碍综合征术前术后评分都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根据所得出的结论,观察组在采用改良PPH的总疗效更好,效果更为明显,并且创伤小,安全性高,恢复比较快以及并发症小,是值得我们临床广泛推广和使用。

关键词:排便障碍;综合征;临床疗效

排便障碍主要是指由于盆底肌协调障碍或大便困难引起的排出粪便的障碍,这一类又可以称为出口梗阻型便秘,常由于盆底肌、肛门括约肌在排便时的活动不能协调,或感觉异常所致。正常排便时,当腹内压和直肠内压增髙,反射性引起肛门外括约肌、耻骨直肠肌、肛门内括约肌松弛,则肛管直 肠角增大,肛管压力下降,直肠和肛管内形成一定的压力梯度,并互相协调形成推进力,从而使粪便排出。因此,对于排便来讲,由于排便时盆腔排便肌群如肛提肌、耻骨直肠肌等盆底肌发生松弛或痉挛性改变,或出现矛盾运动,影响直肠和肛管的排便功能而出 现的排便功能紊乱,称为排便障碍综合征[1]。现在临床上广泛运用的就是PPH术,我们经过对PPH术的改良,分为改良PPH和常规PPH对患者来进行分配式手术,并对手术的结果进行分析比对,发现改良PPH效果更为显著,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我们抽取2015年7月至2017年2月的66例排便障碍综合征患者进行研究比对,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3例,观察组使用改良PPH术,对照组则使用常规的PPH术。观察组男性为13例,女性为20例,年龄为32~68岁,平均年龄为(41.86±8.1)岁,其中直肠粘膜内脱垂为13例,耻骨直肠肌肥厚10例,直肠前突10例;对照组男性为14例,女性为19例,年龄为30~69岁,平均年龄为(44.32±8.97)岁,其中直肠粘膜内脱垂为15例,耻骨直肠肌肥厚8例,直肠前突11例。根据患者的一般资料、年龄、性别以及病症进行比较分析,比较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者采用了不同的手术治疗方法进行手术,对照组采用常规的PPH手术方法,具体操作按照常规PPH规范操作[2]。而观察组则采用改良PPH手术,手术前当天应该用温和的生理盐水1000毫升进行一次灌肠,手术前6个小时禁止饮食,患者体委采用左侧屈髋屈膝卧位,再使用静脉复合全麻结合局麻,麻醉的时候要现静脉推注得普利麻,根据成人体重每千克推注2毫克,或者每分钟20至50毫克进行推注,有必要的时候要加入芬太尼。再将百分之0.75的左旋布比卡因10毫升,百分之2的利多卡因10毫升以及20毫升的生理盐水混合为40毫升,起效之后沿着肛周围使用6#注射?润麻醉,再用5#的针头快速刺入截石位,一边进针,一边注射。之后在扩肛到四指后,固定扩肛器,探查明确之后在进行双荷包缝合,在粘膜下荷包进行缝合,女性则缝至直肠前壁的时候,用手指做阴道,以防缝针时穿透阴道壁。之后检查吻合然后止血,并包扎固定。两组患者都在手术后使用常规的抗生素,8个小时之后进行流食饮食,3个小时后改为普通饮食。

1.3诊断标准

本次研究中的疗效判定标准根据患者手术前后3个月的排便障碍综合征改善情况进行判定,其中判定情况有术后出血,急便感、尿潴留等一些并发症。

1.4统计学分析

根据本次研究收集到的数据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比对,将计量资料采用( )来表示,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来表示,采用t来检验,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来表示[3]。

2.结果

根据两组患者手术后治疗效果进行比对,观察组患者手术后3个月排便通畅多于对照组,手术后疼痛评分也低于对照组,术后直肠袋状凹陷消失也多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表1如下。

表1 两组患者治疗疗效比对

3.讨论

由于肛门直肠的感觉或动力异常引起的,主要是肛门外括约肌和耻骨直肠肌不能松弛,有时在排便时它们的活动呈反向性增强,即所谓的肛门痉挛[4]。腹肌无力致使排便时直肠内压力不能升高,直肠压和肛门压力的梯度降低,也导致排便困难。感觉异常的患者常表现为排便阈值提高,因而少有便意感。另一类是阈值降低,表现为频繁的便意,下坠感,排便不畅快。长期用力排便可损伤会阴神经,引起排便的刺激阈值升高,造成排便困难。

由于常规的PPH手术操作视野小并且操作难度大,这样会直接影响固定直肠粘膜切除的宽度,所以我们对常规PPH手术为基础进行了改良,改良的PPH手术可以充分的扩肛,小数耻骨直肠肌肥厚和痉挛,并且切除多余的直肠粘膜和消除排便时候粘膜滑动引起的內疝,并且加强了患者直肠前壁的力量,患者直肠前突得到了相应的减轻,并对患者手术后排便有明显的改善[5]。

本次研究对观察组的改良PPH术和对照组的常规PPH术进行比对分析,观察组的总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且改善了患者排便障碍综合征的病症,取得了临床显著的效果,是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

参考文献:

[1]沈锋,何剑平,谢文珠,张锡滔,江涛,钟克丹,鲁友军. 改良PPH术与常规PPH术治疗排便障碍综合征的疗效观察[J]. 海南医学,2013,18(11):2671-2673.

[2]侯召民,林树森. 改良PPH术治疗排便障碍综合征56例对比观察[J]. 陕西医学杂志,2016,01(09):69-71.

[3]黄华丽,孟祥鸿,黄晓东. PPH及其改良术治疗混合痔合并排便障碍型便秘疗效观察[J].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03(21):495-496.

[4]张双喜. 改良PPH术治疗排便障碍综合征的临床研究[J].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36(23):125.

[5]汤献忠,李兴谦,韩晓光,杨清,王丹,马庆峰. STARR手术治疗排便障碍综合征的临床研究[J]. 结直肠肛门外科,2011,03(04):141-143.

论文作者:陈健东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14

标签:;  ;  ;  ;  ;  ;  ;  ;  

改良PPH术与常规PPH术治疗排便障碍综合征的疗效观察论文_陈健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